《铁痕》第二卷:星火燎原?第六章 星火向城:建设与远谋(第一部分)
六月的北山,漫山遍野的野花肆意绽放,李家村外的田地里,绿油油的庄稼己经长到了膝盖高。自从收复根据地、成立北山抗日根据地政府后,这片土地就像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多了,学堂里的读书声亮了,连村口的老槐树下,都时常聚着下棋聊天的乡亲,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天清晨,赵铁山穿着一身洗得干净的灰布军装,早早地来到了村东头的政府办公点 —— 那是一间修补好的民房,门口挂着 “北山抗日根据地政府” 的木牌,牌子上还沾着新刷的红漆。他刚走到门口,就看到周明抱着一摞文件从里面出来,额头上还沾着汗珠。
“周明,这么早就开始忙了?” 赵铁山笑着问。周明把文件抱得更紧了些,擦了擦汗:“可不是嘛,各个村子报上来的春耕统计、百姓的户籍登记,还有新加入联防队的名单,都得赶紧整理好,下午要跟李顾问他们开会讨论。”
两人一起走进办公点,里面己经坐了不少人。李刚正趴在桌子上看地图,手指在奉天城的方向轻轻点着;陈明拿着一本课本,正在跟几个年轻教员讨论学堂的课程设置;林静则坐在角落,整理着各村送来的卫生情况报告,旁边的药箱里,整齐地码着新采的草药。
“人都到得差不多了,咱们开会吧。” 赵铁山走到桌子中间,清了清嗓子,“今天主要讨论三件事:一是春耕后的粮食分配,确保每个百姓都能有饭吃;二是学堂的扩建,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想读书,原来的学堂不够用了;三是联防队的训练,得提高大家的战斗力,防止鬼子再来偷袭。”
首先讨论粮食分配的问题。周明把整理好的统计表放在桌上,指着上面的数据说:“今年春耕,咱们六个村子一共种了八百多亩地,其中玉米三百亩、谷子两百亩、土豆两百亩,还有一百多亩蔬菜。按照现在的长势,秋天预计能收粮食十五万斤,蔬菜五万斤,除了留足种子和储备粮,每个百姓大概能分到一百二十斤粮食,足够吃到明年春耕了。”
“还要留一部分粮食,给联防队和新来的抗日同志,” 李刚补充道,“另外,得组织百姓挖几个新的地窖,把储备粮存好,防止鬼子来破坏。”
百姓代表李老栓坐在一旁,听到这里,忍不住开口:“赵主席,俺们王家村愿意出二十个人,帮忙挖地窖!现在日子好了,都是托八路军的福,俺们多干点活,是应该的!” 其他村子的代表也纷纷附和,都说要出人出力,把储备粮的事情办好。
赵铁山点点头,心里满是欣慰:“好!那就麻烦各位乡亲了,地窖要选在隐蔽、干燥的地方,挖好后还要派专人看守。周明,你负责协调各个村子的人力,确保地窖尽快挖好。”
接下来讨论学堂扩建的事情。陈明把画好的学堂图纸铺在桌上,图纸上画着三间新的教室,还有一个小小的操场:“现在咱们有六个村子,每个村子都有孩子想读书,原来的祠堂西屋只能容纳五十个孩子,根本不够用。我计划在李家村的村西头建三间新教室,再修一个操场,让孩子们既能读书,又能锻炼身体。另外,还要在其他村子设立教学点,派教员轮流去上课,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这个想法好!” 赵铁山赞道,“孩子们是咱们的未来,一定要让他们读好书,学好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打跑鬼子。建设学堂需要的木头、砖瓦,咱们可以发动百姓自己动手,山上有的是木头,村里的砖瓦窑也能烧砖,尽量不花一分钱。”
林静也笑着说:“我可以在学堂里开一门卫生课,教孩子们勤洗手、勤剪指甲,预防疾病。另外,还能教他们认识一些常见的草药,让他们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身体。”
最后讨论联防队的训练。张卫国从外面走进来,他刚带着联防队员跑完五公里,脸上还带着汗水:“现在咱们的联防队有三百多人,分成了六个小队,每个小队五十人,分别驻守在六个村子。但是大家的战斗力还不够强,很多人只会用锄头、镰刀,不会用步枪,遇到鬼子肯定吃亏。我计划每天早上组织大家跑步、练队列,下午教大家打枪、扔手榴弹,晚上还要教大家识别鬼子的信号、防范间谍的方法。”
“还要请李顾问多指导指导,” 赵铁山看向李刚,“李顾问是老革命,打过很多仗,经验丰富,让他给联防队员们讲讲战术,提高大家的实战能力。”
李刚点点头:“没问题!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些游击战术,比如怎么埋伏、怎么偷袭、怎么撤退,这些都是咱们八路军的拿手本事。另外,还要教大家利用地形作战,北山的山林多,咱们要把山林变成咱们的‘战场’,让鬼子进来了就出不去。”
会议结束后,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周明带着几个干事,去各个村子协调挖地窖的事情;陈明和教员们开始丈量土地,准备建设新学堂;张卫国则带着联防队员,在村东头的空地上开始训练;林静则背着药箱,去各个村子的教学点查看情况,顺便给百姓们看病。
赵铁山也没闲着,他带着几个战士,去村南的山坡上看望那些牺牲的英雄。木碑上,新刻的十五个名字己经干透了,阳光洒在上面,像是给名字镀上了一层金色。赵铁山蹲在木碑前,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名字,声音沙哑:“同志们,咱们的根据地建设得越来越好,百姓们有饭吃、有学上,联防队也越来越强了。你们放心,俺们一定会继续努力,扩大根据地,打跑鬼子,让你们的牺牲更有价值。”
周明也跟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本新的笔记本:“铁山哥,我把这次战斗牺牲的英雄事迹整理好了,准备把它们编成小册子,发给每个百姓和战士,让大家都知道英雄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精神。”
赵铁山点点头:“好!还要把小册子送到其他村子,让更多的人知道英雄们的事迹。另外,咱们还要在木碑周围种上松树,松树西季常青,象征着英雄们的精神永远不会磨灭。”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赵铁山抬头一看,只见一个骑兵朝着山坡的方向跑来,是负责侦查的战士小李。小李翻身下马,气喘吁吁地说:“赵主席,不好了!奉天城的鬼子派出了小股部队,大约五十人,正在骚扰咱们的王家村,抢百姓的粮食,还打伤了两个联防队员!”
“什么?” 赵铁山脸色一变,立刻站起来,“张卫国呢?让他马上带领联防队去王家村支援!周明,你跟我一起去,看看情况!”
小李赶紧说:“张副队长己经带着联防队去了,我是来向您报告的。鬼子的火力很猛,手里有步枪和轻机枪,联防队员们虽然在抵抗,但不是对手,己经退到了村东头的山坡上。”
赵铁山不再多说,立刻翻身上马,周明也跟着骑上一匹马,两人朝着王家村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声在山道上回荡,扬起阵阵烟尘,赵铁山的心里满是愤怒 —— 鬼子竟然还敢来骚扰百姓,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北山的根据地不是好欺负的!
半个时辰后,赵铁山和周明赶到了王家村。远远地,就看到王家村的村东头火光冲天,枪声、爆炸声、百姓的哭喊声混在一起,场面十分混乱。张卫国带领联防队员们趴在山坡上,朝着村里的鬼子开枪,却被鬼子的轻机枪压制得抬不起头。
“张卫国!情况怎么样?” 赵铁山翻身下马,跑到张卫国身边。张卫国看到赵铁山来了,心里松了一口气:“赵主席,鬼子己经占领了王家村的村中心,正在抢百姓的粮食,还放火烧房子。咱们的联防队员有十几个受伤了,百姓们都躲在村东头的山洞里,暂时安全。”
赵铁山朝着村里望去,只见十几个鬼子正在搬运百姓的粮食,还有几个鬼子拿着火把,正在点燃百姓的房屋,浓烟滚滚,遮住了半边天。“太过分了!” 赵铁山咬牙切齿,“周明,你带领一部分战士,绕到村西头,从后面偷袭鬼子;张卫国,你带领联防队员从正面进攻,吸引鬼子的注意力;我带领剩下的战士,从村北头绕过去,截断鬼子的退路。咱们三面夹击,一定要把鬼子消灭在王家村!”
“是!” 周明和张卫国齐声应道,立刻带领队伍行动起来。赵铁山则带领二十名战士,悄悄地绕到村北头的山道上,这里是鬼子撤退的必经之路,只要守住这里,鬼子就插翅难飞。
村里的鬼子还在肆无忌惮地抢劫、放火,根本没察觉到危险的到来。周明带领战士们绕到村西头,朝着鬼子的背后开枪,子弹瞬间击中了两个正在搬运粮食的鬼子。“有埋伏!” 鬼子们顿时慌了神,纷纷朝着村西头的方向开枪。
张卫国趁机带领联防队员从正面进攻,朝着村里的鬼子冲去。鬼子们腹背受敌,一下子乱了套,有的想朝着村北头的山道逃跑,却被赵铁山带领的战士们拦住了。“不许跑!放下武器!” 赵铁山大喊一声,手里的步枪立刻开火,子弹击中了一个鬼子的胸口,鬼子应声倒下。
鬼子们被三面夹击,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有的放下武器投降,有的则负隅顽抗,被战士们和联防队员们一一消灭。不到半个时辰,战斗就结束了。五十个鬼子,被消灭了三十个,俘虏了二十个,缴获了三十支步枪、一挺轻机枪和大量的弹药。
战士们和联防队员们都累得倒在地上,有的大口喘气,有的包扎伤口,有的则去村里灭火、抢救百姓的粮食。赵铁山走进村里,看到被烧毁的房屋、散落的粮食、哭泣的百姓,心里满是心疼。“乡亲们,对不起,是俺们来晚了,让大家受委屈了。” 赵铁山对着百姓们深深鞠了一躬。
百姓们纷纷说:“赵主席,不怪你们,是鬼子太可恶了!你们能赶跑鬼子,保护俺们,俺们己经很感激了。” 李老栓拄着拐杖,走到赵铁山身边,眼里满是愤怒:“鬼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这次吃了亏,下次肯定会派更多的人来。俺们得做好准备,跟鬼子拼到底!”
赵铁山点点头:“李大爷说得对,鬼子肯定还会来。咱们要尽快修复被烧毁的房屋,把抢回来的粮食分给百姓,还要加强各个村子的防御,防止鬼子再来偷袭。另外,要派更多的侦查兵去奉天城附近侦查,了解鬼子的动向,提前做好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王家村的百姓们在战士们和其他村子百姓的帮助下,开始修复被烧毁的房屋,清理村里的废墟。林静也带着医护队员赶来,给受伤的百姓和联防队员换药,还教大家怎么消毒、怎么预防伤口感染。陈明则带着教员们,在村里的临时教学点给孩子们上课,让孩子们不要害怕,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打跑鬼子,保护家园。
这天下午,赵铁山在王家村的祠堂里召开了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政府的工作人员、各个村子的代表和联防队的队长。“这次鬼子来骚扰王家村,给咱们提了个醒,” 赵铁山严肃地说,“鬼子虽然在北山吃了亏,但他们的主力还在奉天城,随时可能再来进攻咱们的根据地。咱们不能只守着北山这一块地方,要主动出击,扩大根据地的范围,把抗日的星火传到奉天城的城郊,让更多的人加入咱们,一起打跑鬼子。”
李刚也说:“赵主席说得对,咱们现在的力量还不够强,只有扩大根据地,联合更多的抗日力量,才能跟鬼子长期作战。奉天城的城郊有很多村子,那里的百姓也深受鬼子的压迫,肯定愿意加入咱们的抗日队伍。咱们可以先派侦查兵去城郊的村子侦查,了解那里的情况,然后再派队伍去联系百姓,建立新的抗日据点。”
周明拿出一张新的地图,铺在桌上,地图上标注着奉天城城郊的各个村子:“我己经让侦查兵去城郊侦查了,预计三天后就能回来。根据之前的情报,奉天城城郊有十个村子,每个村子都有几百个百姓,鬼子在每个村子都派了少量的兵力驻守,主要是为了控制百姓,掠夺粮食。咱们可以先从离北山最近的杨家村、赵家堡入手,这两个村子的百姓跟咱们北山的百姓有亲戚关系,联系起来比较方便。”
张卫国也说:“只要咱们能在城郊建立新的抗日据点,就能从侧面威胁奉天城的鬼子,让他们不敢轻易来进攻咱们的北山根据地。另外,城郊的村子靠近奉天城,咱们还能收集鬼子的情报,了解他们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为以后收复奉天城做准备。”
大家都同意这个计划,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杨家村的代表说:“俺们杨家村愿意派人与城郊的杨家村联系,俺们是同一个祖宗,他们肯定愿意跟咱们一起抗日。” 赵家堡的代表也说:“俺们赵家堡也愿意派人去联系,只要能打跑鬼子,俺们什么都愿意做。”
赵铁山看着大家坚定的眼神,心里满是感动:“谢谢大家!扩大根据地是一件大事,需要咱们所有人的努力。接下来,咱们要做好三件事:一是继续加强北山根据地的防御,训练联防队,确保根据地的安全;二是派侦查兵和联络员去城郊的村子,了解情况,联系百姓,建立新的抗日据点;三是整理这次战斗的经验,提高咱们的战斗力,为以后的战斗做好准备。”
会议结束后,大家立刻行动起来。侦查兵们带着联络员,朝着奉天城城郊的方向出发;联防队员们则更加刻苦地训练,每天早上跑步、练队列,下午打枪、扔手榴弹,晚上学习战术;百姓们则忙着修复房屋、耕种田地,同时还在村里挖战壕、埋地雷,做好防御准备。
这天晚上,赵铁山站在王家村的村东头,望着奉天城的方向。远处的奉天城灯火通明,那是鬼子的据点,是百姓们的苦难之地。他想起了那些牺牲的英雄,想起了百姓们期盼的眼神,想起了自己的誓言 —— 一定要打跑鬼子,收复奉天城,让百姓们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周明走到赵铁山身边,手里拿着一件新的棉衣:“铁山哥,晚上风大,穿上吧。侦查兵和联络员己经出发了,相信他们很快就能带来好消息。”
赵铁山接过棉衣,披在身上,心里暖暖的:“是啊,咱们的抗日力量越来越强,根据地也会越来越大,总有一天,咱们会把鬼子赶出奉天城,赶出中国。到时候,咱们要在奉天城的中心,建一座最大的烈士碑,把所有牺牲英雄的名字都刻在上面,让所有人都记住他们,永远缅怀他们。”
周明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一定会的!咱们的努力不会白费,英雄们的牺牲也不会白费,抗日的星火一定会燎原整个中国,胜利一定会属于咱们!”
两人站在村东头,望着奉天城的方向,久久没有说话。夜色渐深,山风吹过,带来了远处山林的气息,也带来了抗日的希望。他们知道,扩大根据地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会有更多的牺牲和流血,但他们不会放弃,因为他们的身后,是百姓的期盼,是英雄的遗愿,是民族的希望。
第二卷第六章的第一部分,在根据地建设的热潮与扩大根据地的远谋中落下帷幕。北山的军民们在胜利后没有懈怠,而是积极建设家园、训练队伍,同时制定了扩大根据地至奉天城郊的计划,为抗日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虽然鬼子的残余势力还在骚扰,但这更坚定了他们抗日的决心。接下来,他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但只要军民同心、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把抗日的星火传到更远的地方,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铁痕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铁痕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B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