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痕》第二卷:星火燎原?第六章 星火向城:建设与远谋(第二部分)
三天后的清晨,北山根据地的雾气还没散尽,村口就传来了熟悉的马蹄声 —— 去奉天城郊侦查的队伍回来了。赵铁山一早就守在村口,看到风尘仆仆的侦查兵小李和联络员杨栓柱牵着马走来,立刻迎了上去。
“怎么样?城郊的情况摸清了吗?” 赵铁山握着小李的手,语气里满是急切。小李抹了把脸上的灰,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赵主席,这是俺们画的城郊村子分布图,还有鬼子的布防情况。奉天城郊一共十个村子,离咱们最近的杨家村和赵家堡,各有二十个鬼子驻守,其他村子多则十五个,少则十个,主要集中在村口和粮仓附近。”
杨栓柱是杨家村派来的联络员,跟城郊杨家村同宗同源,这次去联络也多亏了他。他接过话茬,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城郊的百姓苦啊!鬼子每月都要收‘粮食税’,一家五口人至少要交一百斤粮食,交不出来就抢家畜、拆房子,还有好几个青年被抓去修炮楼了。俺跟杨家村的老族长偷偷见了面,他听说咱们北山根据地能打鬼子、让百姓吃饱饭,眼睛都亮了,说只要咱们敢来,杨家村的百姓愿意跟着干!”
赵铁山心里一阵振奋,连忙让两人进屋细说。周明、李刚、张卫国也很快赶了过来,围在桌前听着侦查情况。杨栓柱从包袱里拿出一个粗布口袋,倒出里面的东西 —— 几个掺着糠的窝窝头,还有一小块发黑的红薯:“这是城郊百姓常吃的东西,鬼子把好粮食都抢走了,他们只能靠这些填肚子。老族长说,上个月有户人家交不出粮食,鬼子把他家的耕牛牵走了,现在地里的活都没法干,只能靠人力拉犁。”
李刚拿起一个窝窝头,咬了一口,粗糙的糠剌得喉咙发疼。他放下窝窝头,脸色凝重:“鬼子这是在断百姓的活路,咱们必须尽快在城郊建立据点,不然再过几个月,恐怕会有百姓饿死。不过咱们也得小心,鬼子虽然在每个村子驻军不多,但城郊离奉天城近,他们的援军半个时辰就能到,一旦打起来,咱们得速战速决。”
周明在地图上标出杨家村和赵家堡的位置,指着两个村子之间的一条山道说:“这条山道叫‘野狼谷’,是连接两个村子的必经之路,两边都是悬崖,适合设伏。如果咱们先拿下杨家村,鬼子肯定会从赵家堡派兵支援,到时候可以在野狼谷埋伏,把援军消灭在半路上,再趁机拿下赵家堡。”
张卫国立刻接话:“俺觉得可行!联防队这段时间训练得差不多了,两百多人里有五十多个能熟练用步枪,再加上总部支援的迫击炮,拿下两个村子的鬼子没问题。俺请求带领联防队打先锋,先去杨家村跟老族长汇合!”
赵铁山点点头,心里己经有了计划:“那就这么定了。杨栓柱,你再回一趟杨家村,告诉老族长,三天后夜里,咱们派五十名战士和一百名联防队员去支援,让他提前组织百姓,到时候里应外合,拿下村里的鬼子据点。张卫国,你负责带队,武器方面,带上两门迫击炮和十挺轻机枪,确保火力压制。周明,你留在根据地,继续组织粮食储备和防御,防止鬼子趁机偷袭。李刚,你跟我一起去,帮着制定作战计划。”
众人齐声应下,各自忙碌起来。杨栓柱当天下午就带着消息返回城郊杨家村;张卫国开始挑选参战的联防队员,每天带着他们在山里模拟偷袭战术;赵铁山和李刚则反复研究地图,细化作战步骤,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这几天里,北山根据地的建设也没停下。陈明带领教员们在李家村西头建起了第一间新教室,土坯墙刚砌好,还没来得及上泥,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跑进去,用树枝在地上写字。陈明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满是欣慰,他跟教员们商量,先在教室里摆上几块木板当桌子,让孩子们先上课,等后续再完善其他设施。
林静则带着医护队员去了各个村子,教百姓们种草药。在王家村的一块空地上,她亲自示范如何翻土、播种,周围围了不少百姓。“这种草药叫‘紫花地丁’,能清热解毒,要是被虫子咬了或者伤口发炎,捣碎了敷在上面就行。” 林静一边说,一边把种子分给百姓,“大家多多种些,以后有个小病小痛,不用跑远路就能拿药。”
村里的老中医王大夫蹲在一旁,看着紫花地丁的种子,连连点头:“林医生,您这草药好啊!去年村里有个孩子长了毒疮,就是用这个治好的,可惜当时不知道在哪能种,现在好了,咱们自己种,再也不用愁了。”
林静笑着说:“王大夫,您懂医术,以后村里的草药就麻烦您多照看,要是有百姓生病,您也多帮忙看看,咱们一起把百姓的身体照顾好。”
这天傍晚,陈明带着几个教员,拿着印好的英雄事迹小册子,去了王家村。在村头的大槐树下,百姓们听说要讲英雄故事,都围了过来,连正在做饭的妇人都端着锅铲跑了过来。陈明坐在石头上,翻开小册子,念起了刘小兵的故事:“刘小兵同志是奉天城人,二十岁参加八路军,突围的时候被鬼子的子弹击中,临死前还说,他没给家里丢脸,要做抗日的英雄……”
百姓们听得入了神,有的悄悄抹眼泪,有的攥紧了拳头。小石头坐在最前面,眼睛亮晶晶的,等陈明念完,他站起来大声说:“陈老师,俺以后也要像刘小兵叔叔一样,做抗日英雄,保护百姓!”
陈明摸了摸小石头的头,笑着说:“只要咱们都记着英雄的精神,好好读书、好好干活,每个人都是英雄。等咱们把鬼子赶跑了,英雄们也能安心了。”
就在北山根据地紧锣密鼓准备拓展城郊的时候,奉天城里的鬼子也察觉到了不对劲。龟田死后,接替他的是一个叫佐藤的少佐,这个人比龟田更狡猾,也更谨慎。他发现最近城郊的侦查兵经常失踪,而且有百姓偷偷往北山方向跑,心里起了疑心,立刻下令加强城郊的管控。
佐藤派了五十名鬼子,在奉天城到杨家村的路上设了三个关卡,每个关卡都有十名鬼子驻守,检查来往的行人,尤其是携带粮食和武器的人。同时,他还下令让城郊各个村子的鬼子加强巡逻,晚上不准百姓出门,一旦发现可疑人员,立刻抓捕。
杨栓柱返回杨家村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关卡的鬼子。他身上带着赵铁山写给老族长的信,藏在鞋底里,心里十分紧张。鬼子把他拦下来,搜遍了他的全身,还翻了他的包袱,没找到可疑的东西,正要放他走,一个鬼子突然注意到他鞋底的泥土和其他人不一样 —— 北山的泥土是黑色的,而城郊的泥土是黄色的。
“你的鞋底,为什么是黑土?” 鬼子用枪指着杨栓柱,眼神凶狠。杨栓柱心里一慌,立刻想到了借口:“太君,俺是个货郎,前几天去北山那边收山货,不小心踩了黑土,还没来得及清理。”
鬼子半信半疑,又问了几个关于山货的问题,杨栓柱平时经常跟货郎打交道,对山货的价格、种类都很熟悉,答得没什么破绽。鬼子看问不出什么,又搜了一遍他的身,才把他放了过去。
杨栓柱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不敢耽误,一路小跑回到杨家村,见到老族长,把赵铁山的信递了过去。老族长看完信,眉头皱了起来:“鬼子最近查得严,关卡也多,三天后夜里的行动,恐怕会有麻烦。而且村里的鬼子最近晚上巡逻得很勤,每半个时辰就会绕村走一圈,想里应外合不容易。”
杨栓柱急了:“那怎么办?北山的队伍都准备好了,要是咱们这边出了问题,他们岂不是白跑一趟?”
老族长沉思了一会儿,说:“你别急,俺有个办法。村里后天要给鬼子送‘慰劳粮’,到时候俺让村里的青年跟着去,趁机摸清鬼子据点的情况,看看他们的武器放在哪,岗哨有多少人。晚上的时候,俺让百姓们故意在村里闹事,吸引鬼子的注意力,你们再趁机进攻,应该能成功。”
杨栓柱点点头,心里稍微松了口气。他在杨家村待了一天,帮着老族长安排行动计划,第二天一早,就悄悄返回北山,把鬼子加强管控和杨家村的应对办法告诉了赵铁山。
赵铁山听完,心里也捏了把汗,幸好杨栓柱机灵,没被鬼子发现,不然计划就暴露了。他立刻跟李刚、张卫国调整作战计划,把进攻时间推迟了一天,同时增加了十名侦查兵,提前潜入杨家村附近,观察鬼子的动向。
这天晚上,赵铁山又去了村南的山坡。木碑周围己经种上了小松树,虽然还没长高,但绿油油的枝叶透着生机。他蹲在木碑前,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名字,轻声说:“同志们,咱们要去城郊打鬼子了,那里的百姓还在受苦,俺们得尽快把他们救出来。你们放心,俺们会带着你们的精神,打赢每一场仗,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周明拿着一件新的军大衣走过来,披在赵铁山身上:“夜里凉,别冻着了。杨家村那边都安排好了,侦查兵己经出发,明天就能传来消息。这次去城郊,咱们一定要成功,不然下次再想进去,就更难了。”
赵铁山站起身,望着奉天城的方向,夜色中,奉天城的灯火依旧亮着,像一双贪婪的眼睛,盯着城郊的百姓。他握紧了拳头:“一定会成功的。鬼子越是压迫百姓,百姓就越会跟咱们站在一起,这是他们的弱点,也是咱们的优势。只要军民同心,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建不起来的根据地。”
第二天中午,潜入杨家村附近的侦查兵传回了消息:杨家村的鬼子据点在村东头的一座大院子里,里面有二十名鬼子,十支步枪,两挺轻机枪,武器都放在院子里的西厢房。晚上的时候,鬼子会分两批巡逻,第一批在亥时,第二批在子时,中间有一个时辰的空隙,是进攻的最佳时机。
赵铁山立刻召集张卫国和参战的战士、联防队员,在村里的祠堂里召开作战会议。“根据侦查情况,咱们在子时进攻,” 赵铁山指着地图上的鬼子据点,“张卫国,你带领五十名联防队员,从据点的后门进攻,那里只有一个岗哨,容易突破;我带领三十名战士,从正门进攻,吸引鬼子的注意力;剩下的二十名战士,在村子周围警戒,防止鬼子逃跑。李刚,你带着迫击炮,在村外的山坡上待命,一旦发现鬼子援军,立刻开火拦截。”
张卫国站起身,敬了个礼:“保证完成任务!俺己经跟联防队员们说好了,这次一定要拿下杨家村,让城郊的百姓看看,咱们八路军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好!”
参战的战士和联防队员们也都士气高涨,纷纷表示要跟鬼子拼到底。林静给每个人都发了一小包草药:“这里面有止血草和消炎草,要是受伤了,赶紧敷上,能减轻疼痛。你们一定要小心,平安回来。”
当天晚上,亥时刚过,赵铁山带领队伍,悄悄地朝着杨家村的方向出发。夜色漆黑,山路崎岖,战士和联防队员们都提着枪,脚步轻盈,尽量不发出声音。杨栓柱走在最前面,他熟悉这里的地形,知道哪条路最隐蔽,能避开鬼子的巡逻队。
子时一到,队伍准时到达杨家村外。赵铁山朝着张卫国使了个眼色,张卫国立刻带领联防队员,朝着据点的后门摸去。后门的岗哨正靠在墙上打盹,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联防队员捂住嘴,拖到了暗处。
“进攻!” 赵铁山大喊一声,带领战士们朝着正门冲去。正门的岗哨听到动静,刚想开枪,就被战士们的子弹击中,倒在了地上。院子里的鬼子被惊醒,纷纷拿起武器,朝着正门开枪。
“迫击炮准备!” 李刚在村外的山坡上大喊一声,两门迫击炮立刻开火,炮弹落在院子里,炸得鬼子东躲西藏。张卫国带领联防队员从后门冲了进来,朝着西厢房跑去,那里放着鬼子的武器。
鬼子们腹背受敌,很快就乱了套。有的想从院子的围墙翻出去,却被守在外面的战士们开枪打死;有的躲在房间里负隅顽抗,被战士们扔进去的土炸弹炸得粉身碎骨。不到半个时辰,战斗就结束了,二十名鬼子全部被消灭,没有一个逃跑。
战士和联防队员们冲进西厢房,把里面的武器都搬了出来 —— 十支步枪,两挺轻机枪,还有一箱子弹。张卫国拿着一支步枪,兴奋地说:“这下咱们又多了不少武器,以后打鬼子更有底气了!”
就在这时,杨家村的老族长带着百姓们跑了过来,铁痕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铁痕最新章节随便看!手里拿着火把,照亮了整个院子。老族长握着赵铁山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八路军同志,谢谢你们!俺们终于把鬼子赶跑了!以后杨家村就是你们的据点,俺们百姓都听你们的!”
百姓们也都围了上来,有的给战士们递热水,有的拿着自家种的蔬菜,有的则要带战士们去家里休息。赵铁山看着百姓们热情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乡亲们,不用客气,打鬼子是俺们的责任。以后咱们一起种地,一起训练,把鬼子彻底赶出城郊,让大家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老族长立刻安排百姓们打扫战场,把鬼子的尸体拖到村外埋了,又腾出几间空房,给战士和联防队员们当营房。杨栓柱带着几个青年,去村里的粮仓查看,发现里面还有不少鬼子抢来的粮食,立刻跟老族长商量,把粮食分给了百姓们。
第二天一早,杨家村的百姓们自发地在村口挂起了 “欢迎八路军” 的横幅,还杀了一头猪,准备给战士们改善伙食。陈明也带着几个教员赶了过来,他听说杨家村有很多孩子没上学,特意带来了课本和笔墨,准备在村里设立教学点。
林静则在村里找了一间空房,设立了临时救护所,给受伤的战士和百姓换药,还教大家怎么预防疾病。百姓们听说林静会看病,都纷纷来找她,有的说自己腰酸背痛,有的说孩子咳嗽,林静都一一耐心诊治,给他们开了草药。
然而,好消息并没有持续多久。当天中午,侦查兵传来消息:佐藤得知杨家村的鬼子被消灭,气得暴跳如雷,己经派出两百名鬼子,朝着杨家村赶来,还带了三门山炮,看样子是想把杨家村夷为平地。
赵铁山立刻召集大家开会,商量应对办法。李刚看着地图,眉头紧锁:“鬼子这次来势汹汹,还有山炮,咱们硬拼肯定不行。杨家村后面有一条山道,能通到赵家堡,咱们可以暂时撤到赵家堡,那里的百姓跟杨家村的百姓关系好,应该会收留咱们。”
老族长立刻说:“俺们不能撤!杨家村是俺们的家,要是撤了,鬼子肯定会烧了俺们的房子,抢俺们的粮食!俺们百姓也能打仗,俺们跟八路军一起,跟鬼子拼了!”
百姓们也都纷纷附和,有的拿起锄头,有的举起镰刀,说要跟鬼子战斗到底。赵铁山看着百姓们坚定的眼神,心里满是感动:“乡亲们,谢谢你们!但是鬼子有山炮,硬拼会有很多人牺牲。咱们暂时撤到赵家堡,不是放弃杨家村,而是为了保存实力,等鬼子走了,咱们再回来。而且咱们可以在撤退的路上设伏,给鬼子一点教训,让他们知道咱们不是好欺负的!”
老族长想了想,点点头:“俺听八路军同志的!俺这就安排百姓们收拾东西,跟你们一起撤到赵家堡。”
张卫国立刻带领联防队员,在杨家村后面的山道上设伏,埋上地雷和土炸弹,准备等鬼子来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赵铁山则带领战士们,帮助百姓们收拾行李,护送他们朝着赵家堡的方向撤退。
当天下午,鬼子的队伍就赶到了杨家村。佐藤看着空荡荡的村子,气得大喊:“八嘎!八路军跑了!给我搜!一定要把他们找出来!”
鬼子们在杨家村里翻箱倒柜,砸坏了百姓们没来得及带走的家具,抢走了剩下的少量粮食,甚至放火烧了村口的几间空房。佐藤骑在马上,看着燃烧的房屋,脸色依旧阴沉 —— 他要的不是一座空村,是消灭八路军的有生力量,可现在连八路军的影子都没摸到。
“少佐,村后发现一条山道,有新鲜的脚印,看样子八路军是往赵家堡方向跑了!” 一个鬼子侦查兵跑过来报告。佐藤眼睛一眯,立刻拔出指挥刀:“追!就算追到赵家堡,也要把八路军找出来!”
两百名鬼子沿着山道追了上去,马蹄声和脚步声在狭窄的山道上回荡。他们不知道,张卫国己经带着联防队员在山道中段的 “鹰嘴崖” 设好了埋伏 —— 这里两侧是陡峭的崖壁,山道只有两米宽,正是打伏击的绝佳地点。
“都藏好了,等鬼子走到中间再动手!” 张卫国压低声音,手里紧紧握着一把步枪。联防队员们趴在崖壁上的草丛里,有的手里拿着土炸弹,有的握着镰刀,眼睛死死盯着山道入口。
没过多久,鬼子的先头部队就出现在了山道上。他们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时不时用刺刀拨开路边的草丛,生怕有埋伏。可走了一半路程,还是没发现异常,鬼子们渐渐放松了警惕,队伍也变得松散起来。
“扔!” 张卫国大喊一声,手里的土炸弹率先扔了下去。崖壁上的联防队员们纷纷行动,土炸弹接二连三地落在鬼子队伍里,“轰!轰!” 的爆炸声震得崖壁都在发抖。鬼子们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吓懵了,有的趴在地上不敢动,有的则朝着崖壁上胡乱开枪。
“开枪!” 张卫国一声令下,联防队员们的步枪和土枪一起开火。子弹朝着鬼子的方向飞去,倒下了一片又一片。山道狭窄,鬼子们连躲闪的地方都没有,只能任由子弹和土炸弹攻击,惨叫声此起彼伏。
佐藤在队伍的后面,看到前面的队伍被伏击,气得大喊:“八嘎!给我冲!拿下崖壁!” 可鬼子们早己没了斗志,任凭佐藤怎么嘶吼,都没人敢往前冲。就在这时,崖壁上的石头突然滚了下来,砸得鬼子们抱头鼠窜。
“撤!快撤!” 佐藤知道再打下去只会白白送死,只能下令撤退。鬼子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朝着杨家村的方向逃跑。张卫国看着逃跑的鬼子,没有下令追击 —— 他们的任务是拖延时间,保护百姓和大部队撤退,现在目的己经达到,没必要再冒险。
“清点人数,看看有没有受伤的!” 张卫国喊道。联防队员们纷纷从草丛里出来,有的胳膊被擦伤了,有的衣服被子弹打穿了,但万幸的是,没有人员牺牲。“太好了!咱们成功了!” 一个联防队员兴奋地喊道,大家都跟着欢呼起来。
张卫国看着远处的赵家堡方向,心里松了口气:“走!咱们去跟大部队汇合,不能让赵主席他们等急了!”
此时,赵铁山己经带领百姓和大部队到达了赵家堡。赵家堡的老族长早就收到了消息,带着百姓们在村口迎接。看到赵铁山他们过来,老族长赶紧迎上去:“赵主席,你们可算来了!俺们己经腾出了十几间空房,还准备了热水和吃的,快让百姓们歇歇脚!”
百姓们看到赵家堡百姓热情的样子,心里的不安顿时消失了大半。有的百姓放下行李,就跟着赵家堡的乡亲去看住处;有的则围在一起,诉说着被鬼子欺负的经历。赵铁山握着老族长的手,感激地说:“老族长,谢谢您!这次多亏了你们收留,不然百姓们都不知道该去哪。”
老族长摇摇头:“赵主席,您客气了!俺们早就听说八路军能打鬼子,还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心里早就盼着你们来了。鬼子在赵家堡也没少欺负人,上个月还抓了俺们村的五个青年去修炮楼,到现在都没回来。只要你们愿意带俺们干,赵家堡的百姓绝不含糊!”
赵铁山心里一阵温暖,连忙说:“老族长,您放心,只要咱们团结起来,一定能把鬼子赶跑,救回被抓的青年。现在杨家村那边暂时安全了,鬼子被咱们伏击后,肯定不敢轻易再来,咱们可以先在赵家堡站稳脚跟,再慢慢联系其他村子的百姓,扩大根据地。”
当天晚上,赵家堡的百姓们杀了两头猪,准备了一大桌饭菜,招待赵铁山他们。百姓们围坐在院子里,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气氛十分热闹。陈明给孩子们讲英雄故事,林静则给老人和孩子检查身体,整个赵家堡都充满了久违的欢声笑语。
第二天一早,赵铁山在赵家堡的祠堂里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杨家村和赵家堡的老族长、百姓代表,还有战士和联防队员的队长。“现在咱们在城郊有了两个据点,接下来要做三件事,” 赵铁山看着大家,语气坚定,“第一,组织百姓们春耕补种,杨家村和赵家堡的田地很多都荒了,得尽快种上庄稼,不然秋天就没粮食吃了;第二,训练联防队,赵家堡的青年们要是愿意加入,咱们欢迎,一起提高战斗力,防止鬼子再来偷袭;第三,联系其他村子的百姓,告诉他们咱们在城郊建立了根据地,让他们知道,只要敢反抗,就有八路军给他们撑腰!”
大家都纷纷赞同。杨家村的老族长说:“俺们杨家村还有不少农具,明天就让百姓们拉过来,分给赵家堡的乡亲,一起种地!” 赵家堡的老族长也说:“俺们村有三十多个青年愿意加入联防队,明天就让他们跟着张队长训练,保证好好学,好好干!”
接下来的日子里,城郊根据地的建设热火朝天地展开了。百姓们互相帮助,有的耕地,有的播种,有的浇水,田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张卫国则带着联防队员们每天训练,早上跑步、练队列,下午教大家打枪、扔土炸弹,晚上学习战术知识。陈明在赵家堡也设立了教学点,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还教他们唱抗日歌谣。林静则在两个村子之间来回奔波,给百姓们看病,教大家种草药,解决了百姓们看病难的问题。
这天下午,赵铁山带着几个战士,去了附近的李家坳。李家坳离赵家堡不远,只有十个鬼子驻守。赵铁山想先跟李家坳的百姓联系,看看能不能争取他们加入根据地。刚走到李家坳的村口,就看到几个鬼子正在抢百姓的鸡,一个老人想阻拦,却被鬼子一脚踹倒在地。
“住手!” 赵铁山大喊一声,手里的步枪立刻开火,子弹击中了一个鬼子的胸口。其他战士也跟着开枪,剩下的鬼子没想到会遇到八路军,吓得赶紧逃跑。赵铁山跑过去,扶起地上的老人:“大爷,您没事吧?”
老人看着赵铁山,眼里满是感激:“同志,谢谢您!要是没有您,俺这条老命恐怕就没了。鬼子在俺们村天天抢东西,俺们早就想反抗了,可没枪没炮,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赵铁山扶着老人坐在路边,跟他说起了城郊根据地的事情:“大爷,俺们在杨家村和赵家堡建立了根据地,能打鬼子,还能让百姓吃饱饭。只要你们愿意加入,俺们就帮你们把村里的鬼子赶跑,让大家过上安稳日子。”
老人眼睛一亮,激动地说:“真的吗?要是能赶跑鬼子,俺们李家坳的百姓都愿意跟着你们干!俺这就去跟村里的乡亲们说,让他们都来支持你们!”
没过多久,老人就带着村里的百姓们过来了。大家围着赵铁山,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被鬼子欺负的经历,有的说粮食被抢了,有的说家人被抓了,有的说房子被拆了。“赵主席,您快带俺们打鬼子吧!俺们再也受不了了!” 一个中年汉子激动地说。
赵铁山看着百姓们期盼的眼神,心里满是坚定:“乡亲们,放心吧!过两天,俺们就带队伍来,帮你们把村里的鬼子赶跑。到时候,咱们一起种地,一起训练,把城郊的根据地建得越来越大,让鬼子再也不敢来欺负咱们!”
百姓们都欢呼起来,有的还拿出家里的红薯和玉米,塞到赵铁山手里:“赵主席,您拿着,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谢谢您愿意帮俺们!”
赵铁山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只要有百姓的支持,城郊根据地一定能发展壮大,抗日的星火一定能传到奉天城的每一个角落,总有一天,他们能把鬼子彻底赶出奉天城,赶出中国。
当天晚上,赵铁山回到赵家堡,把李家坳的情况跟李刚、周明、张卫国说了。“太好了!又多了一个村子愿意加入咱们,” 李刚高兴地说,“咱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尽快拿下李家坳,然后再进攻其他村子,扩大根据地的范围。”
张卫国也兴奋地说:“俺这就去准备,明天带着联防队员去李家坳,保证把村里的鬼子赶跑!”
赵铁山点点头:“好!不过咱们不能掉以轻心,李家坳离奉天城更近,鬼子的援军可能来得更快,咱们得制定好作战计划,速战速决,不能给鬼子反应的时间。”
大家立刻围在一起,研究地图,制定作战计划。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桌上的地图,也照亮了大家坚定的眼神。他们知道,城郊根据地的建设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军民同心,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抗日斗争,迎来胜利的曙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XB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