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痕》第二卷:星火燎原?第六章 星火向城:建设与远谋(第三部分)
天还没亮,赵家堡的村口就集结了队伍。张卫国带领八十名联防队员,背着步枪、扛着土炸弹,身后跟着二十名李家坳的百姓向导 —— 他们熟门熟路,知道鬼子据点的岗哨换班时间,也清楚村里哪条小巷能绕到据点后门。赵铁山站在队伍前,手里握着那把从龟田手里缴获的军刀,眼神锐利如鹰:“记住,速战速决!拿下据点后立刻清理武器、组织百姓转移,鬼子的援军随时可能到!”
队伍沿着田埂悄悄前进,晨雾像纱一样裹着众人,只听见脚步踩过露水的轻响。李家坳的向导老周走在最前面,他儿子被鬼子抓去修炮楼,至今生死未卜,此刻攥着锄头的手青筋暴起:“张队长,据点的正门岗哨寅时换班,现在还有一刻钟,咱们从村西的破庙翻进去,能绕到鬼子的粮仓后面。”
张卫国点头,挥手让队伍分成两队:“一队跟我走破庙,去端岗哨;二队守在村口,一旦听到枪声就拦截逃跑的鬼子!”
寅时的钟声刚在远处的奉天城隐约传来,据点正门的鬼子岗哨正打着哈欠换班。两个联防队员突然从破庙的断墙后窜出,捂住鬼子的嘴,匕首瞬间划破了他们的喉咙。几乎同时,张卫国带领队伍冲进据点 —— 院子里的鬼子还在睡梦中,土炸弹扔进去的瞬间,“轰” 的巨响震碎了黎明的寂静。
“冲啊!” 联防队员们举着步枪和锄头,朝着鬼子的营房冲去。睡眼惺忪的鬼子刚摸到手枪,就被迎面而来的刺刀刺穿胸膛。有个鬼子想往粮仓跑,想放火烧粮,却被老周一锄头砸在背上,重重摔在地上:“狗东西!你抢俺们的粮,今天俺让你偿命!”
不到半个时辰,据点里的十个鬼子就被全部消灭。张卫国让人清点武器,缴获了八支步枪、一箱子弹,还有两袋被鬼子抢来的小米。“快!把粮食分给百姓,再让老周带几个人去通知村里的乡亲,让他们赶紧收拾东西,转移到赵家堡!” 张卫国擦了擦脸上的血,刚说完,村口就传来了枪声 —— 鬼子的援军到了。
“不好!是鬼子的骑兵!” 守在村口的联防队员跑进来报告,脸色发白,“至少有五十人,还有两挺重机枪,己经把村口围了!”
张卫国心里一沉,李家坳离奉天城近,援军来得比预想中更快。他立刻让队员们在院子里架起缴获的步枪,又把土炸弹堆在门口:“大家别怕!鬼子骑兵在巷子里施展不开,咱们守住院子,等赵主席的援军!”
鬼子的骑兵果然不敢贸然冲进狭窄的巷子,只能在村口架起重机枪,朝着院子的方向扫射。子弹打在土坯墙上,溅起一片片泥土,有个联防队员躲闪不及,胳膊被子弹擦伤,鲜血瞬间染红了袖子。“忍着点!” 林静不知什么时候带着医护队员赶来了,她蹲在队员身边,迅速用草药止血、包扎,“赵主席己经带着队伍从赵家堡出发了,咱们再坚持一会儿!”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迫击炮的轰鸣声 —— 是赵铁山的援军到了!鬼子的骑兵听到炮声,阵脚顿时乱了,有的想调转马头逃跑,有的则朝着炮声的方向开枪。赵铁山带领战士们从鬼子的侧面冲过来,轻机枪的子弹朝着骑兵扫去,倒下了一片又一片。
“冲啊!” 张卫国趁机带领队员们从院子里冲出来,和援军前后夹击。鬼子腹背受敌,很快就溃不成军,剩下的十几个骑兵朝着奉天城的方向逃跑。赵铁山没有下令追击,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组织百姓转移,不能给鬼子反扑的机会。
当天中午,李家坳的百姓们全部转移到了赵家堡。三个村子的百姓聚在一起,虽然住得拥挤,却没有一句怨言。老周找到了自己的儿子 —— 他在转移途中遇到了从炮楼逃出来的青年,一起投奔了根据地。父子俩抱在一起,哭得像个孩子,周围的百姓们也跟着抹眼泪,却都笑着说:“这下好了,一家人团聚了!”
下午,赵铁山在赵家堡的祠堂里召开了重要会议,参加会议的不仅有三个村子的族长和百姓代表,还有从北山根据地赶来的周明。“现在,咱们在城郊己经有了三个据点,百姓们也团结在了一起,” 赵铁山指着墙上的地图,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杨家村、赵家堡、李家坳,“接下来,咱们要正式成立‘城郊抗日根据地’,选举百姓代表,负责管理粮食分配、春耕生产;同时,把三个村子的联防队整合起来,成立‘城郊联防大队’,由张卫国担任大队长,统一训练、统一作战。”
周明补充道:“北山根据地己经准备好了粮食和药品,明天就会派队伍送过来。另外,总部传来消息,奉天城里的鬼子最近在忙着修炮楼,暂时没有大规模进攻的计划,咱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巩固根据地,联系更多的村子。”
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欢呼起来。杨家村的老族长站起来,手里拿着一块刻着 “城郊抗日根据地” 的木牌,激动地说:“俺们盼这一天盼了好久!有了根据地,有了八路军,俺们再也不用怕鬼子了!俺提议,把这块木牌挂在赵家堡的村口,让所有人都知道,这里是咱们百姓的地盘!”
大家纷纷赞同,当天就把木牌挂在了村口。夕阳下,木牌上的红漆闪闪发光,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照亮了百姓们的笑脸。
接下来的日子里,城郊根据地的建设越来越完善。百姓们一起开垦荒地,种上了玉米和土豆;学堂里的孩子越来越多,陈明又找了几个识字的百姓当教员,开设了班,教百姓们读书、写字;林静在三个村子都设立了卫生点,培养了十几个百姓当卫生员,解决了百姓们看病难的问题。
这天,赵铁山带着几个战士,去了城郊最东边的韩家村。韩家村离奉天城只有十里地,鬼子驻守的兵力也最多 —— 有三十个鬼子,还有一门迫击炮。赵铁山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先跟村里的百姓偷偷联系。百姓们听说城郊己经有了根据地,都愿意支持八路军,只是害怕鬼子的迫击炮,不敢轻易反抗。
“乡亲们,别害怕!” 赵铁山跟百姓们保证,“咱们己经联系了北山根据地的李顾问,他会带着迫击炮过来支援,到时候咱们先摧毁鬼子的迫击炮,再拿下据点,保证让大家安全!”
百姓们听了,终于放下心来。村里的青年韩虎自告奋勇,愿意当向导,带着赵铁山去查看鬼子的布防:“鬼子的迫击炮架在村东的土坡上,每天只有两个鬼子看守,晚上的时候会撤到据点里。咱们可以晚上去偷袭,把迫击炮炸了!”
赵铁山立刻制定了作战计划:让李刚带着迫击炮从北山赶来,在韩家村外的山坡上待命;张卫国带领联防大队,晚上偷袭鬼子的迫击炮阵地;赵铁山则带领战士们,在据点外埋伏,等鬼子出来支援时,一举将他们消灭。
当天晚上,月光格外明亮。张卫国带领联防队员,在韩虎的带领下,悄悄摸到了村东的土坡上。看守迫击炮的鬼子正在打盹,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被联防队员们制服了。“快!把迫击炮炸了!” 张卫国大喊一声,队员们立刻在迫击炮上绑上土炸弹,点燃了引线。
“轰!” 的一声,迫击炮被炸成了碎片。据点里的鬼子听到爆炸声,立刻冲了出来,想看看发生了什么。就在这时,赵铁山带领战士们从埋伏点冲出来,轻机枪的子弹朝着鬼子扫去。李刚也带着迫击炮,朝着据点的方向开火,炮弹落在院子里,炸得鬼子东躲西藏。
百姓们也拿着锄头和镰刀,从村里冲出来,和战士们一起战斗。韩虎一马当先,朝着鬼子的小队长冲去,手里的镰刀划破了鬼子的喉咙。鬼子们没想到百姓们也会反抗,顿时慌了神,有的想逃跑,有的则举手投降。
不到一个时辰,战斗就结束了。三十个鬼子,被消灭了二十个,俘虏了十个,缴获了二十支步枪、一门迫击炮(虽然被炸坏了,但还能修好)。百姓们欢呼着,把战士们围在中间,有的递热水,有的送粮食,整个韩家村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第二天,韩家村正式加入城郊根据地。至此,城郊根据地己经有了西个村子,百姓一千多人,联防队员三百多人,成为了北山根据地之外,又一个重要的抗日据点。
赵铁山站在韩家村的村口,望着奉天城的方向。远处的奉天城,炮楼的影子隐约可见,却再也不是百姓们的噩梦。他想起了村南山坡上的木碑,想起了那些牺牲的英雄,心里满是坚定:“同志们,你们看到了吗?咱们的根据地越来越大,抗日的星火越来越亮。总有一天,咱们会打进奉天城,把鬼子彻底赶出去,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周明走到赵铁山身边,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赵主席,总部传来消息,要表彰咱们城郊根据地的成绩,还说要派更多的干部来支援咱们。另外,北山根据地和城郊根据地己经可以互通消息、互相支援,以后咱们再也不是孤军奋战了!”
赵铁山接过文件,看着上面的字,眼里满是希望。他知道,城郊根据地的建设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战斗要打。但只要军民同心,只要坚持抗日的初心,只要传承英雄的精神,就一定能迎来最终的胜利。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在城郊的土地上,田地里的庄稼随风摇曳,学堂里的读书声隐约传来,百姓们的笑声回荡在村子里。这是属于根据地的希望,是属于抗日军民的希望,更是属于整个中国的希望。星火己经点燃,终将燎原,照亮整个中华大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XB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