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痕》第二卷:星火燎原?第十一章 和平初绽:建设与暗涌(第一部分)
东北光复后的第一个春天,沈阳城的街道上满是生机。积雪消融后的泥土散发着的气息,路边的柳枝抽出了嫩绿的新芽,百姓们穿着新缝的棉衣,穿梭在恢复营业的商铺间 —— 粮店门口排着买米的长队,布庄里传来讨价还价的声音,铁匠铺的打铁声 “叮叮当当”,与学堂里孩子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和平年代特有的烟火气。
赵铁山站在东北行政委员会的办公室里(原沈阳市政厅改建),手里拿着一份《东北战后建设规划》,眉头却没有完全舒展。窗外,百姓们的笑脸清晰可见,但他心里清楚,战争留下的创伤远未愈合:沈阳城的工厂十有八九被鬼子炸毁,粮食储备仅够维持到秋收,还有上万名无家可归的百姓需要安置,更别提散落各地的地雷和未清理的战场遗迹,时刻威胁着百姓的安全。
“赵主任,这是各地上报的春耕情况。” 工作人员敲门进来,递上一份报表,“大部分地区的种子和农具己经发放到位,但辽北的几个县因为去年的战火,耕地被毁严重,百姓们担心秋收会受影响。”
赵铁山接过报表,手指在 “辽北耕地损毁率 40%” 的数字上轻轻划过:“让民政部门立刻协调,从沈阳、长春调运一批耕牛和农具支援辽北,再组织联军战士帮百姓们修复耕地。另外,通知农业专家,去辽北指导百姓种植早熟作物,尽量减少损失。”
正说着,李刚匆匆走进办公室,脸上带着几分凝重:“赵主任,刚才接到报案,沈阳城郊的一家粮库昨晚被盗了,丢失了两千斤小米和五百斤玉米。更奇怪的是,粮库的门锁没有被破坏的痕迹,像是内部人员作案。”
“内部人员?” 赵铁山放下报表,眼神变得锐利,“粮库的管理人员都问过了吗?有没有发现可疑人员?”
“都问了,管理人员都说不清楚,” 李刚坐在椅子上,喝了一口水,“我己经让人封锁了粮库周边的道路,排查进出的人员,另外还安排了战士在各个粮库加强巡逻,防止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赵铁山点点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件事不简单。和平刚到来,就有人敢偷粮食,说不定是鬼子留下的特务在搞破坏,想制造混乱。你让人暗中调查,重点关注那些在光复后突然出现的‘外来人口’,还有之前投诚的伪军,看看有没有异常。”
李刚立刻起身:“我这就去安排!保证查个水落石出!”
李刚离开后,赵铁山拿起外套,决定去沈阳城的街道上走走,看看百姓们的真实生活。刚走出行政委员会大门,就看到张卫国带着几个工作人员,正在给街边的无家可归百姓登记信息。
“赵主任!” 张卫国看到赵铁山,立刻迎了上来,“俺们正在统计无家可归的百姓数量,准备在城郊建一批临时安置房,等秋收后再帮他们盖永久的房子。”
赵铁山走到一个临时棚屋前,里面住着一家三口,男人叫王二柱,是沈阳城郊的农民,去年鬼子撤退时,家里的房子被炸毁了,只能带着老婆孩子住在棚屋里。“赵主任,谢谢你们给俺们送粮食和棉衣,” 王二柱握着赵铁山的手,眼里满是感激,“要是能早点住上安稳的房子,俺就更满足了。”
“放心,用不了多久,你们就能住上新房了。” 赵铁山拍了拍王二柱的肩膀,“等安置房建好,咱们还会给你们分耕地和种子,让你们能重新种地,过上好日子。”
离开临时棚屋,赵铁山又去了沈阳城的一家工厂 —— 原鬼子的兵工厂,如今己被改造成生产农具和生活用品的民用工厂。陈明正在给工人们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努力生产,支援战后建设。
“赵主任!” 陈明看到赵铁山,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工厂己经恢复了一半的产能,每天能生产五十把锄头和三十口铁锅,再过一个月,就能满负荷生产了。工人们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甚至主动加班加点。”
赵铁山走进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生产农具,有的在打铁,有的在组装,脸上满是干劲。“大家辛苦了!” 赵铁山对工人们说,“你们生产的农具,能帮助百姓们更好地春耕,你们的工作很重要!咱们会提高大家的工资,改善大家的生活,让大家在和平年代能过上好日子!”
工人们听到这话,纷纷欢呼起来,生产的热情更加高涨。
当天下午,赵铁山去了沈阳城的学堂。林静正在给孩子们上卫生课,教他们如何洗手、如何预防疾病。孩子们坐得整整齐齐,认真地听着,时不时举手提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赵主任!” 林静看到赵铁山,立刻让孩子们继续自习,自己则迎了上去,“学堂己经招收了三千多名学生,分为小学和扫盲班。小学的孩子们己经开始学习语文和数学,扫盲班的学员也认识了不少字,有的甚至能写简单的家书了。”
赵铁山走进教室,孩子们看到他,纷纷站起来问好:“赵主任好!”
“孩子们好!” 赵铁山笑着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的人,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星之路途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孩子们齐声回答:“我们会的!”
离开学堂,赵铁山又去了东北抗日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周围种满了松柏,百姓们献上的鲜花还很新鲜,有的百姓正在纪念碑前鞠躬,缅怀牺牲的英雄。小石头也在其中,他如今己是学堂的学生,每天放学后都会来这里,给英雄们献上一束野花。
“赵主任!” 小石头看到赵铁山,立刻跑了过来,“俺今天又学到了很多知识,老师说,等俺长大了,也要像英雄们一样,保护咱们的国家!”
赵铁山摸了摸小石头的头,眼里满是欣慰:“好样的!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成为保护国家的英雄!”
当天晚上,赵铁山在行政委员会召开了会议,总结近期的战后建设工作,同时讨论如何应对粮库被盗等潜在的安全隐患。参会的有李刚、张卫国、陈明、林静,还有各地的负责人。
“目前,东北的战后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赵铁山看着大家,“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粮库被盗事件,很可能是鬼子留下的特务在搞破坏,他们想通过偷粮食、制造混乱,破坏咱们的战后建设,动摇百姓们的信心。”
李刚补充道:“根据初步调查,粮库的管理人员中有一个叫刘三的,是去年投诚的伪军,他在粮库被盗当晚有不在场证明,但他的行踪很可疑,俺们正在进一步调查。另外,沈阳城近期出现了一些不明身份的人,他们经常在粮库、工厂等重要场所附近徘徊,形迹可疑。”
张卫国皱着眉头说:“要是特务们继续搞破坏,不仅会影响百姓们的生活,还会耽误春耕和工厂生产,咱们得尽快想办法解决!”
陈明提议:“咱们可以在百姓中宣传,鼓励大家举报可疑人员,同时在学堂里教孩子们识别特务的破坏行为,让大家一起参与到维护安全的工作中来。”
林静也说:“医疗所可以配合治安部门,一旦发现有人因为‘不明原因’受伤或生病,立刻上报,防止特务们投放毒药或制造传染病。”
会议决定,成立 “东北安全保卫小组”,由李刚担任组长,负责打击特务破坏活动;同时在百姓中开展 “安全宣传周” 活动,鼓励大家举报可疑人员和行为;加强对粮库、工厂、学堂等重要场所的巡逻,确保百姓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接下来的几天里,安全保卫小组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李刚带领战士们,对沈阳城的外来人口进行排查,重点关注投诚的伪军和形迹可疑的人;张卫国则在各个粮库和工厂安装了报警器,安排战士 24 小时巡逻;陈明带领教员们,在学堂和街道上宣传安全知识,教百姓们如何识别特务的破坏行为;林静则带领医护队员,在各个社区设立医疗点,密切关注百姓们的健康状况。
“安全宣传周” 活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百姓们纷纷加入到维护安全的工作中来,有的主动举报可疑人员,有的帮助战士们巡逻,有的则在社区里宣传安全知识。一天上午,一位大妈发现一个陌生男子在粮库附近徘徊,形迹可疑,立刻上报给安全保卫小组。李刚带领战士们赶到现场,将陌生男子抓获。经过审讯,该男子果然是鬼子留下的特务,他的任务是破坏粮库,制造粮食恐慌。
随着一个个特务被抓获,沈阳城的安全形势逐渐稳定下来。百姓们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春耕工作顺利进行,工厂的生产也日益繁忙。赵铁山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欣慰,但他知道,特务破坏活动只是和平年代的一个小挑战,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 —— 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如何恢复工业生产,如何改善百姓们的生活,这些都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天下午,赵铁山去了辽北的一个县,视察春耕情况。县里的百姓们正在田里忙碌地耕种,战士们也在帮忙,有的扶犁,有的播种,田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县负责人告诉赵铁山,在联军的支援下,受损的耕地己经修复了大部分,百姓们种植了早熟的谷子和玉米,预计秋收时能有不错的收成。
赵铁山走进田里,接过一位百姓手中的锄头,帮着播种。“赵主任,您怎么还亲自干活啊?” 百姓们连忙说,“您那么忙,歇会儿吧!”
“没事,俺也想体验一下种地的感觉,” 赵铁山笑着说,“咱们都是农民出身,种地是咱们的老本行。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好好种地,就一定能收获足够的粮食,让大家都能吃饱饭!”
百姓们听到这话,纷纷干劲十足,田地里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夕阳西下,赵铁山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万亩良田,心里满是希望。他想起了那些牺牲的英雄们,想起了东北光复时百姓们的欢呼,想起了战后建设的点点滴滴。他知道,和平来之不易,建设祖国的道路还很长,但只要军民同心,传承英雄们的精神,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让东北变得更加繁荣富强,让百姓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夜色渐深,沈阳城的灯光亮了起来,像一颗颗星星,点缀在黑暗中。这是和平的灯光,是希望的灯光,是属于中国人民的灯光。赵铁山站在行政委员会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灯光,心里满是坚定。他知道,新的挑战还在等待着他们,但他们己经做好了准备,将以更加的热情,投入到战后建设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日的星火己经燎原,和平的曙光己经到来,一个崭新的东北,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在冉冉升起。第十一章 “和平初绽:建设与暗涌” 的故事,也在这充满希望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http://www.220book.com/book/XB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