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雨林的晨雾还没散尽,苏清然和王芳就踩着泥泞的小路走进圣多明戈村。村口的木牌上,用西语写着“欢迎带来光的朋友”,可刚把储能设备卸下车,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就浇了下来——半个钟头后雨停时,打开设备开关,屏幕却一片漆黑,王芳拆开外壳一看,主板上满是水珠:“雨林的湿气比想象中重,普通防水涂层根本扛不住!”
村里的老人堂·佩德罗拄着拐杖走过来,手里拎着个棕榈叶编的篮子:“这雨能渗进木头缝里,你们的机器得像我们的房子一样,穿两层‘雨衣’。”他掀开篮子,里面是几片厚厚的棕榈叶,“我们盖屋顶都用这个,雨水渗不进去,还能透气。”苏清然眼睛一亮,立刻让团队联系中国工厂,李师傅在视频里说:“我这就调防水涂层的配方,加一层疏水颗粒,你们再用棕榈叶做外层防护,双层保险!”
接下来的三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帮忙。堂·佩德罗教大家编织棕榈叶罩,他的手指翻飞,很快就编出一个弧形罩子:“边缘要折三道边,雨水才不会顺着流进去。”玛丽亚——村里唯一会说中文的年轻人,拿着西语版《能源之光》手册,给大家念“防水检测口诀”:“摸外壳、查缝隙、淋点水、看亮不亮”。孩子们也凑过来,用小刷子给设备涂防水涂层,虽然弄得满手都是,却笑得格外开心。
当改进后的设备再次测试时,连续下了西个小时的雨,屏幕依然亮着,电量数据稳稳跳动。堂·佩德罗摸着设备上的棕榈叶罩,眼眶发红:“以前医疗站一到雨季就停电,有孩子发烧只能摸黑等天亮,现在终于能24小时亮灯了!”当天晚上,医疗站就收治了一个高烧的小男孩,护士用储能供电的冰箱取出退烧药,孩子的母亲拉着苏清然的手,反复说着“gracias(谢谢)”。
与此同时,西语版《能源之光》在当地的反响远超预期。玛丽亚带着手册去村里的学校,孩子们围着她,指着漫画里的检测卡问:“这个绿色是不是代表合格?”有个叫卢卡斯的小男孩,看完手册后,作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推荐阅读《惊!我的弹幕被炮灰女配看见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居然拿着自己做的纸壳检测卡,去检查医疗站的设备,认真地说:“阿姨,这个接口的纹路和手册上一样,是合格的!”玛丽亚把这一幕拍下来发给出版社,编辑很快回复:“西语版要加印了!还有中美洲的国家想引进,希望你们能提供‘雨林适配版’手册。”
物流方面也遇到了新问题——雨林里的小路太窄,货车进不来,无人机在浓雾里容易迷路。荷兰的艾力克特意派来团队,带着改装后的“雨林无人机”:机身涂了防雾涂层,还装了堂·佩德罗推荐的“树叶导航”——根据树冠的分布判断方向。第一次配送维修零件时,无人机精准落在医疗站门口,卢卡斯追着无人机跑,兴奋地喊:“会飞的快递员!”
就在设备稳定运行的第五天,南美洲能源机构的代表卡洛斯来了。他看完棕榈叶防护的设备,又翻了西语版手册,当即决定:“要在亚马逊周边10个村庄推广‘圣多明戈模式’,还想请中国团队培训当地的技术人员。”苏清然笑着答应,转头就看到王芳在教玛丽亚调试检测仪,玛丽亚的笔记本上,画满了棕榈叶和防水涂层的示意图,旁边写着“要像保护孩子一样保护设备”。
当天晚上,苏清然在帐篷里整理资料,林知夏发来剧组的消息:《能源之光》续集要拍雨林的故事,许知特意去学了几句西语,还想请堂·佩德罗当“棕榈叶顾问”;海因茨也发来邮件,说德国团队针对雨林潮湿环境,优化了车载电池的密封技术,以后能适配南美洲的越野车。
苏清然打开电脑,新建文档,写下第三十九章的标题:【模式推广时!技术培训育新人,越野电池适配南美】。指尖划过键盘,耳边传来雨林的虫鸣和远处医疗站的灯光嗡鸣——那是设备在稳定运行的声音,也是无数人用智慧和温暖,在雨林里点亮的“希望之声”。她知道,这个故事还会继续:新培训的技术人员会带着西语手册走遍村庄,适配南美的车载电池会驶进雨林深处,而那些藏在棕榈叶和漫画里的善意,终将跨越山海,在更多角落,种下“光”的种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XBR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