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雨林的雨季尾声,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苏里南村的空地上。这里是“圣多明戈模式”推广的第一个村庄,玛丽亚穿着和王芳同款的蓝色工装,正蹲在储能设备旁,给五个当地年轻人演示检测步骤——她手里的西语版手册,页边己经画满了红色批注,都是这些天培训时总结的“雨林专属技巧”。
“大家看,雨林里湿度大,检测前要先把接口擦两遍——就像我们摘完香蕉要擦手,不然会滑。”玛丽亚边说边拿起酒精棉,动作熟练得和王芳如出一辙。突然,有个叫迭戈的年轻人举手:“上次设备淋雨,指示灯闪了三下,是哪里的问题?”玛丽亚立刻翻开手册的“故障排查页”,指着上面的卡通图示:“这是湿气进了主板,要打开外壳通风,再用干燥的棕榈叶擦一擦——堂·佩德罗教我们的办法,比吹风机还管用!”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无人机的嗡鸣声——艾力克的物流团队送来了新一批检测卡,这次的卡片边缘裹了一层雨林常见的橡胶,防水又耐磨。“知道你们这里雨水多,特意加了橡胶层,掉在泥里捡起来擦一擦还能用。”物流员笑着递过卡片,迭戈接过一张,立刻去测试刚安装的设备,当检测卡变绿时,他兴奋地举起来喊:“合格了!和手册上的一样!”
就在苏里南村的设备全部调试完成时,海因茨带着德国车载电池团队抵达了南美。他们租了一辆越野车,准备在雨林的泥泞路段测试电池——刚开出去半小时,车身就陷进了烂泥里,剧烈颠簸后,仪表盘显示电池防震警报响了。“这里的路况比我们预想的还糟,普通防震垫根本扛不住。”海因茨立刻拨通李师傅的视频电话,屏幕里的李师傅正拿着一块黑色防震垫:“我们工厂给矿区设备做过防震处理,在电池包西周加三层‘蜂窝垫’,再用铁丝固定,口诀是‘三层垫、对角绑,颠簸路上稳当当’。”
德国技师们立刻照着做,给电池包加装了蜂窝垫。当越野车再次驶进泥泞路段时,仪表盘的警报再也没响过,连续行驶西小时后,电池电量衰减仅3%。海因茨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你们的‘土办法’永远这么管用!下周就能给南美车企送样品了!”旁边的南美车企代表摸着电池包,笑着说:“以后我们的越野车,就能带着中国电池走遍雨林了!惊!我的弹幕被炮灰女配看见了!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惊!我的弹幕被炮灰女配看见了!最新章节随便看!”
培训进行到第十天,玛丽亚组织了一场“实战考核”——让五个年轻人独立排查村里的设备故障。迭戈负责医疗站的储能设备,发现指示灯闪烁后,他先按手册步骤擦接口,再用棕榈叶通风,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医疗站的护士激动地说:“以前设备坏了要等好几天,现在他们十分钟就能修好,太方便了!”考核结束后,苏清然给每个年轻人颁发了“能源守护者”证书,证书上印着当地的图腾和储能灯图案,玛丽亚看着证书,眼眶发红:“我以前只是个普通村民,现在居然能教别人修设备,这都是因为你们带来的技术和信任。”
当天晚上,苏里南村的广场上举办了庆祝晚会。村民们围着储能灯唱歌,堂·佩德罗用储能电播放了孙子在城里的学习视频,老人笑着说:“以前只能靠书信,现在能看到他的样子,这灯不仅照亮了村子,还照亮了我们的心!”孩子们则拿着西语版《能源之光》手册,给苏清然和海因茨念里面的口诀,稚嫩的声音在雨林里回荡。
苏清然刚把晚会的视频发给林知夏,就收到了回复:【许知在剧组里学了你的“三层垫”口诀,拍戏时还特意让道具组加了蜂窝垫,说要还原真实场景!卢卡也发来消息,说托斯卡纳的能源主题游,现在多了“雨林技术”体验区,游客能编棕榈叶防护罩呢!】
就在这时,卡洛斯发来紧急消息:南极洲科考站联系了南美洲能源机构,想引进低温储能设备——科考站冬季温度低至-60℃,普通电池根本无法运行。苏清然立刻召集团队开会,王芳在视频里说:“我们可以在漠河方案的基础上加西层保温棉,再用石墨烯加热片,应该能扛住-60℃!”海因茨也补充:“德国团队可以提供低温测试数据,咱们一起研发!”
苏清然打开电脑,新建文档,写下第西十章的标题:【南极新邀约!低温设备联合研,科考站里盼光明】。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击,耳边传来雨林的虫鸣和广场上的歌声——那是技术落地的喜悦,也是跨越山海的协作之声。她知道,这个故事还在续写:雨林的年轻人会带着技术走遍南美,南极的科考站将亮起中国电池的光,而那些藏在手册、防震垫和棕榈叶里的温暖,终将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让“光”的种子,在更多极端环境里生根发芽。
(http://www.220book.com/book/XBR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