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的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过莫卡岛的码头。苏清然和王芳踩着浅滩的贝壳砂上岸时,岸边的老渔民塔诺正坐在船屋前,用渔刀削着一块珊瑚石——他脚边堆着十几块形状规整的珊瑚石,表面被海水打磨得光滑温润。
“你们是来装储能设备的吧?”塔诺放下渔刀,指了指远处的医疗站,“上次台风,医疗站的发电机被吹倒了,产妇只能摸黑生孩子,幸好大人孩子都平安。”他拿起一块珊瑚石,“这石头在海里泡几十年都不烂,还能挡海风,你们的设备要是用它做底座,台风来了也不怕。”
王芳立刻蹲下身,摸了摸珊瑚石的硬度:“比我们工厂用的混凝土还结实!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影响设备散热?”塔诺笑着起身,领着她们去看自己的渔船——船底贴着一层深色的胶膜,“这是我们渔民熬的‘渔脂胶’,涂在船上能防腐蚀,还能散热。你们给设备底座裹一层珊瑚石,再涂层渔脂胶,又抗风又散热,两全其美!”
当天下午,李师傅就从中国工厂发来消息:“我按塔诺老人说的,在防风涂层里加了珊瑚粉,还调了渔脂胶的配方,明天就寄样品!口诀都想好了——‘珊瑚底、渔脂胶,台风来了稳不摇’!”苏清然把消息念给塔诺听时,老人笑得露出牙,立刻召集村里的渔民,帮忙搬运珊瑚石,准备给设备筑底座。
设备运到的那天,莫卡岛的渔民们全来了。男人们扛着珊瑚石垒底座,女人们则跟着玛丽亚学调渔脂胶——玛丽亚把西语版手册改成了“海岛口语版”,把“涂层厚度3毫米”说成“像涂椰子油一样,薄薄一层不堆料”。有个叫莱拉的年轻妈妈学得最快,她边涂胶边说:“以前我只会织渔网,现在居然能修设备,以后孩子问我做什么,我就能说‘妈妈在给海岛装灯’!”
可安装到一半,艾力克的物流团队遇到了麻烦——莫卡岛的码头水浅,运检测卡的船靠不了岸,无人机又怕海风把卡片吹丢。“别急!”塔诺的孙子阿吉举着自制的“风筝邮包”跑过来,“我们平时给邻岛送东西,就用风筝挂邮包,海风越大飞得越稳!”艾力克半信半疑地把检测卡装进防水邮包,系在风筝线上,阿吉迎着海风跑了几步,风筝很快飞向岸边,莱拉伸手就接住了邮包,里面的检测卡完好无损。“这比无人机还好用!”艾力克笑着拍下这一幕,发给荷兰的团队做“海岛物流新方案”。
设备调试那天,正好赶上莫卡岛的“点灯节”——往年这个节日,村里只能点煤油灯,今年储能设备一通电,码头的串灯、医疗站的手术灯、学校的教室灯全亮了。孩子们围着亮起来的串灯跑,莱拉抱着刚学会用检测卡的女儿,指着亮灯的医疗站说:“以后再也不用怕台风天停电了。”塔诺坐在船屋前,看着满岛的灯光,掏出珍藏的老照片:“这是我年轻时的莫卡岛,晚上一片黑,现在亮得像星星落下来了。”
就在大家庆祝时,苏清然发现海岛的潮汐涨落特别规律——退潮时露出的礁石间,水流湍急。“要是在这儿装个小型潮汐发电机,和储能设备连起来,就能实现‘太阳能+潮汐能’双供电!”她立刻拍了视频发给海因茨,海因茨很快回复:“德国团队有迷你潮汐发电机的技术,下周就派工程师来!咱们还能把北极的防腐蚀技术用在发电机上,不怕海水泡!”
当天晚上,苏清然在临时住处打开电脑,新建文档,写下第西十西章的标题:【双能供电启!潮汐机组融众智,防腐蚀技跨极岛】。指尖敲击键盘时,窗外传来孩子们唱的“海岛能源口诀”——那是玛丽亚和莱拉一起编的,调子像当地的渔歌,歌词里唱着“珊瑚石、渔脂胶,潮汐发电真奇妙”。她知道,这个故事还在生长:潮汐发电机将在礁石间立起,防腐蚀技术会跨越北极与海岛,而莫卡岛的灯光,终将和之前所有亮起来的角落一样,成为“连接”的见证——连接技术与乡土,连接不同地域的智慧,也连接每一个普通人对“光明”的期待。
(http://www.220book.com/book/XBR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