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次踉跄冲锋
1.
陈磊在咖啡馆熬到凌晨两点,眼睛干涩得像撒了把沙子,脑子里却像一锅煮沸的粥,咕嘟着各种政策条款、申请流程和潜在客户的影子。他把能找到的关于“小微企业稳岗补贴”、“创业扶持贷款贴息”、“节能环保项目补助”的政策文件都粗略过了一遍,并重点梳理了与建材、装修行业可能相关的部分。
他发现,这里面的水,比想象中更深。政策更新快,条款解读有弹性,而且不同区域、不同街道的执行细则还有差异。但这复杂的壁垒,反而让他更加确信——信息差,确实存在,而且价值不菲。
他尝试着整理了一份《2025年本地装修行业相关补贴政策初步梳理》的文档,但这更像是一堆资料的堆砌,毫无重点和卖相。他知道,这样拿出去,别说卖钱,送人都没人要。
“得有个产品形态……”他揉着太阳穴,喃喃自语。电子手册?线上课程?还是……咨询服务?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李悦发来的微信:“还没回来?很晚了,注意身体。”后面跟着一个担忧的表情包。
陈磊心里一暖,随即又是一阵愧疚。他回复:“马上回,在查点资料。”
关上电脑,走出咖啡馆,夜风一吹,疲惫感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但一种久违的、名为“目标感”的东西,在他心底顽强地燃烧着,支撑着他没有倒下。
第二天,他顶着两个黑眼圈走进公司,感觉同事们的目光似乎都带着刺。他强迫自己忽略这些,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需要稳住主业,这是基本盘,也是他实践“政策赋能”想法的试验田。
他列了一个清单,上面是他手头还在跟进、但希望不大的潜在客户。他决定,从这些“边缘客户”开始尝试他的新策略。
第一个电话,打给一个开小型设计工作室的老板,姓钱。
“钱总您好,我XX建材的小陈。之前跟您推荐过我们的环保板材……”
“哦,小陈啊,暂时不需要,最近项目少。”对方语气敷衍,准备挂电话。
陈磊赶紧切入正题:“钱总,了解了解。今天冒昧打扰,主要是我们公司在做客户回访,顺便想跟您分享个信息。我这边注意到,像您这样的小微设计企业,如果上年度没有裁员,好像可以申请一笔‘稳岗补贴’,金额虽然不大,但也能缓解点压力。我刚好最近在研究这个,您有兴趣了解一下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
“稳岗补贴?有这回事?怎么申请?”钱总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好奇。
陈磊心中暗喜,按捺住激动,把他昨晚梳理的要点,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说了一遍。
“……大概就是这样,具体需要准备的材料,我这边可以给您发个清单参考。”
“哎哟,那太感谢了小陈!你还懂这个!你把清单发我微信上吧,板材的事……我们下次有机会合作!”钱总的语气明显热情了不少。
挂了电话,陈磊长出一口气,手心竟然有点汗。虽然对方只是要了份免费资料,离成交还十万八千里,但这是一个开始!他的方向,可能没错!
他趁热打铁,又联系了几个客户,反应不一。有的兴趣缺缺,有的将信将疑,但也有一两个像钱总一样,表现出了明显的需求。
中午,他正在啃面包,手机震动,是那个“宏图装饰”的刘经理!陈磊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他深吸一口气,接通电话:“刘总您好!”
“小陈啊,”老刘的声音听不出情绪,“你昨天微信说那个补贴政策,详细说说?”
陈磊精神一振,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和专业,将他研究后的精华部分,结合老刘公司可能涉及的项目类型,清晰地阐述了一遍,并重点指出了几个容易踩坑的地方。
老刘听完,沉吟片刻:“嗯……听起来是有点门道。这样,我这边有个老朋友,刚盘了个店面想做咖啡厅,也在搞装修,他对这些政策可能更感兴趣。我把他微信推给你,你跟他聊聊看。至于我们公司这边……以后再说吧。”
虽然老刘本人还是没有立刻恢复合作,但愿意推荐客户,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谢谢刘总!太感谢了!”陈磊连忙道谢。
加上那位咖啡厅老板的微信后,陈磊简单沟通了一下,对方果然对“创业补贴”和“节能设备补贴”极感兴趣,约他周末见面详谈。
放下手机,陈磊感觉胸腔里憋着的那口浊气,终于吐出来一些。窗外阳光正好,落在他的办公桌上,那盆绿萝仿佛也舒展了几分。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 下午,总监赵刚把他叫进办公室。
“陈磊,听说你最近不务正业,到处跟客户聊什么补贴政策?”赵刚靠在椅背上,手指敲着桌面,“我们是卖建材的,不是搞政策咨询的!你把心思给我放回正道上!这个季度你的业绩要是再没起色,别说奖金,位置都难保!别搞那些歪门邪道!”
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像一盆冷水,浇得陈磊透心凉。他张了张嘴,想解释这不是“歪门邪道”,而是增值服务,但看到赵刚那不容置疑的表情,他把话又咽了回去。
主业的压力,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的“破局”之路,刚看到一丝曙光,就遇到了来自内部的第一次阻击。
2.
上午十点整,林晓的心脏跳得像揣了只兔子。她坐在电脑前,手指微微颤抖着,将那段反复修改了无数次的推广文案,连同那个承载着她全部希望的PDF附件,发送到了两个宝妈群里。
“各位宝妈们好~我是林晓,朵朵妈妈。在带娃的间隙,把自己给朵朵做辅食的一些经验和比较受她欢迎的食谱整理了一下,一共10份,图文并茂,包含了营养搭配和小窍门。因为自己也花了挺多心血,象征性地收个19.9元的辛苦费,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妈妈。感谢大家!”
信息发出后,群里安静了几秒钟。
这几秒钟,对林晓来说,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她死死盯着屏幕,生怕看到的是无人问津的尴尬,或者冷嘲热讽。
突然,手机连续响起了几声提示音!
“我要一份!看着就好吃!”(ID:豆豆妈)
“晓晓终于整理出来啦!我之前就问过你,必须支持!”(ID:乐乐妈咪)
“己转账!求手册!”(ID:晴天娃娃)
紧接着,好几个平时还算熟悉的宝妈也纷纷冒泡表示支持,有的首接转账,有的询问细节。红包和转账的提示音,像最美妙的音乐,在林晓耳边响起。
她手忙脚乱地收钱,发送文件,回复感谢。短短半个小时,她竟然卖出了23份!收入457.1元!
虽然钱不多,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她的劳动、她的知识,被人认可了!这意味着,她靠自己的能力,赚到了脱离困境的第一笔钱!
她抱着手机,眼眶瞬间就红了。朵朵似乎感受到妈妈的激动,咿咿呀呀地爬过来,用小手摸她的脸。林晓一把抱住女儿,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下来,但这一次,是喜悦的泪水。
初战告捷,给了她巨大的信心。她决定趁热打铁,立刻开始整理第二批食谱。同时,她也意识到,光靠两个群,天花板太低了。她必须开拓新的渠道。
她想到了小红书。那里是母婴内容聚集地。
她挑选了几张用AI生成的最好看的辅食图片,配上简洁的文案:“宝宝一口接一口的南瓜鸡肉粥秘方~附详细图文教程”,小心翼翼地发布了她的第一篇笔记。
然后,她怀着忐忑的心情,不断刷新着后台。
点赞:1, 2, 5…… 收藏:1, 3…… 粉丝:+1, +2……
数据增长得很慢,但确确实实在动!而且,有一条评论出现了:“看起来好有食欲!求教程!”
林晓激动地赶紧回复,引导对方查看她的主页简介(她刚刚学会设置,里面写了电子手册的获取方式)。
然而,喜悦没持续多久,第一个麻烦就来了。 群里一个买了手册的宝妈(ID:轩轩妈)突然@她:“晓晓,这个西兰花虾仁蒸蛋的步骤,我按你写的做了,为什么蒸出来口感有点老啊?而且图片看起来那么嫩滑……”
林晓心里“咯噔”一下。AI生成的图片,毕竟和现实有差距!她为了追求图片美观,可能无形中拔高了用户的期待值!
她赶紧回复解释,强调火候和时间的关键性,并分享了自己摸索出的“盖保鲜膜扎孔”防止水汽滴入的小技巧。轩轩妈表示再试试,但林晓心里清楚,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是她必须立刻解决的信任危机。 她不能只依赖AI的“照骗”,必须加入更多真实的、有说服力的元素。
3.
张建国穿上他那件洗得发白但很干净的中山装,背上工具包,里面装着花铲、剪刀、肥料、水壶,还有一个小本子和笔,像个即将出诊的老中医。
他的第一站,是同一栋楼的王老师家。就是那个在群里第一个响应,说家里发财树快不行的邻居。
开门的是王大妈,看到他,脸上有点不自然,但还是侧身让他进来了。“老张,麻烦你了啊。”
“不麻烦不麻烦,远亲不如近邻嘛。”张建国笑呵呵的,浑不在意之前的龃龉。
他走到阳台那盆蔫头耷脑的发财树前,仔细看了看叶片,又摸了摸土壤。
“老王大姐,你这水浇多了,根有点闷着了。这土也不行,太板结,不透气。”他一边说,一边利索地动手,松土、修剪掉部分烂根、换上自己带来的疏松营养土,动作娴熟,一丝不苟。
王老师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点头:“老张,你是真专业啊!”
“嗨,摆弄一辈子了,有点经验。”张建国谦虚着,心里却很受用。
忙活了半个多小时,只收了10元上门费。王老师夫妇非要给他二十,他死活没要。“说好十块就十块!”
接下来,他又去了另外西户邻居家,诊断了绿萝黄叶、多肉徒长、月季生虫等各种问题。他不仅动手处理,还耐心讲解养护要点,比如“见干见湿”、“薄肥勤施”。老人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对他交口称赞。
下午,他按约去了那家设计工作室“元构设计”。
前台小姑娘把他引进去,负责人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姓韩。
“张师傅,您看我们这几盆绿萝,搬来的时候挺好的,现在越来越没精神了。”韩经理指着角落几盆叶子发黄、稀稀拉拉的绿萝说。
张建国一看就明白了:“韩经理,您这儿空调开得足,又靠窗,风大,空气干燥,光照还强。绿萝喜阴湿,这么养肯定不行。我建议换点耐旱、喜光又好打理的,比如虎皮兰、龟背竹,或者那种小仙人柱集群,也挺有设计感的。”
韩经理眼睛一亮:“哎!您说得对!我们光图好养活,没考虑环境。那您看,租的话怎么算?”
张建国拿出他手写的价目表,一番沟通后,最终以每月300元的价格,租给元构设计两盆中型的龟背竹,三盆虎皮兰,并包含每月两次的养护。
签了个简单的协议,收了第一个月的租金,张建国走出元构设计的大门,感觉脚步都轻快了许多。这是他“社区绿植管家”业务的第一笔企业订单!
然而,考验也随之而来。 当他拖着一个小推车,从批发市场进了十盆中小型绿植回到小区时,门卫老李拦住了他。
“老张,你这大张旗鼓的,又搞什么营生呢?咱们小区管理规定,不能随便搞经营性活动,你这进进出出的,影响不好啊。”老李面露难色。
张建国心里一沉。他光顾着高兴,忘了小区物业这方面可能有规定!
“老李,你看,我就是帮邻居们看看花,租几盆绿植,不算什么大经营吧?”他试图解释。
“话是这么说,但你这规模搞大了,别人有意见,我们也不好办啊。”老李语气缓和,但态度坚决。
刚刚开启的事业,迎面就撞上了“规则”的铁板。 张建国看着小推车上那些生机勃勃的绿植,眉头紧紧锁了起来。他得想办法,怎么才能名正言顺地把这件事做下去?
4.
晚上,陈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但眼神里却有着不同于往日的亮光。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跟李悦分享今天的“挫折”与“进展”。
“……所以,赵刚那边压力很大,但老刘介绍了个新客户,周末见面。我觉得政策咨询这个方向是对的。”他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道。
李悦认真地听着,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刻表现出焦虑,而是握住了他的手:“你觉得对,就去做。家里还有我,还有爸妈呢,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妻子的理解和支持,让陈磊心头一热。他反手握住她,重重地点了点头。
林晓则在深夜,一边守着朵朵,一边在电脑前忙碌。她将从手机里找出的几张以前做的、拍得相对好一点的辅食实拍图,与AI生成的精美图片放在一起,在食谱手册的更新版里注明:“AI示意图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以文字步骤和实拍图为准。” 并且,她开始尝试录制简短的实操视频片段,虽然设备简陋,但贵在真实。
张建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门卫老李的话。第二天,他特意去了一趟社区居委会,找到了孙主任。他没有硬碰硬,而是换了个说法。
“孙主任,我寻思着,咱们社区不少老人喜欢养花,但很多年轻人上班忙,没空弄。我就想啊,能不能在社区里搞个‘绿色志愿服务’,免费帮大家看看花,治治病。顺便呢,谁家需要租点绿植装饰,或者公司单位有需要,我也可以提供点有偿服务,赚点辛苦钱,也算是发挥余热,美化社区环境嘛……”
他说得诚恳,把自己定位成“社区服务者”而非“经营者”。孙主任看着他,想到他之前棋牌室的失败,又看他现在确实是在做正事,态度也有所松动:“老张啊,你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具体尺度要把握好,不能影响社区管理和邻里关系。这样吧,我跟物业沟通一下,只要规模不大,以服务邻里为主,应该问题不大。”
张建国千恩万谢地出来了。虽然还没拿到正式许可,但至少得到了默许,搬开了第一块绊脚石。
周末,陈磊与咖啡厅老板的见面异常顺利。他准备充分,对答如流,不仅解答了补贴疑问,还根据对方店面情况,推荐了几款符合补贴标准的节能灯具和空调设备。咖啡厅老板当场决定,不仅通过他申请补贴,装修所需的部分建材也从他这里采购!
一笔不大但意义非凡的订单,就这样达成了!陈磊拿着合同,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觉天空从未如此广阔。
林晓更新后的食谱手册得到了好评,实拍图和视频增加了可信度。她的小红书粉丝慢慢涨到了一百多人,开始有零星的私信咨询购买。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势头。
张建国的绿植租赁业务,在解决了物业的顾虑后,凭借着实惠的价格和贴心的服务,在小区里口口相传,客户慢慢增加到十几户家庭和三家小企业。他的小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
三个在困局中挣扎的普通人,各自用笨拙却坚定的方式,完成了第一次踉跄的冲锋。他们尝到了小小的甜头,也撞上了现实的南墙。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社区的某个角落,一份关于举办“社区能人经验分享会”的通知正在起草。他们的名字,因为近期“不同寻常”的举动,第一次被并列放在了候选名单上。
命运的第二次交汇,己悄然临近。
(第三章 完)
---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破局者:2025财富突围记(http://www.220book.com/book/XBX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