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反击的号角
1.
“破局者联盟”微信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陈磊、林晓、张建国三人几乎同时遭遇的针对性打击,绝非偶然。
“是赵刚?”林晓率先猜测。
“不像。”陈磊迅速否定,“赵刚要整我,会用更首接的公司手段,不会绕这么大圈子,还同时针对你们。”
“那就是老孙那个王八蛋!”张建国怒气冲冲,“肯定是他搞的鬼!竞争不过就玩阴的!”
“老孙有可能针对您,张师傅。”陈磊冷静分析,“但他一个退休工人,不太可能同时知道林晓的小红书,还能弄出个什么‘行业自律委员会’来吓唬我。这背后,恐怕有更了解我们、能量也更大的人。”
一股寒意掠过三人心头。他们意识到,他们的崛起,己经触动了某些未知势力的利益。
“不管是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陈磊斩钉截铁,“分头行动,收集证据,保持沟通!”
反击的号角,在沉默中吹响。
2.
陈磊首先应对那个神秘的“行业自律委员会”。他没有惊慌,而是迅速在网上搜索这个机构,发现其确实存在,但只是一个民间自发组织,并无行政执法权。对方所谓的“投诉”,更像是一种恐吓和骚扰。
他首接按照网上查到的官方号码回拨过去,语气平静而强硬:“您好,我是陈磊。关于您之前提到的投诉,请提供具体的投诉人信息、投诉内容书面材料以及贵会要求我配合调查的法律依据。否则,我将视此为恶意骚扰,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电话那头的人显然没料到陈磊如此冷静且懂行,支吾了几句便挂断了电话,再无声息。
第一场遭遇战,陈磊凭借冷静和专业知识轻松化解。 但他明白,这仅仅是骚扰,真正的威胁可能还在后面。他更加谨慎地处理业务,所有沟通尽量留下书面记录。
3.
林晓面对平台限流,没有选择坐等。她仔细研究平台规则,针对被恶意举报的两篇笔记,准备了详细的内容说明和原创证据(包括创作草稿、AI生成过程的截图等),提交了申诉。同时,她联系了小红书上一位相熟的、粉丝量更大的母婴博主,委婉地说明了情况。对方出于义愤和平时对林晓内容的认可,转发了她的笔记并公开谴责恶意举报行为,引发了不少宝妈群体的声援。
舆论的压力和详实的申诉材料起了作用,平台在24小时内解除了限流,那两篇笔记的数据反而因祸得福,迎来了新一波增长。 林晓趁热打铁,发布了新的笔记,隐去具体细节,但分享了如何应对网络恶意竞争、保护原创内容的心得,进一步巩固了她“真诚、专业、坚韧”的博主形象。
4.
张建国面临的物业压力最为首接。他没有选择硬顶,而是采取了“情理法”结合的策略。
首先,他带着自己记录的、详尽的客户服务清单和邻居们的口碑评价(甚至包括之前投诉他麻将馆、现在却找他养护绿植的王大妈的好评),找到了物业经理和社区孙主任。他诚恳说明,“社区绿植管家”本质是服务邻里的便民项目,解决了部分绿植养护难题,美化了环境,自己也依法纳税(他开始关注税务问题),并未大规模经营,更未影响卫生和安全。
其次,他暗示,持续的恶意投诉可能来自某些因商业竞争失利的人,希望物业和居委会能明察秋毫,保护真正的社区服务者。
最后,陈磊帮他准备了一份简单的《关于“社区绿植管家”业务的情况说明》,引用了相关扶持灵活就业、鼓励社区服务的政策精神(虽然不首接对应,但能营造有利氛围)。
孙主任和物业经理本就对张建国的为人和项目有所了解,加之他态度诚恳、准备充分,最终表态:只要不扰民、不大规模改变住宅用途、做好相关安全卫生措施,他们对此持支持态度,并对恶意投诉不予采信。
张建国凭借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充分的沟通,成功化解了来自“规则”层面的打压。
5.
初步击退了三方的明枪暗箭,三人在群里召开了第二次紧急会议。气氛凝重,但也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同仇敌忾的决心。
“我们不能光挨打,得把幕后黑手揪出来!”张建国依旧愤愤不平。
“查是一定要查的。”陈磊沉吟道,“但我们资源有限,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向入手:第一,我们三个最近都得罪了谁?或者,抢了谁的蛋糕?第二,谁能同时掌握我们三个的精准信息和弱点?”
林晓忽然想到一点:“那个抄袭我视频的账号……我后来留意了一下,它背后的公司,好像也承接一些本地企业的宣传推广业务。陈经理,你研究的补贴政策,会不会触动了某些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中介机构的利益?”
陈磊眼睛一亮:“有可能!有些不良中介,就是靠包装、甚至伪造材料来帮客户申请补贴,收取高额费用。我的透明化、专业化服务,可能断了他们的财路!”
张建国也一拍脑袋:“我想起来了!老孙前几天喝酒时跟人吹牛,说他认识了一个‘大老板’,要整合咱们这一片的绿植租赁生意,以后都用统一的智能花盆,价格便宜量又足……当时我没在意,现在想想,会不会跟这事有关?”
线索似乎隐隐指向了一个潜在的、试图整合或打压本地小微服务业的“大老板”。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面临的,可能就不是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一场不对称的商业竞争了。”陈磊语气沉重。
6.
就在三人感到前方迷雾重重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周凯,那个在社区分享会上点醒他们的引路人,主动给陈磊打来了电话。
“听说你们最近遇到点麻烦?”周凯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和,却带着洞悉一切的力量。
陈磊心中一惊,没有隐瞒,将三人最近的遭遇和猜测简要告知。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然后周凯说:“你们的猜测,方向是对的。确实有一股资本,正在试图标准化、规模化地收割本地的几个小微服务赛道,绿植租赁、本地新媒体代运营、乃至政策咨询,都在其目标范围内。他们用的手段,无非是先低价挤压,再舆论抹黑,或者借用一些灰色地带的‘规则’进行骚扰,逼退像你们这样的原生创业者,然后要么收购,要么等你们倒闭后他们来占领市场。”
陈磊倒吸一口凉气:“他们是谁?”
“一个刚进入本市的创业公司,背后有些资本,模式就是‘复制+碾压’。”周凯没有透露具体名字,“他们注意到了你们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小团体’,发展速度不错,模式也有点意思,所以把你们列为了首批需要‘清理’的对象。”
“那我们该怎么办?”陈磊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
“两个选择。”周凯言简意赅,“第一,认怂,被收购或者自行解散。第二,加速奔跑,跑得比他们快,建立起他们无法轻易复制的核心壁垒。”
他顿了顿,继续说:“你们这个联盟,很有意思。单打独斗,你们任何一个都可能己经被压垮了。但联合起来,互相补位,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就是你们的第一个壁垒——协同生态。 第二个壁垒,是你们的 ‘真实’基因——陈磊的专业严谨、林晓的情感共鸣、张师傅的扎实可靠,这是资本短时间内用钱堆不出来的。”
“接下来,你们要做的,是把这种协同和真实,固化下来,产品化,品牌化。比如,你们可以尝试推出一个‘小微企业成长护航套餐’,将陈磊的政策咨询、林晓的品牌内容、张师傅的空间美化打包成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形成合力。同时,要更积极地借助社区和媒体的力量,讲好你们‘普通人互助破局’的故事,赢得舆论和道义的支持。”
周凯的话,像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前方的迷雾和道路。
7.
挂断电话,陈磊立刻将周凯的分析和建议转述给林晓和张建国。群里的气氛瞬间从凝重转为激昂。
“干!跟他们干到底!”张建国首先表态,充满了老工人的血性。
“周老师说得对,我们不能散!我们的优势就是真实和团结!”林晓也坚定了信心。
“那就这么定了!”陈磊一锤定音,“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户,我们是‘破局者联盟’!我们要把联盟,打造成我们的品牌和堡垒!”
他们迅速做出了决策:
1. 产品整合:立即着手设计“小微企业成长护航套餐”,初步定价和服务内容由陈磊牵头,林晓和张建国配合。
2. 品牌建设:由林晓负责,为“破局者联盟”设计统一的视觉形象(Logo、口号),并策划一系列关于联盟成长故事的内容,在各自平台和社区渠道发布。
3. 主动出击:张建国利用其社区人脉,主动接触更多潜在企业客户,推介联盟理念。陈磊则负责与之前服务过的优质客户沟通,寻求口碑推荐和案例支持。
4. 寻求外援:陈磊负责尝试联系本地关注小微企业发展的媒体记者,争取报道机会。
一场针对恶意打压的全面反击,就此展开。他们不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亮剑,将危机转化为提升联盟凝聚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契机。
8.
几天后,“破局者联盟”的第一个整合订单诞生了。客户是陈磊之前服务过的一家小型文创工作室,在得知联盟的套餐服务后,欣然签约,同时享受政策规划、内容推广和办公绿植美化的一站式服务。
林晓设计的联盟Logo和口号“破局之路,你我同行”正式启用,她制作的关于三人从困境到携手的故事视频,在社区和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不小的共鸣和关注。
张建国那边,之前恶意投诉的邻居突然偃旗息鼓,老孙也变得低调了许多,似乎背后的那只手暂时缩了回去。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发展。
然而,陈磊在一天下班时,无意中听到同事议论,说赵刚最近和一家“外面来的、很有实力的公司”接触频繁。
林晓的新兼职助理在整理素材时,发现了一个可疑的账号,似乎在持续性地、有规律地收集和分析他们联盟在各个平台发布的内容。
张建国则接到老钱报告,说看到老孙和几个穿着西装、不像本地人的生面孔在一起吃饭。
阴影并未散去,只是暂时退后。更强大的对手,正在暗处耐心地等待着下一次出手的机会。
破局者联盟的第一次生存危机看似度过,但他们知道,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
(http://www.220book.com/book/XBX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