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霜降刚过,胡同里的风带着刺骨的凉,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
墨尘提着刚买的艾草和生姜,往张奶奶家走——前几天社区走访时,他看到张奶奶扶着墙走路,左腿一瘸一拐,问起才知道,老寒腿受了霜降的寒气,疼得连站都费劲,贴了膏药也不管用。
张奶奶家的院门虚掩着,墨尘轻轻推开,就看到院子里的老枣树下,张奶奶正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攥着针线,缝补一件旧棉袄,冻得发红的手指微微发抖。
“奶奶,这么冷的天,怎么在院子里缝衣服?”
墨尘快步走过去,把艾草和生姜放在石桌上,顺手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裹在张奶奶的脖子上。
“屋里暗,院子里亮堂点,缝得仔细。”
张奶奶笑着抬头,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
“你怎么来了?还带这么多东西。”
“听说您老寒腿又犯了,我来给您调理调理,再熬点姜枣茶驱驱寒。”
墨尘蹲下身,握住张奶奶的左腿,指尖轻轻掠过膝盖——灵气悄然渗入,天帝神魂对经络寒滞的感知力瞬间展开:
他清晰“看到”,张奶奶的“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阳胆经”在膝盖周围,像结了冰的溪流,气血凝滞不动,寒气裹着瘀滞,这是常年受寒加上气血不足导致的,普通膏药只能敷表,祛不了深层的寒。
“奶奶,您这是寒气裹着经络瘀滞,得用艾草艾灸,再配合生姜驱寒,才能把寒气逼出来。”
墨尘说着,从包里拿出艾灸盒,把晒干的艾草揉碎放进去,
“您进屋坐着,我把艾灸盒热好就给您敷。”
刚进屋,门外就传来脚步声,叶轻眉和陈可儿提着保温桶走进来:
“墨尘,我们来帮忙!”
叶轻眉手里拿着一摞资料,
“我查了《老年骨关节病寒凝调理》,里面说霜降后老寒腿,用艾草配生姜外敷,再喝姜枣茶,能双倍驱寒,我特意带了红枣和红糖。”
陈可儿则晃了晃手里的热水袋:
“我带了热水袋,等会儿敷完艾灸,再用热水袋暖着,奶奶就不冷啦!”
张奶奶看着三个年轻人忙前忙后,眼眶有点发热:
“你们这几个孩子,比我亲孙子还贴心。”
她转身从衣柜里拿出一个布包,打开是一双棉鞋:
“这是我夏天用自己种的棉花缝的,给小墨你留的,冬天穿暖脚,别跟我一样冻着腿。”
墨尘接过棉鞋,指尖触到厚厚的棉絮,软乎乎的,还带着阳光的味道——这是他魂穿凡间后,收到的第一双手工棉鞋,比仙界任何用仙丝织成的靴子都暖和。
“谢谢奶奶,我冬天肯定天天穿。”
说话间,艾灸盒热了,墨尘把它敷在张奶奶的膝盖上,又用毛巾裹好,指尖悄悄注入一丝灵气——灵气像温热的溪流,顺着经络缓缓游走,融化凝滞的寒瘀,比艾灸的热力更深入。
“奶奶,您觉得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膝盖里暖暖的?”
“暖!太暖了!”
张奶奶眼睛亮了,
“好像有股热流在腿里转,之前的疼劲儿都散了!”
陈可儿凑过来,帮张奶奶揉着脚踝:
“奶奶,我跟墨尘哥哥学了按揉太溪穴,能补肾气,对腿好,我帮您揉揉。”
叶轻眉则在厨房忙活起来,洗红枣、切生姜,砂锅煮姜枣茶的香气很快飘满了屋子。
艾灸敷了半小时,张奶奶试着站起来,左腿居然能伸首了,还能慢慢走两步:
“真不疼了!能走了!”
她拉着墨尘的手,激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
墨雨凡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小墨啊,你这手艺比大医院的专家还厉害,我这老寒腿疼了十年,今天终于能好好走路了!”
“奶奶,这是您自己体质好,配合得好。”
墨尘笑着说,又帮张奶奶把裤腿往下拉,盖住膝盖,
“以后天冷别穿九分裤,多穿点保暖的,每天晚上用生姜水泡脚,泡到微微出汗,寒气就不容易进去了。”
叶轻眉端来姜枣茶,递给张奶奶:
“奶奶,喝点姜枣茶,驱驱寒,这个是温性的,不刺激胃。”
张奶奶喝了一口,甜丝丝的,带着生姜的微辣,从喉咙暖到肚子里:
“好喝!比我自己煮的还香。”
下午,墨尘看到张奶奶家的窗户缝漏风,找来旧棉絮和胶带,帮着把窗户缝堵上。
陈可儿则陪着张奶奶聊天,听她讲年轻时在胡同里种枣树的事,时不时笑得咯咯响。
叶轻眉则整理好调理笔记,贴在张奶奶家的冰箱上:
“奶奶,这上面写了每天的调理步骤,您忘了就看看,我们每周都来帮您复查。”
临走时,张奶奶非要把院子里摘的最后一把红枣塞给他们:
“这是今年最后一批枣,甜得很,你们带回去吃。”
墨尘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红枣上还带着露水,凉丝丝的,却透着暖心的甜。
走出胡同,风还是凉的,墨尘却觉得浑身暖和——手里提着张奶奶给的红枣,怀里揣着手工棉鞋,心里装着老人的笑容。
叶轻眉看着他,笑着说:
“你今天帮张奶奶堵窗户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比起在实验室做研究,这种帮老人解决实际问题的事,更有意义。”
“是啊,”
墨尘低头看着手里的红枣,
“在仙界时,我总想着突破修为,统御更多仙域,却从没体会过这种‘被需要’的踏实。现在才明白,修仙不是为了高高在上,而是为了有能力守护这些人间的温暖——一双棉鞋,一杯姜枣茶,一句‘不疼了’,比任何仙阶、仙力都珍贵。”
陈可儿拉着两人的手,蹦蹦跳跳地说:
“以后每个周末,我们都来帮爷爷奶奶们吧!帮张奶奶泡脚,帮李爷爷修拐杖,帮刘奶奶摘菜,多有意思!”
墨尘和叶轻眉相视一笑,点头答应——他们都知道,这条“修仙医道”,早己不是墨尘一个人的路,而是三个人一起,用仁心和温情,在凡间铺就的温暖之路。
回到租房,墨尘把张奶奶的棉鞋放在鞋柜最上面,又把红枣倒进盘子里,放在书桌上。
他走到阳台,看着天边的落日,运转灵气——灵气在体内流转,比以往更温润,带着红枣的甜香和棉鞋的暖意,缓缓融入气海穴。
他拿出《中医验方集》,在经络图旁写下:
“霜降寒凝腿,艾灸暖人心;棉鞋藏棉意,红枣映真情。仙途万千,不如人间一碗茶;神通广大,不及老人一句‘谢’。”
手机响了,是张奶奶发来的微信语音,声音里满是笑意:
“小墨,我刚才在院子里走了两圈,腿一点都不疼!晚上我煮了红薯,你们明天来吃啊!”
墨尘笑着回复:
“好啊奶奶,明天我们早点来帮您剥红薯皮!”
夜色渐浓,租房里的灯光柔和。
墨尘拿起笔,继续整理“老年寒凝型老寒腿”的调理笔记,指尖的灵气轻轻流转,在纸上留下淡淡的温暖痕迹。
属于凌霄仙帝的凡间传奇,没有惊心动魄的仙战,没有高深莫测的仙术,却在霜降的寒风里、温热的艾灸中、手工的棉鞋上,书写着最质朴、也最动人的人间篇章——这,才是真正的“仙”,是藏在烟火气里的仁心与真情。
(http://www.220book.com/book/XCL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