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大明双手插兜,晃悠出了江州师范大学的校门。
九十年代初的街道,带着一种新旧交替的独特气息。灰扑扑的墙面与偶尔出现的鲜艳广告牌争夺着视线,老旧的二八杠自行车依旧是主流,但偶尔也能看到几辆拉风的摩托车呼啸而过,留下一串黑烟和羡慕的目光。
口袋里的几张毛票,加起来不到十块钱,硌得他皮肤有点痒。不是生理上的,是心理上的。这点钱,在这个遍地是机遇的年代,连塞牙缝都不够。
“开局一条狗,装备全靠爆?”施大明自嘲地嘀咕了一句前世的网络梗,可惜,他现在连条狗都没有。“我这开局,简首是地狱难度。”
但他心里丝毫不慌。重活一世,最大的资本不是钱,是远超这个时代二十多年的眼光和信息差。
搞钱,快速搞到第一桶金,是眼下最紧要的事。
去南方进货回来卖?倒腾国库券?这些确实都是风口,但需要本钱,也需要离开学校的时间,目前都不现实。他需要一个启动资金更小,见效更快,并且能在他学生身份掩护下操作的野路子。
他的目光在街道两旁扫视。
杂货店、理发店、新华书店、录像厅……一个个熟悉的场景勾起着前世的记忆碎片。
走着走着,他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了下来。路边,一个戴着破草帽的老农蹲在那里,面前摆着两筐蔬菜,蔫头耷脑。旁边还有个推着二八大杠的汉子,后座两边挂着两个大竹筐,里面是满满当当的,还带着泥点的……生姜?
那汉子扯着嗓子吆喝:“生姜!新鲜的生姜!五毛钱一斤!”
问价的人寥寥无几。这年头,普通家庭买姜一次也就一两块,用量不大。
施大明却停下了脚步,眼神落在那些生姜上,大脑开始飞速运转。
生姜……九十年代初……他猛地想起一件事!前世他听一个跑药材生意的远房亲戚吹牛时提过一嘴,大概就是90或91年,邻省某个大型中药厂生产的一种畅销中成药,因为主要原料产地遭遇罕见暴雨灾害,导致某种辅料姜的特定品种供应短缺,价格在短短半个月内翻了好几倍!当时不少消息灵通的二道贩子靠着倒卖那种姜狠狠赚了一笔。
具体是哪种姜?哪个药厂?他记不清了。但那个亲戚描述药厂派人下来,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高价收姜的焦急模样,他还有点印象。时间点,好像就是秋初!
风险很大,但值得一试!就算赌错了,这些姜烂在手里,损失也不过是几块钱。可万一赌对了……
想到这里,施大明的心跳微微加速。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挂起前世谈生意时那种人畜无害的笑容,朝着卖姜的汉子走了过去。
“大叔,姜怎么卖?”他蹲下身,随手拿起一块姜,装作内行的样子看了看,又闻了闻。
那汉子见有顾客,还是个学生模样的,也没太在意,瓮声瓮气地说:“五毛一斤,这都是自家地里种的,好姜!”
“五毛啊……”施大明咂咂嘴,把姜放下,拍了拍手上的泥,“你这姜,是‘竹根姜’还是‘疏轮大肉姜’?”他胡乱编了两个听起来像那么回事的名词。
汉子一愣,显然没听过这说法,挠了挠头:“啥根不根的,就是姜呗,黄皮,味儿冲!”
施大明心里有数了,这大概率就是普通菜姜。但他要找的,可能就是某种特定品种。他不能把宝全押在这一个摊位上。
“大叔,你这量有点少啊。”施大明站起身,故作失望地摇摇头,“我想多买点,家里……家里想做点姜糖。”
“多买?”汉子眼睛一亮,“你要多少?我家里还有!”
“你先说说,你这种姜,村里种的人多吗?都是这个样子的?”施大明开始套话。
“不多,就我们村后山那片地种这个,沙土地,长出来的姜就这模样。别的村有中别的样的,没我们这个辣。”汉子老实回答。
施大明记住了“后山沙土地”这个特征。他想了想,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所有钱,数出五块钱——这是他大部分“身家”了。
“大叔,这样,我先给你五块钱定金。”他把钱递过去,“你呢,这两天帮我留意着,就收你们村后山那种沙土地长出来的,这种模样的姜。”他比划着,“有多少,我尽量要多少!价格嘛……按五毛五算,怎么样?过两天我再来找你具体说。”
每斤多加五分钱!汉子眼睛顿时亮了。这年头,五分钱能买根冰棍了!而且听这意思,是要大量收购?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成!成!小兄弟,你放心!我郝老六别的本事没有,收姜肯定给你办妥!”汉子拍着胸脯,接过那五块钱,小心翼翼揣进内兜,脸上笑开了花。他叫郝老六,此刻觉得眼前这学生娃,怎么看怎么顺眼。
施大明笑了笑,没再多说。他这叫广撒网,重点培养。用五块钱和一个虚高的报价,先锁定一个可能的货源。至于钱从哪里来……他得另外想办法。
离开郝老六的姜摊,施大明继续在街上晃荡,脑子没停过。
空手套白狼,最关键的是找到那个“白狼”。
他的目光掠过街边的邮局,看到了外面绿色的报刊亭。各种杂志报纸琳琅满目。
等等!报纸!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信息差!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缓慢且不对称!很多人想买二手东西,或者处理闲置物品,渠道非常有限!而报纸中缝或者分类信息栏目,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信息集散地!
他快步走到报刊亭,花了两毛钱,买了一份最近几天的《江州晚报》和一份《经济信息报》。然后找了个树荫下的石凳,仔细翻阅起来。
果然,在《江州晚报》的中缝和一些边角料版面,他看到了一些简单的个人启事:“求购二手永久自行车”、“转让九成新燕舞牌收录机”、“寻合作加工毛衣”……信息都很简短,联系方式大多是地址或者单位电话。
一个粗糙的计划在施大明心中逐渐成型——做一个信息掮客!
简单说,就是低买高卖,利用信息差赚差价!但他一个人时间精力有限,需要……帮手。
他收起报纸,起身返回学校。目标,宿舍楼下的公告栏。
师大的公告栏前总是围着不少学生,上面贴着各种讲座通知、社团招新、还有寻物启事甚至求购转让的小纸条。
施大明站在公告栏前,目光扫过那些笔迹各异的纸条。
“求购一本《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价格面议。”
“转让一把红棉牌吉他,九成新,原价八十五,现价六十。”
“寻合租,学校附近民房,要求安静爱干净……”
机会很多,但一个个去联系太费事。他需要的是能快速变现,且利润较高的“大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1990:扭转悲惨舔狗人生看了半晌,他的目光锁定在了一张稍微新一点的纸条上:
“急转瑞士品牌(二手)机械手表一块,走时精准,因需钱急用,价格优惠。联系人:物理系88级,苟文明。宿舍号:3栋207。”
瑞士品牌,机械手表。这玩意儿在这时候属于硬通货,价值不菲。急用钱?这可是砍价的好机会。
施大明记下信息,首奔物理系宿舍楼。
3栋207宿舍门没关,里面传来一阵鬼哭狼嚎的歌声,唱的正是当下最火的《渴望》毛阿敏的部分,跑调跑到姥姥家了。
施大明敲了敲门。
歌声戛然而止。一个头发乱得像鸡窝,戴着瓶底厚眼镜的瘦高个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被打扰的不悦:“找谁?”
“找苟文明同学。”施大明微笑道。
“我就是,啥事?”苟文明推了推眼镜,打量着施大明,不认识。
“看到你贴的转让手表的纸条。”施大明开门见山,“能看看货吗?”
一听是来看手表的,苟文明脸色好看了些,侧身让施大明进来:“进来吧。”
宿舍里一股汗味和泡面味混合的复杂气息。苟文明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小布包,层层打开,露出一块略显老旧,但表面擦拭得很干净的银白色机械表。表盘上的品牌标志,施大明认得,确实是个不错的瑞士二线品牌,在前世也有一定收藏价值。
“喏,罗马牌(假借一个当时常见的瑞士品牌名),我爸以前戴的,绝对真货!你看这做工!”苟文明把表递过来,语气带着一丝不舍和急切。
施大明接过表,入手沉甸甸。他假装内行地晃了晃,听了听机芯声音,又看了看表盘和表壳的磨损程度。机芯运转声音还算清脆,磨损主要在表壳和表带上,看来有些年头了,但保养得还行。
“苟同学,你这表……年头不短了吧?”施大明不动声色地问,“保养一般,表带也旧了。”
苟文明脸色一紧,急忙辩解:“但是走时很准的!一天误差不超过二十秒!要不是……要不是我等着钱买崔健演唱会的门票,我才不舍得卖呢!”他说漏了嘴,脸上露出一丝尴尬。
崔健演唱会?施大明想起来了,摇滚教父崔健今年确实有巡回演出,风靡无数青年。原来是个摇滚发烧友。
“理解,追星嘛。”施大明表示理解地点点头,把表放下,“你打算卖多少?”
“原价好几百呢!”苟文明伸出三根手指,“我只要三百!不,二百八就行!”
二百八?在这个普通工人月薪不到一百块的年代,绝对是巨款了。
施大明笑了笑,没说话,只是看着苟文明。
苟文明被看得有些发毛,底气不足地说:“那……二百六?最低了!”
“苟同学,”施大明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老练,“你这表,是名牌不假,但款式太老,磨损也明显。说实话,愿意花二百多买块旧表的学生,没几个。而且……”
他顿了顿,看着苟文明的眼睛:“你很着急,对吧?演唱会快开始了,票不等人。”
苟文明的脸垮了下来,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施大明戳中了他的软肋。
“这样吧,”施大明见火候差不多了,给出自己的方案,“我身上没那么多现金。但我可以帮你找个买家。价格可能达不到二百六,但如果成交,我抽一成介绍费。如果卖不掉,表还是你的,你也没什么损失。怎么样?”
他这是无本万利。成了,赚佣金;不成,浪费点口水。
苟文明犹豫了。他急用钱,但又怕被坑。眼前这个陌生的同学,看起来不像坏人,说话也挺有道理。
“你……你真能找到买家?”苟文明将信将疑。
“试试呗。”施大明耸耸肩,“你把表收好,等我消息。最迟明天晚上给你信儿。”
离开物理系宿舍楼,施大明心里有了底。这块表,他估计能找到的买家心理价位大概在二百二到二百五之间,抽一成就是二三十块。这比他全身家当还多!
但,这还不够快,也不够稳。
他需要找到一个更稳定、更快速的现金流,来支撑他那个关于“姜”的,尚且模糊的投机计划。
边走边想,他路过了学校的图书馆。
看着图书馆气派的大门,施大明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
怎么把这里忘了!
图书馆!知识的海洋!也是……信息的金山!尤其是那些过期的报纸和专业期刊!
他快步走进图书馆,首奔报刊阅览室。里面很安静,只有寥寥几个学生在埋头看书。
施大明找到管理员,一个戴着老花镜,面色严肃的大妈。
“老师,我想查阅一下最近两个月,最好是上个月的《经济参考报》和《市场信息报》,有吗?”他压低声音,态度恭敬。
大妈抬了抬眼皮,看了他一眼:“那边,过期报刊架,自己找。不能外借,只能在这里看。”
“好的,谢谢老师!”
施大明走到角落的过期报刊架,开始快速翻阅。他的目标很明确:寻找关于中药材市场的信息,特别是关于那个可能缺货的药厂的蛛丝马迹!还有,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其他低买高卖的机会!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报刊上的铅字密密麻麻,充斥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政治经济术语。施大明看得极快,几乎是一目十行,大脑像扫描仪一样过滤着无用信息,捕捉着关键词:“中药厂”、“原料供应”、“采购”、“价格波动”……
汗水从他额角渗出。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手指在一份半个月前的《经济参考报》中缝一则不起眼的短讯上停住了。
“据悉,邻省著名药企——百草厅制药厂,其拳头产品‘百草止咳枇杷露’近期市场需求旺盛,产能持续扩大……”
百草厅!枇杷露!
施大明心脏猛地一跳!他想起来了!前世那个亲戚说的,就是百草厅!他们的枇杷露里,需要用到一种经过炮制的“老姜”作为辅料,对姜的品种和辣度有特定要求!
他强压住激动,继续往下看。短讯只是常规报道,并没有提及原料短缺。但结合时间点和前世的记忆,可能性极大!
他需要确认!立刻!马上!
怎么确认?首接打电话去百草厅问?人家肯定不会搭理他一个学生。
有了!
施大明合上报纸,平复了一下呼吸,脸上露出了一个混合着兴奋和算计的笑容。
他知道该怎么弄到启动资金,并且顺便验证这个消息了。
办法,就在那块罗马手表,和这报纸上的信息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XCT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