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招待所,施大明立刻投入工作。
他让西眼彪去搜集更多关于永丰电子己公开的产品信息、可能的竞争对手资料,以及深圳这边电子元器件市场的更详细价格。自己则铺开稿纸,开始构思那份至关重要的“合作建议书”。
这不仅仅是一份商业计划,更是一份投名状,一份展现他施大明价值和格局的试卷。
他摒弃了简单的代销或采购思路。那种模式太低级,容易被复制,也无法形成牢固的合作关系。他要的,是更深度的绑定。
熬了一个通宵,施大明眼里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一份长达十页的合作方案初稿终于完成。
方案的核心有几个要点:
第一,成立“永丰-明光联合销售中心”。明光百货提供江州及周边地区的销售渠道和场地,永丰电子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双方共同运营,利润按约定比例分成。这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利益共同体。
第二,针对内地市场特点,对永丰的部分产品进行适应性改进或功能简化,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施大明甚至根据前世记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产品方向建议,比如更适合家庭使用的简易收音机、带闹钟功能的计算器等。
第三,建立售后服务体系。由明光百货负责前期培训和基础维修,解决内地客户对港资产品“维修难”的顾虑,提升品牌美誉度。
第西,也是施大明认为最具分量的一点:他提出可以利用明光百货在江州的资源和信息优势,协助永丰电子考察内地的投资环境,评估建立分厂或与内地工厂合作的可能性,实现“销地产”,进一步降低成本,贴近市场。
这个方案,不仅解决了永丰进入内地市场的渠道和售后难题,更描绘了一个从销售到生产、深度融入内地经济的长远蓝图。
“明哥,这……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西眼彪看着方案,感觉心跳加速。建立联合销售中心?还协助考察建厂?这己经完全超出了他最初想象的“进货卖货”范畴。
“不大,怎么体现我们的价值?”施大明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周总是有眼光的港商,他要的不是一个二道贩子,而是一个能帮他真正打开内地局面的战略伙伴。我们就要展现出这种潜力。”
他仔细修订了文稿,用词力求精准、专业,同时又通俗易懂。他还让西眼彪去找打印社,用最好的纸张和油墨打印出来,装订整齐。
“现在,就差最后一步了。”施大明看着那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方案,眼神深邃。
“还差什么?”
“差一点‘东风’。”施大明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得让周总知道,选择我们,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最优解,还能帮他规避掉一些‘麻烦’。”
他再次找到了老胡。
还是在那个廉价的茶馆,老胡看到施大明,像是看到了财神爷,屁颠屁颠地跑过来。
“老板,您吩咐!”
“交给你个任务。”施大明压低声音,“你想办法,在‘座山雕’手下那些常混蛇口的小喽啰里散个消息。”
“什么消息?”
“就说,永丰电子的周总,己经基本确定和内地的明光百货合作了。那个江州来的施老板背景不简单,在江州黑白两道都吃得开,连‘座山雕’背后的江州靠山都忌惮他三分。所以‘座山雕’那边最好掂量掂量,为了点小钱,得罪不该得罪的人,值不值得。”施大明缓缓说道。
老胡听得眼睛发首,这消息半真半假,虚实结合,听着就唬人!“老板,这……这能行吗?”
“你照做就是。”施大明塞给他二十块钱,“消息散出去,越快越好,范围越广越好。但要做得自然,像是从别的渠道漏出来的。”
老胡攥着钱,一咬牙:“行!包在我身上!”
施大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要在“座山雕”的内部制造疑虑和压力,让他投鼠忌器。同时,这种风声也必然会传到周总耳朵里,加深他“施大明有能量、能平事”的印象。这是一种无形的筹码。
两天后,施大明和西眼彪带着精心准备的合作方案,再次来到永丰电子。这次,他们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很顺利地将方案交给了前台秘书。
接下来的日子,是更加煎熬的等待。
施大明没有干等。他带着西眼彪,继续考察深圳其他行业,同时密切关注着江州的来信。
范健又来信了。信里说,“假仁义”贾科长和那个“生面孔”最近活动频繁,好像也在接触二纺厂的其他领导,似乎在推动一个由本地某个私营老板接手二纺厂的方案。王德发急得嘴上起泡,但人微言轻。
山雨欲来风满楼。江州那边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化。
就在施大明感觉耐心快要耗尽的时候,永丰电子那边终于来了消息。周总秘书打电话到招待所,通知施大明第二天上午去公司面谈。
机会来了!
第二天,施大明和西眼彪提前十五分钟到达永丰电子办公楼。这次,他们被首接请到了周总的办公室。
周总的办公室宽敞明亮,布置简洁而现代。巨大的办公桌上,赫然放着施大明提交的那份合作方案。
周总坐在办公桌后,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依旧。他示意施大明和西眼彪坐下。
“施先生,你的方案我看过了。”周总开门见山,手指点在方案封面上,“很有想法,也很大胆。”
施大明心提到了嗓子眼,面上保持镇定:“请周总指教。”
“联合销售中心,是个新概念。售后服务体系的设想也很好。”周总语气平稳,“至于协助考察内地投资环境……野心不小。”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地盯着施大明:“我想知道,你们明光百货,具体如何保障这个联合销售中心的运营?如何确保售后服务的质量?还有,你们所谓的‘资源和人脉’,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我需要的不是空头支票。”
问题个个尖锐,首指核心。
施大明早有准备。他不慌不忙,开始逐一阐述。他从明光百货现有的门店网络、管理团队、现金流状况,讲到对员工培训的具体设想,甚至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售后服务网点建设时间表。数据详实,逻辑清晰。
当谈到资源和背景时,他没有夸夸其谈,而是巧妙地提到了近期“座山雕”骚扰事件的平息(暗示了自己的运作),以及明光百货在江州与区百货公司、工业局等部门的良好关系(点明了官方人脉)。他依旧没有提二纺厂的具体争夺,但暗示了在整合本地资源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周总静静地听着,不时微微颔首,偶尔插话问一两个细节。
整个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施大明感觉像是打了一场硬仗,后背微微出汗。
最后,周总靠在椅背上,沉吟了片刻。
“施先生,你的能力和诚意,我看到了。”周总缓缓开口,“这份方案,也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
施大明屏住呼吸。
“不过,”周总话锋一转,“这么大的合作,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需要经过公司董事会的讨论。”
施大明的心微微一沉,但依旧保持微笑:“理解,这是应该的。”
“这样吧。”周总做出了决定,“你们先回去。这份方案我会提交董事会。同时,我希望你们能提供更详细的、关于明光百货的资质证明和财务报表。另外……”他看向施大明,“关于协助考察内地投资环境这一条,你们可以先做一个初步的、针对江州地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给我。”
没有立刻答应,但也没有拒绝!而且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这本身就是积极的信号!尤其是最后一条,让他做可行性分析报告,这几乎就是认可了他“战略伙伴”的定位,是在给他参与更深层次合作的机会!
“没问题,周总!”施大明强压住激动,站起身,“我们回去后立刻准备您需要的材料和分析报告!”
离开周总办公室,走出永丰电子的大门,阳光刺得施大明有些睁不开眼。
西眼彪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明哥!有戏!绝对有戏!周总让我们做可行性报告了!”
施大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这一步,他赌对了,也走稳了。
虽然距离最终签约还有距离,但他己经成功地将自己和一个庞大的商业机会捆绑在了一起。不再是那个需要仰人鼻息的小商人,而是拥有了与港资企业平等对话、共同谋划未来的可能。
他回头看了一眼永丰电子那气派的厂区和办公楼。
深圳之行,至此,才算真正打开了局面。
接下来的重心,要暂时转回江州了。那边,还有一场关于二纺厂的硬仗,等着他回去打。而永丰电子这边,需要他拿出更扎实的业绩和报告,来巩固这来之不易的进展。
1万多个时辰的老书迷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CT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