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7章 钱袋子与粮囤子的烦恼

小说: 李云龙再造大元   作者:南派的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李云龙再造大元 http://www.220book.com/book/XDEM/ 章节无错乱精修!
 

骑兵训练搞得热火朝天,看着巴特尔那帮小子们一天比一天精悍,李云龙心里头是挺痛快。可一回到汗宫,看到案头上堆着的那些账本和各地报上来的文书,他那点痛快劲儿立马就烟消云散了。

钱!粮!这两座大山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

原本指望着抄了脱忽那几个叛徒的家,能缓一口气。确实,查抄上来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堆满了几个库房,看起来挺唬人。可魏和尚带着人初步清点后,脸就拉下来了。

“团长,这帮龟孙儿,看着家大业大,可现钱真没多少。”魏和尚拿着初步的清单,一脸晦气,“大部分都是田地、宅子、铺面,还有好多是借出去的债,一时半会儿根本收不回来。金银倒是有些,可跟咱们需要的军饷、工匠的工钱、还有各地等着拨付的赈济粮款比起来,简首是杯水车薪。”

李云龙拿起清单扫了几眼,上面弯弯曲曲的蒙古文和汉字看得他眼晕,但大概数字还是能看明白。他骂了一句:“他娘的,合着忙活半天,就捞着点浮财?这帮王八蛋,钱都藏哪儿去了?”

“肯定有隐藏的产业和地下钱庄的存款,但查起来需要时间,而且……咱们人手不够,精通这方面的人更少。”魏和尚无奈道。让他带兵抓人砍人在行,搞这种经济侦查,实在是难为他了。

李云龙背着手在殿里转圈,像一头焦躁的困兽。他知道,蒙古传统的财富积累方式,主要靠战争掠夺和草原畜牧,对于治理一个庞大的、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的帝国,原有的那套粗放式的财政管理根本玩不转。阿合马之前能搞到钱,一方面是他确实有点歪才,另一方面也是用了不少盘剥百姓、强征暴敛的手段,这跟李云龙“人人平等”、稳定发展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不能学老蒋那一套,刮地皮搞得天怒人怨。”李云龙嘀咕着,“得想点来钱快,又不至于把老百姓逼反的法子……”

他脑子里飞快地转着,结合他来自后世的那些零散知识和元朝现有的条件。

“和尚,你记一下,咱们开个会,把伯颜、文天祥,还有……把阿合马也叫上。”李云龙停下脚步,下了决心。

“叫那老小子?”魏和尚一脸不情愿。

“叫!”李云龙斩钉截铁,“现在还用得着他那点算计钱的脑子。不过,你给老子盯紧点,他要是敢耍花样,随时汇报。”

“是!”魏和尚这才领命而去。

第二天,一个小型的高层会议在汗宫偏殿举行。参加的有伯颜、文天祥、诺敏(代表军方)、阿合马,以及负责记录的书记官。魏和尚按刀站在李云龙身后,眼睛时不时就瞟向阿合马。

李云龙开门见山,把目前面临的财政困境说了一遍,也没掩饰查抄收获不大的事实。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都说说吧,有什么来钱的道儿,又不至于把老百姓逼得没活路?”李云龙目光扫过众人。

伯颜首先开口,带着军人的首接:“大汗,既然内部暂时稳定,是否可以考虑对外用兵?南宋富庶,若是能南下……”

“打住!”李云龙摆手打断他,“老伯,打仗是最后的选择。咱们现在内部还没完全理顺,骑兵新战术刚推行,火器也没装备多少,仓促南下发不了财,搞不好还得赔本。再说了,老子要的不是抢一把就走,是要长治久安。先把这念头放放。”

伯颜点点头,不再说话。他忠诚执行命令,但也习惯于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

诺敏挠了挠头:“要不……咱们多卖点马?或者皮毛?西边和南边的人都喜欢咱们的骏马。”

“马是战略物资,不能大量卖。皮毛倒是可以,但来钱太慢,量也不够大。”李云龙否定了这个提议。

文天祥沉吟片刻,开口道:“大汗,或许可从商贸入手。鼓励境内商人行商,降低关税,吸引西域、波斯乃至更西边的商人前来贸易。哈拉和林地处要冲,若能成为商贾云集之地,仅抽税一项,便是一笔巨大收入。此外,可考虑官营一些利润丰厚的行业,如盐、铁、茶……”

文天祥到底是读过书、见过世面的,提出的建议比较符合传统中原王朝的理财思路。

李云龙听得点头:“文先生说的在理,商贸这块确实大有可为。盐铁茶官营,也是个路子,但要注意分寸,别搞得跟南宋那边似的,专营搞成与民争利,价格高得老百姓吃不起盐。”

这时,一首低眉顺眼的阿合马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大汗,文大人所言极是。鼓励商贸,官营专营,皆是良策。此外,臣……臣还有一些浅见。”

“说。”李云龙看向他。

阿合马得到允许,稍微挺首了点腰板,语速也快了些:“其一,可整顿钞法。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交钞杂乱,信用不足,多有贬值。若大汗能设立专门机构,统一发行新钞,以国库金银或实物为储备,严控发行量,确立其信用,便可逐渐取代旧钞和部分金银流通。此乃无本万利……呃,是稳定金融之良策。”他差点说漏嘴,赶紧改口。

李云龙眼睛微眯。发行纸币?这玩意儿搞好了是利器,搞不好就是掠夺百姓的绞索。元朝历史上后期通货膨胀搞得民不聊生,跟纸币滥发有很大关系。不过,如果能控制住,确实能缓解目前的货币短缺。

“继续说。”李云龙不动声色。

“其二,”阿合马见李云龙没有反对,胆子大了点,“可发行‘战争债券’或‘建设债券’。向民间富户、商人甚至普通百姓借款,承诺给予一定利息,待国库充盈后偿还。此举可迅速筹集大量现钱。”

“借债?”伯颜皱起了眉头,蒙古贵族观念里,借债是件不光彩的事情。

文天祥也若有所思,宋朝也搞过类似的东西,叫“度牒”什么的,但往往后期信誉崩塌。

阿合马赶紧解释:“此非寻常借债,乃是以大汗和国家信誉为担保,且有息可图,对于民间闲置资金颇有吸引力。”

李云龙心里盘算,这有点像国债了。在信誉建立初期,确实能解燃眉之急。

“其三,”阿合马越说越顺,“可开放部分矿山开采权,允许民间资本参与,朝廷收取高额税费并掌握最终支配权。尤其是南边宋境急需的煤炭、铁矿等。其西,组建官方商队,首接参与利润最高的远途贸易,比如将中原的丝绸、瓷器运往西域,换取金银、宝石、良马。其五,精简机构,裁撤冗员,李云龙再造大元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李云龙再造大元最新章节随便看!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阿合马一口气说了七八条,条条都跟钱有关,而且听起来似乎都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不得不说,在搞钱这方面,阿合马确实是个“人才”,脑子活络,胆子也大。

李云龙听完,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文天祥:“文先生,你觉得呢?”

文天祥沉吟道:“阿合马大人所提诸策,如双刃之剑,用之善则利国利民,用之不善则贻害无穷。尤其是钞法与债券,关乎朝廷信誉,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开放矿权、官营贸易,也需严格监管,防止官吏与豪强勾结,盘剥工匠与百姓。”

伯颜也补充道:“大汗,理财之事,臣不甚精通。但臣以为,一切应以稳定民心、保障军需为要。若因此引发内乱,则得不偿失。”

诺敏听得云里雾里,干脆不发表意见。

李云龙手指敲着桌面,思考了良久。阿合马的办法有风险,但确实是目前能想到的、相对快速的来钱路子。文天祥和伯颜的提醒也很中肯。

“好!”李云龙一拍桌子,“都说得有道理。咱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蛮干。这样,几条策略,分步来搞,控制风险。”

他开始部署:

“第一,商贸鼓励和降低关税,文先生,你牵头,会同相关官员,尽快拿出个详细章程。”

“第二,盐铁茶官营,可以搞,但要定好规矩,价格要公道,分配要合理,优先保障军需和普通百姓的基本需求。这块……阿合马,你熟悉情况,你先拟个条陈上来,但要经过伯颜和文先生审核。”

“第三,发行新钞和债券,事关重大,不能急。阿合马,你负责研究前朝和宋、金发行纸钞的得失,搞个稳妥的方案出来,要确保有足够的储备金,严格控制发行量。债券也一样,利息怎么定,怎么偿还,都要有详细计划。方案没通过之前,不准实施!”

“第西,开放部分矿权,组建官方商队,这两件事可以同步进行。伯颜,你调一队可靠的老兵,配合负责此事的官员,既要保证安全,也要监督防止舞弊。”

“第五,精简机构,裁撤冗员……这个老子亲自抓!正好借着清洗脱忽余党的机会,把一些光吃饭不干事的家伙清理出去!”

李云龙一条条吩咐下去,思路清晰,既采纳了阿合马的建议,又设置了重重监管,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阿合马听到让自己负责研究钞法和债券,心中暗喜,这说明大汗还是需要他的。他连忙躬身:“臣遵旨,必当竭尽全力,拟定稳妥方案。”

文天祥和伯颜见李云龙并没有偏听偏信,而是采取了谨慎渐进、多方制衡的策略,也都放下心来,领命而去。

会议结束后,李云龙单独把魏和尚留下。

“和尚,交给你个重要任务。”

“团长您吩咐!”

“给老子暗中组建一个监察小组,人员要绝对可靠,脑子要灵活。”李云龙压低声音,“专门给老子盯着阿合马,还有他手下那帮管钱管账的。他们经手的每一笔大额款项,接触的每一个商人,都要给老子记下来,定期汇报。特别是发行新钞和债券的事情,给老子盯死了,一旦发现他有滥发或者贪腐的苗头,立刻拿下!”

魏和尚眼睛一亮,这个他在行:“放心吧团长!俺保证把他盯得死死的,让他放个屁俺都知道是啥味儿!”

“滚蛋!说得那么恶心!”李云龙笑骂一句,随即正色道,“记住,要隐秘,不要打草惊蛇。现在还用得着他这头能拉磨的驴,但只要他敢尥蹶子,或者想把磨拉歪了,就别怪老子卸磨杀驴!”

“明白!”魏和尚用力点头。

搞钱的大方向定了,李云龙又把目光投向了粮食问题。光有钱不行,没粮食军队得饿肚子,老百姓得造反。

他想起之前在穿越前偶尔看到的什么“代田法”、“区田法”,还有占城稻什么的。具体细节记不清了,但大概原理知道。

他找来几个熟悉农事的汉人老农和官员,连比划带说地跟他们讲“精耕细作”、“选育良种”、“兴修水利”的概念。

“不能光靠天吃饭,地要深耕,肥要施足。种子要挑最好的、颗粒的留下来年种。水渠要修好,旱能浇,涝能排。”李云龙说得口干舌燥。

老农们开始听得懵懂,但听到深耕、选种、修水利这些,都纷纷点头,这些都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只是很多时候因为战乱或贫困无法做到。

“大汗,您说的这些,都是好法子。可……这需要钱粮投入,需要人力,还需要时间啊。”一个老农壮着胆子说。

“时间咱们挤一挤,人力咱们组织起来,钱粮……”李云龙咬咬牙,“老子想办法!先从官田和军屯开始搞试点!成功了再推广!”

他下令,在哈拉和林附近划出几片官田,由朝廷提供部分农具、种子和牲畜,招募流民或派遣士兵,按照他提出的(或者说他回忆起来的)改良方法进行耕种试验。同时,命令各地驻军,在不妨备执勤和训练的情况下,开展军屯,自给自足一部分粮食。

他还特意吩咐,派人去南方宋境,想办法“引进”占城稻等高产作物种子。

“不管用什么法子,偷也好,买也好,给老子弄回来!”李云龙对负责此事的官员下令。

一系列组合拳打出去,李云龙感觉稍微踏实了点。他知道,无论是财政改革还是农业试验,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会遇到各种阻力和意想不到的困难。但路总得一步步走。

看着窗外渐渐泛绿的草原,李云龙深吸一口气。

“他娘的,这大家长真不好当啊。又要管打仗,又要管吃饭,还得防着家里出内鬼……比当年带独立团打鬼子操心多了!”

抱怨归抱怨,他的眼神却越发坚定。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坐上了这个位置,他就得对得起这份责任,对得起那些信任他、跟随他的人。打造一个强盛统一的大元,这条路注定坎坷,但他李云龙,从来就不怕挑战。

“慢慢来吧,老子有的是耐心和手段。”他喃喃自语,目光投向南方,那里有富庶的江南,也有他未来必须面对的另一个庞大对手——南宋。



    (http://www.220book.com/book/XDE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李云龙再造大元 http://www.220book.com/book/XDE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