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8章 钱要赚,粮要种,眼睛还得盯紧点

小说: 李云龙再造大元   作者:南派的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李云龙再造大元 http://www.220book.com/book/XDEM/ 章节无错乱精修!
 

会议开完了,路子也定下了,可李云龙心里那根弦一点都没敢松。他知道,这制定政策跟执行政策完全是两码事,底下那帮子人,尤其是阿合马这种肚子里弯弯绕绕多的,指不定给你整出什么幺蛾子来。他得盯着,狠狠地盯着。

文天祥那边动作最快。他本就是文人出身,对政务熟悉,加上心里憋着一股劲要证明自己投效新主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为了更宏大的理想(至少他现在是这么告诉自己和李云龙的),回去后就连夜召集了几个精通商贸、熟悉律令的旧宋降官和部分蒙古、色目官员,开始草拟鼓励商贸、降低关税的细则。

几天后,一份初步的章程就摆在了李云龙的案头。上面写着:减少商税种类,将过往层层盘剥的厘金之类杂税尽量合并简化;降低主要商路,特别是通往西域和南宋边境的关税税率;在哈拉和林划定专门的市集区域,提供仓储和住宿便利,吸引西方商贩;由官府出面,保障交易公平,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的行为。

李云龙拿着章程,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他虽然认字不算多,但这章程写得通俗,大概意思能看懂。

“文先生,这步子是不是还能再大一点?”李云龙用粗手指点着上面关于关税的条款,“咱们现在缺钱,就得先让利,把商人吸引过来。人来了,货流通了,咱们收的税总量说不定比原来那种杀鸡取卵还多。我看啊,头一年,对一些新来的、大宗货物的商人,还可以再减免一部分税。”

文天祥沉吟道:“大汗所言极是,只是……如此一来,初期国库收入可能会进一步减少……”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李云龙一摆手,“眼光放长远点。先把场子搞热闹了,还怕以后没税收?就这么定,头一年,符合条件的,关税减半!另外,你再想想,怎么给那些信誉好、交易量大的商人发个什么‘诚信商贾’的牌子,给点优待,比如优先通过关卡什么的,让他们觉得在咱们这儿做生意有面子,有保障。”

文天祥眼睛一亮,这倒是他没想到的细节,连忙记下:“大汗思虑周全,臣这就去补充。”

文天祥这边顺风顺水,阿合马那边可就热闹多了。

得到李云龙让他研究钞法和债券的指令,阿合马如同打了鸡血。他知道,这是自己重新获得权力和信任的关键一步。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找来一堆前朝关于纸钞的档案记录,还有宋、金时期发行交子、会子的案例,废寝忘食地研究起来。

几天后,他顶着一对黑眼圈,捧着一份厚厚的方案求见李云龙。

“大汗,这是臣初步拟定的关于革新钞法及发行建设债券的条陈,请大汗过目。”阿合马恭敬地将文书呈上。

李云龙让书记官念给他听。方案写得极其详尽,包括设立“宝钞提举司”专门负责纸币发行;初步拟定新钞名称为“大元通行宝钞”;以查抄脱忽等人得来的部分金银和未来盐铁茶专营收入作为发行储备金;规定新钞与金银、绢帛的兑换比例;严厉打击伪造宝钞行为;以及关于第一期“大元建设债券”的发行总额、面额、利息计算方式和偿还期限等等。

李云龙听得仔细,不时打断询问。

“这个储备金,你打算放多少?够不够?别到时候老百姓拿着宝钞来换金银,咱们库房里空空如也,那乐子可就大了。”

“回大汗,初步计划以查抄所得金银的三成作为初始储备,同时规定宝钞提举司每月公布储备情况,接受监督。只要控制住发行量,不超出储备太多,信用当可维持。而且,随着商贸发展,国库收入增加,储备也会逐步充实。”阿合马小心翼翼地回答。

“债券的利息,年息五分,是不是高了点?咱们现在可还穷着呢。”李云龙皱着眉。

“大汗,初次发行,若利息太低,恐难以吸引民间资金。五分息虽略高,但能彰显朝廷信誉和决心,快速筹集到款项。待日后国库宽裕,信誉建立,后续债券利息可酌情降低。”阿合马解释道,“而且,债券主要面向富商大贾,他们资金雄厚,图的是稳定收益和与朝廷搭上关系的机会。”

李云龙摸着下巴琢磨。阿合马这话有点道理,高息才能快速吸引人。但他总觉得这里面有点不对劲,这老小子是不是想借着高息讨好那些商人,给自己拉关系?

“利息先按五分拟,但最终定多少,等伯颜和文先生看过方案再说。”李云龙没有立刻拍板,“还有,这宝钞提举司的人选,你心里有数没?”

阿合马心中一紧,知道关键问题来了,他试探着说:“此机构关系重大,需精通算学、为人谨慎之臣。臣可推荐几人……”

“不用了。”李云龙首接打断,“人选老子亲自定。你只管把方案弄完善。”

阿合马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不敢表露,连忙称是。

等阿合马退下,李云龙立刻把魏和尚叫来。

“和尚,听见没?宝钞提举司,管印票子的!这地方要是让阿合马的人占了,咱们都得被他糊弄死。你给老子留点心,看看咱们自己人里,或者文先生那边,有没有懂算账、脑子清楚、家世清白的,给老子推荐几个。”

魏和尚挠挠头:“团长,这找文化人的事儿,俺不太在行啊。要不……问问文先生?”

“对,你去跟文先生通个气,让他也帮着物色。记住,首要的是可靠,其次才是能力。能力不行可以学,心歪了可就掰不回来了。”

“明白!”魏和尚领命,想了想又问道,“团长,那阿合马这几天除了窝在家里写东西,还干嘛了?”

“据盯梢的兄弟汇报,他见了几个过去跟他有来往的色目商人,都是在家里见的,谈的好像是关于西域香料买卖的事儿,暂时没发现异常。就是……就是感觉他挺活跃,不像前阵子那么蔫儿了。”

“哼,给他点阳光他就灿烂。”李云龙冷哼一声,“继续盯着,特别是他接触的那些商人,底细都给老子摸清楚。”

“是!”

另一边,伯颜也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他从自己的亲军中抽调了一支两百人的队伍,这支队伍是他西征时带出来的老兵,忠诚可靠,作战勇猛,关键是令行禁止。他把这支队伍的指挥权临时交给了负责矿务和官方商队事务的官员,明确告诉他们:“你们的任务有两个,一是保证开矿和商队的安全,二是盯着办事的官员,发现有人中饱私囊、欺压工匠或伙同商人舞弊的,不用请示,首接拿下!出了事,本帅担着!”

有了这支杀气腾腾的“监工”队伍,原本一些还想在矿权开放和官方贸易中捞点油水的官吏,顿时收敛了不少。工作开展起来,效率反而提高了。

至于精简机构、裁撤冗员,李云龙更是亲自操刀。他让书记官把现在汗廷和各主要官署的官员名单、职位、职责都列出来,然后叫上伯颜、文天祥,一起审核。

“这个官是干嘛的?哦,管祭祀用的牲畜?他妈的这个也要单独设个官?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李云龙再造大元》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合并到管后勤的去!”

“这个人?脱忽的小舅子的连襟?查清楚跟脱忽叛乱有没有牵连,没有也给老子调去养马!看着就碍眼!”

“还有这个部门,十几个人就管着抄写文书?裁掉一半!剩下的并入秘书监!”

李云龙拿着名单,一边看一边骂,手起刀落,毫不留情。伯颜在一旁补充哪些职位是蒙古旧制里冗余的,文天祥则指出哪些机构设置是沿袭宋、金旧弊,可以简化。短短十几天,汗廷及各主要官署就被裁撤了近百名无所事事的官员,节省了一大笔俸禄开支。被裁撤的人里,有背景不清白的,首接被清理;能力尚可但职位重叠的,则被分配到其他急需人手的岗位,比如新成立的商贸司和即将设立的宝钞提举司。

这一番动作,自然引起了不少旧贵族和既得利益者的不满,暗地里怨声载道。但李云龙手握兵权,刚刚清洗了脱忽一党,余威尚在,加上他裁撤的主要是些闲散人员,并未触及核心权力阶层(至少暂时没有),所以反对的声浪都被压了下去。大部分人都看明白了,这位新大汗,行事风格跟以前那些大汗都不一样,不讲究那么多平衡和妥协,说干就真干,还是少触霉头为妙。

搞钱的事情在磕磕绊绊中推进,搞粮食的试验田也终于划出来了。

哈拉和林城外,靠近一条小河的一片肥沃土地被圈了起来,立上了“官田试验田”的牌子。李云龙从流民中招募了五十户人家,承诺他们,试验田产出的粮食,除了上缴一部分作为田租和种子成本外,剩余的都归他们自己所有,而且三年内免除其他杂役。

同时,他又从诺敏的骑兵独立师里,抽调了一个百人队,在另一片区域开辟了“军屯田”。这些士兵平时训练,农忙时轮流下地干活。张雄副师长起初还有点意见,觉得当兵的去种地有点掉价,影响训练。李云龙把他骂了一顿:“掉个屁价!肚子都填不饱,你拎得动刀吗?老子当年在独立团,一边打鬼子一边开荒种地,也没见战斗力下降!这是命令,执行!”

于是,在哈拉和林城外,就出现了一幅奇特的景象:一边是流民们在朝廷指派的老农和低级官吏指导下,尝试着更深地翻耕土地,将收集来的牲畜粪便和草木灰仔细地撒进田里;另一边,则是一群穿着号褂的蒙古大兵,笨手笨脚地挥舞着锄头,在军官的呵斥下学习平整土地,时不时引来附近放牧的牧民们好奇的围观和窃笑。

巴特尔骑着马从试验田边经过,看着自己手下那些在马上生龙活虎的战士,此刻在地里累得满头大汗、动作滑稽,忍不住咧开大嘴笑了。他跳下马,走到一个正跟锄头较劲的年轻士兵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子,使劲啊!这锄头可比马刀轻多了!”

那士兵哭丧着脸:“团长,这玩意儿它不听话啊,比驯野马还难……”

巴特尔哈哈大笑,夺过锄头,示范了几下。他虽然是骑兵军官,但草原上的男子,基本的农活还是见过也干过一点的,动作虽然不算标准,但比士兵们强多了。

“看清楚了?腰要稳,力要用在刃上!别跟撅屁股似的!”巴特尔一边示范一边吼。

士兵们看着团长亲自下地,怨气少了不少,也跟着认真学起来。

李云龙偶尔也会骑马到试验田转转。他也不懂具体农事,就是看看进度,跟老农和负责的官吏聊几句,问问有什么困难。

“大汗,这深耕是好,可咱们缺好犁,缺壮牛啊。”一个老农诉苦。

“老子想办法!”李云龙记在心里,回去就让人清点库房,把能用的铁器优先打造农具,又下令从官牧中调拨一批牲畜用于农耕。

“种子都挑过了?可别拿瘪子糊弄。”李云龙抓起一把麦种,仔细看着。

“不敢不敢,都是精心筛选过的,颗粒。”负责选种的官吏赶紧保证。

对于派往南宋寻找占城稻等良种的人,李云龙更是隔三差五就问一次:“派去南边的人有消息没?到哪儿了?什么时候能回来?”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这位大汗对粮食的重视程度,一点也不比对军队和财政的低。

时间就在这忙碌和期盼中,一天天过去。草原上的草绿了又深,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这天,李云龙正在汗宫里听着文天祥汇报近期商贸司接待商队的情况,魏和尚兴冲冲地跑了进来,也顾不上礼节,大声嚷嚷:“团长!团长!好消息!南边来人了!带着种子回来了!”

李云龙“噌”地站了起来:“人呢?种子呢?”

“人在外面候着,种子也带来了,好几口袋呢!”

“快!快让他们进来!”李云龙激动地搓着手。

不一会儿,几个风尘仆仆、作商人打扮的汉子被带了进来,为首一人解开背上的口袋,捧出一把金灿灿、颗粒细长的稻谷。

“大汗,幸不辱命!这就是占城稻种!小人等深入宋境,几经周折,才从占城商人手中购得这些!”那领头之人激动地说道。

李云龙接过那把稻种,仔细端详着。这就是后世闻名的高产作物啊!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田野里金浪翻滚的景象。

“好!干得漂亮!”李云龙重重拍了拍那人的肩膀,“重重有赏!所有参与此次行动的人,都有赏!”

他捧着那把稻种,如同捧着珍宝,对文天祥和魏和尚说道:“看见没?这就是希望!有了它,再加上咱们的试验田,老子就不信,以后还他娘的为粮食发愁!”

文天祥看着李云龙那兴奋的样子,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位大汗,虽然行事粗豪,言语也不甚文雅,但他这种为了百姓生计而真心实意高兴的样子,却让人感到莫名的安心和信服。

魏和尚更是咧着嘴傻笑:“团长,这下好了,以后咱们的兵都能吃饱饭,劲儿更足了!”

“光吃饱饭还不够!”李云龙目光炯炯,“还得有钱养兵,打造更好的装备。和尚,阿合马那边,新钞和债券的方案,伯颜和文先生审核得怎么样了?”

“文先生那边好像提了些修改意见,主要是关于控制发行量和监督机制的。伯颜元帅那边没啥意见,就说让咱们小心点别被人骗了。阿合马这两天正在根据意见修改方案呢。”

“嗯,催着点,但也别催太急,要把漏洞都堵上。”李云龙点点头,又看向手中金灿灿的稻种,“钱袋子,粮囤子,都得抓,都得硬!老子倒要看看,有了这些,谁还能挡住老子打造一个强盛大元的脚步!”

他走到殿外,看着远处郁郁葱葱的草原和更远处隐约可见的试验田,心中充满了豪情和期待。困难还有很多,内部的,外部的,明着的,暗着的,但他李云龙,从来就是在困难中杀出一条血路的。现在,这条路,他同样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XDE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李云龙再造大元 http://www.220book.com/book/XDE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