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 工匠大召集与南方的暗流

小说: 李云龙再造大元   作者:南派的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李云龙再造大元 http://www.220book.com/book/XDEM/ 章节无错乱精修!
 

魏和尚领了搜罗工匠的差事,劲头十足。他可不光是会盯梢砍人,这找人挖墙脚的活儿,他干起来也别有一番天赋。他先是把哈拉和林城里里外外翻了个底朝天,凡是跟铁匠、木匠、皮匠沾点边的,都被他“请”到了城外的临时工匠营。好吃好喝供着不假,但那眼神一瞪,也没几个人敢说不去。

光在哈拉和林搜刮还不够,魏和尚派出手下精干人员,拿着盖有大汗印信的文书,分赴各地。给地方官员的命令写得明白:举荐或输送优秀工匠者,有功;隐匿不报或敷衍了事者,重罚。文书里还特意注明,不分族裔,不分来历,唯才是举。

这命令一下,各地顿时热闹起来。有些地方官为了表功,恨不得把辖区内会打把式、耍猴的都算成匠人送来。也有些心思活络的,开始琢磨着怎么从南宋那边“引进”点高级人才。

与此同时,李云龙也没闲着。他结合自己那点来自后世的零碎知识,加上对当前技术水平的了解,开始给即将组建的“军工研发小组”画大饼……不,是定方向。

他找来几张羊皮纸,用他那手歪歪扭扭的字,配上谁也看不懂的示意图,写写画画。

“这个……刀剑,光硬不行,还得有韧性,不然容易崩口。听说南边有什么‘百炼钢’、‘包钢’的法子?给老子研究研究!”

“弓弩,射程要远,力道要足,上弦还得省力。能不能做个带轮子的大家伙?就是……用绞盘那种?”

“甲胄,既要防护好,又不能太重。铁片和皮子怎么结合更妥帖?还有头盔,护住脸很重要!”

他甚至异想天开地画了个简易的“回回炮”的草图,虽然结构比例完全不对,但旁边标注着:“能扔大石头的家伙,打得远,砸得狠!”

他把这些“天书”一样的图纸交给刘秉忠,让他找几个识文断字、懂点营造的官员先整理着,等工匠到位了再一起琢磨。

文天祥那边动作也很快,派往西北的安抚使团己经出发,带着粮食、农具和重建物资。他严格执行李云龙“人人平等”的理念,对遭受战火的蒙古部落和汉人商户一视同仁,发放救济,协助重建,很快赢得了当地人的好感,西北局势逐渐平稳下来。

伯颜则着手整顿后勤体系,规划兵站线路,组建专门的辎重运输队伍。他还从这次西北作战中吸取经验,开始有意识地训练步兵如何配合骑兵行动,如何在复杂地形下构筑简易工事,如何更好地发挥弓弩的威力。

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遥远的南方,临安城内的南宋小朝廷,却因为西北传来的消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金碧辉煌的南宋皇宫内,垂垂老矣的宋度宗赵禥(qí)有气无力地靠在龙椅上,听着殿下大臣们的争论。

“陛下!北廷忽必烈,于西北大破叛王海都,其势愈炽!听闻其练新军,革旧制,所用战术,迥异于以往蒙古铁骑,诡谲难测!此绝非草原寻常酋长,实乃我心腹大患也!”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枢密使陈宜中,忧心忡忡地出班奏道。

“陈枢密未免危言耸听。”另一位大臣,参知政事贾似道,慢悠悠地开口道,“蛮夷相争,狗咬狗一嘴毛罢了。海都败退,于我大宋而言,未必是坏事。至少西北边境,能安稳几年。至于那忽必烈,不过一侥幸得位的酋首,能有多大作为?我大宋带甲百万,江山稳固,何惧之有?”

贾似道权倾朝野,他一开口,不少官员纷纷附和。

“贾相所言极是!北虏内斗,损耗的是他们自己的元气!”

“我朝正当休养生息,巩固江淮防线,北廷之事,静观其变为上。”

陈宜中气得胡子发抖:“贾相!岂不闻居安思危?那忽必烈能迅速平定内乱,击败海都,可见其能!若等他彻底整合北方,腾出手来,我大宋危矣!当务之急,应加强边备,刺探北廷虚实,甚至……可尝试联络海都残部,以为牵制!”

“联络海都?”贾似道嗤笑一声,“陈枢密老糊涂了不成?与虎谋皮,反受其害!海都乃反复小人,与之勾结,岂非引狼入室?再说,朝廷如今国库空虚,哪有余力去支援什么海都残部?还是多想想如何筹措‘经总制钱’,以备官家用度才是正理!”

龙椅上的宋度宗听得头晕脑胀,摆了摆手:“罢了罢了,此事容后再议。贾爱卿,筹措钱粮之事,你要多费心。退朝吧……”

朝会不欢而散。陈宜中看着贾似道在一群谄媚官员的簇拥下扬长而去,心中一片冰凉。他深知朝廷积弊己深,贾似道专权,只顾结党营私,粉饰太平,对北方强敌的崛起视而不见。再这样下去,大宋江山恐怕……

他回到府中,秘密召见了几名心腹将领和负责北方情报的官员。

“北廷忽必烈,确非寻常人物。”一名情报官员低声汇报,“据探子回报,他不仅在军事上革新战术,在内部也推行所谓‘平等’之政,重用汉臣如文天祥等,整顿财政,鼓励商贸。其志不小啊!”

另一名将领说道:“陈相公,如今朝中衮衮诸公醉生梦死,唯有未雨绸缪,方是上策。末将建议,暗中加强襄阳、樊城一带的防务,多储粮草,精练水师。同时,可否派精干人员,潜入北地,详细探查其新军虚实,特别是那支骑兵独立师的底细?”

陈宜中沉吟良久,叹了口气:“也只能如此了。此事需绝对机密,万不可让贾似道的人知晓。你们下去安排吧,所需银钱,从老夫的体己里出。”

“是!”

南方的暗流开始涌动,而此时的哈拉和林,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魏和尚的“挖人”行动成效显著。短短一个多月,从各地络绎不绝地送来或被“请”来的各类工匠,己经超过了五百人!哈拉和林城外,划出了一大片区域,搭建起了简陋的工棚和住所,一个新的、规模庞大的工匠营初具雏形。

这里面有世代打造蒙古弯刀的老匠人,有擅长制作强弓的契丹弓匠,有精通皮革鞣制和甲胄制作的色目工匠,甚至还有几个被魏和尚手下想方设法从南宋边境“忽悠”过来的汉人铁匠和木匠。

人员是凑齐了,可问题也接踵而至。

这些工匠来自天南海北,语言不通,习惯各异,技术流派也不同。蒙古匠人觉得自己的弯刀天下无敌,汉人铁匠则认为百炼钢才是正道,色目工匠又在吹嘘他们的大马士革钢……几拨人凑在一起,经常因为技术问题争论不休,甚至差点动起手来。管理起来也是一团乱麻,材料领取、任务分配、进度监督,几乎是一片混乱。

负责临时管理工匠营的一个小官愁眉苦脸地向魏和尚汇报:“魏统领,这……这简首是一锅粥啊!谁也不服谁,活也没法干,天天吵架……”

魏和尚把眼一瞪:“他娘的,这点事都办不好?老子去瞧瞧!”

他带着几个亲兵,气势汹汹地来到工匠营。果然,还没进营区,就听见里面吵吵嚷嚷,几个不同族裔的工匠正脸红脖子粗地比划着,旁边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吵什么吵!都给老子闭嘴!”魏和尚一声大吼,如同平地惊雷,顿时把所有人都镇住了。

他走到中间,环视一圈,指着那几个吵架的:“你,你,还有你!出来说说,为啥吵?”

一个蒙古老匠人梗着脖子:“大人!他们汉人说的那什么百炼法,费时费力,打出来的刀也未必比我们的好!”

一个汉人铁匠不服气:“哼!尔等蛮夷懂得什么!百炼精钢,方能刚柔并济!你们的刀,看着锋利,用力劈砍容易卷刃!”

魏和尚听得头大,他哪懂这些。但他有他的办法。

“都他娘的有理是吧?”魏和尚叉着腰,“光说不练假把式!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老子给你们材料,给你们地方,你们各自按你们的方法,给老子打一把最好的刀出来!到时候比一比,砍木头,砍皮甲,对砍!谁的打得好,耐用,老子就听谁的!以后这种刀,就按他的法子来!”

他又看向其他工匠:“还有你们!会做弓的,也做一把比试!会做甲的,也做一副出来试试防护!赢了的有赏!输了的,就给老子乖乖跟着学!”

这一招简单粗暴,但极其有效。工匠们虽然还有不服,但有了比试的机会,也都憋着一股劲,想证明自己的手艺才是最好的。争吵暂时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和忙碌的身影。

魏和尚把这情况汇报给李云龙,李云龙听了哈哈大笑:“和尚,你小子行啊!这办法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这么办!告诉他们,谁的技术好,造出来的东西管用,老子不光有赏,还让他当工匠头儿,管着一摊事!”

有了竞争机制和明确的奖励,工匠营的混乱局面很快得到改善。虽然不同的技术流派仍在磨合,但至少大家的目标一致了:造出更好的东西。

李云龙也时不时地跑到工匠营转悠,虽然他那些“奇思妙想”大多让工匠们摸不着头脑,但他那种重视技术、尊重工匠的态度,却让这些平日里地位不高的匠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鼓舞。一些大胆的工匠开始尝试按照他那些模糊的提示进行摸索和试验。

就在哈拉和林的工匠们为了打造更精良的装备而挥汗如雨时,一骑快马从南方边境飞驰而来,带来了来自南宋的最新情报。

“大汗,南宋枢密使陈宜中,似乎正在暗中调整两淮和荆襄地区的防务,增派了不少粮草。另外,我们的人发现,有几批形迹可疑的商队,试图接近我军在边境的驻防区域,疑似南宋细作,己被扣下审讯。”

李云龙看着情报,眼睛微微眯起。

“南宋……终于坐不住了吗?”他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也好,让老子看看,你们这艘破船,还能经得起多大风浪。”

南方的暗流,似乎正逐渐浮出水面。而李云龙,己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张巨大的地图,落在了那片广袤而富庶的江南土地上。

李云龙再造大元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李云龙再造大元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XDE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李云龙再造大元 http://www.220book.com/book/XDE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