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7章 军工突破与南方的试探

小说: 李云龙再造大元   作者:南派的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李云龙再造大元 http://www.220book.com/book/XDEM/ 章节无错乱精修!
 

工匠营里的比试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拉锯声、捶皮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炭火、金属和皮革混合的独特气味。来自不同族裔的工匠们铆足了劲,都想在这次的“比武大会”中拔得头筹,证明自己的手艺,也赢得那份令人眼红的奖赏和可能的“官身”。

魏和尚派了几个识字的亲兵在旁边盯着,记录每个工匠用的材料、工时和大致流程。他虽然看不懂门道,但看个热闹、维持个秩序还是没问题的。

十几天后,第一批比试的成果出来了。主要是刀剑和弓。

校场上,摆开了几张长条木桌。上面放着十几把形制各异的刀,有蒙古传统的弯刀,有汉式的首刃环首刀,还有几种融合了不同风格的尝试品。旁边则放着几张弓,有蒙古复合弓,有长梢弓,还有一张看起来结构更复杂些的。

李云龙带着伯颜、诺敏、巴特尔等一干武将亲自前来观摩。文天祥和刘秉忠也好奇地跟了过来。

“开始吧。”李云龙大手一挥。

首先测试的是刀。魏和尚指挥士兵搬来捆扎好的草席、厚厚的生牛皮甲,还有几根硬木桩。

工匠们屏息凝神,看着自己精心打造的武器即将接受检验。

第一个上场的是那个蒙古老匠人打造的弯刀。一名魁梧的士兵挥刀砍向草席,唰地一声,草席应声而断,切口整齐。接着砍向牛皮甲,也能破开,但连砍几次后,刃口明显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卷曲。

老匠人脸色有些紧张。

接着是汉人铁匠用“百炼法”打造的环首刀。砍草席、破皮甲同样利落,更关键的是,连续劈砍硬木桩十几下后,刃口依旧保持完好,只有些许发白,并未卷刃。

巴特尔看得眼睛发亮,忍不住喊道:“好刀!这刀够劲!”

其他几种尝试融合技术的刀,表现各异,有的在锋利度上更胜一筹,有的在韧性上有所欠缺。

接下来是弓的测试。测的是射程、穿透力和持续使用后的稳定性。蒙古复合弓在射程和威力上依旧有优势,但那张结构更复杂的弓(一个色目工匠尝试改进的),在连续射击三十次后,弓臂的形变明显小于其他弓,稳定性更好。

比试结果一目了然。汉人铁匠的“百炼钢”刀在综合性能上略胜一筹,尤其是在耐用性上。而那张改进的复合弓在稳定性上表现突出。

李云龙当场宣布结果,重赏了那两位工匠,并任命他们分别为“刀剑坊”和“弓弩坊”的临时主事,负责带领其他工匠,按照他们成功的方法进行标准化生产和技术改进。

“但是!”李云龙话锋一转,指着其他工匠的作品,“你们的法子也不是没用!蒙古刀的弧形利于劈砍,这个优点要保留!其他几种刀在锋利度上也有独到之处!老子要的不是千篇一律,是要取长补短!你们几个,以后就跟着主事,一起研究,怎么把百炼钢的韧性和你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造出更好、更全面的刀来!弓也是一样!”

原本有些沮丧的工匠们听到这话,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是啊,大汗不是要完全否定他们,而是要融合创新!

有了明确的方向和领头人,工匠营的工作终于走上了正轨。在两位临时主事的协调下,不同流派的工匠开始坐下来交流技术,虽然仍有争论,但目标一致了:打造出最好的装备。百炼钢的技术被推广开来,用于打造刀剑的核心部位,同时吸收了蒙古弯刀弧度和重心设计的优点,打造出一种新型的战刀,暂命名为“元武刀”。弓弩坊也在不断试验,改进弓弰(shāo)的材料和粘合工艺,提升复合弓的威力和使用寿命。

李云龙看到初步的成果,很是满意。他又把目光投向了甲胄和更大的“家伙”。

“甲胄不能光用铁片,太重。可以试试铁环串成的锁子甲,关键部位再加缀铁片。”

“还有,老子画的那个能扔大石头的东西,叫‘回回炮’的,你们找几个懂营造、力气大的,成立个‘重器坊’,南派的神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专门研究这个!不懂就去问那些从西域来的色目工匠,他们可能见过类似的。”

军工体系的建设,总算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李云龙知道,这需要时间和持续的投入,但他有信心。

就在哈拉和林的军工刚刚起步时,南方的试探也接踵而至。

被边境守军扣下的那几批“商队”,经过审讯,果然确认是南宋枢密使陈宜中派出的细作。他们的任务就是探查蒙古军,特别是那支骑兵独立师的虚实、装备、训练方式和布防情况。

李云龙看着审讯报告,冷笑一声:“想摸老子的底?好啊,老子就让你摸个够!”

他叫来诺敏和伯颜,吩咐道:“诺敏,你的骑兵独立师,最近不是在搞联合演练吗?给老子把动静搞大点!就到靠近宋境的几个草场去练!阵型怎么花哨怎么来,冲锋怎么凶猛怎么冲!但是,核心的新战术,给老子藏好了,别让他们看去!”

诺敏心领神会:“大汗的意思是……示敌以强,藏拙于巧?”

“对!”李云龙点头,“让那帮南宋探子看看,咱们的骑兵多么兵强马壮,士气多么高昂!吓唬吓唬他们!但咱们那些阴人的招数,比如小股渗透、侧翼骚扰、专打后勤之类的,平时怎么练还怎么练,但别在边境晃悠。”

“明白!”诺敏笑道,“末将这就去安排,保证演得跟真的一样,让那些探子回去做噩梦!”

伯颜也补充道:“大汗,我们还可以故意‘泄露’一些消息,比如我军正在大规模打造攻城器械,囤积粮草于某地,制造一种即将大举南下的假象。”

“好!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这活儿你们在行!”李云龙赞道,“就这么办!给陈宜中那老小子添点堵,看他还有没有心思搞他的‘经总制钱’!”

于是,靠近南宋边境的几个区域,突然变得“热闹”起来。蒙古骑兵大规模集结,旌旗招展,战马奔腾,演练着各种看似威武雄壮的传统冲锋阵型。偶尔还有意无意地让一些“粗糙”的攻城器械设计图流传出去。边境的紧张气氛骤然升级。

消息很快传回临安。

陈宜中拿着探子送回的情报和图样,眉头紧锁。情报上描述的蒙古军容鼎盛,骑兵骁勇,而且似乎还在积极准备攻城器械,这让他深感不安。

“看来,这忽必烈果然狼子野心,南下之意己决!”陈宜中在府中对自己的心腹叹道,“必须立刻加强襄阳、樊城的防御!还有,江淮防线也要增兵!”

然而,当他将这些情况和加强防务的建议再次在朝会上提出时,依旧遭到了贾似道的驳斥。

“陈枢密何必大惊小怪?”贾似道不以为然地说道,“北虏演练兵马,乃是常事。些许粗糙器械,何足挂齿?我朝襄阳城高池深,吕文焕将军善于守城,万无一失。如今国库艰难,当以节省为要,岂可妄动刀兵,空耗钱粮?”

朝中大部分官员依旧唯贾似道马首是瞻,纷纷附和。

陈宜中气得浑身发抖,却无可奈何。他知道,没有贾似道的首肯,没有皇帝的支持,他调动不了多少资源,他的种种防御计划,大部分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南方的试探,在李云龙故意展示的“肌肉”和南宋朝廷内部的扯皮中,似乎没有掀起太大的浪花。但李云龙清楚,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南宋这个庞然大物,虽然内部腐朽,但体量犹在,尤其是那道横亘在南北之间的江淮防线和荆襄堡垒群,依然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光靠吓唬是没用的,最终还是得真刀真枪地干。”李云龙看着地图上标注的襄阳、樊城等一个个刺眼的红点,喃喃自语,“得想办法敲开这几个硬核桃……老子的骑兵,到了南方,该怎么用呢?”

他再次陷入了沉思,脑海中回忆着前世看过的关于宋元战争的点滴记忆,结合着自己对骑兵战术的理解,一个针对南方特殊地形和水网环境的、更加细致和阴险的作战构想,开始慢慢浮现。或许,他的骑兵,不一定非要用来攻城,还可以有别的用法……



    (http://www.220book.com/book/XDE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李云龙再造大元 http://www.220book.com/book/XDE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