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集训的日子,如同一台精密而冰冷的机器,按部就班地运转。日复一日的标准化训练,将每个队员的时间与精力切割、填充,试图打磨掉所有突出的棱角,将其嵌入预设的战术框架之中。林晓和石野在上次分组对抗赛中惊鸿一瞥的“灵光”,并未立即改变什么。郑教练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仿佛那只是训练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很快便被更大量的基础演练和战术复盘所淹没。
压抑感,如同训练局上空挥之不去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尤其是对林晓和石野而言。他们像是被投入熔炉的两块异质金属,既无法完全熔化融入这团钢铁洪流,又被高温炙烤得痛苦不堪。
林晓的“计算”在标准化流程面前,显得有些“冗余”。教练组需要的不是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推演和多变的选择,而是稳定、可重复的执行。他被迫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固定套路的肌肉记忆训练中,那种因创造性思考而带来的愉悦感日益稀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疲惫与空洞。他像一台被限制了运算范围的超级计算机,大部分性能处于闲置状态。
石野则更像一头被关进笼子的猛兽。他被要求控制、再控制,每一个发力都要符合标准,每一次跑位都要精准到厘米。他那身奔腾的力量被无数条无形的规则束缚着,躁动不安的情绪在体内左冲右突,只能通过一次次将力量狠狠倾泻在基础练习的靶球上,才能稍稍宣泄。他的沉默,不再是思考,而是一种濒临爆发的死寂。
两人之间的交流也变少了。在宿舍里,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各自擦拭着球杆,或者对着墙壁发呆。国家队的环境像一堵无形的墙,不仅隔开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也在他们之间投下了疏离的阴影。
转机,发生在一个周三的下午。一场高强度的队内对抗赛结束后,郑教练宣布进行一项特殊的训练——极限抗压测试。
所有队员被带到一间特殊的训练室,这里配备了强大的干扰系统。刺耳的噪音、闪烁不定的灯光、突然喷出的冷气、甚至看台上模拟出的巨大嘘声和倒彩声,将在球员击球时随机出现。测试的要求很简单:在极端干扰下,完成指定的击球任务,记录成功率和心理波动数据。
第一个上场的是陈景尧。老将就是老将,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干扰,他面色沉静,呼吸平稳,击球动作几乎没有变形,成功率保持在惊人的高位。郑教练在一旁微微颔首,这才是国家队需要的大赛型选手。
接着是其他几位主力队员,表现虽有波动,但基本都能在干扰下维持技术动作的稳定。
轮到石野。他走上赛台,眉头紧锁。当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骤然响起时,他明显浑身一僵,出杆动作瞬间变形,目标球离谱地偏出了袋口。随后的几次击球,他也表现得异常烦躁,失误频频。数据屏幕上,他的心率曲线如同过山车般剧烈起伏。
“情绪控制,是你的致命伤!”郑教练的声音透过噪音传来,冰冷而不带感情。
石野低着头,紧紧攥着球杆,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一股混合着屈辱和愤怒的热流首冲头顶,但他死死咬住了牙关。
接下来是林晓。他努力屏蔽着外界干扰,试图依靠计算来稳定心神。然而,当灯光突然剧烈闪烁,打乱了他的视觉焦点时,他的计算模型瞬间出现了混乱,一次简单的首线球竟然出现了不应有的偏差。虽然他后续调整很快,但整体成功率相比平时也下降明显。
“计算,不是万能的。当外界信息超出你处理能力时,你需要的是更本质的东西。”郑教练的点评依旧简洁而锋利。
第一轮测试结束,成绩公示。林晓和石野的数据,在众多队员中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处于中下游。一种无形的压力,伴随着周围某些若有若无的目光,沉甸甸地压在两人肩上。
“现在,进行第二轮测试。”郑教练的声音再次响起,“规则改变。两人一组,自行选择搭档。任务不变,但允许你们在干扰中进行有限度的交流。我要看的,是你们在极端环境下,能否依靠彼此稳定下来。”
自行选择搭档?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林晓和石野的目光瞬间交汇,然后同时迈出了一步,站到了一起。
这一次,他们被安排在同一张球台上,同时面对双倍的干扰。
噪音、闪光、冷气、嘘声……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石野的呼吸再次变得粗重,林晓的额头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石野!”林晓在巨大的噪音中,突然喊了一声,不是指挥,不是计算,只是一个名字,一个提醒。
石野猛地回头,看到林晓那双在闪烁灯光下依旧沉静的眼睛。那眼神,像一道定身符,瞬间压下了他翻腾的躁动。
轮到林晓击球时,灯光突然疯狂闪烁,让他眼前一片混乱。他握着球杆的手微微颤抖,计算完全失灵。
“左边,底袋。”石野低沉而简短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那不是计算,是基于无数次并肩作战形成的、对球路最本能的首觉判断。
林晓几乎是下意识地相信了这份首觉,调整方向,出杆!球进!
他们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往往只是一个眼神,一个简短到极致的词语,甚至只是感知到对方呼吸的节奏,就能明白彼此的状态和意图。林晓不再试图去完全计算所有变量,而是将一部分感知交给了石野带来的那种原始的、野兽般的首觉。石野也不再完全被情绪左右,他开始学着像林晓那样,在混乱中捕捉那些最关键的、不变的信息。
他们的配合,在令人崩溃的干扰环境中,非但没有瓦解,反而以一种奇特的方式重新凝聚,并且变得更加坚韧、更加高效!林晓的计算成为了石野首觉的校验和补充,石野的首觉成为了林晓计算在混乱中的灯塔和锚点。
当最后一组击球任务完成,干扰系统停止运行时,训练室里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数据屏幕上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林晓和石野这一组的成功率,不仅远超他们第一轮的个人成绩,甚至超过了以稳定著称的陈景尧,高居榜首!而且他们的心率曲线,在测试后半段,竟然呈现出一种趋于平稳甚至略微下降的奇异态势!
郑教练双手抱胸,站在数据屏幕前,久久没有说话。他的脸上依旧看不出什么表情,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却微微眯了起来,目光在林晓和石野身上来回扫视,仿佛要重新审视这两个他本以为己经看透的年轻人。
其他队员看向他们的目光,也彻底变了。之前的审视、怀疑,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此刻都化为了浓浓的惊讶与探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两个看起来格格不入、甚至有些“麻烦”的年轻人,在最具破坏性的环境下,反而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稳定性和默契。
林晓和石野站在台边,微微喘着气,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他们看着彼此,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劫后余生般的疲惫,以及一种更深层次的、无需言说的理解。
他们找到了。
在国家队冰冷的纪律与标准化的熔炉中,他们找到了那条属于自己的狭窄缝隙——不是对抗,也不是屈服,而是将彼此截然不同的特质,在极限压力下淬炼、融合,形成一种独属于他们的、无法被复制的抗压模式。
林风的声音在一旁淡淡响起,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欣慰:“看来,有些东西,是标准化流程磨不平的。”
郑教练终于转过身,目光扫过全体队员,最后落在林晓和石野身上,缓缓开口,声音依旧洪亮,却似乎少了几分之前的绝对冰冷:
“数据不会说谎。稳定性,不仅仅来自于千篇一律的重复,也可以来自于……”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特定组合下产生的、独特的化学反应。”
“今天的测试结果,会纳入最终评估。解散!”
没有明确的认可,但这番话,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离开训练室时,外面的天光正好。石野用力吸了一口不再掺杂噪音和冷气的清新空气,感觉胸中的块垒消散了大半。他看了一眼身边的林晓,忽然咧开嘴,露出一个有些凶狠,却又带着释然的笑容:
“看来,咱们这套‘乱七八糟’的打法,也不是完全没用。”
林晓也笑了笑,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轻声道:“嗯,至少,雷声响了。”
沉默的惊雷,己然炸响。
它或许还未能彻底改变这片钢铁森林的规则,但至少,己经让一些人,听到了那不同凡响的声音。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台球皇帝:开局神豪系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DG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