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的集训,在日复一日的锤炼与那场“沉默的惊雷”所带来的微妙变化中,接近尾声。最终出征亚洲区预选赛的名单,在一个雾气朦胧的清晨,贴在了训练局的公告栏上。林晓、石野,两人的名字赫然在列。与他们一同入选的,还有陈景尧、韩冰,以及一位擅长快攻的中生代选手王峰。这是一个兼顾了经验、稳定、冲劲以及……某种“不确定性”的阵容。
没有盛大的欢送仪式,只有郑教练在出发前最后一次集合时,简短而有力的训话:
“名额,是你们用汗水和实力挣来的。但走出去,代表的就是中国。把训练的东西打出来,把中国人的精气神打出来。别的,不多说了。”
飞机穿越云层,向着本次预选赛的举办地——韩国首尔飞去。机舱内,气氛不同于来时的压抑与陌生。虽然依旧沉默居多,但一种共同的使命感和隐隐的兴奋,在队员们之间流动。
林晓靠窗坐着,看着舷窗外翻涌的云海,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划着击球线路。石野则闭目养神,但微微颤动的眼皮显示他并未睡着,而是在调整着自己的状态。韩冰一如既往的安静,翻阅着对手资料。陈景尧则和王峰低声交流着什么。
林风作为教练团队成员随行,他坐在稍远的位置,目光偶尔扫过这几个即将踏上国际赛场的弟子,眼神深邃,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抵达首尔,入住赛事指定酒店。异国的气息扑面而来,紧凑的日程、陌生的语言、不同肤色的选手穿梭往来,无不提醒着他们,这里己是战场。
赛前技术会议上,郑教练公布了初步的团体赛出场顺序和战术安排。出于稳健考虑,第一单打由经验最丰富、心态最稳定的陈景尧担任,旨在稳住开局。第二单打则由冲击力更强的王峰出战。而备受关注的双打项目,郑教练的目光在林晓、石野以及韩冰身上扫过,最终定格在林晓和石野身上。
“林晓,石野,第一场双打,你们上。”
这个决定并不算太出乎意料,但郑教练接下来的话却让两人心中一凛。
“你们的资料,对手肯定研究过了。他们一定会针对你们所谓的‘不可预测性’做文章。我要你们,在这场双打中,主动求变。”
“变?”林晓微微一怔。
“怎么变?”石野首接问出了口。
郑教练打开投影,播放了一段剪辑过的录像,是他们潜在主要对手,韩国一队双打组合的比赛集锦。这对组合以防守韧性极强、善于捕捉对手失误著称,风格有点像加强版的霍夫曼,但配合更加默契,战术执行力更高。
“他们会试图用密不透风的防守和耐心的周旋,把比赛拖入他们熟悉的节奏,消耗你们,等待你们犯错。”郑教练指着屏幕,“对付这种对手,你们之前那套依靠瞬间灵感和力量爆发的方式,风险太高,成功率难以保证。”
“所以,我要你们这场球,打控制。”
“打控制?”石野的眉头瞬间拧紧,这几乎是与他的本能相悖。
林晓也感到意外,这似乎是要他们放弃最大的优势。
“不是要你们变成陈景尧。”郑教练似乎看穿了他们的想法,语气依旧平稳,“是用你们的方式,去打控制。林晓,你的计算,不要只用在进攻和诡异的线路上,更多地用在布局、防守和节奏掌控上。石野,你的力量,收起来,用在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破坏对方防守阵型,而不是盲目清台上。”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我要的,是一场看似沉闷,实则每一步都在我们算计之中,让对手有力无处使的‘控制型胜利’。这比一场酣畅淋漓但对团队消耗巨大的对攻,更有价值。明白吗?”
“明白。”林晓深吸一口气,率先点头。他理解了教练的意图,这是对他们能力的另一种考验,也是将他们融入团队战术体系的关键一步。用自己最不擅长的方式,去赢下关键的比赛。
石野沉默了几秒,最终还是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嗯”字。他知道,这关必须过。
首场比赛日,体育馆内座无虚席,主场观众的声浪如同实质,给客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队的首场团体赛,对阵东南亚劲旅泰国队。
陈景尧不负众望,稳健地拿下第一单打,为中国队先拔头筹。王峰在第二单打中遭遇顽强抵抗,苦战五局后遗憾落败。大比分变成 1:1。
压力,来到了即将出场的双打组合身上。
当现场广播念出“a, Lin Xiao & Shi Ye”时,聚光灯打在入场口。林晓和石野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那抹凝重与决绝。他们深吸一口气,并肩走入赛场,山呼海啸般的声浪瞬间将他们淹没,其中夹杂着不少针对客队的嘘声。
猜球,泰国组合获胜,选择了后手。
石野开球。他站在开球点,感受着掌心因为紧握球杆而渗出的细微汗水,以及看台上那道道灼热的目光。他闭上眼,回想郑教练的指令,回想林风曾经的教导,回想自己无数次在训练馆里对着墙壁练习控制的日日夜夜。
然后,他睁开眼,眼神不再是狂野的燃烧,而是一种沉静下的专注。出杆!
力量控制得恰到好处,球堆均匀散开,没有球落袋,但母球稳稳停在了一个利于防守的位置。
一个标准的、控制型开局。
泰国组合显然有些意外,他们预想中的石野应该是暴力开球,试图首接创造机会。这种变化让他们谨慎起来,同样回以一杆高质量的防守。
比赛,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双方都不算太舒服的、极其考验耐心和细节的拉锯战。
林晓全神贯注,他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运转着。他不再追求一击致命的华丽线路,而是像一位老练的棋手,计算着每一步的得失,计算着如何用最少的代价,消耗对手的耐心,积累微弱的优势。他的击球变得“平庸”,却无比扎实,每一次防守都力求让对手难受,每一次过渡都暗藏后续。
石野则扮演着“重步兵”的角色。他收敛了绝大部分的爆发力,用稳定而扎实的杆法,完成着林晓“计算”出的任务。该防守时,他如同磐石;该K球时,他力道精准,绝不拖泥带水;只有在林晓计算出绝对机会,需要一击打破平衡时,他才会骤然亮出獠牙,那被压抑的力量瞬间爆发,完成致命一击,随即又迅速回归沉寂。
他们的配合,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林晓的精密计算,为石野被约束的力量提供了最有效的释放渠道;而石野稳定执行下的潜在爆发力,又为林晓的控制体系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和最后的底牌。
泰国组合打得很别扭。他们有力使不出,感觉像是在和一团棉花打架,偶尔以为抓到机会猛攻一拳,却往往打在空处,或者被对方以更巧妙的方式化解。他们的节奏被完全打乱,失误开始增多。
1:0,2:0……
中国队看似“沉闷”地领先着。
现场的韩国观众也渐渐安静下来,他们期待的激烈对攻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他们看不懂的、如同温水煮青蛙般的压制。
局间休息,石野用毛巾狠狠擦了把脸,喘着粗气对林晓说:“妈的,比跟‘灵蛇’打还累!”
林晓也松了口气,笑了笑:“但有效,不是吗?”
他们看向场边的郑教练,后者依旧面无表情,但微微颔首的动作,己经是一种无声的认可。
最终,没有太多悬念,林晓和石野以 3:0 的比分,为中国队拿下了关键的双打一分!
这场胜利,没有石破天惊的场面,没有匪夷所思的杆法,却赢得无比扎实,无比“团队”。
当两人走下赛台,迎接他们的是队友们赞许的目光和王峰用力的拥抱。
“打得好!”陈景尧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这场控制,打得有水平。”
林晓和石野相视一笑,心中那块关于“团队与自我”的巨石,似乎又松动了几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即使在最强调纪律和控制的团队战术中,他们独特的“计算”与“力量”,依然能够找到绽放的土壤,并以一种更沉稳、更致命的方式,为国争光。
启程,向亚洲。
他们的首秀,以一种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方式,赢得了开门红。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http://www.220book.com/book/XDG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