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租界残梦
1937年11月的上海,法租界的梧桐叶被炮火熏得发黑,像无数只焦枯的手掌抓着灰蒙蒙的天空。任素宁坐在家中二楼的窗边,指尖划过窗棂上的弹痕——那是上周日军轰炸闸北时,流弹碎片溅到租界边缘留下的印记。楼下传来钢琴声,是邻居犹太商人的女儿在弹奏《月光奏鸣曲》,可琴键的震颤里总裹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像被风吹得变了调的哨音。
“素宁,把这些棉衣叠好,用麻绳捆紧。”母亲的声音从楼下传来,带着刻意压制的颤抖。任素宁下楼时,看见父亲任明远正站在客厅中央,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申报》,报纸头条印着“日军突破淞沪防线,我军向南京方向撤退”的黑体字,旁边配着一幅模糊的照片:断壁残垣间,几个士兵背着步枪踉跄行走,背景里的太阳旗像一块肮脏的破布。
“爹,租界不是安全区吗?法国人跟日本人应该有协议的。”任素宁放下棉衣,看着父亲鬓角新添的白发。她记得上个月全家搬进来时,法租界的巡捕还戴着白手套检查通行证,街头的西餐厅照样播放着爵士乐,可这几天,巡捕腰间的警棍明显攥得更紧了,洋行门口也多了荷枪实弹的法国士兵。
任明远把报纸拍在茶几上,玻璃桌面震得茶杯嗡嗡作响:“协议?在日本军队面前,任何协议都是废纸!”他年轻时留学日本,亲眼见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京街头举着“征服满蒙”标语的学生游行,那些原本温文尔雅的教授,在课堂上嘶吼着“大东亚共荣”时,眼睛里的疯狂像要溢出来,“我在早稻田读书时,导师曾说,日本民族的骨子里藏着‘’,一旦战争机器启动,文明的外衣会被撕得粉碎。现在上海的租界,就像暴风雨里的破船,迟早要沉。”
母亲端着一碗热汤走过来,眼圈通红:“明远,别跟孩子说这些,素宁还小……”
“小?”任明远打断妻子,声音陡然拔高,又迅速压低,“日军己经逼近昆山了,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他们绝不会放过!我们必须尽快离开上海,去内地,去桂林或者重庆,晚了就来不及了!”
任素宁的心猛地一沉。她想起圣约翰大学的同学韩大勇,上周还在校园里组织抗日演讲,说要“用笔杆子保卫国家”,可昨天传来消息,韩大勇因为印发《义勇军进行曲》歌词,被巡捕房逮捕了。她摸了摸书包里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最近的见闻:闸北火车站的难民潮、苏州河上漂浮的尸体、报童叫卖“日军优待俘虏”的谎言……这些文字原本是为校刊写的,现在却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手心发疼。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刺耳的警报声,紧接着是飞机的轰鸣声,像巨大的铁鸟掠过屋顶。任明远一把将妻女按在桌子底下,客厅的玻璃窗“哗啦”一声被震碎,碎片溅落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钢琴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邻居的尖叫和孩子的哭声。
作者“青丘山的卫穆”推荐阅读《阵地:山河铭记》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DX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