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点了点头,拿起电话,开始联系报社的员工。第一个打给的是编辑老陈,老陈负责评论版,上周还写了一篇《论国民党的消极抗战》,被租界当局警告过。电话接通后,老陈的声音很沙哑:“夏先生,我知道了,我马上整理资料,绝不让一份稿件落在日本人手里。”
第二个电话打给了年轻编辑小李,小李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擅长写通讯报道,之前深入闸北前线,写过《日军暴行纪实》,引起了很大反响。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小李的声音带着哭腔:“夏先生,我家被炸了,我娘……我娘还在里面……”
夏衍的心一紧,他握着听筒,喉咙发堵:“小李,你先冷静,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你赶紧去报社集合,我们明天撤离,带着你娘一起走,我们会想办法的。”
挂了电话,夏衍的眼眶了。他想起创办《救亡日报》时的情景,周先生握着他的手说:“文化抗战也是战场,你们的笔,就是战士的枪。”现在,战场要转移了,他们要带着“枪”撤退,保留火种,等待反攻的那一天。
第二天下午,夏衍和安娥带着报社的员工,背着资料包,悄悄来到外滩码头。码头上挤满了难民,有穿着西装的商人,有背着书包的学生,还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恐惧。日军的飞机不时从头顶飞过,巡捕房的人拿着警棍,驱赶着试图靠近码头的难民。
“大家跟紧我,别说话,看我的手势行动。”夏衍压低声音,带领大家沿着码头的边缘行走,尽量避开巡捕的视线。安娥走在最后,手里拿着一把伞,伞柄里藏着一把手枪——那是组织配发的,用来应对突况。
就在他们快要靠近船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枪声,码头的人群瞬间混乱起来。一个巡捕指着他们喊道:“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
夏衍心里一沉,他知道,他们被发现了。就在这时,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突然冲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手枪,对着巡捕开了一枪。巡捕应声倒地,人群更加混乱。
“快走!”男人喊道,声音很熟悉。夏衍定睛一看,是李克农同志!李克农是中共中央特科的负责人,之前一首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他。
“李同志,你怎么来了?”夏衍惊讶地问道。
“延安担心你们的安全,派我来接应。”李克农一边带领大家上船,一边说道,“船己经准备好了,我们马上开船,去宁波。”
船缓缓离开码头,夏衍站在甲板上,回头看着上海的方向。远处的天空,日军的飞机还在盘旋,闸北的浓烟还未散去,这座他生活了多年的城市,正在遭受战火的蹂躏。他摸了摸怀里的《救亡日报》资料,心里暗暗发誓:“上海,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会带着更强大的力量,回来收复你!”
作者“青丘山的卫穆”推荐阅读《阵地:山河铭记》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DX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