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救亡日报》出版了复刊后的第一期,头版头条刊登了夏衍写的《我们永不屈服》:“日军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屋,可以屠杀我们的同胞,但他们永远摧毁不了我们的意志,永远征服不了我们的民族!我们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报纸发行后,立刻被抢购一空。桂林的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人们传阅报纸的身影。一个报童兴奋地说:“夏先生,今天的报纸卖得特别好,很多人买了之后,还把报纸贴在墙上,让大家都能看到!”
夏衍看着报童兴奋的样子,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救亡日报》就像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
就在这时,任素宁收到了一封来自重庆的信,是她的同学韩大勇写来的。韩大勇在信中说,他从巡捕房逃出来后,就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现在在重庆从事地下工作。他说:“素宁,看到你在《救亡日报》上的文章,我很激动。我们虽然在不同的战场,但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抗日,为了民族的解放。让我们一起努力,等待胜利的那一天!”
任素宁读完信,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想起了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日子,想起了韩大勇组织抗日演讲的情景。她拿起笔,给韩大勇回信:“大勇,我会继续在文化阵地上战斗,用我的笔为抗日呐喊。我相信,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我们一定会看到日本人被赶出中国的那一天!”
窗外,漓江水依旧碧绿如玉,两岸的青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壮丽。夏衍和安娥、任素宁等人站在报社的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了艰难险阻,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坚守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敌人,迎来民族解放的曙光。
作者“青丘山的卫穆”推荐阅读《阵地:山河铭记》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文化抗战的火种,在桂林这片土地上,越烧越旺。它像一道光,穿透了战争的阴霾,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行的道路,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的文化战士用他们的笔,书写着民族的尊严和不屈,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丰碑上。
1939年初,日军对桂林的轰炸更加频繁,但《救亡日报》的出版从未中断。夏衍带领报社的员工,在防空洞里坚持写稿、排版,在废墟中坚持印刷、发行。他们的稿件,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还通过地下渠道传到了国外,让世界知道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暴行,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
任素宁的文章越来越成熟,她的《战地通讯集》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青年学生读了她的书后,纷纷投身到抗日的队伍中。有一个叫小战士在信中说:“任姐姐,你的文章让我知道了南京的真相,我要参军,为那些死难的同胞报仇!”
夏衍看到这些信,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他们的笔,己经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己经凝聚了无数的力量。文化抗战,虽然没有硝烟,但它的力量,却不亚于战场上的刀枪剑戟。
在桂林的日子里,夏衍还结识了很多爱国将领,他们中有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将领。夏衍经常和他们交流抗日主张,希望能够推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李宗仁对夏衍说:“夏先生,你们的《救亡日报》办得很好,它让广西的民众知道了抗日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的士兵士气大振。我们会支持你们的工作,只要是为了抗日,我们都愿意合作。”
在国共两党部分爱国力量的合作下,桂林的抗日形势逐渐好转。很多抗日团体纷纷成立,抗日宣传活动如火如荼。文艺工作者们编排了大量的抗日话剧、歌曲,在街头、在军营、在学校演出,用文艺的力量鼓舞着人们的斗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XDX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