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寒梅的世界是通过摄像机镜头看的。
这是她从美院毕业后十年来养成的习惯——无论身处何处,她的眼睛都会自动对焦,寻找光影最完美的角度。走在街上会看到古旧建筑的沧桑美感,看电影会被演员一个眼神的情感层次所打动,就连和闺蜜吃饭,她也会不由自主地观察对方侧脸的光线。
这个习惯曾让许多男友感到被冷落,也让她的事业蒸蒸日上。
今天是周五的下午三点,艳阳高照。林寒梅在《镜像工作室》的白色摄影棚里,正在为一对新人拍摄婚纱照的最后一组。新娘小陈穿着价值三万的进口纱裙,眼神却显得有些呆滞——这己经是连续摆了五十个姿势之后。
"放松,想象你老公在看你,"林寒梅柔声说,"不是听我说话,是感受他的目光。"
她调整了相机的高度,让侧窗的自然光打在新娘脸上,制造出那种似梦似幻的朦胧感。取景器里,新娘的眼神柔和了,嘴角浮起了真诚的笑容——就在这一刻,林寒梅按下了快门。
"完美!"她放下相机,向新娘竖起大拇指,"这一张绝对是这组里最好看的。"
新娘终于放松下来,从助理递过来的凳子上坐下,一边脱下婚纱一边感慨:"林姐,真的太累了。但我看你拍照的样子,好像永远不会累。"
林寒梅笑着收拾设备,正要回答,突然听到摄影棚外传来一阵动静——有人在试图推开棚的大门。
她的助理小林快步走出去,传来的对话声隐约可闻:
"不好意思,这里是私人摄影棚,需要预约。"
"我知道,但我就想看一下光线的布景..."一个低沉而富有磁性的男声打断了小林的话。
林寒梅眉头微皱。在这个城市做摄影工作的人不少,但像这样不经许可就想进来的,还是第一次碰到。她走到门口,正打算开口,就看到了一个男人。
他大概二十八九岁的样子,穿着简洁的黑色T恤和裁剪得体的深灰色裤子,脸上留着两三天的胡碴,眼神深邃得像一部文艺电影的开场。最关键的是,他手里拿着一台专业级的电影摄像机。
"请问你是?"林寒梅冷冷地问。
男人转身,当他的眼神和林寒梅对上时,两人都顿了一下。
"苏景悦,"他自我介绍道,语调依旧平静,"我是一个电影导演,在找取景地。这个地方的光线和空间都很符合我的需求。"
"这里是婚纱摄影棚,不是电影场景。"林寒梅转身要走。
"等等,"苏景悦突然开口,"你用的是佳能单反相机?"
林寒梅停顿了一下。这台相机是她用了五年的老伙伴,配置改装过多次,但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她转过身,警惕地问:"你怎么知道?"
"镜头的口径和你刚才的对焦速度,"苏景悦的眼睛里闪烁着某种专业人士特有的光芒,"改装过,加强了感光能力。有品味。"
这是一句纯粹的专业评价,没有任何恭维的成分。林寒梅发现自己的防备心降低了一些。
"那你用什么?"
"紧凑型电影摄像机,"他举起手中的摄像机,"拍电影的标配。"
两人之间瞬间建立起了某种专业人士之间的默契。林寒梅终于有了些许好感:"你要看什么?"
"光线的变化过程,"苏景悦走进棚内,抬头看向天花板,"从三点到五点,自然光会怎样投影。"
林寒梅跟在他身后,突然意识到这个男人在摄影棚的布景上停留的时间,不是在看棚本身,而是在观察她的作品——贴在墙上的样片。
她拍摄的婚纱照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不走常规的粉红公主路线,而是突出新娘本身的气质,用光影和构图让每一张照片都有了故事性。有的是极简风格,新娘穿着白纱站在旧城区的水泥墙前;有的是复古文艺,捕捉了黄昏中女性的柔和与坚强。
苏景悦在一张照片前停留了最久。那是一个短发新娘,穿着剪裁简洁的婚纱,站在老洋房的窗边,回头望向镜头。她的眼神里有温度,有期待,也有对过去的告别。
"这一张,"他转身看向林寒梅,"你用的什么构图理念?"
"三分法对焦,但打破了常规的黄金分割,"林寒梅走近,指向照片的右侧,"我让主体偏离中心,这样她背后的窗户和整个房间就成了她故事的背景。不是为了拍婚纱,而是为了记录一个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她不再是女孩,她即将成为妻子、成为别人的寄托。"
苏景悦的眼神亮了起来。"这个角度...特别。大多数摄影师会让新娘成为绝对的中心,但你没有。"
"因为婚纱照本质上不是为了拍衣服或者场景,"林寒梅觉得遇到了懂行的人,语气也放松了下来,"而是为了记录一个女人的美。而女人的美,不在于她有多突出,而在于她和世界的关系。她和爱人的关系,和时光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
苏景悦缓缓点头,眼神变得更深邃了。"所以你的摄影美学是...叙事性的。作者“丁香标讯与报告库”推荐阅读《意外怀孕后,豪门导演宠我上天》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你的电影呢?"林寒梅反问。
他沉默了几秒,然后说:"我的作也是叙事性的。讲的是一个在大城市里迷茫的年轻人,寻找自我的故事。"
两人的对话就此打开了。林寒梅发现这个陌生人懂得不只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还有对艺术本质的思考。他问她为什么选择婚纱摄影而不是时尚摄影或纪实摄影;她反问他为什么拍电影而不是拍广告赚快钱。
对话进行到一半时,他们却卡在了一个问题上——场景的运用。
苏景悦指向摄影棚的某个角落:"如果我要在这里拍一场,应该用什么样的光来突出演员的悲伤情绪?"
林寒梅说:"逆光。让背景亮,主体暗,这样观众的视线会被吸引到演员身上,同时光影的对比会强化悲伤的感受。"
"不对,"苏景悦摇头,"逆光会把细节淹没在阴影里。演员的表情是这场戏的核心,逆光看不清。我会用侧光,让情绪和细节都能呈现出来。"
"侧光会显得生硬,"林寒梅反驳,"这不是新闻摄影,你需要温度。"
"温度不来自于光,来自于表演和音乐,"苏景悦转身面对她,"光的唯一职责就是让观众看清想要看到的东西。"
两人的声音都高了起来。林寒梅的几个同事在外间探头探脑,而新娘小陈更是找了个由头躲进了化妆间。
"那是你对电影的理解,"林寒梅抱起双臂,"但在摄影里,光不只是工具,是情感的载体。"
"在电影里也是,"苏景悦也没有退缩,"但前提是它得先让观众看清。你如果过度强调美感,反而会削弱情感的传达。"
两人就这样对峙着,各自的眼神都很倔强。棚内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过了差不多三分钟,苏景悦突然抿起嘴角,做出了一个奇怪的微笑。那不是嘲讽,也不是不屑,而是一种...钦佩。
"你的执着,"他缓缓说,"让我想起了我自己。"
林寒梅还没反应过来,他继续说:"大多数人在这行到了一定程度就开始妥协。但你没有。你仍然在坚持自己对美的定义。"
林寒梅的防备心再次下降。
"我拍过一个短片,"苏景悦背过身,走向那面贴满样片的墙,"用了很多新人摄影师。他们技术都不错,但缺少灵魂。首到看到你的作品,我才明白什么叫'灵魂'。"
"你想说什么?"林寒梅谨慎地问。
苏景悦转身,眼神与她的再次交汇。在下午的自然光下,他的眼睛呈现出深棕色,仿佛能看透人心。
"我在筹备我的第二部长片,"他用一种非常肯定的语气说,"我需要一个摄影指导。不是专业的电影摄影师,而是...一个有故事感的眼睛。"
林寒梅的呼吸顿了一下。
"你想..."
"我想让你来做我的摄影指导,"苏景悦打断了她,"或者,至少,我想让你来帮我设计这部电影的视觉美学。"
林寒梅还没来得及回答,苏景悦就继续说了下去,他的声音放得很低,但铿锵有力:
"你知道吗?我在进来之前,就看到了你的摄影棚。光线透过玻璃窗洒进来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的故事应该是什么样子。然后我进来,看到了你。"
他顿了顿,嘴角的弧度加深了:"我意识到,你...会是我下部电影的灵感。"
这句话落下时,整个摄影棚仿佛都安静了下来。林寒梅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在她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苏景悦己经取出了一张名片,递给她。名片很简洁,黑底金字,只有三行字:
苏景悦 电影导演 138****8888
"考虑一下,"他说,"如果有兴趣,就打这个电话。"
林寒梅机械地接过名片,等她抬起头时,苏景悦己经走向了门口。临别前,他回头看了她一眼,眼神里有确定,有期待,还有某种难以名状的东西。
门关上了。整个摄影棚恢复了安静。
林寒梅低头看着手中的名片,心脏还在不规律地跳动。她的助理小林探头进来,八卦的眼神闪闪发光:
"姐!那个帅哥是谁呀?我看你们吵架吵得可凶了,但最后...好像有点不对劲啊。"
林寒梅没有回答,只是把名片放进了口袋。但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按了按裤兜,仿佛在确认那张名片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电影导演。
下部电影的灵感。
这些词在她的脑海里反复回荡。
【苏景悦到底是真的欣赏她的天赋,还是在用花言巧语勾引一个女摄影师?他说的"灵感"到底是什么意思?而更重要的是,林寒梅会怎样回应这个突如其来的邀请?】
(http://www.220book.com/book/XEC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