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 扎根与抽枝

小说: 舌尖上的贵州   作者:挣扎的苟活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舌尖上的贵州 http://www.220book.com/book/XEU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击退了赵老西和钱老板的阴招,又在乡邻们的支持下站稳了脚跟,“李家灶”进入了一段平稳而快速的发展期。全家人像呵护幼苗一样,悉心经营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希望。

李明和王芳牵头,制定了更精细化的运营流程。

预约制全面推行。王强设计的小程序简单易用,客人可以提前选择到店时间,甚至预付定金锁定招牌菜,如酸汤野生鱼、外公羊肉粉等。这大大减少了客人无效的等待时间,也让后厨能更精准地准备食材。

为了解决食材供应问题,李明开始了他的“寻味之旅”。他不再仅仅依赖镇上的集市,而是带着小舅子王大壮,开着那辆二手小货车,深入云雾镇周边的苗寨、侗乡。

他们拜访擅长捕捉清水河野生鲶鱼的苗族老伯,与他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两成,但要求必须是活鱼,且不超过一定尺寸,以保证肉质鲜嫩。他们找到山里专门采摘各种稀有菌菇和野菜的农妇,提前支付定金,确保每天清晨都能收到第一手最新鲜的山珍。

有一次,为了寻找一种只在特定山坡、特定时节才有的、带有特殊柠檬清香的“野芫荽”,李明和王大壮在山里转了大半天,最后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寨子里,找到了一位还在种植这种古老香料的老奶奶。当李明说明来意,并表示愿意长期收购时,老奶奶浑浊的眼睛里露出了光,用生硬的汉语说:“这草,年轻人都不认得了,你们……识货。”

这种首接与源头合作的方式,虽然辛苦,却最大程度保证了“李家灶”食材的独特性和高品质。李明甚至在小程序上开辟了一个“食材溯源”栏目,由王强拍摄短片,介绍这些食材来自哪座山、哪条河、哪位农人之手。这种透明和真诚,进一步赢得了食客们的信任和好感。

家里的每个人,也都在这忙碌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悄然成长。

爷爷李老栓是后厨的“定海神针”,他对火候和味道的把握,己臻化境。那口七星灶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该旺时烈焰奔腾,该文时细火慢炖。他话不多,但每一个关于“汤吊子”(高汤)状态的眼神,都让负责协助的岳母和王大壮心领神会。

岳母刘淑芬的面点手艺愈发纯熟,破酥包、羊肉粉的汤头,成了除了酸汤鱼之外的又一金字招牌。她还开始尝试复原食单上和父亲视频里的其他失传点心,比如用本地糯米和野蜂蜜做的“糍粑糕”,偶尔作为赠品送给客人,总是引来一片惊艳。

王芳和李妈(张桂兰)成了前台和后勤的顶梁柱。王芳心思细腻,善于沟通,总能妥善处理客人的各种需求甚至小抱怨。李妈则负责所有布草的清洗、消毒,把小小的餐馆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两个小舅子,王强彻底转型为“新媒体运营官”。他的镜头不再仅仅聚焦美食,开始捕捉爷爷讲古、奶奶摘菜、宝蛋在小院里写作业、云雾镇清晨的炊烟和日落……他剪辑的短视频,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粉丝量稳步增长,甚至开始有了一些小的广告收入,他全部投入到了店铺的宣传中。王大壮则是“力量担当”和“采购助理”,所有力气活、跑腿活,他都毫无怨言地承担起来。

变化最大的,是孩子们。女儿小花,原本有些内向和沉迷网络,现在却成了家里的“小小文化顾问”。她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为每道菜编写了更富有文化底蕴和网络传播力的介绍文案。比如酸汤鱼,她写道:“这酸,是时间与微生物的密语,入口是山野的奔放,回味是岁月的温柔。” 儿子宝蛋,则成了店里的“野生代言人”,他用童稚的语言向客人介绍:“这个鱼鱼是清水河的,可调皮了!这个菜菜是张奶奶早上刚从山上摘下来的!” 童言无忌,反而更显真实可爱。

这个家,就像一棵根系深深扎入大地的老树,在经历了风雨摧折后,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更开始抽出翠绿的新枝,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挣扎的苟活”推荐阅读《舌尖上的贵州》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XEU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舌尖上的贵州 http://www.220book.com/book/XEU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