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五章:核心对决,一举成名

小说: 璜卫:国宝守护者   作者:海潮1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璜卫:国宝守护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XEVM/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华夏文明之光”特展的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

这是本次鉴珍大会的最高潮。十二件从全国甄选出的“镇国之宝”级文物依次亮相,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尊被命名为“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大罐”的瓷器。

它高27.5厘米,口径21.5厘米,釉色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浓艳,画中鬼谷子乘虎车、苏代骑马随行的场景,笔触流畅如行云流水。据藏家声称,此罐出自山西某明代晋商墓葬,传承有序,是继“鬼谷子下山罐”伦敦佳士得拍卖后,全球第二件完整的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

消息一出,震动整个古玩界。

开幕式现场,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元青花权威张宏教授亲自为它揭幕。老人抚着罐身,声音发颤:“我研究元青花西十年,见过真品残片,见过仿品无数,但如此完整的…堪称奇迹!”

全场掌声雷动。拍卖行当场给出估价:八千万至一亿两千万港币。

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起。

“釉面气泡分布太均匀,不像柴窑烧制。”

“人物衣纹的笔锋,少了元青花的‘拙劲’。”

“最重要的是,”一位白发老鉴定师压低声音,“元青花大罐存世仅十余件,每件的纹饰、胎质都有细微差异。这件的底足处理…太‘完美’了。”

争议像涟漪般扩散。柳明慧看向陈海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机会来了。”

深夜的特展库房,气氛凝重。

陈海峰站在玻璃展柜前,盯着那尊鬼谷子下山罐。萧卓亚站在他身侧,手里攥着高倍放大镜和一沓资料。

“周老让我来问问你的看法。”萧卓亚轻声说,“张教授坚持认为是真品,但赵启年父子在底下撺掇,说这是‘百年一遇的漏’。”

陈海峰没说话。他的指尖轻轻贴在玻璃上,腕间的疤痕隐隐发烫。

疤痕感应,启动。

一股奇异的“割裂感”顺着他的指尖传来——像一块温润的玉,被强行嵌进了另一块冰冷的石。这感觉极淡,却清晰得可怕。

“有问题。”他说。

萧卓亚立刻翻开资料:“你看,张教授的鉴定报告里提到,罐身的青花料是苏麻离青,发色符合元青花特征;底足的火石红、胎质的白度,也与元代麻仓土吻合。”

“但能量不对。”陈海峰转身,从背包里取出随身携带的便携式XRF荧光光谱仪,“元青花的胎土是麻仓土,含铁量高,荧光反应会有特定的橙红色谱线。我测过,这件的光谱…太‘干净’了。”

他将仪器对准展柜,屏幕上跳出一组数据。萧卓亚凑过去,瞳孔微缩:“铁含量0.8%,比元青花平均的1.2%低了近三分之一。”

“这不是偶然。”陈海峰的声音沉了下来,“我在库房转了一圈,发现展柜的防紫外线灯功率,比常规展柜高了三倍。他们在掩盖什么?”

第二天上午,特展的“专家论证会”召开。

会议室里,张宏教授、周伯韬老先生、赵启年(以特邀藏家身份列席),以及七位国内顶尖瓷器鉴定师围坐成圈。陈海峰作为“特邀观察员”,坐在最末位。

“我们先请张教授总结。”主持人说。

张宏扶了扶眼镜:“综合胎质、釉色、纹饰、款识,此罐符合元青花典型特征,应为真品。个别细节差异,可能是保存环境或工匠个人风格所致。”

赵天佑立刻接口:“张教授说得对!我父亲收藏元青花三十多年,这件罐的品相,绝对是‘天花板’级别的!”

周老敲了敲桌子:“等等。昨天有个年轻人找我,说这罐的‘能量’不对。陈海峰,你来说说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陈海峰身上。张宏皱眉:“小陈,鉴定要讲证据,不能靠‘感觉’。”

陈海峰起身,将XRF光谱仪的检测报告投影到大屏幕上:“各位老师,这是我凌晨在库房做的检测。元青花使用麻仓土制胎,铁含量普遍在1%-1.5%之间。但这尊罐的胎体,铁含量仅0.8%,更接近明中期才广泛使用的‘平等青’胎土。”

“可能是标本误差!”张宏反驳。

“再看这里。”陈海峰切换幻灯片,是罐身青花纹饰的局部放大图,“鬼谷子袖口的卷草纹,元青花的画法是‘一笔点画’,线条有粗细变化;但这件的卷草纹,是用细笔填色,规整得像印刷品。”

会议室里响起抽气声。

“还有底足。”陈海峰指向展柜,“元青花底足多‘乳突’,是胎土堆积自然形成的凸起;但这件的底足过于平整,像用砂纸打磨过——这是现代仿品掩盖‘旋痕’的惯用手法。”

张宏的脸涨得通红:“这些都是细节差异,不能推翻整体判断!”

陈海峰沉默片刻,忽然说:“我可以现场做个实验。”

他从包里取出棉签和蒸馏水,轻轻擦拭罐身一处不易察觉的接胎痕——那是罐身与底足衔接的位置。

“元青花是分段拉坯、手工拼接,接胎痕会有自然的‘错位感’。”他解释,“但这件的接胎痕…太整齐了。”

棉签上,沾着一丝极淡的白色粉末。

“我检测过,这是现代胶黏剂的残留。”陈海峰举起棉签,“老匠人拼接,用的是糯米浆或高岭土,不会有这种化学物质。”

全场死寂。

赵天佑猛地站起来:“你胡说!这是祖传的宝贝,怎么可能用胶水?!”

“因为它是‘移花接木’。”陈海峰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锤,“真正的元青花大罐胎体较厚,但这件的胎体偏薄——你们看,”他指向罐身,“从口沿到腹部,胎壁厚度从8毫米骤减到5毫米,这是典型的‘老胎新接’:用元代的残罐胎体,接上明代仿制的器身,再重新上釉烧造。”

“荒谬!”张宏拍案,“元青花大罐的胎体厚度本就有差异!”

“但不会在这么短的距离内骤减。”陈海峰打开随身携带的iPad,调出一张元青花残片的X光片,“这是我托朋友扫描的江西高安窖藏元青花残片,胎壁厚度变化是渐进的。而这件的X光片…”他切换画面,“从口沿到底足,厚度曲线像被刀切过一样整齐。”

幻灯片上,两张X光片并列显示。一个是自然的弧线,一个是生硬的折线。

周老猛地站起身,走到展柜前,戴上白手套,指尖轻轻叩击罐身。

“咚——咚——”

前半段声音浑厚,后半段却清脆得像敲瓷器。

“果然是拼接的!”周老转身,目光灼灼地盯着陈海峰,“好小子!你是怎么发现的?”

陈海峰笑了笑:“一开始,是疤痕告诉我的。这罐子的能量,前半段温润,后半段冰冷,像两块石头硬凑在一起。”

会议室里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

张宏的额头渗出冷汗。他颤抖着接过陈海峰递来的棉签,又看了看X光片,终于颓然坐下:“是我老了…看走眼了。”

论证会结束时,己近中午。

周老拉着陈海峰的手,对在场所有人说:“我研究瓷器七十年,见过太多‘移花接木’的把戏。但能把老胎、新胎、老釉、新彩糅合得这么天衣无缝的,还是头一次见。陈海峰,你救了文物界一桩大乌龙!”

张宏也走过来,郑重地向他鞠躬:“小陈,是我孟浪了。你的眼力、学识,还有这份‘敢说真话’的勇气,值得所有后辈学习。”

消息传出,特展库房外挤满了记者。闪光灯下,陈海峰被围在中央,却始终保持着从容。

“您觉得自己是‘天才’吗?”有记者问。

“不是。”他看向人群中的萧卓亚,嘴角微扬,“我只是比别人,多了双能‘听见’文物说话的耳朵。”

当晚,两人坐在大会堂顶楼的观景台。

萧卓亚靠在他肩头,望着城市的灯火:“你今天,成了真正的‘鉴宝神话’。”

“不。”陈海峰摇头,“我只是证明了,鉴定古董,不只是看‘形’,更要看‘魂’。就像做人,不能只看表面光鲜。”

他握紧她的手:“更重要的是,我终于能站在你身边,不用再当什么‘挡箭牌’。”

萧卓亚笑了。她知道,从这一刻起,陈海峰的名字,会被刻进古玩史的篇章。而他们的故事,也将翻开新的一页。

这场核心对决,是实力的证明,更是信念的胜利。

陈海峰用学识与异能,撕开了伪装的面纱,也守住了文物的真相。

从此,古玩界提起“陈海峰”,不再是“柳家的上门女婿”,而是“能听懂文物说话的鉴宝师”。

而他和萧卓亚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海潮1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EV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璜卫:国宝守护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XEV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