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楚州暗流与讲武扬威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李云龙在南宋当皇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XEW9/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南派的神”推荐阅读《李云龙在南宋当皇帝》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楚州(今江苏淮安),地处淮河下游,水网密布,是两淮地区重要的盐业中心。官营的楚州盐场规模宏大,一眼望不到边的盐田在阳光下泛着白花花的光,无数盐工如同蚂蚁般在盐田里忙碌着。

刘勇和两名皇城司的好手,扮作来自江南的商队护卫,跟着一支运送杂货的小型船队,顺利进入了楚州地界。他们按照计划,没有首接去盐场官署,而是在盐场附近的一个小镇住了下来。

这个小镇几乎完全依赖盐场生存。客栈、酒肆、赌场、当铺,鳞次栉比,随处可见穿着号褂的盐场小吏、管事,以及各地来的盐商代理人,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海盐和金钱混合的独特气味。

刘勇牢记陛下的吩咐:多看,多听,少说。他每天带着手下在镇上转悠,看似无所事事,实则耳朵竖得老高,眼睛像鹰隼一样观察着一切。

几天下来,他听到了不少东西。

在酒肆里,有盐工喝多了抱怨,说盐场管事克扣工钱,以次充好,将本该丢弃的苦盐、硝盐混入官盐中充数。

在客栈里,有外地来的小盐商唉声叹气,说楚州盐场的“引票”(盐引凭证)都被几个大商人垄断了,他们这些小鱼小虾根本拿不到,只能从大商人手里高价转买,或者冒险去买来路不明的私盐。

在码头上,他看到盐场的运盐船队浩浩荡荡,但押运的官兵却和船老大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不时有不明包裹被悄悄搬上搬下。

“这盐场,从根子上就烂透了。”晚上,刘勇在房间里对两名手下低声总结,“官吏贪墨,盘剥盐工;大商垄断,挤压小商;官匪勾结,私盐泛滥。朝廷的盐课,不知道被这些人层层盘剥,还能剩下几成。”

“头儿,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光听这些,拿不到真凭实据啊。”一个手下问道。

刘勇沉吟片刻:“光在镇子上转悠不行,得想办法进盐场里面看看。最好是能接触到账册,或者拿到他们贪墨的首接证据。”

他想起陛下在讲武堂讲过的情报收集方法,其中有一条是“发展内线”。

“明天开始,我们分头行动。你们两个,一个去赌场,那里是三教九流汇聚之地,容易打听到消息,看看能不能搭上盐场内部不得志的小吏或者被排挤的小盐商。另一个,去码头,盯着那些运盐船,记录下船号、出入时间,特别是那些有异常装卸行为的。我去盐工聚居的棚户区看看,那里是最底层,或许能找到突破口。”

第二天,三人分头行动。

刘勇换上破旧的衣服,脸上抹了点灰,来到了盐场外围那片低矮、肮脏的棚户区。这里居住着数以千计的盐工和他们的家眷,空气中弥漫着汗臭、潮气和贫穷的味道。

他假装是来找活干的外乡人,在棚户区里慢慢溜达,观察着这些面色黝黑、手脚因为长期泡在盐水里而皲裂粗糙的盐工。他们大多神情麻木,只有在提到盐场管事和克扣工钱时,眼中才会闪过愤恨的光芒。

刘勇在一个窝棚边坐下,拿出随身带的干粮,分给旁边一个看起来面善的老盐工。

“老丈,我是北边逃难来的,听说盐场能找口饭吃,这活儿好干吗?”刘勇套着近乎。

老盐工警惕地看了他一眼,见刘勇面相不像坏人,才叹了口气:“饭是有一口,但也是血汗饭呐。一天到晚泡在盐卤里,皮都掉几层。工钱还老被克扣,说是按出盐量算,可那秤砣都在管事手里,他说多少就是多少。稍有不顺,非打即骂。”

“官府不管吗?”

“官府?”老盐混浊的眼中露出讥讽,“官老爷们和那些管事、大商人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的!我们告过状,没用,反而被打得更狠,差点丢了饭碗。现在啊,能混口饭吃就不错了。”

刘勇心中沉重。他又试探着问:“我听说……有时候能弄到点‘私货’?就是不在账上的盐?那个是不是能多赚点?”

老盐工脸色一变,猛地站起来,紧张地西下张望,压低声音厉声道:“后生!这话可不敢乱说!要掉脑袋的!那些都是……都是上面老爷们的事,我们平头百姓沾不得!”

说完,老盐工像是怕惹上麻烦,匆匆钻进窝棚,不再理会刘勇。

刘勇知道问到了关键。私盐的存在是公开的秘密,但底层盐工讳莫如深,说明这背后的水很深,牵扯的利益网极大。

与此同时,在赌场打探消息的手下也有了收获。他搭上了一个盐场的仓库小吏,此人好赌,欠了一屁股债,正愁没钱翻本。几杯酒下肚,这小吏便开始大倒苦水,抱怨上司如何贪得无厌,如何将上等官盐偷偷替换成次品,如何与外面的大商人勾结,将大量“账外盐”通过私渠道运出去销售,中饱私囊。

“兄弟,你是不知道,那账本做得漂亮得很,面上根本看不出问题!可实际出盐的量,比账上记的,起码多出三成!这三成,都进了某些人的腰包!”小吏醉醺醺地说道。

“哦?那这账外盐,是怎么运出去的?不怕查吗?”刘勇的手下装作好奇地问。

“查?谁查?押运的官兵都打点好了!走的是官船,但半路上就有私船接应,神不知鬼不觉!听说……听说上面还有大人物罩着!”小吏说着,打了个酒嗝,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而在码头监视的手下,也记录下了几条可疑的官船。它们总是在深夜入港或离港,装卸货物时戒备森严,不允许闲人靠近。

刘勇将各方信息汇总,一条清晰的利益链条浮出水面:盐场高层官吏与大盐商、甚至可能与地方驻军勾结,通过做假账、以次充好、官盐私运等方式,大肆侵吞国家盐利。

“必须拿到账本,或者抓到他们现场交易的证据!”刘勇下定决心。他让那个欠债的仓库小吏,想办法弄到最近几个月的真实出货记录副本,或者下次官盐私运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代价是帮他还清赌债,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他一笔钱,安排他离开楚州。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小吏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答应了下来。

就在刘勇在楚州暗中织网的时候,镇江的讲武堂迎来了第一次阶段性考核。

考核分为文武两项。文考主要是默写重要的军令条规、绘制简易地图、根据情报判断敌情等。武考则包括体能(长跑、负重)、弓弩射击、兵器格斗(使用包布木制兵器),以及最受关注的班组战术对抗。

李云龙亲自来到校场观看。韩世忠陪同在一旁。

战术对抗在模拟的小型战场上进行,有壕沟、矮墙、树林等障碍物。学员们以队(50人)为单位,抽签决定攻防,使用特制的、蘸了石灰的木刀木枪和去掉箭头的弩箭进行对抗。

场上“杀”声震天,学员们按照平时所学,交替掩护,迂回包抄,争夺要点。虽然动作还显稚嫩,配合也有疏漏,但那股子认真劲儿和逐渐成型的战术意识,让观战的韩世忠等老将频频点头。

“有点意思了。”李云龙看着一支进攻小队利用烟幕(燃烧湿草制造)掩护,成功突入对方防线侧翼,满意地摸了摸下巴,“比刚开始那会儿强多了,至少知道动脑子了。”

最终,刘勇所在的那个队,因为平时训练刻苦,战术灵活,尤其是在侦察与反侦察环节表现出色,取得了对抗的优胜。虽然刘勇本人不在,但他的几个同队战友表现出色,为他所在的集体赢得了荣誉。

考核结束后,李云龙亲自为优胜者颁奖——每人一把由技术学院打造的精钢短刃,上面刻着“讲武堂首期优胜”字样。

拿着这沉甸甸、泛着寒光的短刃,获奖的学员们激动得满脸通红。这不仅是荣誉,更是陛下和朝廷对他们能力的认可!

“看到了吗?”李云龙对全体学员喊道,“只要肯学,肯练,就能出头!老子说过,咱们大宋军队,以后不看出身,只看本事!你们就是榜样!继续努力,三个月后,老子希望看到你们更能打,更会带兵!”

“谨遵陛下教诲!精忠报国!万死不辞!”学员们齐声怒吼,声浪首冲云霄。

讲武堂的初步成功,让李云龙更加坚定了改革军队、培养基层军官的决心。而楚州盐场那边,刘勇冒着风险收集的证据,即将成为他挥向盐政腐败的第一刀。

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http://www.220book.com/book/XEW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李云龙在南宋当皇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XEW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