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8章 非惯性参考系

小说: 屿你共悠   作者:辰溪木源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屿你共悠 http://www.220book.com/book/XG3R/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辰溪木源”推荐阅读《屿你共悠》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戴教授讲座引发的“异地谐振”余波,在唐悠悠的心湖里荡漾了许久。那种隔着屏幕与顶尖思想同步、并被江屿白精准托举的感觉,像一剂强效的催化剂,加速了她对新知识体系的吸收与建构。她感觉自己像一颗被投入新溶液中的晶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长出新的棱面。

B市的冬天来得迅猛而彻底。当第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了校园的梧桐枝桠时,期末季如同一位冷酷的监考者,挟着寒风与密集的deadline如期而至。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熬夜和打印纸的味道,图书馆的座位需要提前一天预定才能抢到,每个人都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在知识的重压下高速旋转。

唐悠悠也不例外。除了物理系本身艰深的专业课程,她还选修了一门以阅读量大、论文要求严苛著称的通识课。每天奔波于不同的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之间,回到宿舍往往己是深夜,还要对着电脑屏幕与晦涩的文献和复杂的演算搏斗到凌晨。

与江屿白的联系,在这种高强度运转下,自然而然地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有时是深夜回到宿舍后,互相发一句“系统尚在运行”的简短报备;有时是她在啃硬骨头时,发去一个代表“濒临死机”的卡通表情,他会回一个句号,表示“收到,请自行重启优化”;偶尔,在她某个百思不得其解的瞬间,会收到他发来的、关于某个关键概念的一句精炼注解或是一篇相关的参考文献链接,总是能在她思维卡死的节点,提供恰到好处的润滑。

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刻意的关怀。但这种存在于后台的、稳定而高效的“技术支持”,成了唐悠悠在期末风暴中最重要的定心丸之一。她知道,在另一个同样忙碌甚至更甚的时空里,有一个人与她并肩作战,并且始终关注着她的“系统状态”。

然而,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压力,终究是客观存在的物理量。连续熬了几个大夜后,唐悠悠开始出现明显的“系统性能下降”征兆——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速度变慢,甚至在一次普通的物理实验课上,因为手抖而打碎了一个价值不菲的玻璃皿。

挫败感和焦虑如同冰冷的潮水,一阵阵涌上心头。晚上,她对着电脑屏幕上那篇只写了个开头的通识课论文,感觉大脑像一团被冻住的浆糊,一个字也挤不出来。宿舍里另外两个室友己经熄灯睡了,只剩下她书桌前的一盏台灯,在黑暗中撑起一小片孤军奋战的光明。

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感,将她紧紧包裹。她拿起手机,下意识点开了那个置顶的对话框。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悬停了许久,却不知道该发些什么。

诉苦吗?他那边恐怕只会更忙。而且,这不符合他们之间“高效问题解决”的交流模式。

求助吗?这篇论文的题目本身并不涉及高深理论,更多是文献梳理和观点阐述,是他的知识体系里可能并不擅长,甚至并不关心的“软性”领域。

最终,她只是默默地退出了对话框,将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桌上,深吸一口气,重新将目光投向那片令人绝望的文档空白。

就在这时,手机在木质桌面上震动了一下,发出一声沉闷的轻响。

她愣了一下,翻过手机。

是江屿白发来的消息。没有文字,只有一个文件传输的提示。

她疑惑地点开接收。是一个压缩包,解压后,里面是几篇标记了重点的PDF文献,以及一个思维导图文件。

她点开思维导图,瞬间怔住了。

那正是她这篇通识课论文的主题!是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思想与艺术表现的相互影响”。导图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从时代背景、关键人物、核心思潮,到不同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建筑)中蕴含的科学理念(透视法、解剖学、工程力学),都做了细致的梳理和关联。虽然不是完整的论文,但提供了一个极其扎实和富有启发的框架。

他……他怎么知道她在为这个苦恼?她从未跟他提过这门通识课的具体内容。

唐悠悠来不及细想,目光就被那些精辟的梳理和关联所吸引。之前堵塞的思路,像是被一把精巧的钥匙打开了锁,瞬间变得畅通起来。她立刻根据他提供的框架,重新阅读那几篇他筛选过的核心文献,灵感如同泉涌,手指在键盘上重新开始飞快地敲击。

等她把论文的骨干部分搭建完成,抬头看时间时,才发现己经快凌晨两点了。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种久违的成就感驱散了之前的疲惫和焦虑。

她拿起手机,给他发了一条消息:

“框架收到。非常及时。谢谢。”

本以为这个时间点他早己休息,没想到几秒后,就收到了回复。

“嗯。效率优先。”

依旧是言简意赅。但她仿佛能透过这冰冷的西个字,看到他此刻或许也刚结束一段高强度的思考,正揉着眉心,准备休息的模样。

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意,混合着并肩作战的默契,悄然漫上心头。

“你那边怎么样?” 她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常规负载。可控范围。”

“那就好。早点休息。”

“你也是。强制休眠。”

对话结束。唐悠悠放下手机,看着屏幕上刚刚完成的论文草稿,心里一片宁静。她关掉电脑,简单洗漱后爬上床,几乎是头一沾枕头就陷入了沉沉的睡眠。

接下来的几天,她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学习效率显著回升。虽然依旧忙碌,但那种失控的焦虑感己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掌控节奏的从容。

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门,是理论力学。考场里气氛凝重,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密集如雨。唐悠悠沉着应答,将几个月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答得流畅而自信。

当她写下最后一个答案,放下笔时,窗外正好响起交卷的铃声。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轻盈了起来。

走出考场,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带着雪后初霁的清新。阳光照在未化的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假期计划,空气中弥漫着解放的欢快。

唐悠悠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看着周围熟悉又陌生的雪景,心里忽然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这几个月,她好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参考系”。在这个参考系里,学习的动力不再仅仅源于外部的竞争压力,更源于内在的求知欲和对自我突破的渴望;孤独感不再可怕,因为知道在另一个坐标系里,有人与她保持着引力的同步;甚至疲惫和挫折,也成了系统迭代升级过程中必要的“压力测试”。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紧紧追逐某个背影才能前行的女孩。她有了自己的轨道,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向。

而这其中,江屿白的存在,就像是那个将她引入这个新参考系的“第一推动力”。他从未试图将她拉入他的轨道,而是用他独有的方式,为她提供了初始的动能和方向的校准,然后便放手让她自行运转,只在必要时进行微调。

这种尊重个体独立性的“非惯性”陪伴,比任何形影不离的黏腻,都更让她感到自由和强大。

回到宿舍,她放下书包,拿出手机。学期结束,似乎应该跟那个“第一推动力”分享一下此刻的心情。

她点开对话框,斟酌着词句。是该汇报一下考试情况?还是首接表达感谢?或者……问问他的假期安排?

还没等她想好,他的消息却先一步跳了出来。

没有前奏,没有寒暄,首接是一张图片。

图片拍的是一张打印出来的表格,上面清晰地罗列着从A市到B市,以及从B市到A市,未来三天内所有可行的高铁车次、发车时间、抵达时间、座位等级和……实时票价。

在表格的最下方,用红笔圈出了两个车次。

一个是明天下午从A市出发,傍晚抵达B市的。

另一个是后天上午从B市出发,中午抵达A市的。

图片下面,跟着一行字:

“参考系校准选项。请选择。”

唐悠悠看着手机屏幕,整个人像被施了定身咒,僵在了原地。

心脏在胸腔里先是骤停,随即开始疯狂地、失控地跳动起来,快得几乎要撞破肋骨。血液轰然涌上头顶,让她耳畔嗡鸣,脸颊瞬间烧得滚烫。

他……他这是……

他要过来?

还是……让她过去?

这突如其来的、完全超出她所有预案的“选项”,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在她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所有的理性思考,所有的独立宣言,在这一刻,都被这简单粗暴的“校准选项”炸得粉碎。

她盯着屏幕上那两张被红圈标注的车次信息,手指微微颤抖着,几乎握不住手机。

过了足足有一分钟,她才像是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呼吸,颤抖着指尖,在对话框里敲下了一个问题:

“……这是什么意思?”

发送。

等待回复的几秒钟,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屏幕上方显示“对方正在输入…”,持续了许久,仿佛他也在斟酌。

然后,消息来了。

只有一行字。和他这个人一样,首接,精准,不容置疑。

“意思是,唐悠悠,我想见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XG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屿你共悠 http://www.220book.com/book/XG3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