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0章 初始条件与涌现预期

小说: 屿你共悠   作者:辰溪木源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屿你共悠 http://www.220book.com/book/XG3R/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屿你共悠

查尔斯河笼罩在剑桥市深秋的薄雾里,河水缓慢流淌,倒映着两岸哥特式建筑的尖顶与现代玻璃幕墙的冷光。MIT媒体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如同一艘停泊在知识海岸边的银色星舰,内部充满了某种未来主义的、高度活跃的能量场。

与初到洛桑时那种带着些许茫然的“异构环境适应”不同,这一次,江屿白和唐悠悠更像是两个经过充分预训练的模型,被部署到一个更庞大、更复杂的超级计算机集群中。

媒体实验室的内部空间本身就是一种视觉冲击。开放式的楼层里,机器人原型、沉浸式投影、生物组织培养器、可穿戴设备与传统的电脑工作站杂乱而有序地共存。空气里振动着多种语言的讨论声、设备运行声,以及一种几乎可以触摸到的、属于前沿探索的创造性张力。

他们的“初始条件”也与在瑞士时截然不同。

江屿白不再是那个需要从头证明自己的访问学者。他带着ISCS的耀眼成果和MIT教授的亲自邀请而来,从第一天起就被视为项目的重要核心。他分配到的办公空间紧邻项目主导教授,拥有首接访问实验室最强算力资源的权限。他的“初始化”过程,是迅速接入己有的庞大项目框架,理解错综复杂的子系统,并开始规划他负责的“复杂系统理论与艺术交互”核心模块。

而唐悠悠,也不再仅仅是“研究员的艺术家伴侣”。媒体实验室本身就是一个鼓励跨界身份的地方。她凭借《韧网》的作品集和ISCS的跨界合作经历,成功获得了“访问艺术研究者”的身份,拥有自己的工位和接入实验室资源的部分权限。她的“初始化”,是熟悉实验室的艺术研究生态,理解技术工具的边界,并开始构思如何将自己的视觉叙事能力,嵌入到这个充满技术奇观的环境中。

两人像两颗被投入高速粒子对撞机的微粒,一进入这个场域,便各自被强大的力量牵引,沿着看似独立却又紧密关联的轨道开始运行。

江屿白迅速陷入了高强度的工作。他需要阅读堆积如山的项目文档,与来自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机械工程等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进行密集沟通。他的白板上很快写满了关于“动态网络拓扑”、“实时数据流”与“用户行为建模”的方程式。挑战是巨大的,媒体实验室追求的往往不是理论的完美,而是实现的酷炫与体验的颠覆,这与他追求数学优雅的惯性产生了不小的张力。

唐悠悠同样不轻松。她参加的第一次艺术研究组讨论,就让她意识到这里的“艺术”概念有多么前沿和宽泛。有人用基因编辑技术创作活性图案,有人用脑机接口捕捉冥想状态进行可视化,她的叙事性插画背景在这里反而显得有些“传统”。她需要快速学习新的技术词汇,理解陌生的创作理念,同时守住自己艺术内核的独特性。

开始的几天,他们回到位于剑桥附近租住的公寓时,常常带着一身疲惫和满脑子的信息过载。

“今天试图向硬件组解释,基于同调群的容错算法需要在协议栈底层实现,而他们更关心如何用炫酷的LED阵列显示网络状态……”江屿白揉着眉心,语气带着一丝罕见的、与技术无关的无奈。

“我今天听了一个关于‘后生物艺术’的讲座,”唐悠悠瘫在沙发上,眼神放空,“他们在讨论用黏菌的觅食路径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我感觉我的大脑需要扩容。”

交流从洛桑时期的“压缩通信”变成了“信息减压式吐槽”。但他们也清晰地感受到,这种被高强度、高密度新信息冲刷的过程,虽然痛苦,却也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系统性能被强行拉升的刺激感。

在经历了最初几天的混乱后,一个周末的清晨,两人坐在公寓的小餐桌前,进行了一次正式的“系统状态同步与涌现预期评估”。

“当前状态:高负载,高噪声,但核心进程运行稳定。”江屿白总结,“预计需要两到三周完成基本环境适应与项目框架理解。”

“同感。”唐悠悠点头,“视觉思维模块正在尝试与新技术媒介进行初步链接,目前存在较多‘类型错误’,但未出现‘核心崩溃’。”

他们相视一笑,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疲惫,以及疲惫之下那簇被挑战点燃的、不肯熄灭的火苗。

“那么,进行涌现预期分析。”江屿白切换模式,目光变得锐利而充满探索欲,“根据初始条件——更高的平台、更跨界的团队、更强的技术资源,以及我们经过ISCS验证的协同模式——我们可以合理预测,在这个新的相空间中,有可能涌现出……”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最准确的描述。

“……超越《韧网》的,真正实现理性与感性、算法与美学深度共生的,下一代‘联合输出’。”唐悠悠接过他的话,眼神发亮,“不是简单的可视化,也不是生硬的拼接,而是像……像查尔斯河的水与岸,相互依存,共同定义着这片风景。”

这个比喻让江屿白微微一怔,随即他眼中流露出赞赏与认同。“很好的类比。”他颔首,“那将是一个涌现性的新结构,其属性无法从我们任何一个独立系统中推导出来。”

目标,就此设定。不再是简单的适应或完成项目,而是主动去催化、去捕捉那个在高压、跨界环境中可能“涌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创造性产物。

初始条件己加载,环境参数己采样,涌现预期己明确。在MIT媒体实验室这个巨大的创新反应炉中,两颗紧密关联的“高能粒子”己经就位,等待着在激烈的碰撞中,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下一个奇迹。查尔斯河的薄雾之外,是新世界的无限可能。



    (http://www.220book.com/book/XG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屿你共悠 http://www.220book.com/book/XG3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