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初冬带着湿冷的风,吹得警局窗外的梧桐树叶子簌簌飘落。陈砚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拿着《湘江浮尸案》的最终判决书,纸张边缘被他指尖反复,微微发卷。判决书上的字迹清晰有力:刘磊犯故意杀人罪、教唆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赵强犯故意杀人罪(共犯),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李伟犯故意杀人罪,鉴于其系被教唆且家属获得部分谅解,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陈队,无名女尸的家属来了,在接待室等着。”实习生小张轻轻敲门,声音里带着一丝小心翼翼。陈砚放下判决书,起身整理了一下警服衣领——这是他第三次见这家人,前两次都是告知案件进展,这次是带来最终的结果。
接待室里,无名女尸的父亲老陈坐在沙发上,头发比三个月前更白了,手里紧紧攥着女儿的照片。看到陈砚进来,他连忙站起来,嘴唇哆嗦着,却半天说不出话。陈砚递过一杯热水,把判决书的复印件放在他面前:“大叔,凶手都判了,您女儿的案子,结了。”
老陈拿起复印件,手指在“死刑”“十五年”“十二年”的字样上反复划过,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砸在纸上,晕开一小片水渍:“谢谢……谢谢陈警官,我女儿终于能瞑目了。”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布包,打开是一筐晒干的橘子,“这是家里种的,不值钱,您别嫌弃,就当是我的一点心意。”
陈砚没有推辞,接过橘子,心里暖暖的——这筐橘子,比任何锦旗都更让他觉得沉甸甸的。他送老陈出门时,老陈突然转过身,对着他深深鞠了一躬:“陈警官,麻烦你们了,以后也请多注意身体。”陈砚连忙扶住他,看着老人蹒跚的背影消失在街角,心里突然想起一句老话:正义不仅是给死者一个交代,更是给生者一份慰藉。
回到办公室,陈砚接到了监狱打来的电话,是关于李伟的。电话里说,李伟在监狱里表现很好,不仅主动参加劳动改造,还报名了法律知识学习班,每次给母亲写信,都会提到要好好改造,出来后照顾母亲。“他还托我们问,能不能把他之前没拿到的20万提成,都转给母亲当医药费。”监狱的工作人员说。
陈砚挂了电话,立刻联系了张建军的家属。王兰沉默了很久,才说:“张建军有错在先,李伟也付出了代价,这笔钱……就按他说的办吧。”她还提到,张建军公司里涉及偷工减料的项目,己经全部停工整改,之前被拖欠工资的工人,也都拿到了赔偿。“算是……给张建军赎罪,也给我自己一个心安。”
周末的时候,陈砚抽时间去了趟湘江边。环卫工老李还在划着保洁船,看到他,远远地就挥手打招呼:“陈警官,听说案子都结了?”陈砚点点头,沿着江岸慢慢走,曾经发现浮尸和烟盒的地方,如今长满了枯黄的野草,江水平静地流淌,仿佛从未发生过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他走到芦苇丛旁,弯腰捡起一枚被风吹落的芦苇花,看着它在手里轻轻晃动。突然,手机响了,是法医老周打来的:“陈砚,上次你让我查的刘磊手表表带里的血液,除了张建军的,还有一点微量的动物血,经过检测,是流浪猫的——估计是他之前喂猫时沾到的,跟案子没关系,就是跟你说一声。”
陈砚笑着应下,挂了电话——原来再缜密的凶手,也会在不经意间留下无关的痕迹,而这些痕迹,反而更让他觉得,所谓的“完美犯罪”,从来都是不存在的。就像湘江的水,看似能掩盖一切,却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把真相冲上岸来。
他回到警局时,天色己经暗了。办公桌上,新的案件资料己经堆了起来——是一起小区入室盗窃案,虽然不是大案,但陈砚还是翻开第一页,认真地看了起来。台灯的光落在资料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和墙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标语重叠在一起。
窗外的路灯亮了,透过玻璃照进来,在桌面上投下一片温暖的光。陈砚拿起笔,在盗窃案资料的扉页上写下:“每一起案件,无论大小,都是对正义的考验。”他知道,这起案件结束了,还会有新的案件,但只要他还穿着这身警服,就会一首走在追寻真相的路上,让每一份罪恶都无处遁形,让每一份善良都被温柔守护。
湘江的水还在静静流淌,带着长沙的故事,流向远方。而属于正义的故事,也会像这江水一样,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用户41214359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GF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