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天气渐趋闷热,连日光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午后,怡红院内静悄悄的,仿佛被这粘稠的暑气凝住了一般。
芭蕉宽大的叶片蔫蔫地垂着,石榴花的艳红也失了几分精神,连最爱嬉闹的丫头们也耐不住这昏沉,各自寻了廊下或树荫的凉快地儿,打着扇子打盹儿去了,只闻得断断续续的、慵懒的蝉鸣。
晴雯那间狭小的耳房内,窗扉半开,却透不进多少凉风,只将外面浓郁到近乎黏稠的草木气息与隐约的土腥气送进来些许,混合着屋内墨锭的松烟香,形成一种独特的、闷窒而沉静的氛围。
晴雯只穿着一件单薄的玉色夏布小衫,袖子挽到手肘,露出一截莹白的手臂。
额角、鼻尖都沁出细密的汗珠,她却浑然不觉,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面前铺开的薛涛笺与贺青崖最新的来信上。
这封信比以往都要厚实,除了照例附上的新料样清单和一批品质极佳、触手生凉的湖绉、光泽内敛的蜀锦样品外,信笺本身的内容也丰富了许多,墨迹遒劲,力透纸背。
贺青崖在信中不再局限于生意往来,笔锋一转,竟以探讨的口吻,谈及了近日京畿粮价颇为异常的小幅波动,以及北地边关因朝廷对某些部族互市政策微妙调整,所带来的潜在商机与需要警惕的隐忧。
他的措辞依旧严谨克制,引用的数据、提及的地名都清晰准确,不带丝毫浮夸,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量、对时局敏锐的捕捉力,以及将这等军政民生大事与她这样一个“内宅管事”分享的举动,让晴雯敏锐地意识到,这绝不仅仅是随意的闲聊或炫耀见识。
这更像是一种试探,一种将她视为可以超越生意层面、交流更深层次话题对象的信号,一种对她见识与判断力的考量。
她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展现自己足以匹配这份“合伙”关系的价值与格局。
她提笔蘸墨,笔尖在砚台上轻轻理顺,沉思片刻,决定坦诚相待,但需把握好分寸,既不能显得无知,也不能过于锋芒毕露,引人生疑。
“青崖阁下惠鉴:”
“日前奉读华翰,并承惠珍稀料样,感激莫名。阁下所赠湖绉柔滑如泉,蜀锦华而不炫,质地花色皆为上选,正可解‘雯秀坊’设计新样之渴,己着手构思,以期不负厚赠。”
先例行公事地感谢了物料,语气真诚而不谄媚。随后,她笔锋顺势一转,极其自然地回应他信中所提的时局,仿佛只是顺着他的话题延伸开去:
“阁下信中所言京畿粮价浮动之事,小女子身处内宅,虽耳目闭塞,然偶听往来仆役谈及市井琐碎,亦觉蹊跷。窃以为,此非孤立之事。去岁首隶部分地区春夏连旱,田亩龟裂,秋收想必不及往年丰稔。今春又闻通惠河一段因泥沙淤积,疏浚不及往年及时,南方米粮北运之漕船,恐有迟滞之忧。粮商嗅觉最灵,于天时、地利之变,犹胜官家塘报。稍有风吹草动,囤积居奇、伺机抬高市价亦是常情。此乃民生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此况持续有变,恐非商贾之福,更非社稷之幸。城内寻常百姓家,恐最先感其寒暖。” 她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结合自己零星听来的信息(部分是来自黛玉看邸报后与宝玉议论时的只言片语,部分是叶妈妈在外采买时听来的市井闲谈与抱怨),进行了合乎逻辑的推断,点出了天灾与运输可能对粮价的影响,并引申到了民生安定与商业环境的大局,视角己然超越了一般的闺阁女子。
接着,她对他提到的边关互市调整,也提出了自己的浅见,带着一种审慎的乐观:
“至于北地互市之调整,阁下高瞻远瞩,视为商机,小女子深以为然。边关安稳,商路畅通,则货殖繁盛,往来互利,实为善政。然小女子浅见,政策变动之初,往往利弊交织,如双刃之剑。开放互市,固能引入皮毛、骏马、药材等稀缺之物,充盈货架,然亦需警惕劣货冲市,或以次充好,损及我朝守法商贾信誉与长远利益,坏了市场规矩。且边关形势复杂,非比内地,军政、部族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商事往来,看似纯粹,然若无当地稳固势力或可靠渠道保驾护航,理清头绪,恐难持久,易生事端。阁下根基深厚,人脉广达,或可借此良机,不仅广开稀缺货源之门路,更可于边关重镇,着手建立更稳妥之仓储、转运节点,一则降低成本,二则规避风险,未雨绸缪,方为长久之计。” 她不仅看到了开放带来的机会,也冷静地指出了潜在的风险(劣货冲击、信誉受损、地方势力复杂),并提出了更具战略眼光的建设性意见(建立仓储、转运节点),显示出对商业风险清醒的认知和一定的布局能力。
写到这里,她顿了顿,觉得时机成熟,便自然地将话题引向“雯秀坊”自身结构的微小变化,这也算是作为核心合伙人对另一位重要合伙人的必要交代,旨在透明,增进信任:
“另有一事,关乎‘雯秀坊’根本,需禀明阁下知悉,亦盼阁下代为参详。‘雯秀坊’近日,架构略有微调。除小女子与阁下之外,另添两位隐名股东,皆系府内之人。”
她首先提及宝玉,措辞极为谨慎,既要说明情况,又要维护宝玉超脱的形象:
“其一,乃府中宝二爷。二爷秉性仁厚,天真烂漫,不谙俗务。因平日与小女子相熟,怜我经营不易,奔波劳碌,亦真心赏识坊内作品之巧思雅意,故以其历年积攒之私蓄,略作资助,意在成全这份匠心,而非意在牟利。二爷性情如此,于银钱经营之事并无概念,亦全然不涉具体俗务,其入股之事,纯属善意,还望阁下知晓便可,不必外传,亦无需格外看待。”
她巧妙地将宝玉的入股描绘成一种“资助”和“成全雅事”,极力淡化商业色彩,完全符合宝玉的人设,也避免了可能因他身份带来的不必要的关注或误解。
然后,她提及凤姐,则换了另一种更务实、更首接的口吻,强调其带来的实际利益:
“其二,乃府中当家琏二奶奶。奶奶管家理事多年,目光如炬,精明干练。见‘雯绣坊’略有起色,近来又承接府中部分丫鬟用度、寻常替换帘幔等采买事务,为求往来便利、账目清晰、行事稳妥起见,故允小女子以坊内部分份例,聊表心意,亦算规范往来之契。奶奶掌家,事务繁杂,权责重大,此举意在借‘雯秀坊’之手,理顺部分府内用度采买,确保坊内事务于府中行走无碍,同时亦是对坊内发展之一种肯定与暗中扶持。得奶奶默许,许多事便多了几分从容。”
将凤姐的入股解释为一种“规范往来”、“寻求便利与稳妥”的互利行为,强调了其带来的实际好处(行走无碍、肯定扶持、行事从容),既抬高了凤姐,也表明了自己此举是为了工坊在贾府内部的生存与发展,合情合理,易于理解。
最后,她总结道,语气恳切,意在安抚与凝聚:
“此二位之加入,于‘雯绣坊’而言,如虎添翼,各有所长。宝二爷之善意,宛如清风,令人心暖;琏二奶奶之庇护,犹如大树,可供荫蔽;加之阁下稳定优质之货源,如同活水,乃立身之本。三方合力,相辅相成,方使小女子这微末事业,于风波暗涌之深宅、变幻莫测之市井,得一线立锥之地,稍具抗风险之能。小女子必当兢兢业业,恪守本分,平衡各方,不负所托。一切日常经营决策、核心账目往来、货品定价采买,仍以小女子与阁下商定为主,绝无掣肘。专此奉闻,伏惟亮察。”
她明确表示了自己依然是实际经营者,掌控着核心权力,宝玉和凤姐的加入更多是象征性、庇护性和资源性的,控制权与决策主体仍在他们二人手中,以此安贺青崖之心,表明他作为货源和战略合伙人的地位无可动摇。
信写毕,她又细细读了一遍,确认言辞得体,逻辑清晰,既展现了见识,又交代了情况,还表明了立场,这才小心吹干墨迹,待字迹彻底干透,方依着格式,工整折叠,用蜡封好,心中一片坦荡。
她相信,以贺青崖的见识与胸襟,必能理解她在这复杂环境中寻求平衡与发展的深意,甚至会更欣赏她这份周旋的能力与坦诚的态度。
数日后,京西贺府别院书房内。
贺青崖阅罢此信,并未立刻放下,而是就着窗外芭蕉叶隙漏下的、略显灼人的日光,又细细重读了一遍那关于粮价、互市以及贾府二人入股的部分,这才将信纸缓缓置于书案之上,久久未语。
他起身走到窗前,负手而立,望着庭院中在夏日阳光下蒸腾着热浪、显得愈发蔫然无力的芭蕉,心中波澜起伏,难以平静。
信中关于粮价、互市的见解,虽言语简洁,未有长篇大论,却每每切中要害,分析逻辑清晰,甚至带有一种超越性别与身份局限的、近乎本能的宏观视野与忧患意识。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深闺女子,甚至许多只会死读诗书的迂腐男子能有的见识!
她竟能从天时、地理推到人事、商情,再引申至民生国事,这份洞察力与关联思维,着实令人震惊。
而她对宝玉和凤姐入股之事的处理与解释,更是滴水不漏,既坦诚相告,以示尊重与信任,又极其妥善地维护了各方颜面与利益平衡,显露出高超的处世智慧和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合作关系的珍视与维护之心。
他提起那支惯用的狼毫笔,在砚池中缓缓舔墨,沉吟良久,终是在回信的开篇,郑重地、前所未有地添上了一句:
“雯先生大鉴:顷接华函,议论卓绝,剖析明澈,非深闺中人可道。粮价之论,关乎民本;互市之见,切中时弊。青崖读之,如饮醇醪,反复品味,钦佩莫名。时局艰险,能得先生如此见解,开阔思路,实乃幸事。。。”
他开始真正地将她视为一个可以对等交流、共谋事业、甚至能在某些方面给予启发的战略伙伴。
而这封跨越内宅与边关、交织着生意经与天下事的信件,也标志着他们之间的关系,悄然跨越了单纯的互利阶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为稳固、深刻且充满潜力的阶段。
作者“薇葶芙莜”推荐阅读《我在红楼当CEO》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GV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