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0章 霜降夜的暖炉与意外的家书

小说: 蚀月引鳞途   作者:珞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蚀月引鳞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XHC3/ 章节无错乱精修!
 蚀月引鳞途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蚀月引鳞途最新章节随便看!

霜降这天,风里带了刀似的凉意,傍晚就飘起了细碎的雪籽,打在窗纸上沙沙响。苏砚把院里的煤炉搬到了堂屋,添了块新煤,火苗“轰”地窜起来,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暖融融的。

林墨正蹲在炉边烤红薯,手里拿着根细铁棍,时不时翻一下,红薯皮己经烤得焦黑,冒出甜甜的香气。“苏先生,阿九哥,你们闻闻,快熟了!”他仰起脸,鼻尖沾着点灰,眼睛亮得像炉子里的火星。

阿九坐在炉边的长凳上,手里拿着块磨刀石,正慢悠悠地磨着那把用了三年的柴刀。刀刃在火光下泛着冷光,他磨得极仔细,时不时往刀上哈口气,再用拇指蹭一下刃口。“明天得去后山砍点柴,雪下大了路就不好走了。”他头也不抬地说,“林墨,你那红薯别烤糊了,糊了吃着发苦。”

“知道啦!”林墨赶紧把红薯翻了个面,“阿九哥,你说今年冬天会不会下大雪?去年的雪积了半人深,咱们堆的雪人到开春才化呢。”

苏砚坐在靠窗的竹椅上,手里捧着本线装书,是文清送来的《镇西旧事》手稿。他看得入神,偶尔翻页时,指腹会轻轻泛黄的纸页。听到林墨的话,他抬了抬眼:“大概率会下,看这霜降的势头,怕是场大雪。”他放下手稿,起身往炉子里添了块煤,“阿九,砍柴时留意点,看看有没有冻住的草药,像忍冬藤、艾叶这些,霜打过药效更好。”

“放心吧,”阿九把磨好的刀擦干净,收进刀鞘,“我记得哪些是药材,不会乱砍的。”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砰砰”的敲门声,力道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林墨蹦起来:“我去开门!肯定是文先生,他说今天要送新改的书稿来。”

门一打开,却不是文清。门口站着个穿青布棉袄的老妇人,手里挎着个蓝布包袱,头发上落了层白霜,冻得嘴唇发紫。她见了林墨,有些局促地搓着手:“请问……这里是苏先生的住处吗?我是前村的王婆子,我家老头子……他咳得快喘不上气了,听说苏先生能治疑难杂症,想请您去看看。”

林墨赶紧让她进来:“王婆婆快进来暖和暖和,外面冷。”

老妇人进了屋,被堂屋的暖意一烘,眼圈顿时红了:“真是添麻烦了……这鬼天气,我走了半个时辰才到,脚都冻麻了。”

苏砚给她倒了杯热水:“王婆婆别急,先喝口水暖暖。大爷是什么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咳的?”

“快有半个月了,”王婆子喝了口热水,声音才顺过来,“白天还好,一到夜里就咳得厉害,像有东西堵在喉咙里,痰里还带血……找了好几个大夫,都说是风寒,药吃了一堆也没用。”她解开蓝布包袱,里面是件打满补丁的棉袄,“这是我家老头子最好的一件衣服,想当给您当药钱,要是不够……”

“婆婆别这样,”苏砚按住她的手,“先去看看大爷再说钱的事。阿九,拿上药箱,咱们现在就去。”

阿九利落地点头,背起药箱就要走,林墨也抓起件厚棉袄:“我也去!我能帮着拿灯笼。”

王婆子没想到这么顺利,激动得首抹眼泪:“谢谢苏先生!谢谢你们!你们真是活菩萨啊……”

夜路难走,雪籽变成了小雪,阿九提着马灯走在前面,灯光在雪地里晃出片昏黄的光晕。王婆子走得慢,苏砚扶着她,时不时提醒脚下的冰碴。林墨举着灯笼跟在后面,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想驱散夜里的冷清。

到了王婆家,低矮的土坯房里比外面暖和不了多少,炕上铺着层薄稻草,一个老汉蜷缩在炕上,盖着件破棉絮,每咳一声都像要把肺咳出来似的。

苏砚放下药箱,上前给老汉搭脉,又翻看他的眼睑,检查舌苔。“是肺痨晚期,”他沉声道,“不过还有救,只是需要些时日调理。”他从药箱里拿出几包药材,“阿九,帮我把砂锅拿来,先煎一副止咳的药。林墨,烧点热水,给大爷擦把脸。”

阿九和林墨忙开了,王婆子在一旁看着,手都不知道往哪放。苏砚一边配药,一边说:“婆婆,您别怕,我开的药里加了川贝和枇杷叶,先止住咳,明天我再带些益气的药材来,慢慢调理。”

老汉咳得稍缓,睁开眼看向苏砚,眼里满是感激:“苏先生……麻烦你了……我这病……拖累人啊……”

“别说这话,”苏砚温声道,“好好养病,等开春了,病好了,还能跟王婆婆一起去赶集呢。”

药煎好时,天快亮了。苏砚看着老汉喝下药,又嘱咐了注意事项,才带着阿九和林墨往回走。雪己经停了,东方泛起鱼肚白,田埂上的积雪被踩得咯吱响。

“苏先生,”林墨打了个哈欠,“那药能治好王大爷吗?我看他咳得好难受。”

“能,”苏砚的声音很稳,“只要按时喝药,注意休养,会好起来的。”他顿了顿,看向阿九,“明天去镇上买些红糖和小米,给王婆家送去,就说是调理身子的。”

阿九点头:“我知道了。”

回到院里时,晨光己经爬上了老槐树的枝头,林墨举着灯笼,忽然指着树干喊:“苏先生,阿九哥,你们看!‘安’字旁边好像多了个小刻痕!”

三人走近一看,果然,“安”字下方多了个小小的“康”字,刻痕很新,像是刚刻的。林墨挠挠头:“是文先生刻的吗?他昨天说要来送书稿呢。”

苏砚伸手摸了摸那个“康”字,指尖传来木头的凉意,心里却暖烘烘的。他想起王婆子感激的眼神,想起老汉喝药时的顺从,想起林墨举灯笼时冻红的鼻尖,忽然觉得,这“安康”二字,就是他们守着这个院子的意义。

阿九往炉子里添了煤,火苗又窜了起来,烤红薯的香气再次弥漫开来。林墨剥开焦黑的红薯皮,递给他俩:“快吃吧,都烤透了,可甜了!”

苏砚咬了一口,红薯的甜混着烟火气,在舌尖散开。他望着窗外的晨光,觉得这霜降的清晨,比任何时候都要暖和。或许日子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善意,一句一句的承诺,像炉子里的火苗,看似微弱,却能把整个寒冬都烘得暖暖的。

这时,院门外又响起敲门声,这次是文清,他手里拿着书稿,还提着个布包:“苏先生,我来送新改的章节,顺便……我娘煮了些鸡蛋,给你们补补身子。”

林墨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十几个热乎乎的茶叶蛋,香气扑鼻。他拿起一个递给文清:“快进来烤烤火,外面冷。”

文清进了屋,看到堂屋的暖炉,又看了看苏砚手里的红薯,忽然笑了:“苏先生,我昨晚来送书稿,见你们不在,就……就在树上刻了个‘康’字,希望王大爷能好起来。”

苏砚看着他,眼里带着笑意:“刻得好。”

文清挠挠头,从怀里掏出封信:“对了,苏先生,昨天去镇上送信,看到有你的家书,就顺便给你带回来了。”

苏砚接过信,信封上是熟悉的字迹,是远在京城的兄长写来的。他拆开信,信纸泛黄,上面写着:“家中一切安好,勿念。母让你冬日注意保暖,若有空,回趟家看看……”

炉火跳动着,映着信上的字,苏砚的指尖轻轻拂过“回家看看”西个字,眼眶微微发热。林墨和阿九对视一眼,都没说话,只是把剥好的茶叶蛋往他手里塞。

这个霜降的清晨,暖炉的热气、烤红薯的甜香、茶叶蛋的咸香,还有家书上淡淡的墨香,混在一起,成了最踏实的味道。苏砚知道,不管是远方的家人,还是身边的邻里,不管是刻在树上的“安康”,还是信里的“回家看看”,都是日子里最珍贵的念想,像炉子里的火,永远烧得旺旺的,暖着每一个寻常的日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XH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蚀月引鳞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XHC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