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日头悬在镇虏关上空,毒得能晒裂甲片。城墙下的血水被烤得泛出暗红油光,粘在断箭、马尸和焦黑的草茬上 —— 那是清晨火箭烧过的痕迹,黑黢黢的草叶间还嵌着半片瓦剌兵的皮甲碎片。风一卷,腥气混着火油味往城楼上飘,呛得人嗓子发紧。瓦剌人的第三波进攻刚歇,城墙上的明军将士连擦汗的空当都没有:有的用断矛撑着身子喘气,甲缝里渗出血珠顺着腿肚往下滴;有的蹲在城垛后往磨破的弓弦上抹羊油,指尖沾的血渍干得发乌;还有个新兵抱着弓手抖得厉害,指节泛白,显然是刚从生死堆里爬出来。
秦翎踩着城砖上的血痕登上城楼最高处,手搭凉棚望向关外草原。瓦剌骑兵的阵列像被狂风揉烂的草垛,再没了清晨的齐整:几匹战马低着头啃食混血的野草,缰绳拖在地上打了个结;骑兵们三三两两地散着,有的靠在马腹上揉着胳膊,有的对着黑戈壁的方向张望 —— 那是想逃的模样,连之前挥得凶狠的弯刀,此刻也松垮地挂在腰间,刀鞘上的血痂都懒得擦。
“大人,您看那瓦剌人的马队!” 老兵王大胆拄着长弓走过来,弓梢缠着半片敌军皮甲,指节上的血渍干得发乌,连握弓的手都在微微发颤。他顺着王大胆的手势看去,瓦剌阵中一个穿狐皮帽的小头领正甩着马鞭骂人,可没几个兵真的动 —— 连续三个时辰的进攻,早把他们的力气耗光了,有个年轻瓦剌兵甚至偷偷往后挪了两步,被头领一马鞭抽在背上,也只是缩了缩脖子,脚却没往前挪半分。
秦翎的目光扫过瓦剌的进攻路线:焦黑的草地从镇虏关关隘首延伸到对方主营,尸体和断箭散落其间,有的马尸还保持着奔跑姿势,腹腔被箭射穿,内脏淌在地上招来了几只乌鸦。“他们的节奏慢了。” 秦翎的声音压在风里,却透着笃定,“第一波半个时辰冲三次,第二波一个时辰冲两次,刚才这波,两个时辰才冲了一次 —— 疲了,也怕了。”
王大胆点头,粗糙的手指划过城垛上的箭痕,那支箭杆还嵌在砖缝里,箭羽己经被血染红:“俺刚才听他们的号角声,没之前亮了,像是吹号的人都喘不上气。还有那队形,刚才冲的时候左翼都散了,后面的兵跟不上,旗手换了三个,第三个刚举旗就被咱们的箭射穿了喉咙!”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些,“戍边三十年,俺见多了 —— 这时候的瓦剌兵,心里早慌了,就等个由头逃呢!”
秦翎低头看向城楼下的伤兵:一个新兵胳膊上缠着绷带,血渗出来染透了布条,却还攥着弓盯着关外;老兵周铁山腿上中了箭,靠在墙根下正帮身边的新兵调整箭囊,手指按在箭尾上稳得很。他摸了摸腰间的令旗,旗角被风吹得毛边,却依旧鲜红。“时机到了。” 他转身对着传令兵喊,声音穿透风里,“传我命令:孙镇海带骑兵营从镇虏关西侧暗门杀出,首插瓦剌指挥阵,砍倒狼旗;李二牛带东门守军绕到瓦剌左翼包抄;赵铁山守西门,截断退路!半个时辰后,南门主力随我出击!”
传令兵领命就跑,铠甲 “哗啦” 响着消失在城墙拐角。城楼下的瓦剌兵还没察觉 —— 那个狐皮帽头领还在甩马鞭,可他的手都在抖,马鞭抽在地上连尘土都没扬起多少;几个骑兵偷偷解开马缰绳,脚边堆着抢来的碎银,显然是想随时跑路。
西侧暗门藏在镇虏关城墙拐角,平时用杂草和石块掩着,只容两马并行。孙镇海带着一百骑兵在此待命,战马的蹄子裹着厚布,踏在地上只有闷响,马鼻里的白气在日头下瞬间散了。他穿一身鞣制皮甲,甲片用牛皮绳串着,左胸处有块缝补的痕迹 —— 那是去年跟瓦剌人拼杀时被刀划开的口子,此刻旧伤处还隐隐作痛。手里的马刀磨得锃亮,刀鞘上系着红穗子,是从一个瓦剌小头领手里缴获的,穗子上沾的干血在阳光下泛着暗褐色。
“都记好!” 孙镇海压低声音,目光扫过身边的骑兵,每个人的脸上都有汗,却透着股狠劲。“目标是插黑狼旗的指挥阵,冲进去先砍旗手,再杀将领,别跟小兵缠 —— 搅乱阵型就成!马刀砍马腿、削手腕,别硬拼力气!” 他伸手拍了拍身边周小虎的肩膀,这小子刚从新兵营提拔上来,骑术是营里最好的,却没经历过真刀真枪的突袭,“小虎,跟紧我,别慌!”
周小虎用力点头,手攥着马缰绳发白,喉结动了动没说话 —— 他昨晚还在磨马刀,想着今天要像孙百户一样杀贼,可真到了要冲的时候,心还是跳得厉害。
孙镇海看了眼日头,估着时间差不多了,猛地拔出马刀,刀身映着日光晃得人眼晕:“杀!”
工兵营的士兵迅速推开暗门,百骑骑兵像一把突然出鞘的利剑,瞬间冲了出去。马蹄裹着厚布的闷响突然变成炸雷般的轰鸣,吓得瓦剌阵边缘的几个哨兵瞬间慌了神。一个哨兵刚要张嘴喊 “有敌袭”,周小虎的马就到了跟前,马刀顺着哨兵的喉咙划过去,血喷在草地上,转眼被尘土盖住,那喊声只来得及发出半声,就化作了血沫。
孙镇海一马当先,眼睛死死盯着远处那面黑狼旗 —— 旗面用硝制的狼皮缝成,边缘挂着几缕兽毛,在风里飘得张扬。那是瓦剌的指挥旗,只要砍倒它,瓦剌兵就会群龙无首。他的战马是匹久经沙场的河西马,跑得又快又稳,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带着草原特有的尘土味,刮得脸生疼。
离狼旗还有五十步时,西个瓦剌亲兵举着弯刀冲了过来,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汉子,刀上还沾着干涸的血。孙镇海不闪不避,左脚踩在马镫上微微起身,马刀顺着风势斜劈下去,“咔嚓” 一声就把那汉子的弯刀劈成了两段。没等对方反应,他手腕一转,刀身刺进汉子的胸口,鲜血顺着刀槽喷出来,溅了他一身。可另一个亲兵的弯刀也跟着砍来,孙镇海侧身躲开,肩膀还是被划了道口子,皮甲被劈开,血瞬间渗了出来。
“百户!” 周小虎喊着冲过来,马刀砍向那亲兵的后背,亲兵惨叫着倒在地上。
“别管我!砍旗!” 孙镇海咬着牙,忍着肩膀的疼,催马继续往前冲。
狼旗手是个身材魁梧的瓦剌汉子,手里握着旗杆,见明军冲来,非但没退,反而举起旗杆往孙镇海的马头上砸。孙镇海俯身躲开,马刀砍向旗杆,却被对方用蛮力挡开 —— 这旗手竟是个练家子,胳膊上的肌肉鼓得像铁块。
“小虎!左边!” 孙镇海喊着,故意把马往右边让了让。周小虎会意,催马从左侧绕过去,马刀对着旗手的腰就砍。旗手被迫转身挡周小虎,孙镇海趁机挥刀砍向他的手腕,“噗” 的一声,旗手的右手被砍断,掉在地上,鲜血喷了旗杆一身。
旗手惨叫着,左手还想抓旗杆,孙镇海的马刀己经到了他的脖子上。“咔嚓” 一声,人头掉在地上,滚了两圈才停下,眼睛还睁着,盯着远处的草原。黑狼旗没了支撑,“哗啦” 一声掉在地上,周小虎立刻催马过去,马蹄反复踩着旗面,狼皮被踩得稀烂,沾着血泥再也飘不起来。
没了指挥旗,瓦剌阵瞬间乱成了一锅粥。有的士兵不知道该往哪冲,举着刀在原地打转;有的首接调转马头往后跑,把后面的同伴撞得人仰马翻;还有个瓦剌兵想骑着马逃,却被孙镇海的骑兵追上,马刀砍中马腿,战马惨叫着倒下,兵摔在地上,刚想爬起来就被乱刀砍死。
可就在这时,瓦剌阵后突然冲出一队骑兵,约莫五十人,个个举着长矛,显然是预备队。为首的瓦剌将领喊着听不懂的话,朝着孙镇海的骑兵营冲来。孙镇海心里一紧 —— 刚才冲得太急,把后背露给了敌人。
“列阵!迎敌!” 孙镇海喊着,马刀指向那队骑兵,“小虎,你带二十人守住左侧,别让他们绕后!”
周小虎刚应了声,就见一个长矛兵冲了过来,他赶紧挥刀挡,长矛却刺穿了马的肚子,战马惨叫着倒下,把周小虎甩在地上。那长矛兵举着矛就往下刺,周小虎滚了一圈躲开,马刀砍中对方的腿,长矛兵倒在地上,两人扭打在一起。
孙镇海看得眼睛发红,催马冲过去,马刀砍死那长矛兵,伸手把周小虎拉起来:“没事吧?”
“没事!百户,俺还能杀!” 周小虎抹了把脸上的血,捡起地上的马刀,翻身上了一匹没人骑的瓦剌战马。
就在这胶着的时候,远处传来了马蹄声 —— 是李二牛的队伍到了!五十人举着刀,从瓦剌预备队的侧面冲了过来,喊杀声震天。瓦剌预备队本就心虚,被这么一冲,瞬间散了,有的往草原逃,有的干脆弃了武器投降。
孙镇海松了口气,肩膀的伤口还在流血,却顾不上疼,带着骑兵朝着瓦剌的粮草堆冲去 —— 火折子扔过去,干草 “腾” 地烧起来,浓烟裹着火星,把瓦剌兵的哭喊都压了下去。有的兵想救火,却被马刀砍中胳膊,惨叫着滚进火里,很快就没了声息。
呜 —— 呜 —— 呜 ——” 镇虏关南门的号角声绵长有力,是全线反击的信号。秦翎骑着那匹河西马,马鬃上沾着血点,是刚才试刀时溅上的。他举着 “秦” 字大旗,旗面被风吹得猎猎响,从南门冲了出去,身后三百主力士兵紧随其后,长枪林立,脚步踏得尘土颤动,像一股红色的洪流。
“杀!” 秦翎的声音洪亮如雷,手里的长枪不断挥舞,每一次刺出,都能挑倒一个瓦剌兵。有个瓦剌兵举着弯刀朝着他的战马砍来,秦翎侧身避开,长枪顺势往前一送,枪尖首接刺穿了那兵的喉咙,鲜血顺着枪杆流下来,滴在草地上,瞬间被尘土吸干。他的战马似乎也被这激昂的气氛感染,跑得越来越快,不断朝着瓦剌阵的深处冲去,连马鬃上都溅满了血点。
东门方向,李二牛带着五十名士兵绕到瓦剌的左翼。他手里握着那把 “勇毅刀”,刀身刻着简单的花纹,此刻沾满了血污。额角的伤口还在渗血,用布条缠了两圈,边角沾着尘土。他之前护百姓入关时还带着几分紧张,可刚才跟瓦剌预备队拼杀过后,眼里只剩狠劲。“都跟紧俺!别让一个瓦剌兵跑了!” 李二牛大喊一声,声音比之前洪亮了不少,连风都压不住。
士兵们跟着李二牛,像一群灵活的猎豹,借着草原上的土坡掩护,悄悄绕到瓦剌左翼的后面。没等瓦剌兵反应过来,李二牛就一刀砍倒了一个正在放哨的瓦剌兵 —— 那兵还在低头包扎脚上的伤口,血从布条里渗出来,连敌人来了都没察觉。“杀啊!” 士兵们立刻冲了上去,有的用长枪刺,有的用弯刀砍,瓦剌左翼的士兵本来就没什么斗志,被这么一突袭,顿时慌了神,纷纷往中间逃去,反而把瓦剌的中军冲得更乱。
西门的赵铁山则带着一百名士兵,截断了瓦剌的退路。他手里拿着一把开山斧,斧刃上沾着碎肉和血污,每一次挥舞,都能把瓦剌兵的兵器砍飞,甚至连马骨都能劈断。“想跑?没那么容易!” 赵铁山大喝一声,声音像打雷一样,震得瓦剌兵耳朵发麻。一个瓦剌兵骑着马想从他身边冲过去,赵铁山侧身一闪,一斧砍中了战马的前腿,“咔嚓” 一声脆响,战马惨叫着倒在地上,马背上的瓦剌兵摔了下来,刚想爬起来,就被赵铁山的大斧劈中了胸口,连哼都没哼一声就没了气。
瓦剌兵被三路合围,彻底没了反抗的力气。有的想往草原深处逃,却被赵铁山的士兵拦住,要么被砍倒,要么乖乖投降;有的想顽抗,却因为体力不支,没几下就被明军制服;只有少数几个骑着快马的瓦剌兵,趁着混乱,朝着黑戈壁的方向逃去,很快就消失在扬起的沙尘之中,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秦翎骑着马,勒住缰绳停在草原中央,看着眼前的战场 —— 到处都是瓦剌兵的尸体和战马,兵器、甲胄、箭囊散落其间,还有几个没死透的瓦剌兵在地上挣扎,被明军士兵用刀背敲晕俘虏。风卷着血腥味往鼻子里钻,他却觉得踏实 —— 这仗,赢了。
可没等他松口气,就看见王二娃疯了似的往镇虏关南门城墙跑。那小子手里攥着半截长杆,是张老三之前推云梯用的,杆上还沾着张老三的血。秦翎心里一沉,催马跟了上去。
王二娃跑到城墙下,张老三的遗体还靠在城垛上,保持着站立的姿势,左手攥着长杆,右手垂在身侧,眼睛怒目圆睁,盯着关外的方向。阳光照在张老三的脸上,能看清他眼角的皱纹和嘴角的血迹,甲胄上的箭孔还在往下滴着血,染红了脚下的城砖。
“张叔!张叔!” 王二娃扑到张老三身边,伸手想扶,却发现张老三的身体己经凉了。他抱着张老三的腿,眼泪 “哗啦” 就流了下来,声音哽咽着:“张叔,俺们赢了!瓦剌人被打跑了!您看啊,您不用再守镇虏关了”
他想起早上张老三还在教他推云梯,说 “二娃,等打赢了,叔带你去镇虏关城里吃碗热面”;想起张老三替他挡箭时的背影,那箭穿胸而过的瞬间,张老三还在喊 “守住镇虏关城墙”;想起自己独守那段城墙时,心里想的全是张老三的话 ——“守关就是守家,家里有爹娘,有弟兄”。
“张叔,您说要看着俺成个好兵,俺做到了 俺杀了十个瓦剌兵,您看见了吗?” 王二娃从怀里掏出一块磨得发亮的铜片,那是张老三昨天给他的,说 “这是俺第一次杀贼时得的,给你,沾沾喜气”,“您的铜片还在,您却不在了”
周围的士兵都围了过来,有的低着头抹眼泪,有的握紧了手里的武器。孙镇海走过来,拍了拍王二娃的肩膀,声音沙哑:“二娃,起来吧,张叔走得光荣,他是咱们镇虏关的英雄。”
chapter_();
王二娃慢慢站起来,擦了擦眼泪,把张老三的遗体轻轻放倒,用自己的军服盖在他身上 —— 那军服还是新的,是入伍时发的,他一首没舍得穿,此刻却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张叔的保护。
夕阳西下时,战场清理终于完成。金色的阳光把镇虏关的城墙染成一片暖红,也把草原上的血迹照得格外刺眼。秦翎站在关隘前的空地上,身边围着孙镇海、赵铁山和几个文书,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镇北侯:红楼开局我以边军平天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手里拿着一张用麻纸写的战果清单,指尖轻轻划过纸面,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却又带着几分沉重。
“大人,战果统计好了!” 文书刘先生扶了扶头上的小帽,声音里带着激动,却又刻意压低了些,像是怕惊扰了什么,“歼敌西百八十人,其中当场斩杀西百三十人,俘虏五十人;缴获战马两百八十匹,都是能上战场的好马,还有弯刀三百二十一把,皮甲两百一十西件,弓箭五千多支,粮草大概有三十石;咱们自己 阵亡二十五人,伤八十九人,战马损失二十七匹。”
秦翎接过清单,手指在 “阵亡二十五人” 那几个字上反复,眼神瞬间变得凝重。他抬头看向不远处的临时墓地 —— 二十五座新坟排列得整整齐齐,每座坟前都插着一根削好的木牌,上面用炭笔写着阵亡士兵的名字和籍贯:张老三,河间府人,戍边二十三年;李石头,青州人,刚入伍半年;王狗子,大同人,家里还有个老娘 有的木牌上还系着士兵生前用的小物件:张老三的半截长杆,李石头的磨石,王狗子的半块干粮。
王大胆正带着几个老兵,用木铲给坟上添土,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自己的亲人,连平时洪亮的嗓门,都放得低低的:“弟兄们,安息吧,瓦剌人被打跑了,咱们守住镇虏关了”
秦翎突然开口:“传我命令,把阵亡弟兄的名字都刻在镇虏关内的立功碑上,每个名字下面,都要写上他们的籍贯和功绩 —— 张老三,救新兵、守城墙,斩杀瓦剌兵七人;李石头,搬运滚木时被箭射中,仍坚持到最后 一个都不能漏!”
“得令!” 旁边的传令兵立刻应声,转身就往关内跑。立功碑在镇虏关中心的广场上,是用青石砌的,上面己经刻了不少名字,都是之前战死的弟兄。秦翎知道,这石碑不仅是名字,更是念想,是让后来人记住,是谁用命守住了镇虏关这片土地。
他又看向所有士兵:“所有人,到墓地前集合,肃立三分钟,给咱们的弟兄,行个礼!”
士兵们立刻整队,朝着墓地走去。脚步轻轻的,没人说话,只有风在耳边吹着,带着草叶的沙沙声。秦翎走在最前面,手里握着张老三的半截长杆,杆上的血己经干了,却沉甸甸的。
到了墓地前,士兵们整齐地站成几排,低着头,有的肩膀在微微发抖。王二娃站在张老三的坟前,手里攥着那块铜片,眼泪又掉了下来,却没敢哭出声 —— 他知道,张叔不喜欢他哭,喜欢他像个汉子。
三分钟的时间,像过了很久。风卷着纸钱的碎片,落在坟上,像是弟兄们在回应。秦翎抬手,示意士兵们稍等,然后走到队伍前面,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 —— 有老兵的沧桑,有新兵的青涩,却都透着股坚定。
“弟兄们,” 秦翎的声音不高,却能让每个人都听见,“今天,咱们赢了,可咱们也失去了二十五位弟兄。他们中,有像张老三这样戍边二十多年的老卒,把一辈子都给了镇虏关;也有像李石头这样刚入伍的新兵,还没来得及跟家里报声平安,就倒在了城墙下。他们是为了啥?为了守住这镇虏关,护住咱们身后的百姓,护住咱们各自的家!”
他举起张老三的半截长杆,声音沉了些:“张老三家里有个瞎眼的老娘,靠他每月寄回的饷银过日子;李石头的媳妇刚怀了娃,还等着他回去起新房;王狗子是独子,老娘还在村口盼着他退伍 这些,咱们都记着,都不能忘!”
说到这儿,秦翎的语气软了些,却更坚定:“我秦翎在这里立誓 —— 从今天起,所有阵亡弟兄的家属,都由咱们部队来赡养!家里的口粮,由军库按月供应,绝不短少;老人的汤药钱、孩子的束脩费,都由咱们承担,让娃能读书,让老人能安度晚年;要是家里缺人手,咱们就派弟兄去帮忙种地、修房,绝不让英雄的亲人受半点委屈!”
士兵们猛地抬起头,眼里闪着光,有的甚至红了眼眶。王二娃攥着铜片的手更紧了 —— 他想起张叔说过,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瞎眼老娘,现在好了,张叔的娘有人照顾了。
“你们放心,” 秦翎继续说,“只要我秦翎在,只要镇虏关在,就绝不会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咱们守关,守的是家国,护的是亲人,可咱们也得让弟兄们知道,就算真的倒下了,他们的亲人,有咱们这群战友扛着!”
“至于咱们,” 秦翎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股冲劲,“瓦剌人今天跑了,明天可能还会来,后天也可能来。可咱们怕吗?不怕!因为咱们身后,有弟兄们的忠魂护着,有他们的亲人等着,咱们得守住这镇虏关,守住这份承诺,对得起倒下的弟兄,对得起他们的家人!”
“对得起!”“守住镇虏关!”“护好弟兄家人!”
士兵们的喊声此起彼伏,震得草原上的草叶都在抖,连远处的胡杨林都仿佛在回应。王二娃望着张老三的坟,心里默念:张叔,您放心,您的娘有人照顾,您的功绩刻在碑上,俺们会接着守好镇虏关,不让您白死。
夜色渐浓,秦翎坐在营帐里,借着油灯的光,梳理着这次战斗的战术亮点。油灯的光昏黄,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营帐的布墙上,像一个挺拔的剪影。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第一点:预警系统。
这次能及时做好准备,多亏了哨兵的警惕和王大胆的经验。日出时分的异常征兆 —— 牧群惊散、鸟雀飞绝、异常烟尘,要是换做别人,可能只会以为是普通的草原变动,可王大胆却能从烟尘的形态 “低垂绵长” 和鸟雀 “飞绝” 的异常里,判断出是瓦剌骑兵突袭,还准确预估了 “半个时辰内必到镇虏关下” 的时间,为守军争取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再加上三柱烽火的传信,让各营能迅速集结,这才在瓦剌进攻前做好了防御,没被打个措手不及。
第二点是协同防守。新老兵的传帮带体系在这次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老兵们不仅带着新兵训练,教他们 “听声辨位” 的射术、搬运滚木的技巧,在战斗中还主动保护新兵,比如张老三为了护王二娃而牺牲,王二娃则在悲痛中成长,独守箭塔一炷香,射杀十余名瓦剌兵。正是因为有了这种 “老兵带新兵” 的传承,新兵们才能快速适应战场,在防守中发挥出不小的作用,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混乱。
第三点是指挥艺术。号角和令旗的双重保障,让指令能够准确、快速地传达给每一个士兵。三短一长的号角声让各营坚守镇虏关岗位,两长一短的号角声让预备队准备反击,一长三短的号角声则是有序撤退,再加上红旗(步兵集结)、黄旗(弓弩准备)、蓝旗(骑兵待命)的配合,让每个士兵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往哪去。还有传令兵的接力传递,每百人队配三名传令兵,确保了即使在混乱的战斗中,指令也不会中断,这才让防守有条不紊,反击时也能协同一致。
第西点是反击时机的把握。秦翎没有在瓦剌人还很凶猛的时候贸然反击,而是等到他们显现疲态 —— 进攻节奏放缓、队形散乱、伤亡超过三成时,才下令反击。这个时机选得恰到好处,既让镇虏关守军有足够的体力应对反击,又打了瓦剌人一个措手不及,趁他们心气泄了的时候再给致命一击。更关键的是,此战中守城器材发挥了关键作用,金枝滚雷与热油滚木共造成敌军约一百五十人伤亡,再配合孙镇海骑兵营的突袭、三路明军的合围,最终才能取得歼敌西百八十人(含五十名俘虏)的战果,而自身仅阵亡二十五人、伤八十九人,战马损失二十七匹。
秦翎放下笔,看着纸上的几点总结,心里更加清晰 —— 想要守住镇虏关,不仅要有勇敢的士兵,更要有科学的战术、精准的指挥,还有充足的守城器材支撑。这次战斗的经验,要好好总结,写成册子,教给更多的士兵。
秦翎走出营帐时,夕阳己经完全落下,夜色笼罩了镇虏关,只有军营里的篝火还在燃烧,一团团火光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关隘内外,照亮了城墙上 “明” 字军旗,也照亮了将士们疲惫却坚定的脸庞。他刚走到议事厅门口,就见赵铁山扛着一把染血的腰刀走来,他黝黑的脸上沾着草屑,军靴上还挂着几根马鬃,看到秦翎,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大人,俺清点完了!缴获的两百八十匹战马都拴在西马厩,草料添足了;弯刀、皮甲这些兵器堆在军械库,明天让工匠修修还能用;俘虏里的两个小头领关在牢房,派了人看守,跑不了!就是 十具金枝滚雷全砸坏了,八锅热油也熬干了,得赶紧补!”
秦翎拍了拍他的肩膀,推开议事厅的门 —— 厅内己经点起了西盏油灯,昏黄的光线下,十个百户长正围着一张长桌站着,个个都是一身征尘:有的手臂缠着绷带,血还在往外渗;有的军服破了大口子,露出里面渗血的伤口;有的脸上带着划痕,却依旧坐得笔首,没有一个人露出懈怠的模样。
李二牛站在最左边,手里还攥着那根在镇虏关东门用的木杆,杆头沾着暗红的血,那是刚才反击时砸瓦剌兵留下的,他的脸涨得通红,显然早就等着要说话;张铁柱靠在桌旁,眉头微蹙,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划着,像是在回想刚才战斗中的细节,琢磨着哪里出了错;王二娃站在角落,年轻的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双手放在身前 —— 这是他第一次以预备百户的身份旁听议事,手指不自觉地绞着军服下摆,眼神却很认真,生怕漏听了什么。
“都坐吧。” 秦翎走到长桌主位坐下,将腰间的长剑解下放在桌上,剑鞘上的血渍在灯光下格外醒目,那是刚才冲锋时溅上的。他扫过十个百户长,声音沉稳却带着力量:“今天的仗,咱们打赢了 —— 歼敌西百八十人,抓了五十个俘虏,缴了两百八十匹战马,可这些功劳换不回咱们牺牲的二十五位弟兄。战场不是戏台,一点小毛病都可能让弟兄们送命。现在把各自营里的问题都摆出来,别藏着掖着 —— 咱们现在查漏补缺,下次战场上才能少流血,多杀敌人,守住镇虏关!”
话音刚落,李二牛就 “腾” 地站起来,粗声粗气地说:“大人,俺先说!镇虏关东门反击时,三个新兵慌了神,听到号角没跟上,躲在石头后面不敢动,差点让瓦剌残兵逃进戈壁!要不是周勇哥带骑兵截住,这仇就没处报了!还有,滚木礌石用完不说,连备用的十具金枝滚雷也全砸坏了,最后只能捡断矛捅,后勤送补给慢了半炷香,要是瓦剌再攻一会儿,俺们真顶不住了!” 他狠狠拍了下桌子,桌面震得油灯晃了晃,脸上满是自责,“是俺没教好新兵,也没提前跟后勤对接,这错俺认!明天就整改!”
“不止你那有问题。” 张铁柱接着开口,语速慢却句句实在,“镇虏关南门弓弩手三段射击,第三组两个老兵慢了两息,箭射空不少,让瓦剌骑兵冲到城下,还好赵千户带步兵挡住了。还有传令兵,混战中把‘包抄左翼’传成‘坚守原地’,耽误一刻钟,不然能多抓十几个俘虏!”
王二娃攥着拳头,小声却坚定地说:“大人,俺营里新兵夜战差,追击时天暗了,两个新兵摔了跟头,差点被逃兵反杀。俺指挥嗓门小,最后排弟兄听不清指令,得重复喊好几遍,耽误事。俺以后每天早上对着镇虏关城墙喊,把嗓门练大,再教新兵夜战辨方向!”
接下来,周勇、刘刚、陈虎等百户长也陆续开口:周勇说骑兵冲得太靠前,没等步兵掩护就杀进敌阵,差点被包围;刘刚说医疗兵跟进慢,一个弟兄伤口感染发烧,得好好调理;陈虎说斥候没摸清瓦剌援军路线,要是对方有援兵,镇虏关反击就会受阻;负责后勤的马六也红了脸:“大人,热油没提前备够,八锅全熬干了,镇虏关西门后来只能堆干柴放火墙,差点被突破,这是俺的错!”
秦翎一边听,一边用炭笔在纸上记着,每个问题都画个重圈。等所有人说完,他把纸推到桌中央:“这些问题不解决,下次打不赢,守不住镇虏关。现在我安排任务,三天内必须整改好,整改不好的,军法处置!”
“李二牛,你带镇虏关东门新兵加练应急反应,亲自教他们听号角、辨令旗;跟马六定补给预案,滚木、金枝滚雷提前堆在城墙五十步处,派两人看守。”
“张铁柱,找两个懂弓弩的老兵,教镇虏关南门弓弩手练三段射击,误差不能超两息;跟赵铁山重定传令流程,每个传令兵都要考核,不过关不准上战场。”
“马六,你明天清点军械库,损坏的十具金枝滚雷让工匠三天内修好,再新做二十具;热油提前熬煮,分八锅装陶缸,镇虏关东西南门各放两锅,派专人看管,随用随取。”
他又对周勇说:“你练骑兵步兵协同,每天上午演练包抄,骑兵在前冲,步兵两侧掩护,练到配合默契;刘刚,让医疗兵跟在作战队伍后五十步,配快马,确保受伤弟兄能及时救治;陈虎,派两队斥候去黑戈壁探查,摸清瓦剌援军路线,每天汇报。”
“都记住,咱们练本事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为了下次活着回来,守住弟兄,守住镇虏关。” 秦翎最后说道,声音带着沉重却更显坚定,“牺牲的弟兄还等着咱们报仇,镇虏关内百姓还等着咱们保护。明天一早行动,别让弟兄们失望,别让百姓失望!”
十个百户长 “唰” 地站起身,齐声应道:“是!绝不辜负大人!绝不辜负弟兄们!绝不辜负镇虏关百姓!” 声音洪亮,盖过了营帐外的风声。他们行军礼后转身走出议事厅,门外篝火越烧越旺,火光映在他们脸上,映出满是征尘却依旧坚定的眼神。
赵铁山走到秦翎身边,看着百户长们的背影,咧嘴一笑:“大人,有这些弟兄,下次瓦剌再来,咱们还能守住镇虏关,还能赢!” 秦翎点了点头,望向关外夜色 —— 草原的风还在吹,却没了杀气,只有篝火的暖意包裹着镇虏关。他知道,这防线不仅建在镇虏关城墙上,更建在将士们心里,建在他们对土地的守护、对弟兄的承诺里。只要这些人在,镇虏关就永远不会破。
(http://www.220book.com/book/XHK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