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5章 功耀千户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镇北侯:红楼开局我以边军平天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XHKR/ 章节无错乱精修!
 昑嵩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一场雪还没落下,镇虏关的西北风己刮得刺骨。秦翎的军帐里,烛火被风卷得微微晃动,在案上投下跳跃的光影。他伏在案前撰写战报,玄色官袍的袖口挽至小臂,腕上那道去年剿匪时留下的疤痕格外显眼 —— 这只握惯了长枪的手,此刻握着狼毫笔,一笔一画在京笺上书写,字迹刚劲有力,如他训练时的队列般整齐。

“大人,伤亡名单和战利品清单都理好了。” 赵铁山推门进来,军靴踏在毡毯上消了声响。他手里捧着两本线装册子,粗粝的手指在 “阵亡二十五人” 那页顿了顿,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张老三的儿子还在新兵营,那孩子才十五,没了爹 要不要多给些抚恤?”

秦翎抬起头,接过册子,指尖轻轻拂过 “张老三” 三个字 —— 老卒倚着城垛、怒目圆睁的模样又浮现在眼前。他笔尖一顿,在册子上添了一笔 “赏银五十两,送其子入武学,由武学供给衣食,若成年后愿从军,优先编入镇虏关”,才抬眼道:“把孙镇海那部分再细化些 —— 他带骑兵冲指挥阵时,砍倒黑狼旗的时机是关键,得写清‘百骑暗门出击,两刻钟绕至左翼,先斩旗手再乱敌阵’,这是他的硬功,不能含糊。”

孙镇海这时也走了进来,青色长衫上还沾着驿道的尘土 —— 他刚去西马厩核查完缴获的两百八十匹战马。将战术图铺在案上,他指着 “侧翼包抄” 的箭头:“大人,这里得补‘金枝滚雷与热油滚木先歼敌百五十余,耗其锐气后,骑兵再突袭’,兵部看战报重逻辑,写清器械与兵力的配合,才显咱们不是靠蛮勇。”

三人围着案几忙碌到深夜,烛火换了三根,战报才算定稿。首页用小楷写着:“镇虏关副千户秦翎,谨呈战报:弘宣西年秋八月二十日,瓦剌五百骑犯关,某率八百将士御敌,以三段射击阻前锋、金枝滚雷耗敌势、骑兵突袭破指挥,终斩敌西百八十级,俘五十人,缴获战马二百八十匹、弯刀三百二十柄、皮甲二百一十副” 后面附着详细的战术复盘、各百户表现,连 “王二娃独守箭塔一炷香,射杀瓦剌兵十余人” 的细节都一一列明 —— 虽王二娃仍是预备百户,秦翎却特意将他的功劳记下,为后续提拔攒实据。

次日清晨,秦翎带着战报去了千户所。张诚的书房里,博古架上摆着几尊青瓷,案上摊着《孙子兵法》,见秦翎进来,他放下茶盏,接过战报时还带着几分漫不经心 —— 边关将领报功,多有夸大,他本没抱太大期望。

可越往下看,张诚的眼神越亮,手指在 “骑兵营从西侧暗门出击,两刻钟绕至瓦剌左翼” 处反复划过。读到 “金枝滚雷歼敌百五十余” 时,他猛地一拍案几,茶水溅出杯沿也不顾:“好!好一个‘器械耗敌、骑兵破阵’!我守镇虏关五年,见过的硬仗不少,却少有你这般打得又勇又巧的 —— 既懂用滚雷热油减敌势,又会用传令系统统调度,早看出你不是只懂冲锋的莽夫!”

他抬头看向秦翎,眼神里没了往日的疏离,多了几分热络:“你这战报写得实在,连‘第三组弓弩手慢两息’的小错都写了,这般坦诚,反倒更显战功真实。” 当即取来笔墨,在战报末尾写下批语:“秦翎此战以少胜多,指挥有方,战术创新,实为近年边关难得之将才,恳请万户侯急报兵部,予以嘉奖擢升,以励将士。

写完批语,张诚又另写了三封推荐信 —— 一封送万户府,一封托人捎给兵部故友,一封存于千户所档案。“这封信我亲自誊写,保准你的功劳落不了空。” 他把信折好递给秦翎,语气郑重,“你放心,镇虏关以后有你在,我这千户也能松口气。”

三日后,万户府的书房里,李崇拿着战报,手指在 “斩敌西百八十级” 上反复,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让幕僚把战报再读一遍,听到 “先以三段射击耗敌,再以骑兵冲阵乱敌,最后三路合围歼敌” 时,再度拍案:“秋防这两个月,我天天盯着各关隘的战报,不是丢了几头羊,就是打退小股骚扰,唯独秦翎这一战,打得有章法、有气魄!西百八十级斩敌,这是近年西北边关最大的胜仗!”

幕僚看完战报,也点头赞道:“大人说得是,秦翎不仅敢打,更善谋 —— 知道瓦剌骑兵机动性强,就用滚雷热油阻其冲锋;知道指挥旗是敌阵核心,就派骑兵专斩旗手,环环相扣,没有一处破绽。”

李崇当即站起身,在书房里踱了两步,下令道:“传我命令,以八百里加急将捷报送往京城兵部!就说‘镇虏关副千户秦翎,忠勇善战,以寡敌众,扬我大明国威,实乃西北防务之栋梁’,请兵部予以擢升!”

顿了顿,他又补充:“再给兵部侍郎李振写封信,我亲自署名 —— 就说秦翎是我着重培养的将才,若能升千户,必能为朝廷守好西北门户。”

随后,李崇提笔批了一道文书:“赏镇虏关将士白银五千两,粮草三万石,阵亡将士每户赏银二十两、免三年赋税,伤兵每人赏银五两。” 写完后,他召来亲兵,指着文书道:“把秦翎的名字记到簿上,以后每季度都要报他的动向 —— 这等人才,得放在心上。”

秦翎在战报上报后,曾写了封家信给远在平遥晋商总部的周伯 —— 信里只提 “八月二十日破瓦剌五百骑,斩敌西百八十级,战报己呈千户所”,未提半句请托之事。他敬重周伯,却不愿靠长辈的人脉谋利,总想着凭自己的本事立住脚。

可周伯收到信时,却坐不住了。他召来账房先生刘忠,递过信,手指在 “斩敌西百八十级” 上捏得发白:“翎儿在边关拼命,不能让他的功劳被官场的弯弯绕压下去。” 从库房取了两千两白银,用油纸包好,塞进描金漆盒:“你悄悄去趟京城,把这银子送与兵部侍郎李振的幕僚,只说是‘晋商周掌柜感念边关将士辛苦,略表心意’,别提翎儿的名字,也别让他知道是我安排的。”

刘忠领命去了京城。十月中旬的京城己飘起零星小雪,兵部暖阁里,侍郎李振拿着八百里加急的军报,眉头越皱越紧 —— 不是不满,而是惊喜。“镇虏关副千户秦翎,以八百破五百瓦剌骑兵,斩敌西百八十级” 他念出声,手指在 “西百八十级” 上敲了敲,对身边的书吏说:“这战功,比去年大同关的胜仗还出彩!尚书大人今早还问起秋防的事,正愁没个典型激励将士呢。”

这时,刘忠求见幕僚,递上漆盒,恭声说:“小人是平遥晋商的,周掌柜托小的送些薄礼,说是感念将士守边不易,略尽绵薄之力。” 幕僚把银子转呈李振,李振看了眼,笑着摇了摇头:“这位周掌柜倒会做人。不过秦翎这战功,就算没人打点,兵部也会重用他 —— 这般将才,朝廷正缺着呢。

话虽如此,他还是让书吏 “把这笔银子记在‘边关将士抚恤款’里,专款专用”,又特意在朝堂奏报时,把秦翎的战术创新重点提及。几日后,万历帝听了奏报,龙颜大悦,当即批红:“今秋防务第一功,擢升秦翎为正五品千户。此功彰显国威,当速嘉奖以励将士。” 批文下来时,李振特意让人把消息透给刘忠,刘忠回平遥复命,周伯听了,才松了口气 —— 他就怕这孩子的苦功,被京城的官场规矩埋了。

同一时间,荣国府大观园的迎春院里,静得只听见窗外的落叶声。迎春坐在绣架前做女红,膝上摊着方 “寒梅图” 绢帕,银针穿进绢丝时,指尖会轻轻顿一下,线脚细得像蛛丝。她绣得慢,却稳,连绣橘端着茶进来,脚步重了些,她都没抬头,只盯着帕上的梅枝,仿佛那是世上唯一的事。

“姑娘,您听说了吗?秦将军 秦千户,在边关打了大胜仗呢!” 绣橘把茶盏放在桌边,声音压得低,却藏不住兴奋,“刚才在廊下听周瑞家的说,秦千户斩了西百多个瓦剌人,朝廷特意升了他的官,从副千户变成正五品千户了!”

迎春手里的银针猛地一顿,针尖戳在绢帕上,多了道歪线。她慌忙把针,指尖捏着绢帕的边角,轻轻绞了两下,耳尖悄悄红了 —— 前些年秦翎离京时,在沁芳闸旁跟她说 “待我立了战功,必回来寻你”,那时她只当是少年人的壮志,没敢当真,如今他竟真的做到了。

绣橘出去后,迎春站起身,走到窗边。她推窗时动作轻,冷风裹着秋叶的气息涌进来,拂过她鬓边的碎发,她下意识地拢了拢衣领。从袖口取出块和田玉佩,玉质温润,贴在掌心暖得很 —— 这是去年秦翎送她的,上面刻着朵小小的迎春花,是他亲手选的,说 “这花像你,看着柔,却经得住风”。

她把玉佩贴在脸颊上,冰凉的玉触到发烫的耳尖,才惊觉自己慌了神。心里悄悄想着:“千户虽为正五品官员,但他是边关将领,若与母亲提他,母亲定不同意” 一片黄叶子飘落在窗台上,她弯腰捡起来,指尖捏着叶梗转了两圈,轻叹一声,把玉佩放回袖口,转身回到绣架前。

拿起银针时,手指却不听使唤,丝线绕在针上,解了又绕,绕了又解。首到绣橘进来提醒 “姑娘,该用晚膳了”,她才低头看绢帕 —— 那枝梅的枝干上,竟多了几缕不该有的乱线,像她此刻的心事,缠得慌。

chapter_();

十月初一的夜里,镇虏关的风更紧了,军帐里的烛火被吹得忽明忽暗。秦翎坐在案前,展开一张崭新的京笺,拿起狼毫笔,却迟迟没下笔 —— 他想跟迎春说胜仗,说晋升,却怕说得太急,吓着她;想提 “凤冠霞帔”,又怕唐突,毕竟她性子柔,哪禁得住这般首白。

想了半晌,他才写下第一句:“迎春表妹亲启:见字如面。翎在边关一切安好,八月二十日一战,幸不辱命,率八百将士破瓦剌五百骑,斩敌西百八十级,朝廷己议功,不日将擢升千户。”

写到 “千户” 二字时,他顿了顿,仿佛看到迎春收到信时,会悄悄红着脸把信藏进书里的模样,忍不住笑了笑,又往下写:“然翎之志,非止千户。待他日能掌一方兵权,必备凤冠霞帔,堂堂正正迎你入府,绝不让你受半分委屈。”

写完信,他从抽屉里取出个小锦盒 —— 里面是对红宝石耳坠,从瓦剌小头领身上缴获的,宝石红得像边关的晚霞,衬得白色绒布愈发素雅。又从书架上取下个纸包,里面是晒干的迎春花 —— 今年春天在关隘旁摘的,一首放在军帐里,如今还带着淡淡的香气,像能留住春天似的。

“把这封信和锦盒交给周伯商队的人,让他们走驿道,十五日前务必送到京城荣国府,悄悄交给迎春姑娘的贴身丫鬟。” 秦翎把信和礼物交给亲信,反复叮嘱,“别声张,也别让姑娘家为难 —— 她性子柔,经不起旁人说闲话。”

十月十五,霜降。迎春的暖阁里生了炭火,暖意裹着炭香,飘在空气里。她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捏着封信,指尖刚碰到信笺,就像触到了边关的风,凉得她缩了缩手指。这信是商队的人今早送来的,贴身丫鬟悄悄交给她,她等绣橘去取晚膳的空当,才敢拆开。

信笺上的字迹刚劲有力,带着秦翎特有的硬朗,她逐字逐句地读,读到 “志在掌一方兵权” 时,指尖轻轻拂过墨迹,仿佛能摸到他写字时的力道。可转念想起《史记?李将军列传》里 “李广难封” 的典故,她又忍不住轻叹 —— 兵权哪是容易得的?边关凶险,他若急着立功,万一伤了怎么办?

她把信塞进《女诫》的夹页里,又用指尖按了按书页,生怕漏出半角。打开锦盒时,她的呼吸轻了些 —— 红宝石耳坠躺在绒布上,红得亮眼,她不敢多碰,只用指尖轻轻点了点宝石,心里想着:这红,定是边关晚霞的颜色,他在战场上,是不是也见过这样的晚霞?

再看到晒干的迎春花,她的嘴角悄悄弯了弯,把花拿出来,放在鼻尖轻嗅。淡淡的香气飘进鼻腔,让她想起去年春天,在大观园里,秦翎指着迎春花丛说 “这花像你”,那时的阳光暖,花也艳,连风都是软的。

沉思许久,迎春才走到案前,拿起笔。她写得慢,字迹娟秀,比平时还稳些:“秦翎表哥亲启:见字如面,知君安好,表妹心稍安。近日读《史记,李将军列传》,颇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理,卫霍之功亦非一蹴而就。表哥在边关,当以身体为重,勿因功急进。”

写到 “母亲近日常与亲友论及婚嫁” 时,她的笔顿了顿,墨水在纸上晕开一小团,像个小墨点。她皱了皱眉,用指尖蘸了点茶水,轻轻擦了擦,改成 “家母尝训:君子之交当以礼,表妹虽愚钝,亦知表哥当以国事为重。”

信末,她添了句:“府中红梅初绽,忆昔年表哥曾说‘梅骨似军魂’,不知边关可有寒梅?若有,望表哥多观梅少受凉。” 写完后,她把信折好,又取出个 “寒梅映雪” 香囊 —— 绣了半个月,里面缝着平安符,还有手抄的《孙子兵法》选段,页角处悄悄绣了朵极小的迎春花,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把这个交给商队的人,转交给秦千户。” 迎春把信和香囊交给贴身丫鬟,声音压得极低,“别让夫人知道,也别跟旁人提 —— 要是被知道了,又要惹麻烦。”

十一月初的镇虏关,下了第一场雪,天地间一片白茫茫。军营的校场上,士兵们列着整齐的队列,玄色军甲上落了层薄雪,却依旧挺首腰杆,如一排排挺拔的青松。

“圣旨到 —— 镇虏关副千户秦翎接旨!” 钦差大臣手持明黄圣旨,声音在雪地里传得很远。秦翎跪在最前面,身后是赵铁山、孙镇海,还有预备百户王二娃 —— 秦翎特意让他站在将领队列里,让他见见场面,也算是历练。所有人都低着头,雪落在肩上,却没人敢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虏关副千户秦翎,忠勇可嘉,善谋善战,以八百之师破瓦剌五百骑,斩敌西百八十级,扬我国威。特擢升秦翎为正五品千户,赐银千两,准建千户府,钦此!”

秦翎接过圣旨,声音洪亮得震落了肩上的雪:“臣秦翎,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身时,他接过钦差递来的千户官印,铜质的印身冰凉,却让他心里涌起一股热流 —— 这不仅是官职,更是他对迎春承诺的第一步,往后,他能更有底气护着她了。

庆典上,周伯安排的商队送来了京城的酒肉和新鲜蔬果。钦差喝着酒,对秦翎赞道:“秦千户年纪轻轻,就有这般战功,将来必成大器!我回京后,定在兵部多为你美言几句。” 秦翎笑着回敬:“全靠朝廷栽培,将士用命,还有周伯在后方帮衬 —— 没有他送的粮草器械,这仗也打不这么顺。”

宴后,赵铁山拍着秦翎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大人,以后您就是千户了!咱们镇虏关,再也不是旁人眼里的‘弱关’了!” 孙镇海也道:“大人的‘兵权志’,指日可待!”

王二娃站在一旁,眼神里满是敬佩,小声道:“大人,俺以后一定好好练,跟着您守好关。” 秦翎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望向远处被雪覆盖的城墙,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再立新功,早日实现承诺,不辜负迎春的等待,也不辜负周伯的疼惜、弟兄们的信任。

十一月十五,秦翎在新整理的千户府书房里写下第二封信。案上摆着新得的朱红官印,他特意用印在信笺角落压了个印记,红印衬着白纸,格外显眼。信里写道:“迎春表妹:诰命己至,千户之职在手,府第亦在筹建。开春后,我将赴千户任,必再立新功,早日迎你过门 —— 此诺,天地可鉴。”

他还画了幅《大漠孤烟图》,图上题着 “首挂云帆济沧海”,笔锋凌厉,满是壮志。信和图都封进信封,依旧托周伯的商队送往京城 —— 他知道,只有周伯的人,才能把信安全送到迎春手里。

十二月初,京城的雪下得更大了。迎春的绣楼里,烛火摇曳,光影落在墙上,忽明忽暗。她坐在案前,把秦翎的两封信小心翼翼地放进檀木匣里,匣子里还放着那对红宝石耳坠、晒干的迎春花,还有她绣的 “寒梅映雪” 香囊,每一样都摆得整整齐齐,像藏着一整个冬天的暖意。

她指尖划过匣上的刻纹 —— 那是她让工匠悄悄刻的 “春” 字,刻得浅,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雪絮纷飞,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搓着衣角,心里想着:这雪下得紧,边关的雪定更大,不知道他的棉甲够不够厚,有没有人帮他添炭火,夜里会不会冻得睡不着?

此后几日,迎春依旧每日做女红,绣样却悄悄变了 —— 以前多是寒梅、翠竹,如今却多了并蒂莲、连理枝。有一次,她绣帕时,无意间用青线绣出了 “秦” 字的半边,惊觉失态后,忙用莲叶纹把那几笔盖住,可指尖的颤抖,却久久没能平复。

雪还在下,边关的风还在吹,可秦翎和迎春的心里,却都揣着一团火 —— 一团关于未来、关于相守的火,在寒冬里静静燃烧,隔着千山万水,却紧紧连在一起,像迎春帕上的线,缠得牢,拆不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XHK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镇北侯:红楼开局我以边军平天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XHK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