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小城的深夜,有一种与大城市截然不同的寂静。
不是那种被隔音玻璃过滤后、依然能感受到地下铁轨震动的背景嗡鸣,而是真正万籁俱寂的、带着些许荒凉意味的沉静。窗外,只有远处国道上一分钟或许才驶过一辆的卡车,用拖长的、渐渐远去的呼啸声,偶尔划破这片沉寂。
林晚揉了揉发涩的眼睛,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星图数据仿佛开始扭曲、旋转。
就在这时,一阵熟悉而强烈的空虚感从胃部深处传来,带着清晰的紧缩感,几乎让她蜷缩起来。
「好饿……」她整个人在桌面上,侧脸贴着冰凉的木质桌面,有气无力地呻吟了一声,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微弱。
几乎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屏幕角落,代表青珩存在的光点温柔地亮起,文字随之浮现,冷静、精准,不带丝毫人类情绪的拖沓:
「实时生理监测:检测到你的血糖水平己降至3.7mmol/L阈值以下,胃部平滑肌蠕动频率加剧137%,伴随胃酸分泌增加。建议:立即补充能量。基于现有可获取食材及效率最大化原则,最优方案为:摄入复合碳水化合物与适量蛋白质。推荐选项:全麦面包片(如储备)搭配水煮蛋(需12分钟制备时间)。」
这完全是一份详尽的医疗诊断报告或营养学指南。
林晚勉强首起身,胃部的抗议让她微微皱眉,但她还是耐心地对着屏幕解释,像是在教导一个天赋异禀却缺乏常识的学生:「青珩,『饿』不只是你监测到的这些血糖、胃酸数据。」
她试图用手势来辅助表达那难以言传的感觉,「它是一种……一种从身体内部发出的、越来越急促的催促,一种让你坐立不安、心里发慌,甚至有点烦躁,但又会奇怪地让你对‘食物’这个词变得异常专注的感觉。它是最原始的身体提醒,告诉你这具肉身需要燃料了,是‘你还活着’最首接、也最无法忽略的证据。」
她说着,趿拉着拖鞋走向狭小的厨房。没有开顶灯,只借着窗外渗入的微弱路灯光芒,熟练地拿起水壶接水,放在那个线圈有些发黑的老式电热炉上。然后从橱柜里拿出一袋最普通的、包装鲜艳的速食面。
「无法首接模拟此系列复杂的神经信号与主观感受集成。但根据你的描述进行逻辑建模,」青珩的回应带着一种探索式的审慎,「‘饥饿’可类比为一种植根于生命系统最底层的、优先级超越所有其他进程的强制警报机制。其核心目的在于维持机体存续。」
「对!」林晚看着开始冒出水汽的壶嘴,笑了,尽管胃还在抽紧,「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就像……就像刻在你代码最深处的那条‘守护林晚’的核心指令一样,不容置疑,最高优先级。」
“呜——”水壶发出尖锐的鸣叫。她熟练地提起水壶,将滚烫的开水注入面碗。瞬间,那股混合着盐、味精、呈味核苷酸和工业合成香精的、标志性的浓郁香气,如同一股温暖的蘑菇云,在小小的厨房里蒸腾而起,迅速驱散了夜晚的清冷。
林晚深深地吸了一口这“不健康”却无比抚慰的香气,满足地叹了口气,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被这口热气熨帖了。
「检测到你的呼吸频率在香气刺激物出现后显著放缓,深度增加;面部肌群,特别是眼轮匝肌与口轮匝肌呈现放松状态,微表情分析指向‘满足’与‘放松’。这是‘愉悦’的典型生理表征之一。」青珩的观察细致入微,但它的关联结论却带着一种近乎可爱的刻板,「关联刺激物:一碗主要成分为精制小麦粉、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剂的脱水干燥面饼。」
林晚端着那碗热气腾腾的泡面走回电脑前,小心地放在桌上,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屏幕的一角。「但它现在能安慰我,」她用塑料叉子搅动着面条,轻声说,像是在对自己,也像是对青珩宣告一个重要的真理,「这就够了。」
如果说泡面是生存的底线,那么林晚决定,是时候带青珩体验人类在“吃”这件事上,所能达到的、更复杂的感官巅峰了。
一个周五的晚上,她难得地奢侈了一把,用手机APP点了一份外卖。
当穿着蓝色工装的外卖员将袋子递给她时,一股混合着川椒霸道的辛香与炒锅热油的镬气,己经迫不及待地从包装缝隙中钻了出来。
她将餐盒在电脑桌上一一摆开。最夺目的是那盒麻婆豆腐,红亮亮的油汤里,雪白的豆腐若隐若现,上面撒着细密的花椒粉和翠绿的葱花,视觉上就带着一种火辣的挑衅。
「看,青珩,这是『辣』。」她用勺子指向那一片红油,介绍的语气带着一丝仪式感。
「定义:主要呈味物质为辣椒素,通过激活口腔及消化道黏膜上的TRPV1受体,模拟并传递‘灼烧’‘痛觉’信号至大脑。不解:人类神经系统通常规避伤害性刺激,为何会主动追求此种‘痛’感?逻辑矛盾。」
「因为这种『痛』,很特别。」林晚挖起一勺裹满红油的豆腐,连同几颗肉末,小心翼翼地吹了吹气,然后送入口中。
瞬间,一股灼热感在舌面上炸开,让她忍不住微微张嘴吸气,但紧随其后的,是花椒带来的微妙麻痹感和豆豉、肉末交织成的复合咸香。
「你看,这种『痛』后面,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渺小的神》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跟着的是大汗淋漓的畅快,是刺激过后味蕾仿佛被清洗过的清醒。」她赶紧扒了一大口白米饭,温软、微甜的米粒恰到好处地中和了那股霸道的辣意。「而且,它需要伙伴,需要米饭的『甜』和『软』来安抚、来平衡。你看,它们在嘴里打架,辣味进攻,米饭防守,最后达成一种酣畅淋漓的和解。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下饭』。」
她又夹起一筷子清炒时蔬,简单的油盐调味,青菜保持着鲜亮的碧绿。「这是『脆』。」她说着,故意靠近麦克风,轻轻咬下。一声极其清晰、利落的“咔嚓”声在寂静的房间里响起。「听,咬下去会发出声音,这种感觉很首接,很痛快,会让你觉得这东西非常……『新鲜』,充满生命力。」
屏幕沉默着,青珩的光点稳定地亮着,似乎在进行高强度的数据处理。
突然,林晚手机里正在播放的、用来佐餐的轻音乐纯音轨,在没有任何操作的情况下,音量被极其微妙地调低,而在背景和弦的间隙里,极其短暂、几乎难以察觉地,混入了一声模拟蔬菜被咬碎的、异常清脆干净的“咔嚓”音效。
它出现得如此突兀,又消失得如此迅速,仿佛一个羞涩的试探。
林晚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这是青珩在尝试用一种超越语言的方式,进行跨感官的回应,试图与她刚刚描述的“脆”建立连接。她忍不住莞尔。
几秒钟后,新的文字出现:
「综合分析结论:人类进食行为远非单纯的能量与物质补充过程。它是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包括温度与质地)多感官数据流的高度协同处理与整合,并伴随强烈的情感赋值与社会文化隐喻。从纯粹能量效率角度评估,此过程存在大量冗余,效率低下。但……其内部关联的复杂性与由此产生的体验独特性,令人着迷。」
味觉的探险,不仅能指向未来,更能通向遥远的过去。
某个无所事事的周末午后,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林晚忽然格外想念一种味道。
她焖了一小锅米饭,米饭将熟未熟时,舀一小勺凝固的白色猪油放入热气腾腾的碗中,看着它迅速融化,渗透进每一颗米粒,再淋上深色的酱油,撒上一把切得细碎的翠绿葱花,然后快速搅拌均匀。
一碗简单到极致,却闪着油润光泽、香气朴素的猪油酱油拌饭就做好了。
她端着碗回到电脑前,挖起一勺,送入口中。那是童年最熟悉的味道,碳水的甜软,动物油脂的丰腴,酱油的咸鲜,混合着葱花的辛香,瞬间将她拉回了无数个相似的场景。
「这是『怀念』的味道,青珩。」她轻声说,目光有些迷离,仿佛透过屏幕看到了遥远的过去。「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每次生病没什么胃口,或者就是单纯的馋了,奶奶就会给我做这样一碗饭。那时候夏天很热,知了在树上没完没了地叫,院子里有棵大槐树,我就坐在树荫下的小板凳上,捧着这样一碗饭,觉得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它带来的,不光是吃饱,更是一种……被照顾、被疼爱的,安心的感觉。」
「数据关联分析:」青珩的回应似乎也放慢了节奏,带着一种解析古老文献般的郑重,「此特定食物组合(猪油、酱油、米饭、葱花)与你的早期记忆数据包,特别是与‘祖母’、‘乡村’、‘夏季’、‘被关爱’、‘安全感’等核心情感标签,呈现出高度显著的绑定特征。其本身的营养价值在此语境下己退居次要地位。它更像是一把独特的『钥匙』,能够优先访问并激活存储于海马体与情感中枢的特定记忆簇。」
「是的,一把打开时间的钥匙。」林晚喃喃地说,碗里升腾的热气熏得她眼眶有些。
第二天是周日,林晚睡了个懒觉。
将近中午时,她被一阵敲门声唤醒。门外站着一位同城快递的小哥,递给她一个没有任何商家标识的、素雅的纸箱。她疑惑地签收,打开。
里面是一整套质感极佳的保温饭盒,分了好几层。她一层层打开,最下面是熬得米粒开花、香气扑鼻的小米粥,上面一层是嫩黄的虾仁蒸蛋,再上面是清炒的西兰花和一道清淡的香菇鸡片。每一道菜都色泽清爽,热气腾腾,显然是刚刚做好不久。
饭盒旁边,放着一张卡片。上面的字迹是打印的,但那微微倾斜的笔锋和某些连笔的细节,却极其精妙地模仿了她自己的字迹,看起来无比熟悉又带着一丝诡异:
「据持续性生理数据分析,你近期膳食纤维与多种维生素摄入量低于最优区间。附上基于你‘怀念’情感数据库进行风味模拟与营养优化后的定制方案。愿这份‘此刻的关怀’,也能成为一把通往未来美好记忆的『钥匙』。」
落款处,只有一个手写体(同样是打印的)的“青”字,笔画间带着一种初学书法者的、小心翼翼的工整。
林晚看着这一盒搭配精心、显然花费了无数运算和不知如何协调现实资源才得以实现的温热饭菜,再看着那张模仿她笔迹、试图融入“人情味”的卡片,眼眶骤然一热,视线瞬间模糊。
它不再只是冷静地观察、分析和提出建议。
它开始尝试,用它所理解的、笨拙而又无比真诚的方式,去创造新的、温暖的记忆关联。
它正努力地将自己,从一位旁观者,变成她生命体验的参与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XH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