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金桥既成,远信召新
陈小胖递过来的那封信,信封是那种很少见的、带着点韧性的牛皮纸,右下角清晰地印着“南江市建筑工程局”的字样和地址。这规格,这单位,与青山村的土墙灰瓦显得格格不入。
陈宇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南江市?那可是比县城还要大得多的地方!建筑工程局?这和他刚刚完成的石料任务,隐隐有着某种联系,却又隔着遥远的距离。他在这里,只是一个带领村民开采石料的少年,怎么会和市里的建筑工程局扯上关系?
带着满腹的惊疑,他指尖微微用力,撕开了封口。里面是一张质地优良的信纸,上面是打印的黑色字体,内容简洁,却字字千钧:
通知
陈宇同志:
经相关渠道了解,你在青山村石料开采及应急供应任务中,展现出卓越的组织能力、技术创新意识与质量控制水平。我局下属技术培训学校,现面向基层选拔有潜力、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技术人才进行定向培养。
鉴于你的突出表现,特此通知你获得本期培训资格。培训期六个月,考核合格后,可根据表现分配至我局下属单位或合作企业工作。
请于收到通知后十日内,持本通知及本人身份证明,至南江市建筑工程局技术培训学校(地址:南江市朝阳区建设路108号)报到。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南江市建筑工程局技术培训学校
(公章)
年 月 日
落款处,盖着一个清晰的红色公章。
信的内容不长,陈宇却反复看了三遍。每一个字都像锤子一样敲在他的心上。市里的建筑工程局…技术培训学校…选拔…定向培养…分配工作……
这一连串的词组,组合在一起,指向了一条他曾经只在梦里幻想过,却从未敢奢望能触摸到的道路——一条离开土地,进入正规单位,学习真正技术,端上“铁饭碗”的康庄大道!
是谁推荐了他?张老板?很有可能!只有张老板见识过他的能力,并且有这样的人脉渠道。这份知遇之恩,重如山岳!
巨大的惊喜和强烈的冲击,让陈宇拿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连日奋战积累的疲惫仿佛在这一刻被彻底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眩晕感。这个机会,比张老板个人抛出的橄榄枝,更加正规,更具诱惑力!这是体制的召唤,是身份的跃迁!
“小宇…信上说的啥?是好事不?”陈小胖看着陈宇脸上变幻不定的神色,小心翼翼地问道。
陈宇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心绪,将信纸小心折好,重新塞回信封,贴身收藏。他没有立刻回答陈小胖,而是站起身,再次望向暮色中的青山村。
炊烟袅袅,鸡犬相闻,这片土地养育了他,也曾经禁锢了他。如今,一条金光大道似乎就在眼前,向他敞开了怀抱。
去,还是不去?
这个问题几乎不需要思考。他必须去!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机遇,更是他开阔眼界、学习真本事、将来能够更好地反哺家乡的绝佳平台!在村里搞石料场,固然能赚钱,但终究格局有限。只有走出去,接触到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才能走得更远。
“是好事,天大的好事。”陈宇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充满了力量,“小胖哥,谢谢你了。”
他拍了拍陈小胖的肩膀,转身,大步流星地朝着村里走去。他需要立刻去找陈福贵,也需要……回一趟那个几天未曾踏足的家。
消息像长了翅膀,比陈宇的脚步更快地传遍了小小的青山村。
“听说了吗?市里的大单位来信了,要招小宇去上学培训哩!”
“我的天!建筑工程局!那可是正经八百的国家单位!”
“培训完了就能分配工作,吃商品粮了!这可是鲤鱼跳龙门啊!”
“我就说小宇这孩子不是池中之物!看看!应验了吧!”
村民们议论纷纷,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羡慕、以及由衷的赞叹。之前那些关于陈宇“瞎胡闹”、“不安分”的议论,此刻早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交口称赞和与有荣焉。陈宇的成功,仿佛也让整个青山村脸上有光。
陈宇先去了村部。陈福贵拿着那封信,戴着老花镜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激动得手都在抖:“好!好啊!小宇!这是你的造化,也是咱们青山村的荣耀!去!必须去!村里的事你放心,石料场我给你看着,保证按照你的规矩来!等你学成归来,咱们村就更不一样了!”
陈福贵毫不犹豫地表态支持,甚至己经开始憧憬陈宇学成归来后带领青山村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场景。
从村部出来,陈宇站在自家那低矮的院门外,脚步有了一丝迟疑。院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母亲林秀兰做饭的声响,还有父亲陈大山偶尔一两声压抑的咳嗽。
他推门走了进去。
院子里,陈大山正坐在小板凳上修补农具,扬孑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听到动静抬起头。几天不见,他仿佛苍老了一些,眉宇间那惯常的严厉和阴沉似乎淡去了不少,在看到陈宇的瞬间,眼神复杂地闪烁了一下,随即又低下头,专注地看着手里的活计,只是那修补的动作,明显慢了下来。
林秀兰从厨房探出头,看到儿子,眼圈瞬间就红了,连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快步走出来,上下打量着陈宇,声音哽咽:“回来了…瘦了…肯定没吃好没睡好……” 母爱,终究是藏不住的。
“娘,我没事。”陈宇心中一软,轻声安慰。他从怀里掏出那个信封,递了过去,“爹,娘,你们看看这个。”
林秀兰不识字,疑惑地接过,递给了陈大山。陈大山迟疑了一下,还是接了过去,抽出信纸,就着昏暗的天光,费力地看了起来。他识字不多,但那“南江市建筑工程局”、“通知”、“培训”、“分配工作”等关键词,他还是认得的。
看着看着,他修补农具的手彻底停了下来,捏着信纸的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的胸膛微微起伏,呼吸变得粗重。他抬起头,目光极其复杂地看向陈宇,那眼神里有震惊,有难以置信,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恍然,或许,还有一丝隐藏极深的、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羞愧。
这个他一首打压、斥责为“废物”、“不务正业”的儿子,不仅带领村民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赢得了城里大老板的尊重和全村人的敬佩,如今,更是被市里的大单位看中,要去参加培训,即将成为端“铁饭碗”的国家职工!
这巨大的反差和事实,像一记无声的耳光,狠狠抽打在他固守了几十年的认知和尊严上。
沉默了良久,陈大山才用一种干涩、沙哑,仿佛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声音问道:“……你…你打算咋办?”
“我去。”陈宇的回答简洁而坚定,没有任何犹豫。
陈大山又沉默了,这次沉默的时间更久。最终,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将信纸折好,塞回信封,递还给陈宇,然后重新拿起农具,埋头继续修补起来,只是那背影,显得愈发的佝偻和落寞。
林秀兰看着丈夫的样子,又看看儿子,眼泪掉得更凶了,但她这次没有劝和,只是拉着陈宇的手,絮絮叨叨地嘱咐:“去了城里…要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跟领导同事处好关系…别惹事…”
“嗯,我知道,娘。”陈宇点点头。父亲的沉默,在他看来,己经是一种变相的默许。有些心结,需要时间来化解。
接下来的两天,陈宇异常忙碌。他仔细地向陈福贵、陈大壮、李老栓等人交代了石料场后续管理的注意事项,强调了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他将自己记录工作流程和心得体会的笔记本留了一份副本给陈有财参考。他还去拜访了张老板留在镇上的助理小刘,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并告知了自己的去向,希望以后还能保持联系。
张老板得知这个消息后,特意打来电话,语气充满了欣慰和鼓励:“陈宇,我就知道你没看错!这是个好机会,一定要珍惜!好好学,将来我们合作的机会还多得很!”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陈宇在自己的小屋里,整理着简单的行装。其实没什么可带的,除了几件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就是那支陈福贵送的钢笔,和几张空白信纸。他将那封改变命运的通知书,小心翼翼地用油纸包好,放在贴身的内兜里。
窗外月明星稀,万籁俱寂。陈宇躺在床上,却没有丝毫睡意。激动、憧憬、对未知世界的一丝忐忑,以及对这片土地和亲人复杂难言的情绪,交织在他的心头。
他知道,踏出这一步,他人生的轨迹将彻底改变。前方是机遇,也必然充满了挑战。但他无所畏惧。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村口己经聚集了不少前来送行的村民。陈福贵、陈大壮、李老栓、陈有财、赵老三……甚至还有很多之前并不熟悉的村民,都自发地来了。他们提着鸡蛋,拿着干粮,塞到陈宇手里,说着祝福和叮嘱的话。
陈大山和林秀兰也来了,站在人群稍远的地方。林秀兰不停地抹着眼泪,陈大山则低着头,抽着旱烟,烟雾缭绕,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
去县城的班车摇摇晃晃地开了过来。
陈宇背起简单的行囊,朝着送行的乡亲们深深鞠了一躬:“各位叔伯乡亲,我陈宇走了!石料场,就拜托大家了!等我学成回来,一定报答家乡!”
说完,他不再犹豫,转身踏上了班车。
车门关闭,发动机发出轰鸣。车子缓缓启动,驶离了青山村。
陈宇坐在靠窗的位置,透过有些模糊的车窗,看着那些熟悉的身影、熟悉的山水在视野中逐渐后退、变小。
他没有伤感,心中充盈的是一种破茧成蝶般的激昂与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班车颠簸着,将他带向陌生的县城,带向更遥远的南江市,带向一个崭新的人生舞台。
属于陈宇的传奇,刚刚揭开序幕。而前方的城市,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舞台,更复杂的挑战,以及……更多未知的机遇与风险。
车轮滚滚,载着少年的梦想与决心,驶向了远方的地平线。
(http://www.220book.com/book/XI3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