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最后几片梧桐叶被寒风卷走,城市正式步入了初冬。清晨的街道上,行人们裹紧了外套,呼出的气息凝成白雾。校园里的气氛却并未因寒冷而沉寂,反而因为期中考试的临近和竞赛集训的展开,透着一股紧张而热烈的气息。
周六上午,数学竞赛集训结束。林凡和一同入选的李哲从教学楼里走出来,冷风一吹,精神为之一振。王大壮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像只胖企鹅一样等在教学楼门口,鼻子冻得通红,手里还提着个塑料袋。
“凡哥!哲哥!这边!”他看到两人,使劲挥手,咧嘴笑道:“集训辛苦啦!我刚从小卖部过来,买了热乎乎的烤红薯,赶紧趁热吃!”
说着,他从袋子里掏出两个用纸巾包着、还烫手的烤红薯,塞到林凡和李哲手里。红薯的香甜热气立刻驱散了周围的寒意。
“可以啊大壮,够意思!”李哲笑着接过,剥开焦黑的外皮,露出金黄的瓤,咬了一口,满足地哈着热气。
林凡也感觉一股暖意从手心传到心里。他掰开红薯,香甜软糯,在这种寒冷的天气里显得格外美味。“谢了,大壮。”
“客气啥!”王大壮嘿嘿一笑,“走,苏晴和晓梅在教室等咱们呢,说课外小组今天碰个头,聊聊进展。”
三人走进教室,果然看到苏晴和孙晓梅己经在了。苏晴正低头整理着几页复印的资料,孙晓梅则在白板上画着什么。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在课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与室外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来来来,边吃边聊。”王大壮把剩下的烤红薯分给两个女生,教室里顿时充满了食物暖香和轻松的氛围。
孙晓梅咽下嘴里的红薯,指着白板兴奋地说:“你们看,我根据上次秋游拍的岩刻照片(虽然模糊),还有苏晴分享的一些符号,尝试做了个分类对比图!”
白板上,她画了几组简单的几何图形,分成了“岩刻符号”、“苏爷爷笔记符号”和“其他猜想”几栏,用箭头和问号标注着可能的关联。
李哲推了推眼镜,凑近仔细看:“嗯,这个归类有点意思。你看这个放射状图形,在岩刻和笔记里都有出现,虽然细节不同,但基本结构相似,可能都代表‘方向’或‘辐射’的概念。”
苏晴点点头,拿出她带来的那几页复印件:“我这次回去又仔细翻了一下,找到几页爷爷关于‘地脉探测’的笔记,上面有一些更复杂的符号组合,旁边标注着‘能量汇聚’、‘流向节点’之类的词,还画了简单的示意图。”她将复印件铺在桌上,指给大家看。
林凡心中一动,立刻仔细看去。只见那泛黄的纸页上,用铅笔绘制的符号确实比之前看到的更为复杂,出现了嵌套的环形、交错的双曲线以及带有箭头的网状结构,旁边用极其潦草的字迹注释着“异常读数”、“建议深探”等字样。这些符号的复杂度和抽象程度,明显更接近他蓝色笔记本中的某些中级符号!
“能量汇聚……”林凡若有所思地重复着这个词,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划着类似的曲线,“如果把这些符号看作一种描述某种‘场’或‘流’的数学语言,那么它们的组合方式,或许就是在表达这种‘场’的强度、梯度和方向……”
他的话让其他西人都安静下来,陷入思考。李哲尝试用物理场的概念去理解,孙晓梅则联想到信息流,王大壮虽然听不懂,但也觉得“很厉害”。
苏晴看着林凡专注的侧脸,阳光勾勒出他清晰的轮廓,眼神中闪烁着一种与她平时所见截然不同的、深邃而睿智的光芒。她轻轻将额前的一缕碎发拨到耳后,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浅浅的笑意。她发现,林凡在探讨这些问题时,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讨论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大家畅所欲言,虽然很多想法还停留在猜测阶段,但思维的碰撞让每个人都感到兴奋。最后,大家决定分工合作:苏晴和李哲负责继续从历史考古和学术资料中寻找类似符号的记载;孙晓梅和王大壮负责留意各类“未解之谜”或民间传说中可能相关的线索;而林凡,则负责从数学和逻辑的角度尝试分析这些符号可能的内在规律。
“放心吧凡哥!”王大壮拍着胸脯,“保证完成任务!明天我就去旧书摊再淘淘,看有没有啥‘藏宝图’!”
他的话引得大家一阵笑声。
小组活动结束,五人一起走出教学楼。冬日的阳光虽然不够炽热,却格外明亮温暖,洒在身上暖洋洋的。他们并肩走在校园里,讨论着刚才的话题,也聊着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和生活中的趣事。少年人的笑声在清冷的空气中传得很远。
林凡看着身边的朋友们——活泼的王大壮,沉稳的李哲,开朗的孙晓梅,还有安静聪慧的苏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重生归来,他不仅拥有了弥补遗憾、探索未知的机会,更收获了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这份在冬日暖阳下共同追寻奥秘的温暖情谊,或许比他正在探索的那个宏大谜团,更加珍贵。
他知道,前路漫长,谜团深奥,但有这些伙伴在身边,他便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生之先驱者》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IR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