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2章 新路萌芽

小说: 沸腾年代1980   作者:叙白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沸腾年代1980 http://www.220book.com/book/XJ3T/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叙白飞”推荐阅读《沸腾年代1980》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危机暂时解除后的日子,像绷紧的弦稍稍松弛。河口子村恢复了往日的节奏,春耕的忙碌逐渐取代了之前的紧张气氛。陈旭家的小院也多了几分久违的平和。王桂芬的气色一天好过一天,甚至能坐在院里晒着太阳做点针线活了。陈根生的话依旧不多,但眉宇间的愁苦淡了些,偶尔会扛着锄头去自留地,默默地把地侍弄得更加精细。陈娟脸上也有了笑意,用攒下的布头给陈旭做了一双结实的新鞋。

陈旭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知道,眼前的平静只是假象,沈月清那个炸药包还在,李干事的贪婪也是个无底洞。他必须尽快找到一条更稳妥、更能见光的路子。

他再次去了县城,找到刘采购。这次,他没急着出货,而是请刘采购在小饭馆吃了顿便饭。几杯散装白酒下肚,刘采购的话匣子也打开了。

“小陈啊,最近风声是松了点。”刘采购夹了一筷子猪头肉,压低声音,“上头啊,对下面搞活经济,好像有点新说法了。”

“哦?刘叔,有啥新说法?”陈旭心中一动,连忙给刘采购斟满酒。

“说是要鼓励社队发展企业,搞点农副产品加工,给集体增加点收入。”刘采购咂咂嘴,“不过啊,雷声大,雨点小,真干起来的没几个。缺资金,缺技术,更缺胆量。”

社队企业?农副产品加工? 这几个字像火花一样在陈旭脑子里闪过。这似乎是一条正大光明的路!如果他能参与到里面,哪怕只是沾点边,不仅赚钱名正言顺,还能给自己披上一层“集体”的保护色。

“刘叔,您见识广,您看……咱们这附近,有啥能搞的?”陈旭虚心请教。

刘采购想了想:“咱们这地方,能搞啥?无非就是粮食加工,比如弄个磨坊,帮社员磨面,或者搞点粉丝、粉条加工。再不然,就是利用山货,弄个土特产加工厂什么的。不过都难啊,没机器,没销路。”

磨坊?粉丝加工?山货?陈旭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磨坊需要设备,投资大;粉丝加工技术性强,而且竞争也激烈;山货……他想起之前倒腾山货的经历,这条路他熟,而且本钱小,见效快。

“刘叔,要是……要是咱们河口子村想搞个山货收购点,集中起来往您这儿送,您看……行不行?”陈旭试探着问。他想的是,由他牵头,在村里搞个小小的“合作社”,集中收购社员的山货、鸡蛋等,然后统一卖给刘采购的饭店或者其他渠道。这样,他赚个差价,社员也得了方便和实惠,关键是,这属于集体行为,不容易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

刘采购眯着眼看了看陈旭,笑了笑:“你小子,脑子就是活络。这个想法……倒不是不行。不过,你得先跟你们大队谈妥,得有大队的支持,挂上集体的名头。不然,还是个体行为,风险不小。”

大队的支持? 陈旭心里有了方向。看来,得去探探赵福海的口风了。

谢过刘采购,陈旭没有首接回村,而是去了一趟县里的新华书店。他花了几分钱,买了本薄薄的《农村社队企业经验介绍》,又找了几本关于山货鉴别、简单加工的小册子。知识就是力量,他得先武装自己的头脑。

回到村里,陈旭没有立刻去找赵福海。他先利用空间的便利,更加高效地从老农机站“蚂蚁搬家”,积累了一小笔资金。然后,他开始有意识地接触村里那些平时采山货比较多的农户,比如邻居赵大爷、李婶家,闲聊中透露出如果能集中起来卖,或许价格能更高一点的想法,试探他们的反应。

大部分农户都表示感兴趣,但也都持观望态度,毕竟之前没有先例,怕吃亏。

时机差不多成熟了。这天下午,陈旭揣上那本《农村社队企业经验介绍》和两包好烟,来到了大队部。

赵福海正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看到陈旭进来,有些意外,放下报纸:“陈旭?有事?”

“赵书记,有点想法,想跟您汇报汇报。”陈旭恭敬地递上一根烟。

赵福海接过烟,示意他坐下:“啥想法?说吧。”

陈旭把想搞山货集中收购点,为集体增加收入的想法说了一遍,重点强调了这是响应上级号召、帮助社员增收。

赵福海听完,沉吟了很久,吧嗒吧嗒地抽着烟,烟雾缭绕中看不清他的表情。

“陈旭啊,你这个想法……是好的。”赵福海缓缓开口,“为集体谋福利嘛。不过,这事没那么简单。第一,启动资金哪来?第二,谁负责收购、运输、销售?出了问题谁负责?第三,价格怎么定?赚了钱怎么分?这些都是问题。”

陈旭早就料到会有这些疑问,他不慌不忙地说:“赵书记,资金我可以先垫一点,算是借给集体的。负责人我可以来当,出了问题我担着。价格就按市场价来,赚了钱,大部分归集体,我只要点辛苦费就行。主要是为了方便社员,也给大队增加点收入。”

他表现得很有诚意,而且主动承担风险。赵福海盯着他看了半晌,似乎在权衡利弊。搞成了,是他这个支书的政绩;搞砸了,主要责任是陈旭的。而且,最近上面确实有这方面的风声。

“嗯……”赵福海终于点了点头,“这样吧,你的想法我知道了。我拿到支部会上讨论一下,听听其他委员的意见。你先回去等消息。”

虽然没有立刻答应,但也没有一口回绝。这就是希望!

“哎!谢谢赵书记!那我等您信儿!”陈旭知道不能操之过急,道谢后便离开了大队部。

走在回家的路上,陈旭心情有些振奋。这条新路,虽然刚刚萌芽,但总算看到了希望。如果能搞成,他就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投机分子”,而是有了“集体”背景的经营者,安全性将大大提高。

当然,他也清楚,赵福海那边肯定要费一番周折,其他大队干部也可能有不同意见。但无论如何,他迈出了第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陈旭一边继续着他的“秘密”事业,一边耐心等待大队部的消息。他利用空间,又去了一趟老农机站,这次除了金属零件,他还留意收集了一些废弃的、但可能用于简单加工的工具,比如小台钳、旧锉刀等,说不定将来能用上。

就在他以为要等上一段时间时,赵福海却主动找上了门。这天傍晚,赵福海背着手溜达到了陈旭家自留地边。

“陈旭,忙着呢?”

陈旭放下锄头:“赵书记,您找我?”

“嗯,你上次说的那个事,”赵福海左右看看没人,压低声音,“支部会上讨论过了,原则上同意可以先试试。不过,有几个条件……”

陈旭心里一紧,屏息听着。

“第一,不能叫‘收购点’,太扎眼,就叫‘河口子大队农副产品代销点’。”

“第二,启动资金算你借给大队的,打个条条,赚了钱先还你本金。”

“第三,利润……大队占七成,你占三成。另外,你得找个可靠的人帮你一起弄,不能光你一个人。”

条件有些苛刻,利润的大头被大队拿走了,而且还要找人监督。但陈旭明白,这是他能获得“合法”身份必须付出的代价。三成利润,如果量做起来,也比他现在偷偷摸摸强,关键是安全!

“行!赵书记,就按您说的办!”陈旭爽快地答应下来,“找人……您看让我姐陈娟帮我行不?她心细,也可靠。”

让陈娟参与,既是为了避嫌(男女搭配),也是想把姐姐拉进来,多一份收入,多一层保障。

赵福海想了想,陈娟确实是个老实本分的人,便点了点头:“陈娟可以。那就这么定了!你抓紧时间准备一下,找个地方,挂个牌子,尽快搞起来!”

“哎!谢谢赵书记支持!”陈旭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送走赵福海,陈旭看着夕阳下绿油油的庄稼,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条新的、充满希望的路,终于在他面前铺开了。虽然前途依然挑战重重,但至少,他不再是孤身一人在黑暗中摸索了。

“代销点”的牌子,即将挂起。而陈旭的命运,也将随之驶入一条新的航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XJ3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沸腾年代1980 http://www.220book.com/book/XJ3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