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海的点头,像一道春风,吹散了笼罩在陈旭心头的最后一丝阴霾。虽然条件苛刻,但“代销点”这块牌子,就是他眼下最需要的护身符。
他立刻行动起来。第一步是选址。大队部腾不出地方,陈旭便把主意打到了自家院门口靠路边的那个废弃的牲口棚。棚子不大,土坯墙,茅草顶,早就闲置了,里面堆着些烂柴火。位置却不错,临着村里主路,人来人往都能看见。
他跟父亲陈根生商量。陈根生蹲在门槛上闷头抽了半天烟,最后吐出一句:“你看着弄吧,别惹事就行。”算是默许了。王桂芬和陈娟更是没意见,反而有些隐隐的期待。
第二天,陈旭就带着陈娟开始收拾。姐弟俩花了一整天功夫,把棚子里的烂柴清理干净,墙壁用黄泥重新抹了一遍,棚顶也修补了漏雨的地方。陈旭又从自留地砍了几根粗壮的竹子,请邻居赵木匠帮忙,做了个简陋的柜台和货架。
地方收拾利索了,接下来是资金和货源。启动资金按约定是陈旭先垫付。他算了算手头的钱,从空间里悄悄取出五十块钱作为本金。这笔钱他告诉家里是之前攒下的和问朋友借的。
货源方面,他先瞄准了村里最常见的几样:鸡蛋、山野菜、蘑菇、干果。他让陈娟出面,挨家挨户去打招呼,说明代销点的规矩:社员自愿把东西送来,按市价记账,卖出后结款,代销点只收取少量辛苦费(其实就是陈旭利润的一部分)。这样既避免了囤货风险,也降低了社员的顾虑。
一开始,响应的人不多。村民们习惯了自产自销或者等小贩上门,对这种新形式持观望态度。只有几户跟陈旭家关系好的,或者确实急着用钱的,送来了少量鸡蛋和几捆干野菜。
陈旭也不急。他让陈娟把收来的东西整齐地摆在货架上,虽然种类少,数量也寒酸,但看起来总算有点样子了。他又用红纸写了“河口子大队农副产品代销点”几个大字,贴在棚子门口,算是正式挂牌了。
开张头几天,门可罗雀。陈娟有些着急,陈旭却安慰她:“姐,不急,慢慢来,等大家看到实惠了,自然就来了。”
他说的没错。转机出现在开张后的第一个集市日。陈旭提前跟刘采购打好了招呼,把代销点收上来的第一批品相不错的山货和鸡蛋送了过去。刘采购看在陈旭的面子上,给了个公道的价格。回来后,陈旭立刻让陈娟按账本,把卖货的钱一分不少地结给了那几户社员。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村里传开了。“陈旭家那个代销点真给现钱!”“价格比小贩公道!”“不用自己跑县城了!”……村民们的态度开始转变,陆续有人拿着东西上门了。虽然量还是不大,但总算打开了局面。
陈旭把握着分寸,收的东西以容易储存、有固定销路的为主,避免积压。他还利用去县城的机会,留意供销社和黑市的行情,尽量让收购价对社员有吸引力,又能保证自己的微薄利润。
陈娟成了代销点的实际管理者。她心细,账目记得清清楚楚,待人接物也和气,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王桂芬身体好些的时候,也会坐在棚子门口帮着照看一会儿。陈根生虽然依旧沉默,但偶尔会默默地把棚子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
看着代销点渐渐步入正轨,陈旭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这条明路,总算走通了第一步。虽然辛苦,利润也薄,但心里踏实。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身份,他频繁外出、与刘采购等人接触,就显得合理多了。
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代销点只是个幌子和基础,真正能让他快速积累资本的,还是那条隐秘的战线。他利用代销点作掩护,外出“联系业务”的机会,继续悄无声息地经营着老农机站的“废品生意”。空间的存在,让他能完美地隐藏收获和资金流动。代销点赚的明钱用于家庭开销和维持表面运转,空间里藏的暗钱,才是他真正的底牌和未来发展的资本。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代销点的红火,虽然方便了村民,却也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村里原来也有两个偶尔倒腾点山货的小贩,现在生意大受影响。他们不敢明着对抗大队支持的代销点,但风言风语和暗中使绊子是少不了的。
这天,陈娟气呼呼地回来对陈旭说:“小旭,今天赵老歪来说,咱代销点收的蘑菇压秤,坑社员!我跟他论理,他还嚷嚷着要去大队告状!”
陈旭眼神一冷。赵老歪是村里有名的滚刀肉,也是之前倒腾山货的之一。他这是在找茬。
“姐,别理他。咱们秤是大队校过的,公平公道。他愿意告就让他告去。”陈旭安抚姐姐,心里却提高了警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种地头蛇的骚扰,必须及时掐灭。
他想了想,晚上揣了半包烟,去了一趟大队长赵福海家。他没提赵老歪告状的事,只是汇报了代销点近期的运营情况,感谢大队的支持,并隐晦地提到有个别社员可能对新生事物有误解。
赵福海是人精,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他抽着陈旭递上的烟,慢悠悠地说:“嗯,搞新东西,难免有人眼红。你放心,只要你们按规矩办事,大队肯定支持。至于那些闲言碎语,不用理会。”
有了赵福海这句话,陈旭心里有了底。果然,赵老歪后来也没真去大队部闹,只是偶尔阴阳怪气几句,成不了气候。
初步站稳了脚跟,陈旭开始谋划下一步。代销点不能只满足于倒腾山货,利润太薄。他想起刘采购提过的农副产品加工,心思活络起来。比如,把收来的山野菜晒成干菜,或者试着做点粉条?如果能搞成,附加值就高了。
但加工需要场地、工具和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更多的资金、更稳妥的销路,以及……合适的机会。
日子在忙碌中飞逝。代销点生意渐好,陈旭暗地里的积累也稳步增加。他像一只辛勤的蜘蛛,小心翼翼地编织着自己的网,明暗两条线并行,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家庭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母亲的病情稳定,姐姐脸上也有了光彩。一切似乎都在向好发展。
然而,陈旭始终没有忘记沈月清那个巨大的隐患,也没有放松对周围环境的警惕。他深知,这暂时的平静来之不易,而更大的风浪,或许就在不远的前方。
(http://www.220book.com/book/XJ3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