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厉要下来检查“家庭副业”的风声,像一股倒春寒,吹得陈旭心里发紧。他立刻让陈娟停了压面机的活儿,把机器拆解抹油,用破麻袋包好,藏进了堆放柴火的地窖深处。来加工过面条的几户邻居,陈旭也挨个悄悄打了招呼,只说机器坏了要修,最近弄不了,大家心照不宣,也都表示理解。
表面上看,陈旭家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他每天还是去自留地转转,或是到老农机站“钻研”那些废铁,一副安分守己的模样。
暗地里,陈旭的脑子却没停着。雷厉这突如其来的检查,让他意识到,光靠躲藏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得有一条更稳妥、甚至能摆在明面上的路子。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正在改进的新一代压面机上。如果能把机器做得更精巧、更高效,甚至能找个由头,让它为“集体”创造点价值,或许就能在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
他趁着去县里帮王技术员跑腿的机会,更加留意农机厂废料堆里的“宝贝”,专挑那些精度高、材质好的边角料。同时,他也更下功夫研究那几张苏联图纸,琢磨着怎么用最简单的工艺,实现关键的功能。
这天,他在废料堆里发现了一小段报废的丝杠,虽然锈迹斑斑,但螺纹磨损不大,材质看起来不错。他如获至宝,偷偷收进空间。回来后又花了好几个晚上,用细砂纸和油石一点点打磨,竟然真让它恢复了几分光洁!这可比他自己锉出来的强太多了!
有了这段丝杠,新机器的核心难题解决了一大半。他又找到几个报废自行车飞轮,齿口还算规整,仔细清洗上油后,传动部分也有了着落。框架他打算用厚实的杂木来做,既减轻重量,运行起来噪音也小,还不像铁架子那么扎眼。
就在陈旭埋头改进他的“秘密武器”时,雷厉的检查队伍果然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河口子村。赵福海陪着,挨家挨户地看,问得仔细,看得也仔细。重点查的就是有没有私下雇工、有没有超范围经营“副业”。
查到陈旭家时,雷厉锐利的目光在院子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陈旭身上:“陈旭,听说你搞了个代销点,还帮人修农机?”
陈旭心里一紧,面上恭敬地回答:“雷主任,代销点是大队批准的,主要帮社员卖点山货鸡蛋。修农机也是大队派的活儿,帮着维护一下集体的设备。”
“嗯,”雷厉不置可否,又看了一眼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院子,“有没有搞别的家庭副业?比如,帮人加工东西什么的?”
陈旭心跳加速,但语气平稳:“回主任,没有。就会点粗浅手艺,修修补补还行,加工东西可没那本事。”他这话半真半假,压面机确实没对外加工了。
雷厉盯着他看了几秒,没看出什么破绽,转头对赵福海说:“赵书记,要引导社员正确发展家庭副业,不能偏离以粮为纲的方向。”
“是是是,雷主任放心,我们一定严格管理!”赵福海连忙保证。
检查队伍走后,陈旭后背惊出一层冷汗。好险!幸亏收手得早。
这次检查,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不少蠢蠢欲动的人。村里几户偷偷多养了几只鸡鸭的,赶紧处理了;有心想搞点编织的,也缩了回去。气氛一下子又紧绷起来。
陈旭却从这次检查里,品出点别的味道。雷厉虽然查得严,但并没有一棍子打死,强调的是“正确引导”。这说明,上面确实有松动的意思,只是下面执行起来尺度把握很严。
看来,想活下去,还得更巧妙地“靠”上集体。
他想起之前修复抽水机立功的事。如果……能把压面机和集体利益挂上钩呢?比如,农忙时帮大队食堂加工面条,节省劳力?或者,以后条件允许了,以大队的名义搞个小的农副产品加工点?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起来。但眼下时机还不成熟,新机器没做好,政策风向也不明朗。
他安下心思,继续埋头改进他的压面机。春天的阳光暖融融的,照在院子里,陈旭却感觉前路依然春寒料峭。但他知道,只有把家伙式磨锋利了,等机会真正来时,才能一把抓住。
他得像田埂边的野草,看起来伏在地上,根却扎得深,一有雨露,就能顽强地挺起身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XJ3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