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官员们在接到圣旨后,心中都涌起一股敬畏之情,他们深知这是皇帝的旨意,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工部便迅速行动起来,调派了一百名技艺精湛的工匠和三百名身强力壮的民夫,浩浩荡荡地前往洛水之畔。
这些工匠和民夫们带着各种工具和材料,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目的地。一到现场,他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营建工作中。有的工匠负责测量土地,有的则开始挖掘地基,还有的在搬运木材和石料。民夫们则在一旁协助工匠们,帮忙搬运重物、搅拌泥浆等。
与此同时,工部尚书也亲自来到了施工现场。他深知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静心观的质量,更关系到皇帝的颜面。因此,他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每天都亲自监督工程进展,确保一切都按照凌微的要求进行。
根据凌微的要求,静心观的建筑风格要简洁朴素,注重实用性,不能有过多的装饰和奢华的元素。工部尚书严格遵守这一要求,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把控。他要求工匠们选用最优质的木材和石料,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的浪费。
在工部尚书的严格监督下,静心观的营建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工匠们各司其职,民夫们也都勤劳肯干,整个工地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开工当日,凌微也亲自来到工地。她穿着一身青色布衣,脚上是一双粗布鞋,与工匠们一同站在滩涂上,仔细查看地基的选址。工部尚书拿着图纸上前:“先生,这是静心观的图纸,正殿三间,侧殿两间,还有一间书房和一间卧房,您看看是否合适?”
凌微接过图纸,目光扫过上面的线条,指着正殿的位置道:“正殿不必建得太高,三尺即可,屋顶用茅草便可,不必用琉璃瓦。侧殿可改为药房和诊室,日后若百姓有疾,便可在此诊治。”
工部尚书连忙记下:“先生考虑周全,臣这就让人修改图纸。”
一旁的工匠们见凌微毫无架子,还处处为百姓着想,心中都生出几分敬意。负责砌墙的老工匠上前道:“先生放心,我们定用心干活,保证观宇结实耐用,让先生住得安心,百姓来得放心。”
凌微笑了笑,从布包里取出一本薄薄的册子递给老工匠:“这是我记下的几种草药的辨认方法,洛水之畔多有生长,若你们在劳作时看到,可顺手采摘,日后放在药房,能救不少人。”
老工匠接过册子,如获至宝,连忙道谢:“多谢先生,我们定当仔细辨认,不辜负先生的心意。”
接下来的日子里,凌微时常会去工地看看。有时她会帮工匠们递递工具,有时会指导他们如何利用当地的材料——比如用洛水岸边的芦苇编草席,铺在屋顶上,既防雨又保暖;比如用丘陵上的石头砌墙,既坚固又省钱。工匠们愈发敬重她,干活也更加卖力。
百姓们听说凌微在营建静心观,也纷纷主动前来帮忙。有的百姓送来自家种的蔬菜,有的送来柴火,还有的年轻小伙主动加入民夫的队伍,不要一分工钱。短短半个月,静心观的主体结构便己完工,远远望去,青灰色的石墙,茅草的屋顶,掩映在芦苇和树木之间,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格外雅致。
这日,萧承乾前来视察,看到静心观的雏形,又看到百姓们围着凌微有说有笑的场景,心中感慨:“先生果然深得民心,有先生在,大启无忧矣。”
凌微闻言,只是淡淡道:“陛下过誉了。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真正能让大启无忧的,是陛下的仁政,是百姓的安乐。”
萧承乾心中一震,对着凌微深深一揖:“先生所言,朕记下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JM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