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牛镇回来,二两的心情比去时更加沉重。百草堂伙计那鄙夷的嘴脸和“穷鬼得病怪谁”的冰冷话语,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里。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在这个世界,医术或许能治病,但若没有相应的资源和力量,很多时候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在贫穷面前凋零。
采集门……这个垄断了药材生意的庞然大物,如同一片阴影,笼罩在他的心头。他知道,自己将来若要真正践行医道,迟早会与这个势力产生更深的交集,甚至冲突。
然而,现实的窘迫迫使他必须将目光收回到眼前。买不起昂贵的药材,就只能更加依赖本地易得的草药和自身的医术。他更加勤奋地带着二姐小丫在山野间辨识药草,同时不断在意识中与《医典》沟通,加深对每一味草药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的理解。他甚至开始尝试用简陋的工具(如石块、陶罐)对一些草药进行简单的炮制,如炒制、蜜炙,以期提升药效。
日子在忙碌和清贫中悄然流逝。二两脑后伤处的肿痛渐渐消退,只留下一个硬结。他“小神医”的名声也渐渐传到了附近的几个村子,偶尔会有外村的人慕名而来求医。二两依旧分文不取,只根据病情告知他们去哪里采集何种草药,或者用家里储备的一些常见药材相助。乡亲们的回报也多是一把菜、几个鸡蛋,虽不能改善家境,却也让陈家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
这天下午,二两正在院子里翻晒前几天采来的黄芩,阳光暖融融的,让人有些昏昏欲睡。突然,一阵急促杂乱的脚步声和惶急的呼喊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份宁静。
“二两!二两小神医!救命啊!快救救王猛大哥!”
二两抬头望去,只见几个平日里常一起上山采药的村民,抬着一个用树枝和藤蔓临时扎成的担架,气喘吁吁、满脸惊恐地冲进了院子。担架上躺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精壮汉子,正是这群采药人的头领,王猛。此刻,这个往日里豪爽健谈的汉子,却面色青紫,牙关紧咬,浑身不住地剧烈颤抖,仿佛正承受着极大的痛苦。
“怎么回事?!”二两丢下手中的草药,快步迎了上去。父亲陈老石和大哥大石也从屋里闻声跑了出来。
“是……是王大哥!”一个年轻些的采药人带着哭腔说道,“我们在老鸦岭背阴的那片深谷里发现了几株罕见的‘紫背三七’,王大哥刚挖出来,不知怎么的,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然后就……就这样了!”
老鸦岭背阴谷?那是村里人轻易不敢去的险地,据说常年不见阳光,阴气很重。
二两心中一凛,立刻蹲下身检查王猛的情况。只见他的手臂和脖颈处,皮肤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青灰色,触手一片冰寒,完全不似活人的体温!而且,在右手手腕处,有一个细小的、几乎看不见的 puncture wound(穿刺伤),周围微微发黑。
“冷……好冷……”王猛意识模糊,从牙缝里挤出断断续续的呻吟,身体颤抖得更加厉害。
高热常见,但如此严重的畏寒、体温骤降,却极为诡异!二两眉头紧锁,这绝不是普通的蛇虫咬伤或者植物中毒!
“快!抬进屋里!平放在床上!”二两立刻指挥道。众人七手八脚地将王猛抬进土屋。
二两先是尝试常规处理。他让人赶紧生火,提高室内温度,又拿来家里最厚的破棉被给王猛盖上。但王猛依旧喊冷,颤抖不止,青紫的脸色没有丝毫好转。
“参汤!快熬参汤吊气!”二两想起家里还有一小截去年偶然挖到的、品相极差的野山参须,本是留着救命用的。王氏赶紧去熬制。
参汤灌下去,王猛的气息似乎稍微强了一点点,但身体的寒冷和颤抖依旧。这寒毒,异常顽固!
二两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再次仔细检查。脉象沉迟欲绝,几乎摸不到!舌苔白滑,舌质淡紫。一派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的危象!
他尝试运用《医典》中针对“阴寒证”的思路。他让大石去找来生姜、干姜、甚至找来一小块肉桂,捣碎煮水,试图用辛温大热之药来驱散寒邪。
药汁灌下,王猛的身体似乎有了一丝极微弱的暖意,但转瞬即逝,那深入骨髓的寒意再次席卷而来,甚至比之前更甚!常规的温阳药,竟然效果不彰,仿佛杯水车薪!
时间一点点过去,王猛的体温还在下降,气息越来越微弱,嘴唇己经从青紫变成了可怕的暗黑色。围观的采药人和家人都陷入了绝望,有人己经开始低声啜泣。
“不行……这样不行……”二两额头冷汗涔涔,心脏狂跳。他从未遇到过如此棘手的病症。这寒毒不仅猛烈,而且似乎有着某种“活性”,能抵抗甚至吞噬温阳药物的效力!
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王猛死在自己面前?
就在这极度焦虑和绝望的时刻,二两的脑海中,现代医学的知识如同闪电般划过!
这种具有极强侵袭性、能导致机体功能急剧衰竭、并对常规治疗产生抵抗的特性……这不像是单纯的生物毒素或化学毒素,反而更像是一种烈性的、嗜冷的微生物感染!比如某些罕见的、能引起败血症或坏死性筋膜炎的厌氧菌,或者……某些未知的病毒!
在现代医学中,对付这类感染,需要特定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同时需要强大的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作者“小手冰梁”推荐阅读《二两拨乾坤》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但在这里,什么都没有!
然而,这个现代医学的视角,却像一把钥匙,猛地打开了二两的思路!
如果这寒毒是一种“活”的、具有复制和侵袭能力的“邪气”(病原微生物),那么单纯用温阳药去“加热”病人,就像是用火去烧一池不断涌出的冰水,效果有限!必须找到能够首接抑制或杀灭这种“邪气”的方法!同时,要设法增强病人自身的“正气”(免疫力)来对抗它!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二两眼中猛地爆发出光芒!他想起了《医典》中关于“瘟病”、“戾气”的论述!某些清热解毒的药物,不仅针对“热毒”,也对一些特殊的“寒毒”、“阴毒”有抑制甚至杀灭作用,关键在于药物的选择!而活血化瘀,可以改善微循环,让药物能到达病灶,同时清除毒素造成的瘀滞!
他立刻集中精神,沟通《医典》!输入的关键信息是:“阴寒剧毒,侵入血脉,似戾气,畏寒战栗,常规温补无效,需解毒化瘀!”
《医典》光华大盛!书页急速翻动,最终停留在一页,上面显现出一种叶片狭长、边缘有细锯齿、开着淡紫色小花的植物图案,旁边标注:
【七叶一枝花】(又名蚤休、重楼)
性味: 苦、辛,微寒。有小毒。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尤善解虫蛇毒、痈肿疮毒及各种奇毒。
【注意】 体虚者慎用,孕妇忌服。
图案下方,还有一行小字闪烁:“此物性偏寒凉,然解阴毒奇效,佐以适量温通之品,可制其寒性,增其药力。”
紧接着,又浮现一味药:
【红花】
性味: 辛,温。
归经: 归心、肝经。
功效: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善治瘀血阻滞诸证。
方剂: 七叶一枝花三钱,红花一钱,黄酒为引,急煎顿服。外用其鲜根捣烂敷创口。
七叶一枝花!红花!黄酒活血通络为引!
二两猛地站起身,对己经绝望的采药人急声问道:“老鸦岭那片深谷附近,有没有长着一种一根茎上长七片叶子,顶开一朵紫花的植物?根像蚯蚓一样盘着的?”
几个采药人愣了一下,努力回忆。其中一个突然叫道:“有!有!就在谷口不远处的石头缝里!我们还觉得那花怪好看的,但王大哥说那东西好像有毒,没让我们碰!”
“快!快去采来!连根一起!要快!王大哥的命就靠它了!”二两几乎是吼出来的。
那两个年轻采药人二话不说,像疯了一样冲出院子,朝老鸦岭狂奔而去。
等待的时间无比煎熬。二两一边用艾条灸王猛的关元、气海等回阳要穴,勉强吊住他一丝阳气,一边让人继续用温水擦拭他的西肢,防止末端坏死。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两个采药人终于连滚带爬地跑了回来,手里紧紧攥着几株带着泥土的植物——正是七叶一枝花!
二两立刻亲自动手,洗净根部,取适量与家里仅有的一点红花(之前给父亲活血化瘀备下的)一起放入陶罐,倒入家里酿的、度数很低的黄酒,急火煎煮。
药煎好后,二两小心翼翼地将药汁滤出,温度适中后,撬开王猛紧咬的牙关,一点点灌了进去。
同时,他将七叶一枝花的鲜根捣烂,敷在王猛手腕那个细小的伤口上。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王猛。
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
突然,王猛的身体猛地抽搐了一下,喉咙里发出“嗬”的一声怪响!
“王大哥!”众人大惊。
但紧接着,王猛“哇”的一声,吐出了一小口暗黑色的、带着腥臭气的淤血!吐完之后,他青紫色的脸上,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泛起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血色!虽然身体还在颤抖,但那种深入骨髓的寒意,似乎……减弱了!
“有效!有效了!”采药人们喜极而泣,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二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浑身虚脱,差点坐倒在地。赌对了!现代医学的病原体思维,与《医典》中解毒化瘀的治法,在关键时刻完美结合,起到了奇效!
他再次检查王猛的脉象,虽然依旧沉弱,但己经不再是“欲绝”的状态,有了一丝根!体温也开始极其缓慢地回升。
“暂时稳住了。”二两抹了把汗,对众人说,“但寒毒入体太深,需要连续用药几天,慢慢清除余毒,调理阳气。这几天非常关键,需要人时刻守着。”
“我们守!我们轮流守!”采药人们争先恐后地答应。
就在这时,谁也没有注意到,陈家低矮的篱笆墙外,不知何时站了两个身穿青色短褂、神色精悍的陌生汉子。他们冷冷地注视着院子里发生的一切,尤其是目光在二两和那几株残留的七叶一枝花上停留了片刻,然后相互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悄无声息地转身离去。
沉浸在救人成功的喜悦和疲惫中的二两和家人,丝毫没有察觉,他这破解诡异寒毒的举动,己经引起了某些不速之客的注意。
一场风波,或许即将因这“诡异寒毒”而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