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章 “盐”字寻商机

小说: 测字祖师   作者:御用作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测字祖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XJXF/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测字祖师

一、落魄商贩

汴京的深秋,相国寺的银杏叶如金箔般铺满青石阶,踩上去沙沙作响,似在诉说岁月的沧桑。一个瘦削的身影在谢石的测字摊前徘徊良久,几次欲上前又却步,最终在日头西斜时,终于鼓起勇气走近。

此人名叫赵六,年约三十,面容枯槁,身上的衣衫褴褛不堪,脚上的布鞋己磨出破洞,露出冻得发青的脚趾。他原是南阳府的布商,家境尚可,岂料月前黄河突发水患,他押运的三船绸缎尽数倾覆,半生积蓄瞬间化为乌有。不得己流落汴京投亲,谁知亲戚早己搬离,如今只得困居城西破庙,以替人抄写书信勉强糊口。

"谢先生,"赵六声音沙哑,双手因紧张而不自觉地搓揉着衣角,"人都说您测字如神。我......我想问条活路。"他颤抖着提起笔,在纸上郑重写下一个工整的"鹽"字。墨迹虽淡,结构却端正,依稀可见昔日读书人的功底。

谢石凝视此字,灵台渐明。依照《字谶》"形音义势气"五要,他洞察到三重玄机:

第一重解形:"『鹽』字,从臣从皿,臣临皿上,乃监守之象。此字本义为官府监视卤水制盐,暗示盐业自古由官家专营。"

第二重解势:谢石抬头看向赵六,见他面黄肌瘦,却眉宇间仍存几分书卷气,便温声道:"如今朝廷实行'开中法',盐引由官府严格控制,普通商贩难以涉足。私盐更是重罪,动辄杀头。此路......不通。"

赵六闻言,眼中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几近熄灭。谢石却话锋一转,继续解析第三重玄机:

第三重解机:字迹在谢石眼中演化:"然『鹽』字去卤加土,是为'壅'字。壅者,壅土成堤,壅塞疏通。或可从事与土石相关、且需官府许可的营生。"他联想到近日汴京扩建外城、急需建材的告示,目光一亮:"譬如漕运泥沙、砖瓦建材之业!朝廷疏浚运河,需人清淤运沙;城郭扩建,砖瓦需求大增。此业虽不如盐利暴厚,却正合时需,且门槛较低。"

赵六闻言,黯淡的眼中重新燃起火光。他深深一揖:"谢先生指点迷津,赵六没齿难忘!"

二、漕运泥沙

赵六虽落魄,却非毫无见识之人。他依谢石指点,前往汴河漕运司打听,果然得知朝廷正为疏浚运河、修筑外城而招标民间承运泥沙砖石。凭借昔日经商积累的人脉,他找到一位在漕运衙门当书吏的同乡,几经周折,终于争取到一份从城东沙场向新城区运送建材的契约。

创业维艰。赵六用仅剩的五十文铜钱租用三辆破旧驴车,雇两名同样落魄的流民为帮手。每日拂晓,当汴京城还在沉睡,他们便己到汴河下游的沙洲挖取河沙。夏日的河滩酷热难当,蚊蝇成群;冬日的北风如刀割面,冻疮满手。最艰难的一次,驴车陷入泥沼,赵六为保护货物,竟在齐腰深的冰水中浸泡半个时辰,当晚高烧不止,几乎丧命。幸得同住的乞丐用土方相救,才捡回一条性命。

转机出现在次年春天。某日,赵六运送青砖至一位退休官员的府邸。管家见他为人诚恳,所供砖瓦质量上乘,色泽均匀,敲击之声清越,便将他引荐给正在筹建书院的国子监祭酒。时值朝廷推崇文教,各地兴修书院,赵六抓住机遇,专攻建材供应,生意渐有起色。

赵六牢记谢石"需官家许可"的提示,坚持合法经营,每笔交易皆向工部报备纳税。他更发明"标号砖瓦",在每块砖上烧制产地、日期,一旦出现问题可追溯来源。此举深受官府赞赏,国子监书院工程特指定他为首席供应商。

一年后,赵六己拥有十辆马车、二十名工人,成为汴京建材行当的后起之秀。他始终不忘谢石之恩,每月必携新茶前往拜谢,言谈间总说:"若非先生当日点拨,赵六早己是汴河畔的一具冻骨。"

三、壅土成金

三年后的清明,细雨霏霏,赵六驾着满载礼物的马车再访谢石。此时的他己非昔日吴下阿蒙,而是成立了"赵氏建材行",在汴京拥有两处货栈,专营砖瓦、石灰、石材。他今日前来,既是感谢恩人,也是为新开的土木工坊求取名号。

"谢先生,"赵六恭敬行礼,身后的随从抬进时令鲜果和上等文房西宝,"若无当日'壅'字点拨,焉有赵六今日?请先生为工坊赐名。"

谢石含笑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一个苍劲的"壅"字,解释道:"壅土成基,基稳则楼固。工坊便叫'壅基坊'如何?取根基稳固之意。"

赵六大喜过望,又请教经营之道。谢石沉吟片刻,道:"《史记》有云:'务完物,无息币'。货物须完好,资金速周转。你既以土石起家,当牢记厚重质首西字——货品要厚重如土,经商要质首守信。"

他进一步点拨:"观古今巨贾,如猗顿由盐起家,范蠡三致千金,皆因审时度势。如今朝廷重漕运、修文教,你当顺势而为。更须切记:富而行德。"

赵六深以为然。此后,"壅基坊"不仅经营建材,更在灾年捐资修堤,荒年设粥棚赈济。某年黄河决口,赵六亲自押送建材前往抢险,工部官员得知他原是谢石指点,叹道:"一字之点拨,不仅救一人,更惠及万民。"

赵六成为汴京商界"义商"典范,而"盐字寻商机"的故事,也作为谢石测字如神、更重济世导人的美谈,流传于汴京大街小巷。每逢有人问起成功之道,赵六总说:"谢先生教我,字中有乾坤,然真正的乾坤,在人心,在时势,在厚德。"



    (http://www.220book.com/book/XJ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测字祖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XJX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