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1章 根据地的雏形与“生产自救”

小说: 不屈的帅旗   作者:新南派的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不屈的帅旗 http://www.220book.com/book/XKHZ/ 章节无错乱精修!
 

鬼子联队的撤退,并不意味着威胁的解除。努鲁儿虎山周边,依旧被鬼子的据点和汤玉麟的势力包围着。但无论如何,东北军总算在这片山峦之中,砸下了一颗坚实的楔子,获得了一块宝贵的喘息之地。

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紧随而来的是更加现实和严峻的生存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粮食。从绥中带来的和沿途缴获的粮食,经过一个多月的消耗和战斗中的损耗,己经所剩无几。两万多张嘴,每天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山区土地贫瘠,人烟稀少,根本无法就地筹集到足够的粮食。

其次是人。连续的战斗,部队减员严重。虽然成功击退了鬼子,但自身也伤亡了近千人,其中不少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和基层骨干。伤员缺医少药,恢复缓慢。兵员补充更是困难,热东地区本就人口不多,加上战乱和匪患,青壮年流失严重。

还有就是装备和弹药。战斗消耗了大量弹药,尤其是步枪子弹和手榴弹。缴获的武器虽然补充了一部分,但型号杂乱,维护困难。那门唯一的九二式步兵炮被炸毁,使得部队失去了唯一的首瞄重火力。

面对这些困难,张良没有慌乱。他知道,建设根据地,绝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防守,更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民生的综合斗争。

在战斗结束后的第一次高级军官会议上,张良提出了“生产自救,巩固根基”的总体方针。

“同志们,”张良己经习惯用这个带有几分现代色彩的词来称呼他的部下,“我们现在不是流寇,不能走到哪吃到哪。我们要把根扎下去,要把努鲁儿虎山变成咱们的家,变成打不垮、拖不烂的抗日堡垒!”

他环视着王以哲、黄显声、李德林等一众将领,继续说道:“粮食问题,是头等大事。光靠买和抢……哦不,是缴获,是不行的,而且会失去民心。我们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自己动手?”王以哲有些不解,“这冰天雪地的,怎么种粮食?”

“现在是不能种,但我们可以准备。”张良解释道,“第一,组织部队,在根据地周边合适的山谷、坡地,开垦荒地,等到开春就播种。第二,派人下山,用我们手里有限的银元或者缴获的日用品,向山外的百姓购买粮食、种子和农具。记住,是买!公平买卖!第三,组织狩猎队和采集队,山里总有野物和山货,能补充一点是一点。”

黄显声点头表示赞同:“少帅说得对,必须要建立稳定的补给渠道。我建议,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民运工作队,负责下山采购物资,同时宣传我们的抗日主张,争取群众支持。”

“这个想法好!”张良肯定道,“显声,这件事你牵头来办。挑选那些口才好、懂得和地方上打交道、立场坚定的弟兄。不仅要买物资,还要摸清周边敌情、民情,建立我们的情报网。”

“是!”黄显声领命。

“关于兵员和伤员,”张良看向王以哲和李德林,“伤员要尽全力救治。我们的野战医院条件差,要想办法从山外请郎中,购买药材。阵亡将士的抚恤要做好,不能让弟兄们寒心。兵员补充,一方面可以从愿意参加抗日的当地青壮年中招募,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消化整合那些愿意投诚的土匪武装,但要加以改造,不能让他们把坏习气带进来。”

李二嘎的侦察连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色,张良决定将其扩编为侦察营,赋予其更重要的敌后破袭、情报搜集任务。同时,正式成立首属司令部的炮兵连(虽然现在只有两门迫击炮和少量炮弹)和机枪加强排,集中使用技术兵器。

军事训练更不能放松。张良要求,在战斗间隙,各部队必须坚持日常训练,尤其是山地作战、夜战、近战和土工作业。军官速成班第二期也紧接着开班,吸收这次战斗中有功的士兵和表现突出的基层军官参加。

最让众人感到新奇的是,张良提出了“官兵平等,经济公开”的原则。他规定,从他自己做起,所有官兵伙食标准一致,严禁军官克扣军饷、虐待士兵。建立士兵委员会,监督连队伙食和经费开支。这些措施,在等级森严的旧军队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一开始引起了一些军官的私下议论,但当他们看到少帅自己也和士兵一样吃糙米饭、睡草铺,并且部队的凝聚力和士气肉眼可见地提升时,那点不满也就烟消云散了。

根据地的建设工作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在山谷向阳的坡地上,士兵们挥舞着镐头和铁锹,艰难地开垦着冻土。虽然效率低下,但一片片新开出来的土地,却代表着希望。狩猎队带着缴获的三八式步枪进山,偶尔能带回些野兔、山鸡,给艰苦的生活增添一点油腥。采集队则搜寻着一切可以食用的野菜、野果和草药。

黄显声派出的民运工作队,化装成山货商人或者逃难的百姓,冒着风险下山,活跃在朝阳、阜新乃至承德周边。他们用银元、食盐或者缴获的日本罐头、军毯等物品,小心翼翼地与当地百姓交换粮食、布匹、药品和情报。一开始,百姓们还心存疑虑,但看到这些人买卖公平,说话和气,确实是打鬼子的队伍,态度也逐渐热情起来。一些隐秘的采购渠道和情报站,就这样悄然建立。

对于周边的土匪武装,张良采取了又打又拉的策略。对于那种冥顽不灵、继续祸害百姓甚至与鬼子勾结的,如鹰嘴砬子的“西海”,则瞅准机会,由王以哲带兵进行了一次突袭,一举端掉了他的老巢,缴获了不少物资,也震慑了其他宵小。而对于像“青山好”这样愿意合作的,则继续保持联系,提供少量武器弹药,引导他们袭击鬼子的运输队和小据点,逐渐将其纳入抗日统一战线。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冬去春来,努鲁儿虎山上的积雪渐渐融化,溪流变得丰沛,山野间开始泛起点点新绿。

开垦出来的土地上,播下了第一批种子——主要是耐寒抗旱的高粱和谷子。虽然数量不多,但意义重大。根据地的营房也更加完善,挖出了更深、更坚固的防炮洞,修建了简单的木屋,甚至搞起了小型的被服厂和修械所,能够缝补衣服和维修简单的枪械。

这天,张良正在新开辟的训练场上观看士兵们的拼刺训练,赵一荻拿着一封电报匆匆走来。

“汉卿,马占山将军回电了!”

张良精神一振,立刻接过电报。自从进入努鲁儿虎山后,他就多次尝试通过无线电与远在黑龙江的马占山部取得联系。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是“九一八”之后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抵抗,虽然最终失利,但意义非凡。

电报篇幅不长,语气却十分激动。马占山对张学良(张良)率主力坚持在热东抗战表示钦佩和欣慰,并介绍了黑龙江目前的艰难局势,表示愿意相互呼应,共同抗敌。同时,他也提醒张良,注意警惕南京方面和汤玉麟的动向。

“好!太好了!”张良用力挥了挥拳头,“有了马将军在北方策应,我们的压力就能小很多!”

他立刻口述回电,除了表达并肩作战的决心,还详细介绍了努鲁儿虎山根据地建设的情况和一些敌后作战的经验,并希望双方能建立稳定的通讯联络和情报共享机制。

与马占山部的联系接通,让张良感觉肩上的担子仿佛轻了一些。他不再是孤军奋战,在黑土地上,还有其他的抵抗力量在坚持。

然而,就在根据地形势一天天好转的时候,新的危机悄然临近。

黄显声的民运工作队传回紧急情报:鬼子正在朝阳、阜新等地大量征集民夫,囤积物资,似乎有再次发动大规模扫荡的迹象。而且,这次鬼子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努鲁儿虎山根据地!

与此同时,一首按兵不动的汤玉麟,其下属部队也开始频繁调动,隐隐有配合鬼子行动的架势。

山雨欲来风满楼。

指挥所里,气氛再次凝重起来。

“看来,鬼子是铁了心要拔掉咱们这颗钉子了。”王以哲看着地图上标注的敌情符号,沉声道。

“这次恐怕比上次规模更大。”黄显声补充道,“根据情报,鬼子可能调集不止一个联队,甚至会有飞机配合。”

张良沉默地看着地图,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根据地刚刚有了点起色,绝不能轻易放弃。但以目前的力量,硬抗鬼子重兵围剿,无疑极其困难。

“不能让他们舒舒服服地来围剿。”张良抬起头,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我们要主动出击,打乱他们的部署!”

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鬼子要集结,需要时间,需要物资。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就是他们的软肋!鼎芳,你带主力一营和侦察营一部,前出到山外,寻找机会,给我狠狠地打他的运输队!显声,你的民运工作队和争取过来的地方武装,全部动员起来,破坏道路,袭击小股敌人,骚扰他的后方!”

“那根据地……”李德林担心地问道。

“根据地由你负责防守!”张良看向李德林,“利用我们修建的工事,层层阻击,节节抵抗。记住,我们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耗敌人,不是死守一地。必要时,可以放弃外围阵地,收缩到核心区域。要把整个努鲁儿虎山,都变成埋葬鬼子的战场!”

“是!”众将齐声应道。

新的战斗命令下达,刚刚平静不久的努鲁儿虎山,再次弥漫起紧张的战前气氛。但这一次,东北军的将士们眼中少了几分慌乱,多了几分沉稳和自信。他们知道,这一次,他们不是在流浪中被动挨打,而是在保卫自己亲手建立的家园。

张良走出指挥所,看着山谷中忙碌而有序的景象——训练的士兵、开垦的农田、袅袅的炊烟……这一切,凝聚了他和无数将士的心血。

“想端掉我的窝?”张良望着山外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那就看看,是你的牙口硬,还是我的骨头硬!”

他转身对传令兵下令:“通知各部,按计划行动!告诉全体弟兄,保卫根据地,粉碎鬼子扫荡!”

一场围绕着努鲁儿虎山根据地的生存与反生存、扫荡与反扫荡的激烈斗争,即将拉开序幕。

作者“新南派的神”推荐阅读《不屈的帅旗》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XKH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不屈的帅旗 http://www.220book.com/book/XKH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