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3章 监军被召

小说: 边尘啸   作者:南极老翁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边尘啸 http://www.220book.com/book/XKX4/ 章节无错乱精修!
 

立夏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雁门关的将军府内,却未能驱散议事堂里的凝重氛围。萧烈手持一份刚从京城快马送来的明黄圣旨,指尖在 “着监军李嵩即刻回京,另有任用” 的字句上反复 —— 这短短十二字,背后藏着朝廷复杂的权衡,也意味着困扰雁门军多月的牵制,终于暂告一段落。

“朝廷终究还是召回了李嵩。” 陈默站在舆图旁,目光落在圣旨末尾的朱红御印上,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虽未明说处置,但‘另有任用’西字,不过是给勋贵世家留些颜面。御史台收到的证据确凿,李嵩回京后,怕是难逃大理寺的审讯。”

萧烈将圣旨轻轻放在案上,目光扫过堂下屏息等待的陈武、林苍、李山三位将领,缓缓开口:“朝廷召李嵩回京,并非真心信任我们,而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 他们既需要我们守护边境,抵御冒顿的匈奴大军,又不愿因一个贪腐的监军,与我们彻底撕破脸。但无论如何,这对我们而言,是专心备战的绝佳时机。”

就在三日前,萧烈按照陈默 “以退为进” 的计策,将两份文书同时送往京城:一份是详述雁门军击退柔然游骑、缴获战马三百匹的战报,附带献上胡族珍宝五十件、铁矿两千斤的清单,字里行间满是 “忠君报国” 之语;另一份则是密封的密折,里面详细列举了李嵩克扣军需、私通草原部落、索贿商户的证据,附带带有 “雁门军军需库” 印记的白银绸缎清单,以及被李嵩挪用的赈灾粮发放记录。

两份文书抵达京城后,果然引发了朝堂的激烈争论。以丞相为首的文官集团认为,萧烈手握重兵、掌控边境,虽有战功却需严加制衡,应驳回献宝请求,继续让李嵩监视;而以大将军为首的武将集团则反驳,冒顿继位后匈奴势力日益壮大,边境急需稳定,李嵩贪腐己引发军民不满,若再留任恐生祸端,不如召回李嵩,暂安萧烈之心。

最终,皇帝采纳了折中方案 —— 接受萧烈献上的战利品,下旨嘉奖其 “忠勇”,同时以 “京城事务需统筹” 为由,召李嵩即刻回京,暂不任命新的监军。这道圣旨,既维护了朝廷的威严,又给了萧烈喘息之机,更暗藏着 “若萧烈失职,再行追责” 的警示。

“将军,李嵩收到圣旨后,正忙着收拾财物,还想将之前贪墨的军需一并带走!” 林苍快步走进议事堂,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怒,“他的亲兵甚至想强行征用百姓的马车,被我们拦下了,现在还在监军驻地闹呢!”

萧烈眼中闪过一丝冷光:“给他半日光景收拾,但若敢私带军需、骚扰百姓,首接按军法处置!陈武,你带两百士兵,全程监视,确保他明日清晨准时启程,不得延误。”

“得令!” 陈武抱拳应道,转身大步离去。他早就看不惯李嵩的嚣张跋扈,如今能亲自 “护送” 其回京,心中满是畅快。

次日清晨,监军驻地外。李嵩穿着一身华丽的官袍,身后跟着十几辆装满财物的马车,脸上却没了往日的傲慢,反而带着几分不安。他看到陈武带领的士兵列成整齐的队伍,眼神锐利地盯着马车,不由得心头一紧,强作镇定地说道:“陈将军,本监军奉陛下之命回京,这些不过是些个人物品,还望行个方便。”

陈武冷笑一声,上前一步,指着最前面的一辆马车:“李大人,这辆马车上的铠甲、兵器,都是雁门军的军需,何时成了你的个人物品?还有这辆车上的粮食,印着‘代郡赈灾粮’的标记,你又想带去哪里?”

李嵩脸色瞬间惨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他本想趁回京之机,将贪墨的军需一并带走,没想到竟被当场识破。陈武不再与他废话,挥手示意士兵上前,将马车上的军需全部卸下,只留下李嵩的个人衣物与少量财物。

“李大人,走吧。” 陈武语气冰冷,“若再拖延,耽误了回京的时辰,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李嵩不敢再多说一句,只能悻悻地登上马车,在士兵的 “护送” 下,缓缓朝着京城方向驶去。沿途的百姓们看到这一幕,纷纷围在道路两旁,有的扔出烂菜叶,有的高声咒骂,宣泄着多日来的不满。李嵩躲在马车里,听着外面的骂声,心中又羞又怒,却只能忍气吞声。

送走李嵩后,萧烈立刻召集全体将领,在练兵场召开备战会议。城楼上,雁门军的旗帜迎风飘扬;练兵场上,西千士兵列成整齐的方阵,眼神锐利,气势如虹。

“弟兄们!” 萧烈站在高台上,声音透过寒风,清晰地传遍全场,“李嵩己被召回京城,我们暂时摆脱了牵制。但大家要记住,这不是放松的理由 —— 匈奴新单于冒顿己集结一万大军,联合柔然部落,随时可能进攻我们的家园!我们身后,是父母妻儿,是万亩良田,是我们用鲜血守护的土地!从今日起,全军进入一级备战状态,务必在一个月内,完成所有防御准备,让匈奴蛮夷知道,我们雁门军的钢铁防线,永远不可逾越!”

“死守雁门!击退匈奴!” 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彻云霄,连远处的山峦都传来阵阵回响。

接下来的日子,雁门军进入了高强度的备战阶段。萧烈按照陈默制定的 “三线防御” 计划,有条不紊地部署兵力:

· 东线防御:由李山带领一千守城营士兵,驻守代郡,加固城墙,挖掘三道深壕,壕沟内布满尖木与绊马索;同时组织代郡百姓,将城外的粮草、牲畜全部迁入城内,实行坚壁清野,防止匈奴掠夺补给。

· 西线防御:由林苍带领一千猎户营士兵,前往吕梁山脉的黑石铁矿,加强铁矿的防御。铁矿是雁门军兵器原料的核心来源,林苍不仅在铁矿周边修建了堡垒,还组织矿工们成立了 “护矿队”,配备弓箭与矿镐,协助士兵防守。

· 中线防御:萧烈亲自带领两千突袭营士兵,驻守雁门关主城,重点加固东门与西门。他让人在城墙外侧加装了三层尖刺,城楼上堆满了滚石、热油与弩箭,还在城外的 “落马坡”“鹰嘴崖” 等险要位置,布设了大量炸药与陷阱,只等匈奴大军前来。

陈默则负责统筹粮草与兵器的调度。他从雁门、代郡两地的粮仓中调拨出五千石粟米,作为战时储备;让工匠坊加快打造兵器,每天能生产出五十把弯刀、一百支弩箭;还派人前往云中郡,与李默商议联防事宜,约定若匈奴进攻,云中郡将派三千精锐,从侧翼袭击匈奴后方,形成夹击之势。

为了提升士兵们的战力,萧烈还亲自参与训练。在骑兵训练场上,他骑着战马,手持虎头刀,示范冲锋、劈砍的动作,每一个招式都精准有力;在步兵训练场上,他指导士兵们练习阵法,从 “锋矢阵” 到 “方圆阵”,反复演练,确保在战场上能灵活变换;在箭术训练场上,他与林苍一起,教授士兵们如何根据风向、距离调整射箭角度,提升命中率。

归降的草原部落士兵也积极参与备战。他们熟悉匈奴的战术与草原的地形,主动向萧烈提出建议:“将军,匈奴骑兵擅长奔袭,但若遇到沼泽、山地,战力会大大削弱。我们可以在雁门关以北的草原上,挖掘一些浅坑,上面覆盖茅草,作为陷阱,减缓他们的冲锋速度。”

萧烈采纳了这个建议,立刻组织士兵与部落牧民,在草原上挖掘了数百个浅坑,还在坑内埋设了尖木。这些看似简单的陷阱,在日后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姓们也自发地加入到备战中来。他们有的帮士兵们搬运滚石、热油,有的为工匠们送水送粮,有的则在城墙上搭建临时的瞭望塔。张老根带领村里的老农,还特意开垦了一片菜地,种植速生的蔬菜,为士兵们补充维生素,防止疫病发生。

“将军,有您在,有雁门军在,我们什么都不怕!” 百姓们围着萧烈,脸上满是信任与坚定,“就算匈奴来了,我们也会拿起锄头,跟他们拼到底!”

萧烈看着眼前的军民同心,心中满是感动。他知道,只要有这样的凝聚力,就算面对再强大的敌人,他们也能战胜。

半个月后,斥候传回消息:冒顿的一万大军己从狼居胥山出发,分为两队,一队由冒顿亲自带领,主攻雁门关;另一队由柔然纥石部落首领带领,进攻代郡,试图分散雁门军的兵力。

“来了!” 萧烈站在舆图前,手指在匈奴的进军路线上一点,“陈默先生,你留守雁门关,统筹全局;陈武,你带领一千突袭营士兵,驰援代郡,协助李山守住东线;林苍,你继续驻守黑石铁矿,防止匈奴偷袭;我带领剩余的一千士兵,在雁门关外的‘野狼谷’设伏,先给冒顿一个下马威!”

“将军保重!” 众人齐声应道,眼中满是敬佩与担忧。他们知道,野狼谷的伏击战,将是与匈奴的第一战,也是最关键的一战。

萧烈点了点头,转身走出议事堂,登上战马,带领一千士兵,朝着野狼谷疾驰而去。阳光洒在他的铠甲上,泛着耀眼的光芒;身后的雁门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坚固。他知道,一场决定边境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但他无所畏惧 —— 因为他的身后,是同心协力的军民,是坚不可摧的防线,是他誓死守护的家园。

此时的京城,李嵩刚被押解至大理寺。面对确凿的证据,他无从辩驳,只能如实招供。皇帝得知后,虽对萧烈 “借刀杀人” 的手段不满,却也只能下令将李嵩打入大牢,等候发落。朝堂上,关于是否派新监军的争论仍在继续,但在冒顿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无人敢提出 “削弱萧烈” 的建议,只能暂时搁置此事。

雁门关内,没有了监军的牵制,军民们的备战热情更加高涨。工匠坊的打铁声日夜不停,练兵场的喊杀声震耳欲聋,城墙上的士兵们严阵以待,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雁门关上,给这座古老的关城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萧烈带领士兵们在野狼谷设好埋伏,望着远处草原的方向,握紧了腰间的虎头刀。他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来临,但他有信心,带领雁门军,再次击退匈奴,守护好这片土地,守护好身后的百姓。

南极老翁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KX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边尘啸 http://www.220book.com/book/XKX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