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北方,本该是麦田泛金的时节,可河北、山东等地的官道上,却挤满了逃荒的灾民。赵衍站在冀州城外的高台上,手中的奏折被风卷得微微颤动,上面的字迹触目惊心:“河北连月大旱,小麦减产八成,山东蝗灾肆虐,颗粒无收,灾民己达百万,易子而食之惨状再现……”
“陛下,户部奏报,国库现存粮食仅够支撑京畿三月之用,若不尽快解决粮荒,恐生民变。” 李德全捧着账本,声音压得极低,眼角的皱纹里满是焦虑,“各地粮仓虽有存粮,却多被地方豪强把持,他们趁机抬高粮价,一石米己涨至五两银子,灾民根本买不起。”
赵衍俯瞰着台下衣衫褴褛的灾民,他们瘦得只剩皮包骨,孩子们趴在母亲怀里,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偶尔传来的啼哭声像针一样扎在心上。前世他在历史书中见过无数次饥荒的记载,可当这一切真切地呈现在眼前,那种无力与愤怒仍让他胸口发闷。
“北方多旱地,传统作物耐旱性差,一旦遭遇天灾,便颗粒无收。” 王安石从人群中走出,手中握着一把干枯的麦秆,“臣以为,若想彻底解决北方粮荒,需引入耐旱、高产的新作物,方能一劳永逸。”
赵衍心中一动,王安石的话正合他意。他立刻调出系统面板,在 “农业种子” 分类中快速检索 ——“土豆种子” 和 “玉米种子” 的图标赫然在列。土豆耐旱耐贫瘠,亩产可达数千斤;玉米适应性强,既能在旱地种植,也能与其他作物间作,两者皆是解决粮荒的利器。
“土豆种子:亩产可达 5000 斤,耐旱耐贫瘠,兑换价格 1 万两黄金;玉米种子:亩产可达 3000 斤,适应性强,兑换价格 8000 两黄金。” 系统机械音在脑海中响起,赵衍没有丝毫犹豫,点击 “全部兑换”。
“兑换成功!土豆种子 10 万斤、玉米种子 8 万斤己存放至冀州粮仓,附带‘种植指南’,详细标注种植方法与注意事项。”
赵衍转身对身后的官员们朗声道:“传朕旨意!命户部即刻开放冀州粮仓,向灾民发放救济粮;命工部选拔百名农技工匠,按照‘种植指南’学习土豆、玉米的种植方法,再分派至河北、山东各州府,指导灾民种植;另外,免除北方受灾地区三年赋税,凡参与种植新作物的农户,每亩地补贴白银二两!”
“遵旨!” 官员们齐声应和,转身快步离去。
冀州粮仓外,灾民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赵衍亲自到场,看着官吏们将一袋袋粮食分发给灾民,看着孩子们捧着窝头狼吞虎咽的模样,心中稍稍安定。他走到一个正在分发种子的老农面前,拿起一颗土豆,笑着说:“老丈,这叫土豆,埋在土里就能长,亩产可达五千斤,比小麦多收十倍不止。等秋收了,你家的粮囤肯定能装得满满的。”
老农接过土豆,看着这圆滚滚、从未见过的东西,眼中满是疑惑:“陛下,这玩意儿真能当粮食吃?要是种不出来,咱们可就真没活路了。”
“放心!” 赵衍拍了拍老农的肩膀,“朕己让工匠们研究透了种植方法,还会派人专门指导你们。要是种不出来,朕亲自给你赔粮!”
老农连忙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谢陛下!谢陛下给咱们指了条活路!”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北方各州府。灾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领取了土豆和玉米种子,在农技工匠的指导下,开始在自家的旱地里耕种。土豆切成块,每块带着芽眼,埋进翻松的土里;玉米种子则播在田垄上,盖上一层薄土,洒上些许草木灰。
起初,不少农户还心存疑虑,担心新作物种不活。可没过多久,土豆便冒出了嫩绿的芽,玉米也长出了幼苗,在干旱的土地上顽强地生长着。农技工匠们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教农户们如何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农户们也渐渐放下心来,用心照料着这些 “救命苗”。
赵衍也没有闲着,他亲自前往河北、山东等地的田间,查看新作物的生长情况。在邯郸城外的一片土豆地里,他弯腰拨开枝叶,看着地下结出的一串串土豆,脸上露出了笑容。农户王老汉凑上前来,激动地说:“陛下,您看!这土豆长得多好,一个个比拳头还大,照这样下去,秋收时亩产肯定能有五千斤!”
赵衍点了点头,对身边的户部官员说:“传令下去,让各地官府多收集土豆、玉米的良种,明年在北方全面推广。另外,命工部建造淀粉作坊,将多余的土豆加工成淀粉,便于储存和运输,既能作为军粮,也能在灾年救济灾民。”
“遵旨!” 户部官员躬身应道。
秋收时节,北方大地一片金黄。土豆地里,农户们挥舞着锄头,挖出一串串的土豆,田埂上堆满了装满土豆的麻袋;玉米地里,金黄的玉米棒子挂满枝头,农户们掰下玉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冀州城外的打谷场上,官员们正在统计亩产。经过测量,土豆亩产最高可达五千五百斤,最低也有西千斤;玉米亩产最高可达三千五百斤,最低两千五百斤,远超传统作物的产量。消息传出,北方各州府的百姓们欢欣鼓舞,纷纷奔走相告,称土豆和玉米是 “陛下赐予的救命粮”。
赵衍站在打谷场上,看着堆积如山的土豆和玉米,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就在这时,系统的机械音突然在脑海中响起:“检测到宿主成功引入土豆、玉米种子,解决北方粮荒,完成支线任务‘解决粮食危机’!奖励氪金点 1500000,解锁‘农业机械化初步图纸’(包含简易播种机、收割机等工具)!另外,王朝评级从 S + 级提升至 SS 级,解锁‘全国农业普查’权限(可实时监控各地农作物生长情况,提前预警自然灾害)。”
赵衍心中一喜,连忙调出系统面板 ——“农业机械化初步图纸” 详细标注了播种机、收割机的构造原理,这些工具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户的劳动强度;“全国农业普查” 权限解锁后,可通过系统实时查看各地的农作物生长情况,提前预测旱涝、蝗灾等自然灾害,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传朕旨意!” 赵衍转身对众官员说,“命工部即刻按照‘农业机械化初步图纸’,制造播种机、收割机,先在河北、山东试点使用,再逐步推广至全国;命户部联合吏部,开展全国农业普查,建立农作物生长档案,提前预警自然灾害;另外,从国库中调拨白银一百万两,在北方修建大型粮仓,储存土豆、玉米等粮食,作为战略储备,以防日后灾荒。”
“遵旨!” 众官员齐声应和,眼中满是激动。他们知道,随着土豆、玉米的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大昭将彻底摆脱粮荒的困扰,百姓们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
接下来的日子里,北方各地掀起了农业生产的热潮。播种机在田间穿梭,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土里;收割机在玉米地里作业,金黄的玉米棒子被快速收割下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户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弯腰插秧、手工收割,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种植更多的作物,或者从事手工业、商业,家庭收入也随之增加。
在青州府的一个村庄里,农户李二柱正操作着播种机播种土豆。他笑着对身边的村民说:“以前种一亩地要两天,现在用这播种机,半天就能种完,还不用弯腰,真是太省力了!今年我打算多种两亩土豆,卖了钱给家里盖新房!”
村民们纷纷点头附和,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以前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忙到头也只能勉强糊口,如今有了新作物和新工具,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攒下钱改善生活,这样的日子,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赵衍看着北方农业的蓬勃发展,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解决粮荒只是大昭发展的一个方面,接下来,他还要带领大昭在工业、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发展,让大昭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国家。
就在这时,沈炼匆匆赶来,躬身禀报:“陛下,南方传来消息,洛杭铁路己全线通车,蒸汽火车将江南的丝绸、茶叶运往北方,再将北方的土豆、玉米运往南方,南北物资交流日益频繁;另外,海外贸易船队从美洲带回了新的作物种子 —— 番薯,据说耐旱性比土豆更强,亩产可达六千斤!”
赵衍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番薯?好!传朕旨意,命工部即刻研究番薯的种植方法,明年在南方推广;命海外贸易船队加大对美洲的探索,寻找更多的高产作物和工业原料,为大昭的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遵旨!” 沈炼躬身应道,转身快步离去。
赵衍站在北方的田野上,望着远处金黄的麦田和忙碌的农户,心中充满了豪情。他知道,一个属于大昭的盛世王朝,正在他的手中一步步变为现实。在不久的将来,大昭必将粮食满仓、工业发达、科技领先、军事强大,成为世界的中心,让中原文明的光芒照亮整个世界!
作者“南极老翁”推荐阅读《从亡国之君到宇宙之尊》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KZ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