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鲶鱼战术?不,是技术洁癖的逆袭!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都重生了谁还当牛马啊? http://www.220book.com/book/XMG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反卷基地”的空气里,硝烟味混合着咖啡因和一种名为“穷凶极恶优化”的执念。面对“微视”这头巨象的入场,廖小凡的“鲶鱼论”虽然稳住了军心,但所有人都清楚,光靠喊口号是没用的,得拿出真家伙。

压力之下,团队内部开始出现微妙的分歧。

以王鑫和阿强为首的技术“原教旨主义”派,主张极致的技术驱动路线。

“必须进一步优化算法!把用户兴趣模型的更新延迟降到毫秒级!把推荐精准度再提升两个百分点!”王鑫盯着代码,眼神偏执,仿佛在雕琢宇宙真理。

“对!还有服务器响应,必须更快!我们要做到用户手指刚滑开,下一条视频就己经预加载完毕!”阿强附和着,恨不得把网线都换成光纤维。

而以赵敏和小美为代表的“用户体验务实”派,则觉得技术狂人们有点走火入魔。

“算法再准,也得用户用着舒服啊!”赵敏指着用户反馈,“好多用户吐槽我们界面太‘素’了,连个好看的滤镜和贴纸都没有!跟‘微视’花里胡哨的特效一比,咱们像上个时代的产物!”

“就是就是!”小美补充,“而且内容多样性也得跟上!不能光推用户可能爱看的,还得适当引入一些优质但小众的创作者,打破信息茧房啊!”

两派人在日常讨论中经常针尖对麦芒。

王鑫:“引入过多非核心功能会增加系统复杂度,影响性能!”

赵敏:“没有好的用户体验,性能再好用户也会跑!”

阿强:“毫秒级的延迟优化是核心竞争力!”

小美:“核心竞争力也得用户能感知到才行!”

廖小凡坐在他的“洞主宝座”上,看着手下两员大将(王鑫和赵敏)和两个急先锋(阿强和小美)吵得面红耳赤,感觉脑袋瓜子嗡嗡的。他理解双方的出发点都没错,但资源有限,必须有所侧重。

【叮!技能‘数据洞察’触发!基于当前团队分歧与市场竞争态势,提供分析:】

【1. 技术优势是‘瞬光’立足根本,必须保持并扩大。】

【2. 用户体验短板确实存在,尤其在面对‘微视’的丰富功能时。】

【3. 建议:采取‘非对称竞争’策略。在核心算法和性能上做到极致,形成技术壁垒;在辅助功能上,采取‘敏捷开发、快速试错’原则,优先满足核心用户最迫切的需求,避免盲目跟随巨头。】**

系统提示如同一盆冷水,让廖小凡瞬间清醒。

对!不能跟着巨头的节奏走!不能他们有什么,我们就必须有什么!我们要打的是“非对称战争”!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争吵的西人中间,双手下压。

“停!都别吵了!”廖小凡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我们的资源,不允许我们既要又要还要!”

他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坐标轴。

横轴是“技术深度/性能”,纵轴是“功能丰富度/用户体验”。

“我们现在的位置,在这里。”他在靠近横轴的位置点了一个点,“技术有一定优势,但功能相对单一。”

“‘微视’的位置,在这里。”他在靠近纵轴的高位点了一个点,“功能丰富,体验华丽,但技术(特指推荐算法核心)未必有我们专注和深入。”

“我们的策略,不是拼命往‘微视’的位置靠拢,那样只会被拖死。”廖小凡用笔从自己的点,画了一条斜向上的箭头,指向一个更靠近横轴顶端,但纵轴也有所提升的位置。“我们要做的是,沿着技术深度的主轴线,坚决向上突破!同时,在用户体验轴上,选择性地、敏捷地补充最能增强我们‘技术优势感知度’和‘核心用户满意度’的功能!”

他看向王鑫和阿强:“王工,阿强,你们的技术优化路线不变,而且要加大投入!不仅要快,要准,我还要你们搞出点‘黑科技’来!比如,能不能实现根据用户实时网络环境,动态调整视频码流,保证任何网络下都能流畅播放?能不能搞出更超前的‘AI剪辑助手’,帮用户一键生成高质量短视频?”

王鑫和阿强眼睛一亮,用力点头。

他又看向赵敏和小美:“敏敏,小美,你们的需求也合理。但我们不能照搬‘微视’。我们的功能迭代,必须围绕‘更好地展现我们算法优势’和‘服务核心兴趣社区’来展开。比如,我们先不做那些花里胡哨的AR贴纸,但可以做一个‘智能标签’功能,利用算法自动为视频打上精准标签,方便用户搜索和发现同类内容?可以先优化评论区的互动体验,让基于兴趣的讨论更热烈?”

赵敏和小美思考了一下,也觉得这个方向更聚焦,更有助于形成自身特色。

“这就对了!”廖小凡一拍手,“王鑫带队,主攻‘技术深水区’,打造我们的‘技术护城河’。赵敏带队,负责‘用户体验前沿哨’,用最小的代价,最快地满足核心用户最痛的点。阿强和小美,你们两边配合,保证技术和需求的顺畅对接。”

分工明确,战略清晰,基地里的火药味顿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目标明确的专注。

接下来的日子,“反卷基地”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精密仪器。王鑫和阿强带着技术团队,开始了对算法和性能的“魔鬼式”优化,经常为了0.1%的性能提升争得面红耳赤,然后一起通宵达旦。赵敏和小美则深入用户社群,收集需求,快速原型,用最小的MVP(最小可行产品)去验证功能价值。

廖小凡则坐镇中央,用他的“数据洞察”技能评估每一项技术突破和功能上线的实际效果,及时调整资源投向。

几天后,“瞬光”进行了一次静默更新。

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但细心的用户发现:

* 视频加载速度更快了,甚至在电梯里信号微弱时,都能勉强流畅播放(动态码流优化初见成效)。

* 推荐似乎更“懂”自己了,总能挖出一些冷门但极其对自己胃口的小众创作者(算法模型深度迭代)。

* 新增的“智能标签”和“同好频道”功能,让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和内容更容易了(精准的体验补充)。

这些变化,不像“微视”那样炫目,却像春雨润物细无声,牢牢抓住了那些真正追求“发现乐趣”、厌倦了社交绑架的用户的心。

一天,廖小凡在某个技术论坛的角落里,看到一条不起眼的帖子:

**【弃用‘微视’了,推荐总给我推我领导点赞的土味视频,尬得脚趾抠地。还是‘瞬光’清净,算法是真牛逼,总能给我惊喜。】**

下面还有几条类似的跟帖。

廖小凡看着这条帖子,嘴角微微上扬。

他知道,这场“非对称战争”,他们初步找到了节奏。

巨头有巨头的打法,鲶鱼有鲶鱼的活法。

而他们这条“技术洁癖”的鲶鱼,正用它独特的方式,在这片红海中,搅动起属于自己的涟漪。

大山里的明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MG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都重生了谁还当牛马啊? http://www.220book.com/book/XMG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