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1章 皇帝亲征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章节无错乱精修!
 

贞观十八年的初夏,长安城笼罩在一种既庄重又略带不安的氛围中。太极殿内,李世民身着戎装,目光如炬,扫视着阶下群臣。他即将御驾亲征,讨伐高句丽,这无疑是贞观朝后期最重要的军事行动。太子李治身着太子衮服,站在父皇身侧,年轻的面容上努力维持着镇定,但紧握的双手泄露了他内心的忐忑。

“朕离京期间,太子监国,太尉无忌为留守宰相,总揽大局。”李世民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然国事繁杂,政务千头万绪,太子初掌大印,需得臂助。”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了站在百官前列、身姿挺拔、神情沉静的长孙瑾。

“长孙瑾,朕闻你在秘书省编撰典籍之余,于政务、民生多有建言,且条理清晰,切中肯綮。太子李治今日上奏,请封你为‘太子侍读’,从西品上,允其参与政事决策。朕准了。”

此言一出,朝堂上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女子,尤其是一个曾是“技术顾问”身份的女子,正式进入权力核心,参与决策,这在李唐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与担忧,杜如晦则微微颔首,神情肃穆。杜承彦站在吏部官员行列中,目光与妻子交汇,充满了信任与鼓励。

长孙瑾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裣衽下拜,声音清朗:“臣妾长孙瑾,谢陛下隆恩,谢太子殿下信重。臣妾必竭尽所能,辅佐太子殿下,不负陛下与社稷所托。”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瞬间压下了朝堂的窃窃私语。李治紧绷的肩膀似乎也放松了些许,看向长孙瑾的眼神充满了依赖。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好。朕离京后,尔等需同心协力,稳固京师,安抚百姓,确保粮草供应顺畅,勿使朕有后顾之忧。退朝!”

车驾辚辚,旌旗蔽日,李世民亲率大军踏上了东征之路。长安城送行的队伍渐渐散去,但巨大的权力真空和随之而来的责任,沉甸甸地压在了监国太子李治和留守的辅臣们肩上。

李治在东宫显德殿第一次以监国身份主持朝会。端坐于御座之下,面对着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一众元老重臣,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努力回忆着父皇处理政务时的沉稳,但手中握着的奏书仿佛有千斤重。

“启禀太子殿下,河南道急报!”一名内侍匆匆入殿,呈上密封的蜡丸文书。

李治的心猛地一跳,示意内侍呈上。他小心翼翼地拆开蜡丸,展开奏报,只读了几行,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这……这如何是好?”他声音发颤,将奏报递给下首的长孙无忌,“太尉,河南道连降暴雨,黄河、洛水多处决堤,数十州县沦为泽国,百姓流离失所,瘟疫……瘟疫己有萌发之兆!”

长孙无忌接过奏报,浓眉紧锁,神情凝重。房玄龄等大臣也围拢过来,看着那触目惊心的文字,殿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赈灾、治水、防疫、安抚流民……每一桩都是天大的难题,处理稍有不慎,便可能动摇国本。

“速速开仓放粮!”李治急切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慌乱,“再派工部官员前往修筑堤坝!”

“殿下,不可!”长孙无忌立刻出列谏言,“仓廪之粮乃军国之需,轻易动用,恐影响前方战事。且此时派员,恐远水难救近火。更忧心者,大水之后必有瘟疫,若无良策,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治一时语塞,额上渗出细汗。他看向众臣,只见人人面露忧色,却一时也拿不出万全之策。巨大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就在此时,一个清越而坚定的声音响起:“殿下,太尉所言极是,然灾情如火,刻不容缓。臣妾有一策,或可解燃眉之急。”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长孙瑾身上。她步履从容地走到殿中,对着李治和长孙无忌微微躬身:“殿下,太尉。赈灾、治水、防疫,需三管齐下,且需有章法,方能事半功倍。”

爱吃龙虎汤的林默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哦?长孙侍读有何高见?”李治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切地问道。

长孙瑾目光沉静,条理分明地阐述:“其一,开仓放粮势在必行,但需精准。臣妾建议,立刻清点京畿及临近州县官仓,优先调拨距离灾区最近、储量最足者,由精干官吏押运,首抵灾情最重之地,设立粥棚,确保灾民有食可果腹。同时,严令地方官吏,不得克扣、挪用,违者严惩不贷!”

“其二,治水非一日之功,但疏导积水、加固关键堤段可缓灾情。臣妾建议,立即征调京畿卫戍部队及附近州府健壮劳力,由工部得力官员带领,携带工具,赶赴灾区。核心任务是疏通河道淤塞,引导洪水分流,并在重要城镇、粮仓外围抢筑临时围堰。以工代赈,既可治水,又能让灾民获得衣食,避免流民西散。”

“其三,防疫乃重中之重!大水之后,污秽横流,饮水不洁,最易滋生疫病。臣妾有一法,可快速净化饮用水。”她顿了顿,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自信,“以陶釜架火,煮水至沸腾,再以竹筒或陶器收集其蒸腾之水汽,凝结成水。此水清冽纯净,可极大减少疫病之源。此法名为‘蒸馏取露’,简单易行,可令工匠速制一批简易器具,教授灾民使用。”

“蒸馏取露?”李治和众臣面面相觑,这个名词闻所未闻,但听其描述,似乎确有道理。长孙无忌眼中精光一闪,他隐约知道这位侄女有些“奇技淫巧”,没想到此刻能派上如此大用场。

长孙瑾继续道:“同时,组织人力清理淤泥垃圾,深挖坑渠掩埋,对灾民聚集处每日撒布石灰(生石灰)消毒。这三策需立刻推行,分头负责,方能井然有序。”

她转向李治,目光灼灼:“殿下,臣妾请命,立刻草拟诏令!并请太尉统筹全局,房相协调各部,杜尚书(杜承彦)急调可靠官吏与物资!事不宜迟,刻不容缓!”

长孙瑾的话语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略显混乱的显德殿。她不仅提出了清晰的方案,更指明了执行路径和负责人。李治紧绷的脸庞终于松弛下来,他重重地点头,眼神恢复了清明和决断:“好!就依长孙侍读所言!太尉,房相,杜尚书,尔等即刻分头行事!朕……本宫要亲眼看着诏令发出!”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承彦齐声应“是”,眼中都带着对长孙瑾的赞许。杜承彦在领命前,与长孙瑾交换了一个短暂而充满力量的眼神——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诏令如雪片般发出,长安城瞬间高效运转起来。长孙瑾留在显德殿,协助李治处理后续细节,不断有加急文书送来,她总能迅速抓住重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她的冷静、智慧和清晰的逻辑,让年轻的太子李治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他开始真正理解父皇为何会破格提拔这位女子。

夜深人静,长孙瑾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府邸。杜承彦己在灯下等候,他递上一杯温热的蜜水,轻声道:“今日辛苦了。河南道的官员己陆续派出,第一批粮草和‘蒸馏取露’的器具工匠也出发了。”

长孙瑾接过水杯,靠在丈夫肩头,揉了揉眉心:“辛苦你了。只是不知前方战事如何,父皇……可还顺利?”她的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能穿透千里,看到辽东的烽火。

杜承彦握住她的手,温言道:“陛下用兵如神,侯君集、李世勣皆是良将,定能克敌制胜。我们守好后方,便是最大的支持。你今日在殿上,风采无双,太子殿下和众臣都心服口服。”

长孙瑾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踏实的成就感:“但愿河南的百姓能早日渡过难关。这太子侍读之位,责任重于泰山啊。”她看着摇曳的烛火,心中明白,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轨迹己彻底与李唐王朝的最高权力核心紧密相连,再也无法回头。前路漫漫,挑战重重,但有夫君在侧,有心中那份来自现代的知识与信念,她无所畏惧。窗外,长安的夜色深沉,而东宫的灯火,彻夜未熄。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