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7章 瑾辩朝堂,数据为证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章节无错乱精修!
 

自那日萧瑀在朝堂上发难,虽被李治强行压下,但朝中的暗流却愈发汹涌。以萧瑀为首的守旧派官员,仿佛找到了共同的敌人,开始在各种场合,或明或暗地抵制长孙瑾推行的新政。改良曲辕犁的工坊报告地方官员“采购不积极”,简化税制的州府则上奏“百姓多有怨言”。一时间,关于长孙瑾“好大喜功”、“不恤民情”的流言,又开始在长安的官场中悄然蔓延。

李治对此心知肚明,却也颇为头疼。他不能每次都用太子的权威去强行压制,那只会让矛盾激化,显得他这个监国太子只会护短。他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让长孙瑾彻底击碎这些流言,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机会。

这个机会,在五日后的又一次早朝上,不期而至。

朝会伊始,李治便按照惯例,询问政务推行情况。户部尚书出列奏报了几项常规事务后,萧瑀再次出列,这一次,他的态度比上次更为“恳切”。

“臣,萧瑀,有本启奏。”他跪在地上,声音沉痛,仿佛心系天下苍生,“殿下,臣近日接到多处地方官吏密报,皆言长孙侍读所推行的新政,于民有害,于国无益。臣不敢不报!”

李治眉头一皱,沉声道:“萧爱卿但说无妨。”

“是!”萧瑀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其一,所谓‘改良曲辕犁’,看似精妙,实则制造繁琐,成本高昂,远非普通农户所能负担。地方官府为完成政令,强行摊派,己致关中数地农户怨声载道,此乃‘与民争利’!其二,所谓‘简化税制’,将劳役折为绢帛,看似减轻负担,实则官府在折算时层层加码,百姓所出比以往更甚,此乃‘横征暴敛’!臣恳请殿下,为了大唐的百姓,立刻暂停此二项新政,重新彻查!”

他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还搬出了“百姓怨言”和“地方密报”,极具煽动性。殿中立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官员,也开始交头接耳,面露疑色。

李治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看向长孙瑾,只见她依旧神色平静,仿佛这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

“长孙侍读,你可有话说?”李治问道。

长孙瑾缓步出列,先是向李治行了一礼,然后才转向萧瑀,不卑不亢地说道:“萧大人忧国忧民,瑾十分敬佩。只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大人所言的‘怨声载道’与‘横征暴敛’,不知是亲眼所见,还是仅凭几封语焉不详的密报?”

“这……地方官吏上报,岂能有假!”萧瑀一时语塞。

“那好,”长孙瑾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两份奏疏,双手呈上,“请殿下与诸位大人过目。这是瑾昨日连夜请杜尚书从吏部调来的,关于新政试点最详尽的数据报告。”

内侍将奏疏分别呈给李治和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几位宰相。长孙瑾的声音在大殿中清晰地响起,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钉在所有人的心上。

“请诸位大人看第一份,关于曲辕犁的报告。瑾选取了京兆府下辖的三个县作为试点。其中,蓝田县由官府垫资,统一采购制作,农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偿还。报告显示,使用新犁后,平均每户耕地时间减少西成,而粮食产量,相较于去年,平均增产两成二!以一户五口之家计,增加的粮食折算成铜钱,足可在一年内偿清犁具的费用,尚有盈余。请问萧大人,一个能让百姓在一年内就增收的工具,何来‘与民争利’之说?”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那些数据是如此具体,如此真实,完全不是空泛的指责所能比拟的。

长孙瑾没有停顿,继续说道:“至于大人所说的‘怨声载道’,吏部的报告中也提到了。确实有部分农户抱怨,但抱怨的原因,并非犁具不好,而是因为官府产量有限,无法做到户户普及,许多农户还在排队等候!这所谓的‘怨言’,恐怕与大人所说的,并非一回事吧?”

萧瑀的脸涨成了猪肝色,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再看第二份,关于简化税制的报告。”长孙瑾的声音愈发沉稳,“瑾选取了华州作为试点。按照旧制,每丁每年需服劳役二十天。而按照新法,只需缴纳三尺绢布即可替代。吏部的数据显示,华州一个普通织户,一月便可织布五尺。也就是说,百姓只需不到二十天的时间,便可完成全年的税赋,剩下的时间,无论是耕作、经商还是手工业,所得皆为自己。国库方面,华州上半年的绢帛税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成,而百姓的劳役负担,则降到了零!请问萧大人,国库增收,百姓减负,这难道就是大人所说的‘横征暴敛’吗?”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所有官员,声音铿锵有力:“萧大人,您是三朝元老,国之柱石,瑾敬重您。但敬重,不代表瑾会认同您仅凭道听途说,便全盘否定一项利国利民之策。您说瑾以女子之身干预朝政,会乱朝纲。但瑾以为,真正的‘乱朝纲’,不是性别,而是不看事实、不问数据、只凭偏见和私心去阻挠国家进步的行为!”

“今日,瑾将所有数据公之于众,就是要让殿下和诸位大人明明白白地看到,瑾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个人权势,而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天下的百姓!如果这些数据证明,瑾的政策是错的,瑾甘愿领罪,立刻辞去所有职务,永不议政!但如果数据证明,瑾是对的,那么,那些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守旧而守旧的人,又该当何罪?!”

话音落下,整个太极殿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长孙瑾这番有理有据、掷地有声的辩驳给震住了。她没有哭诉,没有辩解,只是用最冰冷、最客观的数据,将萧瑀的所有指控击得粉碎。这是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辩论方式,强大、首接,且无可辩驳。

“好!”房玄龄第一个打破沉默,他抚着长须,眼中满是赞赏,“有数据支撑,有事实依据,长孙侍读此策,老臣赞成!”

“臣也赞成!”工部尚书出列,“曲辕犁若能推广,对我大唐农业,乃是千秋之功!”

“华州之策,确有可取之处,臣请陛下……请殿下下旨,于更多州府推行!”户部尚书也紧随其后。

一时间,殿内过半的官员纷纷出列,表示支持。他们大多是务实派,看到了新政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萧瑀孤立无援地站在殿中,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最后颓然地垂下了头。他知道,他输了,输得体无完肤。

李治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激动不己。他站起身,声音洪亮地宣布:“众卿既有共识,此事便定了!曲辕犁与简化税制,即刻起于关内道、河南道全面推行!吏部、户部、工部全力配合!长孙侍读献策有功,赏锦缎百匹!退朝!”

这一次,再无人敢有异议。

长孙瑾静静地站在原地,看着群臣散去,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她知道,今天她赢得的不仅仅是一场辩论,更是话语权。她用数据向整个朝堂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为未来的改革,扫清了一道重要的障碍。

回到府中,杜承彦早己备好热茶,他笑着将吏部刚刚汇总的、更详尽的数据报告递给她:“我就知道,这些数字,比任何雄辩都有力。”

长孙瑾接过报告,轻轻翻阅着,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是啊,承彦。在这个时代,真理,或许就藏在这些最枯燥的数字里。”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她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去构建一个更强大、更繁荣的大唐。而今天,她为这一切,打下了最坚实的地基。

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