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长安城笼罩在一片金灿灿的秋光里。杜承彦独自一人来到长孙府,这次并非随父议事,而是专程来寻长孙瑾。前日他在父亲书房伺候笔墨时,偶然听得杜如晦与幕僚谈及朝会情形,说长孙无忌竟在廷议时提出"改良火攻"之策,虽被萧瑀以"奇技淫巧"为由驳斥,却让他立时想起了长孙瑾前些日子问起的"矿物引火"之事。
秋日的长孙府花园别有一番韵味。凉亭西周的菊花开得正盛,金桂飘香,偶尔有几片早黄的梧桐叶悠然飘落。长孙瑾到时,杜承彦己在亭中等候,石桌上摆着一壶新沏的菊普茶,两只白瓷茶杯里茶汤澄澈。
"瑾妹妹来了。"杜承彦起身相迎,今日他穿着一身竹青色圆领袍,衬得身姿愈发挺拔。待长孙瑾落座,他从怀中取出一卷宣纸,小心翼翼地展开。
"这是我这几日凭着记忆绘制的唐军攻城器械图。"他指着图纸说道。但见纸上用工笔细细勾勒出投石机与弩箭的形制,旁附小楷注解。投石机由结实的木架、长长的杠杆和皮制石兜组成,标注着"射程三百步,可投百斤巨石";弩箭长约五尺,铁铸的箭镞寒光凛凛,注着"可透重甲,然难破夯土"。
杜承彦见长孙瑾看得专注,便详细解释道:"现今军中所用投石机,虽可投掷巨石,但至多在高昌城墙上砸出浅坑,难以破城。弩箭更是只能杀伤守军,对城墙无可奈何。"他轻叹一声,"更棘手的是,高昌人还在城外挖掘了宽阔的护城河,我军若强行攻城,必是伤亡惨重。"
长孙瑾凝神细观图纸,心中己有计较。她所要研制的火药,不仅要有足够的爆破力,还需能适配投石机投射,更要确保在触及城墙时及时引爆。
"那若是......"她抬起眼帘,目光清亮,"若有能炸裂夯土之物,借投石机之力掷于城下,是否可破此僵局?"
杜承彦先是一怔,随即会意:"你是指那日所说的硝石硫磺之法?可这等物事当真能有开山裂石之威?若是投掷后未能及时引爆,或是威力不足,反而会打草惊蛇,陷我军于险境。"
"正因如此,才需反复试验。"长孙瑾压低声音,"我己备下些硝石、硫磺,欲试其不同配比之效。只是......"她微微蹙眉,"我对投石机的构造知之甚少,不知该将火药制成何种形制,方能投得远、掷得准。"
杜承彦凝视着她认真的神情,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涟漪。眼前的瑾妹妹再不是从前那个只会跟在他身后扑蝶赏花的小女孩了,她有了自己的主张,甚至愿为军国大事费心劳力。
他不自觉地握紧双拳,郑重道:"妹妹放心,投石机之事包在我身上。家父与工部几位大匠相熟,我可向他们请教投石机最宜投射的物事形制与重量。"他顿了顿,又道:"我再为你寻些上等硫磺。前日听西域商人说,于阗国所产硫磺纯度极高,燃烧时焰色纯青,比中原所产胜出许多。"
"当真?"长孙瑾眸中顿时流光溢彩,宛若秋夜星辰落入其间,"承彦哥哥,真是太感谢你了!"
见她笑靥如花,杜承彦只觉耳根发热,忙别过脸去假意观赏亭外秋色:"何须言谢?你我自幼相识,互相帮衬本是应当。"
秋风轻拂,亭畔桂树簌簌作响,洒落细碎金蕊。两人之间的气氛,比这秋日的暖阳还要温煦几分。杜承彦悄悄侧目,看着长孙瑾专注研究图纸的侧脸,阳光在她长睫上投下细密光影,心中暗下决心:无论这火药研制之路如何艰难,他定要护她周全。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