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4章 魏徵病逝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章节无错乱精修!
 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最新章节随便看!

贞观十七年,正月,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将整座长安城裹上了一层肃穆的素白。这本该是辞旧迎新的时节,一个噩耗,却如同一道惊雷,在冰冷的空气中炸响,瞬间冻结了所有人的心神——以首言敢谏而闻名天下的谏议大夫,魏徵,病逝了。

消息传入宫中时,李世民正在太极殿主持朝会。当内侍颤抖着将这个消息禀报上来时,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李世民僵在了龙椅之上,手中的朱笔“啪”地一声掉落在御案上,那刺耳的声响,仿佛敲碎了所有人的心脏。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与巨大的悲痛。

“散朝!”他几乎是嘶吼着喊出了这两个字,随即不顾一切地站起身,连龙袍都未曾更换,便在众臣惊愕的目光中,跌跌撞撞地冲出了太极殿,亲自前往魏徵的府邸。

魏府的门前,没有奢华的装饰,只有两盏素白的灯笼在风雪中摇曳。李世民冲进那座简朴甚至有些寒酸的院落,看着那间陈设简单的灵堂,看着灵柩中那张他再熟悉不过的、清癯而坚毅的面容,这位戎马一生、杀伐果决的帝王,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他当着所有随行大臣的面,失声痛哭,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哀恸与孤独。

“魏徵……魏徵一死,朕失一镜矣!朕……失一镜矣!”

长孙瑾是在东宫得知这个消息的。当时,她正陪着李治研读《论语》,一名内侍神色慌张地前来通报。她手中的书卷“啪”地一声掉落在地,整个人都愣住了。她与魏徵的交集,虽不如与父亲那般深厚,却同样刻骨铭心。她想起在秘书省,他拄着拐杖,亲自为她指点古籍中的谬误,眼中满是欣赏;她想起他曾在朝堂上,拍着胸脯向陛下担保“长孙瑾乃国之栋梁”,那份毫无保留的提携与信任,是她永远无法忘怀的恩情。

如今,这位恩人,这位大唐的“镜子”,就这么走了。她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失去良师的悲痛,也有一种伟人陨落、时代落幕的苍凉。

在魏徵下葬后的几日,她看到李世民依旧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时常独自一人对着魏徵的画像发呆。她知道,仅仅凭吊唁和哀思,是不足以告慰这位一代名臣的。她主动请求入宫,在御书房见到了神情憔悴的李世民。

“陛下,”她躬身道,“魏大人一生为国,其言其行,皆为后世楷模。然其著述颇丰,尚有部分文集未能编撰完成,实乃我大唐文化的一大憾事。”

她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坚定的光芒:“臣女……斗胆,恳请陛下准许臣女参与编撰《魏徵文集》,以完成魏大人未竟之业,以报其知遇之恩。”

李世民看着她,看着她眼中那份与自己同样的、对魏徵的敬重与怀念,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欣慰地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却充满了信任:“好!有你参与,朕就放心了。朕,命你为《魏徵文集》编撰副使,与司空房玄龄一同,总领此事,务必将魏公的思想与风骨,完完整整地留给后世!”

此后,长孙瑾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每日清晨,她依旧准时前往东宫辅佐李治,而午后和夜晚,她便将自己完全沉浸在魏徵那浩如烟海的著述之中。

书房内,烛火常常亮至天明。她将魏徵生前散乱的奏折、手稿、书信,一一分类、整理、誊抄。那些泛黄的纸张上,承载着一位伟大政治家的心血与智慧。对于那些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的篇章,她凭借着自己对魏徵文风的熟悉,以及对时政的深刻理解,小心翼翼地进行修补和校订。她不仅仅是在编撰,更是在与一位跨越时空的智者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对话。她从那些犀利的言辞中,读懂了他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从那些刚首的字迹里,感受到了他为民请命的决心。

经过整整半年的努力,一部厚重的、凝聚了无数心血的《魏徵文集》终于编撰完成。李世民亲自为这部文集作序,他在序言中饱含深情地写道:

“魏公之文,如镜,如尺,如钟。其言虽逆耳,却匡朕之不逮;其行虽刚首,乃固国之基石。贞观之治,朕不敢居功,皆赖房、杜等股肱之臣,而魏徵,朕之镜也。镜虽碎,其光永存……”

这部文集的问世,不仅是对魏徵最好的纪念,更成为了贞观朝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长孙瑾,也通过这次编撰,将自己的学识与智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真正成为了李世民心中,那个能够传承文脉、辅国安邦的、不可或替代的栋梁之才。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