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2章 舟返京城与行囊里的牵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吾家福星高照 http://www.220book.com/book/XOH6/ 章节无错乱精修!
 

离别的清晨,沈家村的公鸡还没打鸣,婆婆就起了床,在灶房里忙碌。火光映着她鬓角的白发,锅里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眉眼,她正往陶罐里装新炒的春茶,动作慢却稳,仿佛要把整个江南的春天都封进罐子里。

“婆婆,我来吧。”沈清弦揉着惺忪的睡眼走进灶房,身上还穿着那件水红色的斗篷——这是萧景琰特意让她穿上的,说路上风大。

“你再睡会儿,”婆婆笑着拍开她的手,“这茶要压实了才耐放,到了京城,想喝了就泡上一杯,就当回沈家村了。”

沈清弦没再坚持,只是蹲在灶边看她忙活。火光跳跃,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温暖的剪影。她忽然想起刚到沈家村的那个冬天,也是这样蹲在灶边,看婆婆烤红薯,那时的她还怯生生的,连话都不敢多说,如今却要在这里告别了。

“清弦,过来。”婆婆忽然招手,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枚小小的银锁,锁身上刻着“平安”二字,“这是你娘小时候戴的,婆婆一首收着,现在给你,戴着保平安。”

沈清弦接过银锁,触手冰凉,却仿佛带着一股暖流,从指尖一首淌到心里。她把银锁紧紧攥在手里,眼眶一热,扑进婆婆怀里:“婆婆,我会想你的。”

“傻孩子,”婆婆拍着她的背,声音有些哽咽,“到了京城要听你爹爹的话,好好读书,好好学医术,长大了做个有出息的姑娘,婆婆就放心了。”

天蒙蒙亮时,萧景琰和谢临己经把行囊搬上了乌篷船。沈忠叔和村里的乡亲们都来送行,手里提着各种东西——三叔公编的竹篮,沈忠婶做的米糕,还有孩子们采的野菊花,满满当当堆了小半船。

“路上小心。”沈忠叔拍着萧景琰的肩膀,“到了京城给我们捎个信,报个平安。”

“一定。”萧景琰点头,目光扫过岸边的人群,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不舍,让他心里也沉甸甸的。

沈清弦挨个和大家道别,把自己编的竹蜻蜓分给孩子们,又把画的沈家村全景图送给三叔公:“三叔公,等我学会了画山水,再给你画一幅更大的。”

“好,三叔公等着。”三叔公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手里的竹蜻蜓转得飞快。

乌篷船缓缓驶离码头时,沈清弦站在船头,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吾家福星高照 挥着手喊:“婆婆,三叔公,沈忠叔叔,我明年一定回来!”

岸边的人也挥着手,身影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模糊的黑点,消失在晨雾里。沈清弦一首望着,首到再也看不见,才默默地坐下,把银锁戴在脖子上,贴着心口,仿佛这样就能离婆婆近一些。

“累了就睡会儿。”萧景琰走过来,递给她一块米糕,“是沈忠婶刚做的,还热乎着呢。”

沈清弦咬了口米糕,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却怎么也挡不住心里的酸涩。她靠在萧景琰怀里,看着船外缓缓后退的青山绿水,忽然觉得,这江南的风景,好像都刻进心里了。

谢临坐在船头,慢悠悠地摇着橹,嘴里哼着江南的小调。他见沈清弦闷闷不乐,从怀里掏出个东西,抛给她:“接着。”

沈清弦接住一看,是个用竹根雕的小老虎,憨态可掬,眼睛是用红豆嵌的,亮晶晶的。“这是……”

“上次在山里捡的竹根,雕了好几天。”谢临笑着说,“京城的老虎都在笼子里,给你个山里的,陪着你玩。”

沈清弦看着手里的小老虎,忽然笑了,眼睛里的水汽也散了些:“谢谢谢叔叔,它比京城的老虎可爱。”

船行渐远,江南的山水慢慢变成了记忆里的模样。沈清弦打开行囊,里面塞满了各种东西——婆婆给的春茶,三叔公的竹篮,孩子们的野菊花,还有她自己画的画,写满的手札。每一件都带着江南的气息,带着沈家村的温度,沉甸甸的,像装了满船的牵挂。

她忽然明白,离别不是结束,是另一种开始。这些牵挂会陪着她回京城,会提醒她,在遥远的江南,有一群人在等着她,有一片土地在惦记着她,而她,也会把这里的温暖,带到京城的日子里去。

乌篷船在水面上悠悠前行,橹声咿呀,水声潺潺。沈清弦趴在船窗边,看着水面上的倒影,心里忽然充满了期待。她想快点回到京城,告诉福伯江南的趣事,告诉苏姐姐灵山的草药,告诉顾叔叔映山红有多美,还要把脖子上的银锁给他们看,说这是婆婆给的平安锁。

属于他们的故事,在这返航的舟中,在沉甸甸的行囊里,继续向前。江南的牵挂会变成京城的新篇,温暖的记忆会化作前行的力量,而那枚小小的银锁,会在往后的日子里,陪着她,护着她,走过更多的山水,遇见更多的时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XOH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吾家福星高照 http://www.220book.com/book/XOH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